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代理分類

商法代理分類

發布時間: 2022-01-05 01:04:11

❶ 商行為的分類

這是以行為當事人是否均為商主體為標准進行的劃分。
⒈單方商事行為。也有的稱之為「混合交易行為」,是指行為人一方為商主體而另一方為非商主體所從事的交易行為。最常見的例子如商店與消費者之間的商品買賣行為,銀行與顧客之間的存貸行為。對於單方商行為的法律適用問題,各國商法的規定不盡相同。大陸法系一些國家認為,單方商行為本質上仍屬於商事行為,應當受到商法的統一調整。如《德國商法典》和《日本商法典》均規定,當事人一方實施商事行為時,本法適用於雙方。而法國、英美法系國家則認為,單方商行為是商事行為與一般民事法律行為的結合,商法中有關商事行為的規定只適用於商主體一方,其相對人則適用民法中的規定。
⒉雙方商行為。是指行為人雙方均為商主體所從事的營利性營業行為,如批發商與零售商之間的商品銷售行為。雙方商主體是商自然人或商法人不影響該商事行為的成立。雙方商行為直接適用商法,各國法律和實踐中在此基本不存在爭議。
對單方商行為與雙方商行為作出區分的意義在於使商法對不同商事行為區別規定。如果當事人的一方不屬於商人,那麼,商法的立法和實踐中應適當考慮其在交易中的弱勢地位,從而給予一定的傾向性保護,實現雙方當事人在實質意義上的公平。 此以商事行為在同一營業活動內所起的作用和所處的地位的不同進行劃分。
⒈基本商行為。指直接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的商事行為。基本商行為包括絕對商行為和相對商行為。由於絕對商行為和相對商行為在整個商事交易行為中屬於基本形式,且符合商事交易行為的基本要求,故稱其為基本商行為。
⒉附屬商行為。又稱「輔助商行為」,是相對基本商行為而言,指在同一商事營業內雖不具有直接營利性的內容,但卻能起到協助基本商行為實現營利目的的輔助行為。如,廣告行為、代理行為等。但對此概念近年來,有新的解釋和理解,即不把附屬商行為固定化,而根據特定商事主體的經營內容確定其行為的附屬性,把主營業務理解為基本商行為,把兼營業務理解為附屬商行為[4]。如,對於零售商來說,銷售是基本商事行為,而倉儲和運送則是其附屬商事行為。而對於承運商來說,運送為其基本商行為,而原材料購買則是附屬商行為。 此以行為的客觀性質和是否附加條件為標准進行劃分。
⒈絕對商行為..又稱「客觀商行為」,它是指依照行為的客觀性和法律的規定,當然屬於商行為的行為,而不必考慮實施該行為的主體是否是商人。它具有客觀性和無條件性,不以行為主體是商人和行為採用營業方式為條件,凡是商法明文規定的,一律認定為商事行為。它是確立商人概念的基礎。按照大多數國家商法的規定,票據行為、商業證券行為、保險行為和海商事行為等均屬於絕對商行為。絕對商行為通常是由法律列舉限定的,不能作推定解釋。
⒉相對商行為。又稱「主觀商行為」、「營業商行為」,是指依行為人的主觀性和行為自身的性質而認定的商事行為。它以行為主體是否為商人以及行為是否具有營利特性為認定要件,只有在行為主體是商人或行為具有營利性時,才能認定為商事行為。當行為主體或行為目的不符合法定條件時,其行為僅構成一般民事行為,適用民法的一般規定。
絕對商行為和相對商行為將同類行為中的營利性商事行為與非營利性民事行為區別開來,體現了商法的特別法屬性。 此以法律對商事行為的不同確認方式為標准進行劃分。
⒈固有商行為。也稱作「傳統商行為」、「完全商行為」或「純然商行為」,是指依據法律規定或法律列舉可以直接認定的商事行為,它包括絕對商行為和固有商人的營業商行為。
2准商行為。又稱「推定商行為」、「非固有商行為」,是指擬制商主體所實施的經營性商事行為。這種商事行為往往不能直接根據法律的規定來加以確認,而必須通過事實推定或法律推定來確認其行為性質,如非商事主體所從事的信息咨詢服務等。

❷ 代理的商法上的代理

是指代理人根據與被代理人達成的某種合同關系,從事合同規定領域、程度、時間的商務活動行為。商法上常見的代理包括項目代理、產品代理等。

❸ 大陸法把代理權產生的原因分為哪兩種

一 代理制度的產生、代理權的概念 民法作為一個傳統的法律部門,各項主要制度大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淵源,一般都可追溯到古羅馬時代,始終沒有出現關於代理方面的法律規定,盡管到後期出現了「海商法」、「企業訴」、「特有財產所得利益訴」等法律形式但都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代理制度。 其二,權力說。此說為英美法學者所首創,認為代理權是代理人被子授予改變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的權力。而被代理人承受這種改變了的關系的相應義務。法律權力的界限為許可權,因此,代理權為法律權力或許可權。我國法律體系屬於在陸法系,在大陋法系中,權力屬於公權范圍,是一個公權概念,而代理權是一個私法中的概念,將其引入公法,有還定公法和私法之區別的缺陷。

❹ 什麼是代理

指定代理是按照人民法院或有關單位的指定發生代理權的代理。對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有爭議的,應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精神病人所在單位在近親屬中指定。有關單位指定監護人,以書面或口頭通知被指定人的,應當認定指定成立。

❺ 名詞解釋 代理

代理,名詞解釋

1.[agency,procuratory]: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

2.[surrogacy]:本職工作外,代理人的職務。

3.[proxy]:指代理伺服器。

(5)商法代理分類擴展閱讀:

代理,動詞解釋

1.[act as agent]:本職工作外,短時間代人擔任職務。

2.[act for]:受委託代表當事人進行某種活動。

民法上的代理

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從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權利義務的行為。例如,甲委託乙代其購買某種物品,乙即以甲的名義與丙訂立該種物品的買賣合同,由此而產生的合同權利義務,直接由甲承受。

這里,甲是被代理人(又稱「本人」),乙是代理人,丙是第三人(又稱「相對人」)

商法上的代理

是指代理人根據與被代理人達成的某種合同關系,從事合同規定領域、程度、時間的商務活動行為。商法上常見的代理包括項目代理、產品代理等。

代理作為法律術語的基本特徵

1.代理行為是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2.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

3.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4.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分類

一、以代理權產生根據的不同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

①委託代理,又稱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權進行的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而直接產生的代理關系,主要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定,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二、以代理是否轉托他人分為本代理和再代理

①本代理。

②再代理。再代理又稱復代理,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轉托他人實施代理的行為。與此相對,由代理人親自進行的代理則為本代理。

三、以是否以被代理人名義從事代理分為顯名代理和隱名代理

①顯名代理。所謂顯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所進行的代理行為,必須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義進行。

②隱名代理。所謂隱名代理,是代理人雖未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實際上有代理的意思,且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從而在法律上亦發生代理的效果。

❻ 商法中的代理問題~

A.誠信原則。

❼ 在商法中什麼叫商中間人.代理商 居間商 行紀商有什麼區別,能否舉例說明

以從事間接商行為或中介商行為為業者,稱為商中間人。
代理商較為常見,居間商如婚姻介紹所,行紀商如當鋪

熱點內容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
305刑法 發布:2025-08-15 03:36:40 瀏覽:793
安徽省法院領導 發布:2025-08-15 03:31:50 瀏覽:174
法院失責 發布:2025-08-15 03:25:58 瀏覽:490
法律知識b卷雲南 發布:2025-08-15 02:52:42 瀏覽:163
買房法律知識40年70年 發布:2025-08-15 02:52:39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