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公司資本制度
『壹』 新公司法關於注冊資本有什麼規定
新公司法注冊資本的新規定:依據我國《公司法》第二十六條、第八十條的規定,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都實行認繳制,公司股東應按照公司章程規定認繳的出資額進行足額繳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六條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八十條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在發起人認購的股份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貳』 新公司法注冊資本的規定有何變化
根據《公司法》第二十三條: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專股東符合屬法定人數;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規定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
(三)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
(五)有公司住所。
(2)新公司法公司資本制度擴展閱讀:
《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
虛報注冊資本的法律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
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第二百一十條:
假冒公司名義的法律責任:
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義的,或者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義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叄』 關於新《公司法》企業認繳制度的問題
1、公司注冊資本認繳期限沒有明確限定,完全由股東根據公司章程約定;回
2、認繳方式完全根據公司章答程自行約定,由股東提供繳款單、財務報表確定,無需提供驗資報告;
3、非貨幣性資產認繳時,首先變更產權關系,由股東協議作價,無需資產評估;
4、除變更注冊資本外,實收資本認繳或分期出資無需變更公司營業執照,均不需出具驗資報告,公司營業執照載明事項中,無實收資本項目。
『肆』 新的公司法關於實收資本的規定
新公司法關於實收資本的規定主要包括:公司設立登記之時,其實際收到公司股東繳納的出資資本,實收資本不等於認繳資本,公司的實收資本應當與注冊資本一致,新公司法關於注冊資本適用認繳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六條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八十條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在發起人認購的股份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伍』 新公司法對公司注冊資本制度做了哪些調整
關於修改注冊資本制度的規定:舊《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以生產經營為主和以商品批發為主的公司為人民幣50萬元,以商業零售為主的公司為人民幣30萬元,科技開發、咨詢、服務性公司為人民幣10萬元,並要求一次繳清。
實踐中,各方面一致認為,這一規定數額過高,不利於民間資本進入市場。
要求注冊資本一次性繳足,也容易造成資金閑置。
同時,從目前公司登記管理的情況看,根據公司經營內容分別規定不同的最低注冊資本額實際意義不大。
作為回應,新《公司法》取消了按照公司經營內容區分最低注冊資本額的規定,統一將有限責任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額降至人民幣3萬元。
同時允許公司在首次出資額不少於注冊資本20%的前提下在2年內分期繳清出資,其中,投資公司可在5年內繳足。
對於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我國目前股份有限公司數量較少的根本原因是舊《公司法》規定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過高,許多投資者對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望而卻步。
股份公司制度被束之高閣,甚至變成了少數投資者(尤其是國有企業)的奢侈品和專利品。
為把股份公司制度重塑為公眾投資者都能享用的公共產品,新《公司法》第81條果斷地將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從1000萬降至500萬元人民幣,並允許公司全體發起人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20%,其餘部分由發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內繳足;投資公司可以在5年內繳足。
如此一來,發起人只要在公司設立前繳足100萬元注冊資本,公司即可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門檻大幅降低。
『陸』 我國的公司資本制度
還是屬於法定資本制度的,雖然沒有了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但是僅是對普通企業,看一下http://m..com/from=844b/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1320_1001%2Cta%40iphone_2_4.4_3_534/id=/w=0_10_%E5%85%AC%E5%8F%B8%E8%B5%84%E6%9C%AC%E5%88%B6%E5%BA%A6/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10621221221855346003&order=9&vit=osres&tj=www_normal_9_0_10_title&m=8&srd=1&cltj=cloud_title&dict=30&fm=wnor&sec=294&di=be296eb20e06efd6&bdenc=1&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EQGG_ytR1TT5nk_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柒』 新公司法有關企業資本金制度
第一個好,新公司法是一部鼓勵投資興業的服務型公司法,是一部平民化的公司法,比如說下調最低注冊資本,3萬塊錢可以辦公司,而且可以分期繳納出資。我們老百姓以前可以按揭買房、按揭買車,現在可以按揭辦公司了。股東只需先把20%的注冊資本繳足,剩下的錢在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之內繳足,一邊賺一邊還。還有,新公司法放寬了出資方式,廢除了對轉投資的限制,降低了股份公司的上市門檻,允許社會公眾設立一人公司。
第二個好,好在它是一部真正的民營經濟促進法,是一部同樣善待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的平等型公司法。過去大家知道,按照1993年公司法制定之時的憲法規定,民營(私營)經濟被界定為公有制經濟的有意的必要補充,它只能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而且國家對它予以必要的引導、監督和管理。可見其憲法地位之低。第二,民營經濟的政治地位不高。當時哪允許民營企業家入黨啊。第三,民營經濟的經濟貢獻不明顯、創造就業的成績不顯著。談起偷漏稅的典型,人們就想到民營經濟。另外,法律上的所有權等級論也壓抑了民營經濟的發展。這部新公司法根據市場主體平等原則,把舊公司法僅對國有企業開放的優惠待遇要麼一掃而光,要麼同時適用於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要不然大家都享受,要不然都沒有。比如說,根據原公司法之規定,國有企業改制為股份公司時,可以作為獨家發起人設立股份有限公司,而普通民事主體必須要達到五個。這一規定直接導致了今天證券市場中一股獨大的不合理股權結構,並制約了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所以,我們一味寵愛、袒護國企的結果不是對國企好,而是害了國有企業啊。我們今天上市公司治理當中的混亂問題,包括大股東一股獨霸,侵佔與挪用上市公司財產的問題,非法的不公平關聯交易的問題,都與舊公司法中的國有企業獨家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設計缺陷有關。有了這部民營經濟促進法,就是2005年的新公司法,上述問題迎刃而解。我還需要匯報的一點,就是我1987年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就是《建議盡快制定私人企業法》。我在今天的公開場合上,想說一句話:現在有了新公司法,就不需要制定《私人企業法》。因為,平等保護就是最好的保護。
第三個好在什麼地方?我看就好在鼓勵公司自治。過去老公司法落後在什麼地方啊?它假定立法者的智慧超越市場的智慧,政府的智慧高於商人的智慧。現在我想問問大家,這樣的觀點正確嗎?當然是錯的。像老公司法裡面規定的出資比例一定與分紅比例保持一致都是形而上學的。 不過,再排斥公司自治的情況下,律師也好當。給人家客戶弄公司章程就是做填空題。有了這部法律呢?公司自治權擴大了,律師業務有了高增值服務的業務增長點,收費以後可以多收點,(眾笑)這是好的地方。
第四個好的地方,這是一部興利除弊兼顧的公司法。待會兒要談到債權保護的問題。新公司法時刻都沒有忘記債權人保護的問題。除了引進揭開公司面紗制度,還設計了一人公司的防弊措施,建立了強制審計制度,還有工商局的公司登記事項允許公眾自由查詢,而且工商局要提供查詢服務,從而建立服務型工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好的地方。
第五個地方,我覺得好在這是一部弘揚股權文化、尊重股東價值的一部護權型的公司法,我一直認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的市場化程度、法治化程度的高低,就看三個指標,一是投資者(股東)保護怎麼樣,二是勞動者保護怎麼樣,第三是消費者保護怎麼樣。咱們這個股東現在真的不好當啊。上市公司的股東面臨三座大山的壓迫:虛假陳述、操縱市場與內幕交易。非上市公司股東更難。我03年5月接到一個電話,是廣東韶關的一名小股東給我打的。他說,「我心中滿是悔恨,甚至開始懷疑人生」。(眾大笑)我心生納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說,他和其他四名股東辦了一個公司。後來一個股東把其他三個股東的股份買過去,從而成了持股80%的大股東;小股東佔20%。大股東姓賴,也喜歡耍賴,叫賴總。小股東說:「賴總你把我的股權買去行不行?」賴總一瞪眼:「你逼我把公司搞成一人公司,一人公司違法。」小股東問:「我當副董事長行不行?」「我們全體董事都不會不選你,因為你不是董事。」「聘我當總經理行不行?」。「不行」。小股東又問:「分紅行不行?」賴總對曰:「你不知道股東利益服從公司利益嗎?」過了幾年,小股東要求分紅,賴總又說:「公司虧損了,不能分紅小股東想要查賬。賴總對曰:「保密」。後來,小股東訴到法院,要求解散公司。但法院以法律沒有規定司法解散制度而駁回其訴訟請求。我從法理入手,給這名小股東開了幾個法律上的「葯方」。這次新公司法確實呵護了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注意到這個VIP群體的存在。
第六個好,我覺得是公司治理制度創新方面非常好。因為各國的文化不一樣。在英國,一旦出現公司治理丑聞。英國人想到的是,我們英國人都是好人,有問題也是制度設計有問題。但是,法國人不一樣,想到的是抓人。齊根本理念是,制度沒問題,有問題是人。中國實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大堆問題,究竟是人的問題還是制度的問題?都有。核心問題是好制度沒有。這次新公司法進行了公司治理制度的重大突破,包括閹割了董事長在董事會閉會期間代行董事會部分職權的規定,非常好。
最後一點我覺得是立法技術上的好,是一部具有可訴性的公司法。首先,立法者轉變了過去為聖人、為超人、為君子立法的理念,改為為凡人立法。像董事長耍賴,法院過去沒辦法。第二點,這次立法注重了可操作性,能詳細的就詳細,實在詳細不了,給最高法院司法解釋預留了制度介面。另外,還有很多邏輯上混沌不清的地方一清而光,像原公司法第四條第三款,公司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國家,你說多荒唐啊。有一個案例。某地的一家國有獨資公司的船舶行駛到某國就被當地法院扣押了。理由是,另外一家國有獨資公司欠該國的一家企業債權人一筆債務。理由是:無論是哪家國有獨資公司的國有資產都屬於國家所有,執行睡的財產都一樣。後來,我們的這家國有獨資公司乖乖地向當地債權人提供了保函。沒回過頭再找另外一家公司追償。現在呢,我可以告訴大家,現在的立法技術相當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