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精細司法

精細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1-11 09:29:48

『壹』 中國人為什麼不注重細節 外國的法律也很精細,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算犯罪。

首先法律有成文法和判例法兩種,成文法是立法者制定法律,司法者嚴格按照法律進行裁判。判例法(主要英美)中一個成功的判決裁定,也可以被當做法律,成為以後裁判的模板,所以被看做司法者的立法權。
我們國家是成文法國家,成文法有三大局限:1.不合目的性:法律是對各種情況的總結而進行規定,但每個案件又有各自的特殊性,類的調整有可能導致個案的不公。2.不周延性:立法者的理性是有限的,法律實際保護的范圍往往小於應該保護的范圍。3.滯後性:立法者一般無法預見未發生過的情況而加以預防,而是採取事發後亡羊補牢式的方法立法。
精細的法律,給司法者的自由裁量權就小了,容易導致不合目的性的問題,一樣是偷個包子,有的人是為了貪小便宜,有的人是因為太窮沒錢買東西給孩子吃,你能一樣判嗎?有個教授說得好,法律就像一張網,你織的越密,孔就越多,漏洞也就越多。反而你織的越疏,孔就越少,漏洞也就越少。
但如果法律規定的不夠詳盡,給司法者太多的自由裁量權(比如判例法司法者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對公平,不言而喻,對影響,同種案件各地判決不一,嚴重損害司法的威嚴,影響人們對法律的信仰 。
這個世界所有事情都是左右矛盾的,任何事都是平衡的藝術
最後,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了主要的東西,還有司法解釋、行政法規規章進行具體規定,又形成了個類似原則性規定和具體性規定的關系。還有就是執法成本的問題,即使法律規定了禁止亂丟煙頭,違者罰款,有那麼多警察保證執行嗎?執行不了,人們就會覺得法律缺乏威嚴,而這對社會產生的危害,遠比亂丟煙頭的危害要大。法律要結合具體國情制定

『貳』 什麼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

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公正司法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作用。實現司法公正,維護公平正義,既是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的殷切期待,也是檢驗司法體制改革成效的「試金石」。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繼續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牢牢牽住司法責任制改革這一「牛鼻子」。

公正的意義

公平正義,融於司法實踐之中,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它存在於每一個司法案件中,要把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做實做細,抓緊抓好。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人民群眾對於公平正義的感受,最終還是從每一個個案中獲得,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以工匠精神和精細化的工作態度著力打造經得起法律、人民和歷史檢驗的鐵案。

在確保實體公正基礎上,繁簡分流,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從而優化配置司法資源,提升司法效率,使當事人盡快從訴訟中解脫出來,以最小的訴訟成本獲得最及時的司法救濟。

『叄』 如何實現司法公正

1、法治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內在要求。

要把法治化貫穿於人民法院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群眾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貴,切實促進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要堅持教育引導、典型引領、實踐養成相結合,確保法官把法治內植於心、外踐於行,真正做到信仰法律、堅守法治,端穩天平、握牢法槌,鐵面無私、秉公司法。

2、信息化建設是人民法院工作改革發展的重要引擎。

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核心,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進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要更好地統籌把握司法辦案規律與信息化建設規律,推動信息化建設與司法辦案的融合。

要依託信息技術深化司法公開,用全方位的公開倒逼司法能力的提升,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要善於運用信息化手段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司法需求,為群眾提供更便捷的訴訟服務,讓群眾感受到社會主義司法的方便和溫暖,增強群眾對司法的信心。

(3)精細司法擴展閱讀

防範對策:

1、加快立法進程,改革和完善審判體制,進一步貫徹規范《法官法》防止法官濫用裁判權。

2、隆法官之地位、厚法官之待遇、高法官之素質、嚴法官之紀律。馬克思說過:「要運用法律,就需要法官」,法官的地位、待遇、素質、紀律是公正司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3、強化執法外部監督,充分發揮人大、社會輿論的監督制約作用,凈化執法環境,、切實克服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和職權非法干預主義。

4、推進司法改革,規范法官行為,加強廉政建設,杜絕腐敗現象,確保司法公正。

5、加大追究錯案追究力度,改革和完善法院人事制度,真正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法院人事制度,使法院成為正義、平等、民主、文明、效率的司法隊伍。

『肆』 怎樣做好司法輔助工作

我國司法輔助人員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其一,要使法官從繁瑣的司法事務性工作脫離出來,專心從事「審」與「判」,認真研究案情和法律的適用,確保司法公正;其二,各類司法輔助人員的配備要層次清晰,職責明確,分工精細,確保審判流程高效運作。作為司法輔助人員,卻要完成立案、主持庭前會議,證據交換、主持調解、主持進行動議審查或聽證等不涉及核心法官所享有的核心審判權的司法事務等帶有一定決定權,且操作性、實務性很強的工作,還要承擔法官身邊的從屬工作和其它事務,不能不說是要求過高。因此,司法輔助人員除應精通法律知識外,還應具有過硬的業務水平,以能充分的輔助法官完成大量的審理工作的任務,並為以後被任命為法官做好准備。
對司法輔助人員來說,明確的職責范圍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限處理專屬於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務,一方面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分工領域內嫻熟地處理司法事務,協助法官盡可能快速地將各項工作整理得有條有理,便於法官隨時查問和做出決定,從而可以高效地協助法官;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無權決定審判實體性內容,他們不能對審判結果起到不當影響,可以有效地保障法官裁決的公正性。司法輔助人員要將自己定位於服務法官的審判工作,讓法官從文秘等事務性工作中脫身,而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案件的審理中,這有利於從根本上保證辦案質量。

『伍』 各個朝代的司法機關各是什麼阿求詳細解釋

夏商無司法機關,周設司寇,分為大司寇和小司寇大司寇輔助周王,實施司法權,小司寇掌管具體的司法工作。 秦朝時中央的司法機構由廷尉和御史大夫組成。廷尉一詞的含義,在《漢書·百官公卿表》中寫道「聽訟必質諸朝廷,與眾共之,兵獄同制,故稱廷尉。」對「廷」的解釋寫道:「廷,平也。治獄貴平,故以為號。」對「尉」的解釋有:「自上安下曰尉。」可見廷尉一詞是取其公平處理爭議案件,使國家、百姓平安的意思。廷尉的主要職責是審理皇帝授予的案件,全國的上訴案件,以及疑難案件。
另外一個司法機構「御史」,設有官員御史大夫,為最高的監察官員。其職位僅低於丞相,對於重大案件的審理,必須有御史大夫參與進行,因此御史大夫也為中央司法機構。
地方司法機構,由地方行政機構承擔,秦朝時設立郡、縣地方機構,郡守和縣令擁有行政權和司法權,對管轄區內的一般案件自行處理,對於疑難案件可以奏報給廷尉處理。在郡守下設有辭曹掾史和決曹掾史,在縣令下設有辭曹掾史和獄掾,這些機構都是協助郡守和縣令進行司法工作。
另外,在郡、縣下還有更低一級的行政級別,如鄉、亭和里。鄉設有「秩」掌管處理鄉內輕微的刑事和民事糾紛,亭內設「亭長」,里內設有「里典」,都是基層的行政管理單位,同時也兼顧或協助處理刑民糾紛。
漢朝法制的發展也體現在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司法機構。在中央司法機構中,有尚書、廷尉和御史大夫三個機構組成。
在漢武帝時期為了限制日益膨脹的相權,而設立了「尚書」這一司法機構。使司法審判大權轉由尚書和廷尉共同行使。
廷尉在漢朝得到更加完備的發展,設立了廷尉正(主管疑難案件的審理),廷尉左右監(主管逮捕犯罪人)、廷尉左右平(主管審理一般案件)等等職位,使廷尉的功能更加齊全,分工越來越精細。
御史大夫的職能與秦朝時相同,專門監察文武官吏,如發現有違法違紀的情況,可以上奏彈劾。同時御史大夫也可與廷尉一起處理疑難案件。
尚書、廷尉、御史大夫三大司法機構的出現,為後來的審判、復審、監察的「三權分立」格局打下了雛形。
地方司法機構類同於秦朝時期,設郡、縣兩級,司法與行政不分。郡守和縣令主宰本區域內的司法權。內部的司法機構中又分為許多細小的部門。例如賊曹,主管抓捕盜賊;辭曹,提出訴訟案件;決曹,負責對判決進行執行;人恕掾,審理並作出判決。可見,漢朝時期,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司法機構都比較完備。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政治上比較混亂的時期,但是法律制度卻得到了很好的完善。例如北齊時期的《北齊律》的制定,繼承了秦漢法律的優點,又創立了中「重罪十條」和「五刑」制度,為隋唐的「十惡」和「五刑」奠定了基礎。
在這一時期內,中央司法機構主要有廷尉、尚書和御史大夫,其中廷尉在北周時曾改為「大司寇」,北齊時曾改為「大理寺」,但不管稱謂如何,其最高司法機關的地位不變。但是尚書的機構在這一時期逐漸加強,而相對廷尉的權利有所縮小,部分司法權轉給了尚書。
地方的司法機構同秦漢時相同,實行司法行政合一,由郡守、縣令擔任。
六、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的法律制度,是封建法制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法律制度。不僅有「十惡」、「五刑」等制度,還設立了「八議」、「官當」等法律制度。同樣在司法機構上也是最完善的,形成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三權分立式的司法審判制度。
大理寺由原來廷尉轉化而來,在北齊時期曾用過「大理寺」的稱謂,是最高的司法審判機關,掌管審理全國處於流刑以上的案件。
刑部負責復核大理寺所判流刑以上的案件。御史台掌管監察文武百官。但也可參與冤案大案的審理。因此形成了大理寺的主管審判,刑部主管復核,御史台主管監察的司法審判制度。當然在三大司法機構的上面還有皇帝,主宰一切行政、司法、立法的權力。
隋唐時期的地方司法機關仍然是地方的行政機關。例如在州(郡)一級中設立「曹參軍」受理刑事案件,「司戶參軍」受理民事案件。在縣中設有司法佐、史協助縣令處理刑、民案件。在縣以下的鄉、里、訪、村中設立的鄉官、里正、坊正、村正對管轄內的婚姻、土地等民事案件有審判權。
七、宋朝
宋朝的司法制度大多數沿用唐朝時期的制度,但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大理寺和刑部還是保持其職責不變,但是宋朝初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設立了審刑院,又稱為宮中審刑院,是宋朝初期的審判復核機關,同時也擁有的審判權和復核權。因此削弱了刑部和大理寺的權利。在宋神宗熙寧三年後,審刑院被撤銷,審判和復核的權利又回到了大理寺和刑部。
御史台除了有唐朝時期的權利之外,還可以受理官員受賄的案件以及地方上訴的案件。
另外宋朝還設立了登聞鼓院、登聞檢院、理檢院三個法定機關,專門受理直接向朝廷投訴的案件,以及上訴的冤案。
地方司法機構仍然保持不變。
八、元朝
元朝是少數民族統治時期,在司法機構的設置上較混亂,沿用了唐宋的制度,但又加以刪減。中央司法機構設立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大宗正府是類似於大理寺的中央審判機關,刑部的復核職能不變,但同時又賦予部分審判職能。宣政院主要管理僧侶的案件。御史台的職能也不變。
地方有省、路、府、州、縣各級衙門,作為地方司法機構。
九、明朝
明朝將元朝廢除的大理寺重新設置起來,但是其職責改為法律復核機關。刑部作為中央審判機關。刑部的所有案件都必須由大理寺復核,可見刑部與大理寺的職能,正好與唐宋時期的相反。御史台改為都察院,其職責不變,仍是監察百官,參與審理大案,平反冤案。
地方司法機構有省、府、縣三級,主管所轄案件。
十、清朝
司法機構維持明朝的三個司法機構的設置,職責也差不多,但是刑部的審判權力更大,在三大司法機關中,以刑部為首,刑部不受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制約。清朝時另設專門司法機關理藩院,處理少數民族事務。對於皇族內部的案件由宗人府和內務府中的慎刑司處理。
地方司法機構設有省、府、縣三級司法機構。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見在中國古代的司法機構,是中央專設司法機構,地方則是司法與行政合一的體制。因而從總體上可以說是司法與行政不分,即使是在中央專門設立了專職的司法機構,同樣也是從屬於行政,專職的司法機構不可能獨立行使司法權,因為司法官員的任免都由皇上決定,而皇上是一個集立法、司法、行政權為一身的獨特的個體,這就決定了在中國古代的司法機構是不可能獨立的,同樣司法權的行使也是不可能獨立的。

『陸』 司法考試怎樣准備

當然來得及,就算是純零基礎,現在復習也來的及的。准備的話,我可以分享你一個經驗。
一、精力分配
司法考試的內容量大且繁雜,如何分配精力進行有效的復習,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專家認為,應按照各門課的分值比例進行安排,注意重中之重,強調抓大放小。司法考試有15門課程,總分600分。其中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5門課大約佔到60%左右的分值,共計350分左右。而其他9門課只佔40%左右的分值。這樣考生在復習時,應當將重點放在「五大法」上。尤其是民法和刑法是重點中的重點,我們常說「得民刑者得天下」,因為它們所佔的分值太多了。
民法、刑法,還有行政法,理論深、法條多、考題難,想得到高分非常不容易。但是要想順利通過司法考試,必須下苦功夫,弄懂、會用、做對題,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我報的獨角獸司考,經過多位名師的指點,貌似這幾個科目也沒有傳說中那麼難。相對而言,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的內容比較簡單,投入的精力要稍微少一點。其他幾門課,投入精力要更少一些。有限復習時間和精力不能平均分布,一定要把握每一部法律歷年考試的分值,考生應該依據每一部法律在歷年考試中所佔的比重分配復習時間。
二、科目安排
課程種類繁多,在每一門課程中,依然存在著「抓大放小」的問題。首先我們將司法考試的15門課分為理論類和應用類。
理論類課程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法律職業道德、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應用類課程包括: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經濟法等。理論類課程的復習方法是,以記憶為主,以了解為輔。應用類課程的復習方法是:以了解為主,以記憶為輔,目的是學懂、學會、會用。結合法條、歷年真題和典型案例講解知識點,既能強化對於知識點的把握,又能培養法律思維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三、步驟安排
司法考試至少要有三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主要應以教材為主。在此輪復習中,考生應該重點注意對教材的把握,特別是對於憲法、法理、法制史、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行政法、民法這種對理論有一定依賴性的科目,一定要緊扣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輪復習應主要學習重點法條,特別是要注意歷年考試中所考的重點及難點,爭取做到心中有數。備考的過程一般分為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幾個步驟。無論是對有一定法學基礎的考生,還是對非法律專業的考生來說,閱讀這一環節都是必經的一步。但把700多萬字的復習資料僅僅通讀一遍,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在閱讀中抓重點部門法和抓部門法中的重點法條是很重要的。拿到輔導用書後,考生應首先從民法和刑法入手,這兩門學科是各部門法中發育最完善的,同時也是司法考試的重中之重,需要下相當大的功夫才能掌握其內容並靈活運用,尤其民法學是商法、經濟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等學科的基礎,掌握好民法對備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對於民法、刑法的重點法條,考生應該重點記憶。
第三輪復習主要以做題為主。在此輪復習過程中,考生應該重視對歷年真題的分析和理解,把握其中的出題思路。司法考試雖然要求掌握廣博的法律知識,但歷年的考點重復率很高。許多法學基礎不錯的考生之所以多年無法通過司法考試,其核心問題就在於忽略了應試能力的訓練,年年都重復著同一個備考模式:閱讀和理解佔去備考時間的80%,記憶佔去15%,試題練習佔5%。實際上他們完全可以縮小閱讀和理解所佔的時間比,增加做題的時間。而在提高應試能力的過程中,歷年真題的練習作用尤其明顯。因為它們就是出題者的命題模式,它們本身既是考點也指明了重點法條。不妨做這樣一項簡便易行的工作,把前8年的試題做上一遍,找出題目、答案對應的法條,這些法條就是司法考試中經常出現的重點法條。近幾年的情況表明,考試的重復出題率是很高的,大約為10%;同時,歷年的重點也應是今年復習的重點。
此外,考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套或幾套比較適合自己的模擬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做題的過程中,對以前復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加強,並且,在此過程中,發現以前復習中的遺漏和不足,及時予以更正和補充。對於司法考試輔導班編寫的內部復習資料及模擬試題,應該加以重視。考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多加練習。
四、方法選擇
學習方法非常關鍵,找到一個科學有效的方法,會使司法考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的專家建議:把法學理論與真題結合起來學習;把重點法條與案例結合起來系統學習;把重點法條與試題預測結合起來學習。大家在復習過程中,也應主動把重點理論、重點法條、歷年真題、案例與考點預測結合起來復習。
復習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注意新大綱。新大綱中的新增內容,是歷年考試不能忽視的因素。
2、合理分配學習的時間與精力,有限的復習時間和精力不能平均分布。
3、要有針對性。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從來沒有考過的內容上得不償失。司法考試在重點內容的考點上有較強的重復性,因此,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時刻保持對真題的了解,了解所復習的內容在歷年考試中的出現頻率。獨角獸老師常說,「做歷年真題就是做來年真題。」這可不是開玩笑噢!最好的方法是每復習一部分理論,就復習該部分的歷年真題。例如,經濟法學中的會計法、審計法;憲法學中的民族區域自治法;行政法學中的行政監察法;多年都未曾有考題,對此就應該用很少的時間。
4、把重點法條與相關司法解釋結合在一起來學習。許多法律條文只有與相關司法解釋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理解該法條。而且歷年的司法考試中司法解釋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有些法律的司法解釋的考試內容已經超過法律條文。尤其是在司法解釋對法律條文作出變更或限定的關節點上更要注意。

最後,祝你2017年順利通過!

『柒』 非法學專業怎樣准備司法考試

非法本專業因法律基礎普遍不足,建議多投入時間復習,每天保證6小時以上有效復習時間,周末全天投入學習。對於考試無從下手的考生建議報名網路課程進行學習,在老師指導下有體系的科學學習,學習方法上也會明確,少走彎路。下面是2016年司考過關學員的學習方法,方便給題主借鑒:
2016年司考總分414分,卷一110、卷二111、卷三102、卷四91。本科和研究生都是金融專業,證券公司從事新三板相關的投資工作,純零基礎在職備考。
首先就是邏輯總結,因為我是法律小白,所以復習的前兩個階段自己摸不到邏輯關聯,但是越復習深入越覺得原來各門法可以打開來總結到一起背,我當時想如果我再考一次,我肯定從第二階段就開始總結,比如審限打開來總結,比如把民訴刑訴什麼由誰批准啥的總結,總結來總結去就會發現其中邏輯在,看起來特別死的東西其實都有其背後的原因在,你可以不知道實際上是為什麼,但是你可以編一個自己可以理解的,這樣會讓自己記憶的很扎實。

其次之前提到的卷四的答題順序,我真是大大的受益,先答一七題,最後答刑法題,這就是大概的經驗,具體可以看一下去年任海濤老師講的卷四,去年考完感覺大多數卷四都沒答完,我也算都寫滿了。

從我的經驗里可以看到背誦和默寫的重要性,我覺得可能我沒做那麼多遍真題最後考的分數不低大概就是因為我特別重視這塊,講義我從頭到尾詳細的看過三四遍,每一遍其實都是背誦的過程。

再次我覺得計劃是重要的,讓自己的行動跟隨計劃是更加重要的,我因為去年工作不太忙,所以可以做到復習的前三個月每天復習6小時或以上,最後一個半月基本上可以做到全職復習,所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制定了周密的計劃,我也被計劃拉下過很久,但是都努力趕上來了。千萬別給自己找理由讓自己拉下計劃太多,因為從我的經驗來看,每個階段任務都很重,而且會越來越重,後面沒有時間補前面的計劃。因為我是第一次考,對很多東西都沒有概念,所以前面用了很多時間聽基礎強化階段的理論課但是卷四的論述題卻看得那麼晚,因為我對整體復習沒概念竟然只給自己非常草的做一遍真題的時間,都是因為計劃沒有整體性造成的。我覺得現在時間尚早,一定要做好整體規劃,該做什麼時候最有效就做什麼。總體上說,前面時間看民法刑法商法最有效,因為這些都重理解輕記憶,法理學、憲法、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完全可以最後再看,前面盡量別費巨大精力。

跟計劃相關的話題就是要特別努力,司法考試是特別苦的考試,沒經歷過痛苦通過的人我猜應該是特別少,所以我這幾個月基本上經歷了跟高考差不多的學習強度,我當時就想,在我十幾歲都可以忍耐現在長大了怎麼可能忍耐不了,於是我基本上是在上下班的交通上也在聽課,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所以在飛機上也在聽課,就連飛機起落機不讓看視頻的半小時時間我也得背講義,記得有一次老闆讓我早上北京飛呼和浩特取東西,然後上午從呼和浩特飛深圳去送東西,我一點都沒有不開心,因為坐飛機時間那麼長一直可以不受任何手機干擾的聽課,開心的不得了。反正那幾個月我就跟走火入魔一般,什麼都可以不管只要讓我學習讓我聽課。最後一個半月全職復習的節奏基本上是早上8點起來,一直學到晚上12點,中間每1小時休息十分鍾(我當時是想模仿高中上課的節奏),中午休息半小時吃飯,晚上經常失眠,基本上都要聽一小時羅輯思維可以睡著。確實也感覺很累,累的要爬不起來了,但回頭想想累的很值得,如果你考過很多次沒考過,我覺得你跟我應該差的不在學習方法上,因為我個人認為學習方法大面上殊途同歸,你應該是差在沒有我專注,沒有我狠命的逼自己拼一把。記得考完試見過一次教商法的汪老師,他說往往都是這樣,其實你用一年逼自己一下就不用連續不斷地考好幾年,每年都給自己理由還考一年每年不逼自己不要退路可能每年都在浪費時間。我一直用一句話鼓勵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

接續上一個話題就是信念很重要,我考完了聽說有人復習了十年考了八次沒考過,像我之前說的就是給自己退路留太多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第一年考著玩,就想體會一下考場啥的。我特別反對這種做法,因為經歷一次就知道,司法考試太累了,不光是復習,考試的過程十幾個小時就把人折磨的半死,這絕對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典型案例,第二年是有一點考試經驗,但是在考試信心和信念上肯定有所影響。所以我的建議是要想考絕對不給自己留後路,今年考就要今年考過,要內心相信自己會考過,並且逼迫自己一定考過,要讓生活中的事情都為你選擇做的這件事情盡量讓路,尤其是吃喝玩樂。記得看過一個電影叫「秘密」,基本上就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就是其實人想什麼就來什麼。我從頭到尾都沒想過我能考第二年,後來我知道可能17年我還能考時,我覺得太累了,我絕對不想考第二年了,我就給我人生這一次機會,如果我浪費了就沒有了,人生還要繼續,留個遺憾罷了。我無法表達我認為我講的這點有多重要,有多少人死在了退路和後路上,就像我報了三年CPA了,至今還沒去考過。

每天跟自己說一遍堅持。整個復習過程我一直用一句話鼓勵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因為真的在最後的階段太痛苦了,司法考試是一個無論你復習的多好最後一個月肯定會覺得自己啥都不會的一種考試,最後一個月我每天都在懷疑自己,覺得自己復習這么久怎麼還什麼都不會,尤其模考才剛剛考過300分,真是每一天都想放棄都覺得肯定不行,還不如不復習了這么地了,因為睡眠也不足,每天在桌子前坐那麼久,真是累的體力不支,所以基本上每一天早上我都特別特別狠的對自己說,堅持!一定要堅持過今天,放不放棄明天再說,於是一天天就這么過去,也就到了最後。我想對大家說,在最後階段你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肯定覺得自己復習的什麼都不是,特別不完美,今年一點希望都沒有,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堅持過眼前那一天,把你計劃表裡面你讓自己那一天做的事情做了,一切都第二天再說,於是最後考過考不過巨大的壓力就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天你的任務完成了沒有。誰都不能保證通過,因為這個考試的確很難,我考了414分覺得自己應該是蒙過的,所以過程中千萬不要想結果,做好每一天,累的時候難的時候咬一咬牙,堅持一下,過去了也就過去了。我特別感激那個在那麼累那麼累的時候還堅持坐在桌旁的自己,我最愛的一部電影叫當幸福來敲門,11月22號我查到成績的那一刻眼淚瞬間掉下來了,開心的哭其實不常見,那一刻真的特別感慨那短短的自己用辛苦換來的幸福瞬間。

關於跟別人交流的事情我也有點點經驗,我覺得復習的前期沒必要跟別人太多的交流,因為獨角獸網校的課程比較完善,就跟著聽就好,我前面提過,其實每個人都有或輕或重的選擇障礙,選擇太多了反而對自己沒什麼好處,跟別人交流多了覺得別人做了這個我沒做反而會影響心態,倒不如根據自己的計劃一門心思的復習更好。在復習的最後階段,我比較建議可以稍微跟別人交流一下,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心理找平衡找安慰,大家那時候都沒信心都覺得自己復習的一坨屎,你也就放鬆了很多,我個人覺得交流的作用僅此而已。

最後想跟大家說,無論誰說這個過程難,你不去好好挑戰一次你絕對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別給自己留遺憾,別總讓自己考試之後想如果我努力一點就好了,努力的機會就在你自己手裡,誰都偷不走。很多朋友可能因為一些實際情況抽出我那麼多時間,我的建議是把計劃做的更精細一些肯定會節約出不少我用的不必要的時間,所以沒時間也不是不堅持不努力的理由。大家加油。

『捌』 求2011年司法考試三大實體法復習指導

這是我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中的內容 對我很有幫助 你看看吧 希望可以幫到你:

民法、刑法之重要無需多言,司法考試尤其如此,所以很早以來就有「得民法者得天下」的說法,盡管近年來民法分值不再那麼龐大,其重要地位仍不容小覷。值得注意的是:從考查難度上講,刑法試題的難度要更大一些,而民法的得分率卻遠遠沒有刑法高,其中原因主要是考生更加重視刑法。從得分難度上說,三大實體法中行政法最難,刑法其次,民法則不是很難,所以一定要重視民法。行政法分值雖然不多,但出題偏難,最讓考生頭疼。

作為司法考試的重頭戲,三大實體法的命題人往往大展拳腳,命題以難度大、前沿性強、理論色彩濃而著稱。

(一)前沿性理論和新增考點得到了及時的考查。這在刑法學上表現得最為突出,考試試題已經遠遠不是本科生的水平所能應付的,民法學近年來也出現不甘平庸的趨勢,一些新的理論堂而皇之出現在試題里,比如債權保全中的撤銷權的性質就曾引發無數爭議。

(二)難點集中、重者衡重。在司法考試命題越來越分散化的趨勢下,三大實體法大體保持了重點突出的特色,比如刑法中的財產犯罪、民法中的一般財產法始終是命題的重心所在,行政法中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復議、行政訴訟以及國家賠償仍然佔有絕大部分的分值。

(三)案例化、綜合性試題占據主導地位。雖然都是考法條,三大實體法中的試題往往出以案例的形式,並且綜合多個考點,融合理論與法條,如果考生理論基礎不扎實、法條記憶不準確、法律分析不過硬,都很難做對試題。

(四)考查越來越精細。三大實體法,尤其是民刑部分,原本重點突出,核心內容一考再考,為了保證考試的信度,命題就向細節方向發展,考試越來越有深度,這種細節既包括理論上的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包括司法解釋的更加詳細的規定。

來自:法律敎育網

『玖』 人民法院對接大數據 促進司法精細化

人民法院對接大數據 促進司法精細化
大數據的實質是人類通過互聯網形式實現對人類海量原子式動態信息的分類、互聯、共享,從而可以預判且有序化人類各種社會活動。人民法院主動對接大數據,既為審判工作爭取了前所未有的資源條件,也將對司法工作的精細化要求提上了日程。
對接大數據的海量個人信息,人民法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送達難、執行難的頑疾。但是,要真正實現法律文書精準送達還需司法工作人員具備對數據平台中的現實被送達人地址真實、有效性的分析判斷能力,絕不能按照數字購物平台上的收貨地址一寄了事。另外,以限制拒不履行裁判義務人員網路消費、金融的方式來督促其履行法定義務,還要求司法工作人員在使用上述方式時要特別注意對公民消費自由權、隱私權等民事權利的侵犯邊界。既要嚴格審批執行限制令的使用申請,也要由專門部門、專人負責執行動態管理,讓被執行人及時履行有門,恢復權利行使及時有路。對接大數據將使審判活動突破空間限制而愈加便利化,程序價值得以提升。例如,浙江法院利用阿里平台對電子商務糾紛訴訟、執行全流程線上解決,將極大地提高審判效率,減少當事人的訴累。但司法的任何便利都將歸於公平正義價值的檢驗。人民法院應當避免為了追求效率而忽視以當事人訴訟權利保障為體現的程序公正。此時,訴訟程序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的重要性將會比傳統司法得到大幅提升。因為上一階段的程序瑕疵,將嚴重影響下一訴訟程序的正常開始。人民法院必須注意線上司法的流程設計要在每一節點處都有對上一階段當事人訴訟權利告知、行使的情況記錄,告知、解釋下一階段訴訟權利的行使方式與後果。對接大數據得以讓審判活動更加公開化,這種公開也將帶來庭審的實質化。審判公開最重要的公開應當是庭審公開,其價值在於將決定司法結論的所有因素都予以一目瞭然地在第一時間活化。觀摩者好似得以進入審判活動中一樣,憑借從庭審中得到的信息與臨場參與感,形成自己的內心確信後與司法結論相比較,從而得出這次司法活動質量的可接受度。因此,法官們應該主動磨煉自身駕馭庭審的內功,言行謹慎,不越中立,讓當事各方的對抗、爭議以及可能影響司法結論的因素都得到集中展現,符合人民法官應有的與其他職業不同的風貌。在文書方面,對接大數據的司法公開要求法官必須在清楚全面案情,對證據與價值衡量作出內心確信的基礎上才能得出結論。這就要求法官必須在裁判文書中體現出自身嚴密的邏輯推理與援法釋用的思維過程。大數據讓審判信息與社會其他部門信息實現跨界共享,這就要求人民法院不光能夠利用數據為審判服務,還必須更加註重充分發揮審判活動對社會行為的引導功能。這將是比傳統司法法制宣傳、司法建議眼界更寬,決策更為科學,作用更為前瞻性的司法功能。依託於大數據平台,人民法院將能夠在審判數據基礎上,利用其他相關社會數據對社會某一時間內的突發問題及其類型化進行社會學分析預測,為自身審判活動,應急的行政管理,未來的立法活動,長期的文化建設與教育矯正發揮重要的參考指導作用。對接大數據將會使個案結果與社會正義價值對接更為精準,真正的先例遵行制將有實現的可能性。通過數據平台,法官得出的任何司法結論就不再可能僅是自己的內心確信,他們將自覺地檢閱以往相同層次法官或高層次法官對同類問題已作出的認識與判斷,在作出承辦案件結論前進行必要的修正。這樣,法官對同類事實的認識將會趨向統一,個案對社會正義價值的符合度將更為精準。當然,這種認識上的統一認識不一定都是好事。但是,從通過司法活動規律化而讓法律本有的社會行為的可預測價值得以實現的角度上而言,則是可以成立的。而且,這也是一種解決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有效途徑。

熱點內容
廣東偉倫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9 21:49:52 瀏覽:124
產科相關法律責任與醫療糾紛課件 發布:2025-07-29 21:39:13 瀏覽:969
法律民法典法律常識 發布:2025-07-29 21:35:29 瀏覽:327
司法改革執行局 發布:2025-07-29 21:34:06 瀏覽:773
民法典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發布:2025-07-29 21:33:26 瀏覽:858
考試國際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29 21:21:18 瀏覽:260
加拿大婚姻法和繼承法 發布:2025-07-29 21:18:57 瀏覽:402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 發布:2025-07-29 21:18:43 瀏覽:749
有道德之人 發布:2025-07-29 21:12:52 瀏覽:15
刑事訴訟法變更強制措施的條款 發布:2025-07-29 20:51:56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