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對於死刑的限制
1. 試述我國刑法對死刑適用的限制。
《刑法》第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刑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犯罪時」指明是犯罪行為實施之時,而不問犯罪被發現或審判時的年齡,如果犯罪行為實施在18周歲,「18周歲」是絕對規定,從18歲生日的第二天開始才認為這是滿了18周歲,這之前的犯罪都不得適用死刑。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時」包括庭審前的羈押期間,只要有懷孕,無論是人工流產還是自然流產了,都是不適用死刑。這一規定本著對婦女兒童的特殊保護,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至於犯罪時是否懷孕,在所不問。另不適用死刑包括不判決,不宣告,不執行死刑和死緩。
。《刑法》第48條規定:「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決死刑的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這就是我國的死刑緩期執行制度,最早在1951年由毛澤東同志提出。這一制度給應當判處死刑但同時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留下了一條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是「少殺慎殺」政策的直接表現,體現了我國刑法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只要在死刑緩期內,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就可以獲得減刑而活下來。
2. 我國現行刑法對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有哪些
刑法總則關於適用死刑的限制性規定主要表現在:
(1)限制死刑適用條件。即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指犯罪行為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極為巨大。
(2)限制死刑適用對象。即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3)限制死刑適用程序。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限制死刑執行制度。即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行。
3. 我國1997年《刑法》對死刑作了哪些限制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修訂)
第三章 第五節 死刑
第四十八條 死刑只內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容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第四十九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第五十條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第五十一條 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
4. 刑法修正案八中關於死刑的規定
死刑
1、減少死刑罪名
取消近年來較少適用或基本未適用過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體是:(1)走私類: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2)金融詐騙類: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死刑僅留集資詐騙罪)(3)發票類: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4)盜竊罪;(5)妨害社會管理類:傳授犯罪方法罪,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
2、限制死刑的適用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修正案第三條)
3、限制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犯罪分子的減刑
(1)將《刑法》第五十條規定的「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減刑幅度修改限定為「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修正案第四條)
(2)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修正案第四條)(與修正案第十五條的減刑條款對應)
5. 簡述我國刑法對死刑的限制
刑法總則關於適用死刑的限制性規定主要表現在:
(1)限制死刑適用條件。即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指犯罪行為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極為巨大。
(2)限制死刑適用對象。即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3)限制死刑適用程序。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限制死刑執行制度。即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行。
(5)刑法對於死刑的限制擴展閱讀:
一般認為刑法有以下三種功能:
1、規范(規制)功能秩序維持功能
指刑法通過將一定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相應的刑罰,表明國家對這種行為否定的價值判斷,要求人們不要實施這種行為,並對實施這種行為者給予刑事處罰。而一般公民懾於刑罰的威力,也會按刑法的規定規制自己的行為,不去觸犯刑法,社會秩序也得到了維護。
2、法益保護功能
指國家通過將侵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正當利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通過要求人們不要犯罪和對發生的犯罪行為予以刑罰懲罰來遏制犯罪,以來保護國家、社會、公民的正當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3、人權保障功能
刑法的規定限制了國家司法機關在刑事司法中的行為——要依法辦事,不得濫捕濫判,從而保障合法公民的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的侵害,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侵害。西方有些學者稱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憲章」,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6. 刑法中有哪些一律不得判死刑的法律條文
一律不能判處死刑的有:1.實施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2.審判罪行時已滿七十五周歲的老人;3.從羈押到執行的整個訴訟過程中已經懷孕的婦女;4.罪行不屬於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法律依據】
《刑法》第四十八條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第四十九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7. 刑法中有關死刑的規定
(2017年)刑法
第四十八條【死刑、死緩的適用對象及核准程序】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五十條【死緩變更】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第五十一條【死緩期間及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計算】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
8. 死刑的適用條件和限制
法律分析: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但對於未成年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八條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第四十九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9. 哪些人在刑法中判處死刑時會受到限制
1、死刑不適用於未成年人和孕婦。
法律依據:《刑法》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能追究刑事責任,也不能適用死刑。
法律依據:《刑法》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3、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
法律依據:第四十八條【死刑、死緩的適用對象及核准程序】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