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問題

刑法問題

發布時間: 2020-12-23 22:43:54

㈠ 關於法律刑法方面問題

甲盜竊信用卡一張,並告訴乙是拾得的,乙主觀上認定該卡為甲偷盜所得。並隨後與甲一起使用該信用卡。甲涉嫌盜竊罪,乙涉嫌信用卡詐騙罪。

㈡ 關於刑法的問題

和14歲以下女孩發生性關系不管自願不自願都以強奸罪定罪處罰。
在男女發生性專行為前,既屬不違背婦女意志,又無勉強女方變范的行為,雙方從內心到外部表現形式完全自願,屬典型的通姦行為。即使事後,因被揭穿,女方為保住自己的臉面而告男方強奸,或因女方事後反悔而告男方強奸,均不能定強奸罪。
犯強奸罪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二)強奸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二百三十七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㈢ 關於刑法的問題

師傅沒有殺人的故意,有過失是過失犯罪,無過失是意外事件,有沒有過失看具版體情況,就是師傅應不權應該認識到那是個人不是野豬。如果是案例題,應該會再詳細一點,顯得師傅是不可能認識到那是人,答案就明確了,意外事件。

㈣ 關於刑法的一些問題

選a,沒有著手犯罪,談不上既遂未遂和中止,只能是預備。
望採納謝謝

㈤ 有關刑法問題

只要動手就算是打架,打贏進班房,打輸進病房,如果打出輕傷以上就是刑事案件,判刑加賠錢,所以千萬別動手,另外動手影響你淑女形象,不值啊!

㈥ 刑法問題~

1、簡述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聯系與區別。
聯系:作為犯罪對象的具體物是具體社會關系的物質表現;作為犯罪對象的具體人是具體社會關系的主體或參加者。犯罪分子的行為作用於犯罪對象,就是通過犯罪對象即具體物或者具體人來侵害一定的社會關系。
區別:
a,犯罪客體決定犯罪性質,犯罪對象則未必。例如犯罪對象同是交通工具,具體犯罪行為卻既可能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破壞交通工具罪,又可能構成侵犯財產罪中的故意毀壞財物罪。又如,犯罪對象是貨幣、電器、傢具,犯罪行為卻可能都是盜竊。
b,任何犯罪都會使犯罪客體受到侵害,但是犯罪對象則不一定受到侵害。犯罪客體是受刑罰保護的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合法權益,因此,所有的犯罪客體都必然受到損害。但犯罪對象可能受到侵害也可能不受到侵害。如故意毀壞財物犯罪中的犯罪對象即公私財物就會受到損害,但盜竊罪中,犯罪客體即財產的所有權雖然受到侵犯,犯罪對象即公私財物卻可能不受到損害(當然如果盜竊昂貴的魚子醬,然後自己吃了,也屬於犯罪對象受到損害)
c,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成立的必要條件,犯罪對象則只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要條件。任何犯罪行為只有侵害到一定的法益,才可能危害社會,進而具備犯罪的本質屬性,構成犯罪,隱藏,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成立的必備要件。犯罪對象並非所有犯罪中都存在,如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罪,脫逃罪,就不可能存在犯罪對象。
d,犯罪對象是可以被感官所感知的外部事物,犯罪客體反映的則是只能為抽象思維所認識的事物內在的屬性。前者是具體的,後者是抽象的。如詐騙罪中,作為犯罪對象的被詐騙財物是具體的,可以被觀察到觸摸到,而作為犯罪客體的財產權,則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明白。

如何理解罰中的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
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是我國刑罰的目的。
所謂特殊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和執行刑罰,對其進行懲罰和改造,以防止其重新犯罪。具體表現在:第一,通過對絕大多數犯罪分子適用和執行自由刑,包括適用和執行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乃至無期徒刑,限制或剝奪犯罪人的行動自由,使其在一定期間內與社會隔離甚至終生隔離,從而減少其犯罪的可能。
第二,通過對經濟犯罪、財產犯罪和其他貪財圖利型犯罪人適用和執行財產刑,包括適用和執行罰金、沒收財產,使犯罪人在經濟上受到剝奪,從而消弱或消除其重新犯罪的物質條件。第三,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和執行資格刑,主要是適用和執行剝奪政治權利,防止其利用政治權利進行新的犯罪活動。第四通過對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不堪改造、必須從肉體上予以消滅的犯罪分子適用和執行死刑,剝奪其生命,使其徹底喪失重新犯罪的任何條件和可能(最後一點我需要補充一下,死刑是最為殘酷的刑法方法,但保留死刑對預防犯罪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我國必須堅持少殺、慎殺的原則,並且最終停止死刑,雖然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對於分裂勢力、漢奸必須要採取嚴酷的毫不留情死刑政策)。
2,特殊預防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以刑罰對犯罪人進行積極改造。除對死刑立即執行的犯罪人外,其他被判處刑罰的犯罪人都存在著告別罪惡,重新做人的可能。因而,在適用和執行刑罰時,必須注重對他們進行積極的教育和改造,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新人。我國一般都是勞動改造,通過強制讓犯罪人從事生產勞動,促使他們除去好逸惡勞的惡習,並逐步養成勞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在勞動改造的過程中,刑罰機關還向他們進行政治、法律、文化、技術等方面的教育,使其認識到必須做一個遵守社會規范的公民,並為將來重返社會自謀生計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能。一般說來,通過教育使其內心產生自責、自我批判,決心棄舊圖新,不再以身試法,從而自覺的消除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對於少數的對自己罪行認識不足的人,通過其親身體驗服刑的痛苦,感到刑罰的威力,使之不敢再犯罪。後者雖然在思想改造上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只要其在刑罰的威懾下不再敢犯罪,也可以認為是達到了刑罰的特殊預防的目的。
(二)一般預防,所謂一般預防,是指國家通過制定、適用和執行刑罰,警戒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防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教育廣大的社會成員,遵守法律。
所謂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就是指那些有可能事實犯罪行為的人即潛在的犯罪人。這些人具有一定的主觀惡性,自我控制能力和對不良意識、不良行為免疫力差,容易受犯罪誘惑或被犯罪分子教唆拉攏,一旦放鬆對他們的教育,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而直接地懲罰了犯罪分子,預防其重新犯罪,還對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起到訓誡和抑製作用,促使他們及早醒悟,打消犯罪意念,不敢以身試法。
另外,對廣大遵紀守法的公民來說,國家制定嚴厲刑法和對犯罪分子適用和執行刑罰,可以使廣大公民深刻的認識到犯罪行為的社會嚴重危害性和懲罰犯罪的必要性,從而增強法制觀念,自覺遵守法律,提高同犯罪做斗爭的自覺性。
實現一般預防比特殊預防更為復雜。從刑罰理論的角度來看,要達到一般預防的目的,應當著重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一般預防與刑罰適當性的關系。所謂刑罰的適當性是指,刑罰的輕重應和刑事責任的輕重相適應(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輕刑主義,一種是重刑主義,各有利弊),因此我國(我國自古就有這個傳統,如無心向惡雖惡不罰)一直堅持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是刑罰的輕重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罰當其罪,罪刑相稱,才有助於達到一般預防的目的。
2,一般預防與刑罰公開性的關系。所謂刑罰的公開性,是指國家將刑罰公之於眾,使全體成員知道認識刑罰、了解刑罰。制定刑法典,讓人們知道什麼行為為犯罪,對犯罪應該處於何種刑罰,從而為公眾提供一個必要的和明確的行為規范,便於人民依法約束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讓大多數刑事過程和所有判決全部公開,從而使得廣大公民感受到國家審判機關具體適用刑罰的過程中感受到法律的尊嚴。
3,一般預防與刑罰必然性的關系。所謂刑罰的必然性,是指凡是犯罪都必然要受到刑罰處罰,是刑罰在事實上成為犯罪的不可避免的法律後果。刑罰的必然性不僅表現在刑事法律的制定上,還表現在司法實踐中要做到有罪必罰,讓那些企圖犯罪而又存在著企圖逃避法律制裁的不穩定分子得到有力的震懾。
4,一般預防與刑罰及時性的關系。所謂刑罰的及時性,是指犯罪一旦發生,司法機關就應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犯罪嫌疑人緝拿歸案,交付審判,執行刑罰。
總之我國刑罰的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給。對於任何一個犯罪人適用和執行刑罰都必須體現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的目的。人民法院在對犯罪人判處刑法是,既要考慮特殊預防的需要,又要考慮一般預防的需要,使判決符合兩方面的要求。決不能忽略任何一方面。

簡述生產、銷售假葯罪的主要特徵
生產、銷售假葯罪,是指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
本罪是選擇性罪名,生產假葯構成犯罪的,是生產假葯罪;銷售假葯構成犯罪的,是銷售假葯罪;既主產又銷售假葯構成犯罪的,是生產、銷售假葯罪。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葯政管理制度和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注意本罪犯罪對象的假葯,專指人用葯,而不包括獸用葯重其他動植物用葯。)。
本罪的犯罪對象,只限於假葯。
作為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一切製造、加工、採集、收集某種物品充當合格或特定葯品的行為,都是生產假葯的行為,如以某種原材料製造、加工成不合格葯品,採集非葯品充當葯品,將他種葯品充當此種亥品,收集禁止使用的、變質不能葯用的物品或被污染不能葯用的物品充當葯品等,都是生產假葯的行為。
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必須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才構成生產、銷售假葯罪。如果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不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則不構成犯罪。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依本節第150條之規定,單位亦能成為本罪主體,單位犯本罪時,實行兩罰制。
(四)主觀要件本罪只能由故意構成,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生產、銷售的是假葯,必然危害人體健康,但仍進行生產、銷售。
以營利為目的不作為構成本罪的必要要件,只要行為人故意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就可以構成本罪。
註:假葯,是指依據《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33條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為假葯:
1、葯品所含成份的名稱與國家葯品標准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標准不符合。
2、以非葯品冒充葯品。
3、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這種情況一般是以一種低價葯品冒充一種高價葯品。)
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按假葯處理:
1、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
2、未取得批准文號生產的。
3、變質不能葯用的。
4、被污染不能葯用的。

試述受賄罪的構成特徵及其與依法罪的區別
受賄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
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收受他人財物並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利用職務之便是受賄罪客觀方面的一個重要構成要件,利用職務之便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法作出一定行為的資格,是權力的特殊表現形式。具體是指利用本人職務范圍內的權力,也即利用本人在職務上直接處理某項事務的權利。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取利益而收受他人財物,是典型的受賄行為。(2)利用與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件。利用與職務有關的便利,即不是直接利用職權,而是利用本人的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而本人從中向請託人索取或存非法收受財物的行為。實踐中,利用第三者職務上的便利,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親屬關系,二是私人關系,三是職務關系。
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另據本法第93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包括當然的國家工作人員,即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擬定的國家工作人員,即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由故意構成,只有行為人是出於故意所實施的受賄犯罪行為才構成受賄罪,過失行為不構成本罪。
貪污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依法罪(不好意思這個罪名我沒聽過。上網查了,有定義。如果定義准確的話).
1,侵犯的客體不同。受賄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貪污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公共財產的所有權。
2,侵犯的對象不同,受賄罪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貪污罪侵犯的對象是公共財物。
3,客觀方面的犯罪手段不同。受賄罪是採取為他人謀利益的手段,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財務;貪污罪是採取侵吞、竊取、騙取等手段,非法佔有直接主管、經營、經手的公共財物。
4,主觀方面的犯罪目的不同。受賄罪是為了取得他人或單位的公共財物,貪污罪是為了非法佔有公共財物。

㈦ 中國的刑法問題

中國刑法一罪有復期徒刑最高制為15年,數罪並罰情況下可以最高到20年。實際上判了二十年出來基本上都解除人的犯罪能力了,跟三十年四十年其實沒什麼區別。犯罪再嚴重就是無期,無期也可以減刑。怎麼說中國這種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只是限一個坎。外國用那種也說的過去。沒什麼太好比較的,合理的區別而已。

㈧ 涉及的刑法問題

這個案件考察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被告人上訴不加刑,但檢察院抗訴的,不受不加刑的影響。
二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的,應當判決刑罰,但可以從輕處罰。

㈨ 刑法小問題

法條可沒說故意過失的問題。加重情節之一,搶劫致人重傷、死亡,那麼應當認為搶劫行為造成版了這樣的權結果就算,無論故意過失。
如果是故意的,比如搶劫時,直接上去殺人,然後強行取材的,那即成立故意殺人,同時這個殺人也是搶劫的手段,此時無論哪個單獨評價都不能完整評價案件事實,所以定故意殺人競合搶劫致人死亡加重情形,就可以完整評價。

㈩ 關於刑法的問題

溯及既往的意思就是,法律能不能用來判出台以前的事件,原則上不可以,但是有例外,就是如果新法更輕是可以的。
我打個比方,假設,2000年,隨地吐痰沒有懲罰措施,然後2005年,隨地吐痰判死刑,那麼,如果允許溯及既往,也就是說,那麼2005年之前,所有隨地吐痰的人,都要判死刑,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2005年之前的人,也不知道不讓隨地吐痰,罪刑法定原則,就是罪和刑都要法律明確規定才可以,但是2005年之前,沒有這樣的規定,如果適用新法,就違反了罪刑法定,所以,原則上禁止溯及既往
那麼,為什麼新法更輕可以呢?再打個比方,同性戀,從前同性戀要化學閹割的,現在,同性戀不被認為是犯罪,也不是違法,那麼,時間拉的近點,假設,2005年之前,都是同性戀化學閹割,2005年之後,出台法律,同性戀合法。那麼,代表,原來的那些人的做法其實是沒有錯的,是原來的法律錯了,那麼,能用原來錯誤的法律來判罰嗎?明顯也是不可以的,所以,新法更輕的情況下,是允許溯及既往的。、
題中,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新法認為是犯罪,那麼,舊法更輕,不符合我說的第二種情況,所以,就不能用新法去判,只能用舊法,否則,就違反了罪刑法定
因而,關於刑法溯及力的問題,被稱為,從舊兼從輕原則。

熱點內容
關於法治的資料50字 發布:2025-05-17 04:21:53 瀏覽:710
治安調節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04:21:52 瀏覽:374
司法考試音頻免費下載 發布:2025-05-17 04:19:42 瀏覽:24
舌根痔點切除法治療痔瘡 發布:2025-05-17 04:15:54 瀏覽:660
中國共和國勞動法第四 發布:2025-05-17 04:14:30 瀏覽:219
山西省工程法規 發布:2025-05-17 03:44:37 瀏覽:686
廣德司法局 發布:2025-05-17 03:43:58 瀏覽:158
西南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作業 發布:2025-05-17 03:35:49 瀏覽:791
我國已頒布的教育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5-17 03:35:49 瀏覽:7
紀委調研法規室工作廉政風險防控 發布:2025-05-17 03:35:00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