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判定

刑法的判定

發布時間: 2020-12-23 23:26:07

1. 刑事犯罪判定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內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容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只要你不是累犯,就是以前有前科,基本上就是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七條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刑法第三十七條,基本上就是適用你這樣犯罪情節輕微的未成年人用的,但是民事賠償肯定是要陪的,醫療費沒什麼可說的(輕傷估計也沒幾個錢,拿醫院證明照實賠付),可能派出所會出面協調下陪個錢,這個錢盡量談少點

別干這樣事了,年紀輕輕的真犯不著

2. 該案件,刑法如何判定

第一個屬於乙故意殺人既遂,死錯了人是因為認識錯誤
第二個屬於乙故意殺人未遂,甲故意殺人既遂

3. 刑法因果關系的判斷標准

刑法因果關系判別標准。大部分刑法判別都是事出有因的。所以對於這些判斷內方法。容基本上是由法律人員進行實地調查考察最後才能得出結論。並不能由申訴人說的區。處理。作為一個法官,一定要有。真實的平整證據。才能給出評判的標准。

4. 刑法如何量刑

第一條
【量刑的規范依據】量刑時,應當依照刑法規定的量刑原則和要素,結合內本意見規定的容量刑基準、量刑要素、量刑適用規則、量刑方法,決定被告人的刑罰。
第二條
【量刑的事實依據】量刑應與被告人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相適應,在刑法規定的法定刑幅度內進行。
第三條
【量刑的時空均衡原則】量刑應當實現在地域和時間上的均衡。不同時期、不同法官之間對犯罪構成要件、量刑要素相同或相似行為的被告人作出的量刑結果應當基本平衡。
第四條
【量刑從輕規則】對被告人的從輕處罰,應以分則規定的量刑要素所決定的刑罰為基準,再依據所具有的從輕的量刑要素比率確定宣告刑。充分考慮所犯罪行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決定從輕處罰的幅度,但不得低於法定最低刑。不得將多個從輕量刑要素合並為減輕量刑要素。
第五條
【量刑從重規則】對被告人的從重處罰,應以分則規定的量刑要素所決定的刑罰為基準,再依據所具有的從重要素及本意見確定的從重比例,綜合決定宣告刑。
第六條
【量刑減輕規則】在量刑要素未細化的前提下,對被告人的減輕處罰,應在法定刑幅度以下選擇適當的刑罰作為判定刑。

5. 法律定罪的基本判定標準是什麼

定罪是以犯罪構成為根據的,因而定罪是一個罪體與罪責相結合的過程。定罪原則,就是定罪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規則,這就是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原則。這里的主觀與客觀是指對犯罪的評判標准。主觀,指主觀標准,以此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就是主觀主義。客觀,指客觀標准,以此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就是客觀主義。主觀與客觀相統一,是指在犯罪評價上採取主觀與客觀的雙重標准。
主觀主觀是指對犯罪的主觀評價,即對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的考察。在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主觀惡性集中體現在責任這個概念上。責任意味著行為人在具有責任能力和故意或者過失的情況下實施犯罪行為,因而具有譴責可能性。因此,責任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一個主觀惡性的問題。在英美法系刑法理論中,主觀惡性集中體現在犯意這個概念上。對犯罪要求有犯意,在英美刑法的以下原則中得以體現:「沒有犯罪意圖的行為,不能構成犯罪。」在英美刑法中,檢驗犯意具有兩種標准:客觀標准與主觀標准。客觀標準是指對每個案件的事實都要考察被告人的行為是否達到了在當時被普遍接受和認可的道德標准。如果事實查明被告人的行為沒有像一個遵從道德准則的人所應當實施的行為那樣,這就證實他有犯罪意圖。盡管採用公認的道德准則作為認定犯罪意圖的標准實際上意味著法院客觀地評價被告人的行為,然而,在相當程度上必須考慮被告人真實的心理活動,這就出現了主觀標准。因此,無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在定罪時都注重犯罪人的主觀惡性,以此作為定罪的主觀根據。
客觀客觀是指對犯罪的客觀評價,即對犯罪行為的客觀危害的考察。所謂客觀危害是指對社會造成的侵害,這種侵害主要是通過犯罪行為及其所造成的一定犯罪結果體現出來,因而具有某種客觀性。客觀危害首先是行為的屬性,根據行為是否具有客觀危害可以將犯罪行為與非罪行為加以區分。其次,客觀危害是一種事實,即犯罪行為在客觀上造成的危害社會的事實,這一事實也正是定罪的客觀基礎。最後,客觀危害是對法益的侵害,因而具有不法的性質。總之,只有全面地理解客觀危害,才能為定罪提供客觀根據。
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表明某一行為之所以作為犯罪處理,首先是由於這種行為造成了法益侵害結果,或者至少具有法益侵害危險。因此,犯罪的客觀上的法益侵害性是犯罪評價的重要根據。事實上,人的行為是受主觀的意識與意識支配的,因而對犯罪的評價應當從客觀上表現出來的法益侵害性,追溯到主觀上的違法性意識及其可能性,揭示行為人的犯罪人格對於外部身體動作的支配性。一般來說,刑法上所謂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是指價值判斷之對象而言的。也就是說,主觀主義側重於行為人之人格,而客觀主義則偏重於犯罪行為與結果的實害。因此,那種以為主觀主義完全不考慮人的外部行為,客觀主義則毫不關注人的內部精神的認識,純屬誤解。人們堅持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原則,意味著在犯罪評價上,主觀標准與客觀標准兩者並重。

從刑法史的角度考察,定罪經歷了一個從客觀歸罪到主觀歸罪,再到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演變過程。客觀歸罪是以結果責任為特徵的,只要發生了危害結果,不問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罪過,均以犯罪論處。隨著社會發展,結果責任衰落,思想意識對於行為的支配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自此,客觀歸罪開始向主觀歸罪轉變。主觀歸罪是以主觀責任為特徵的,只要行為人具有主觀惡意,即使在客觀上並未實行一定的危害行為或者這種危害行為並未發生一定的危害結果,也以犯罪論處。在這種情況下,有罪與無罪不是根據外在行為來判斷,而是根據內心善惡以確定。現代刑法中的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在刑事古典學派和刑事實證學派的爭論中得以重塑。刑事古典學派的代表人物貝卡里亞從主觀意圖的差異性和變異性出發,論證了不能以主觀意圖作為衡量犯罪的標准。當然,由於貝卡里亞並不否認人的意志自由是構成犯罪的前提,因此其客觀主義立場與古代刑法的客觀歸罪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費爾巴哈,雖然主張犯罪構成的客觀結構,即在犯罪構成中不包括犯罪的心理因素,但犯罪的心理因素仍然是刑事責任的根據之一。刑事實證學派以主觀主義為特徵,主張行為人本位的刑法(行為人刑法),強調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在犯罪中的核心地位。這種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主要是指再犯可能性。因此,刑事實證學派的主觀主義立場與古代刑法的主觀歸罪是有明顯區別的。
重要性雖然在刑法史上,存在這種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刑法思想的分野,但現代刑法的刑事責任是奠基在主觀與客觀統一之上的,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體現在主觀惡性與客觀危害的統一。主觀惡性與客觀危害的統一,就是在認定犯罪的時候,要堅持以犯罪構成作為定罪的標准。在犯罪構成中,罪責主要體現主觀惡性,罪體主要體現客觀危害。就主觀惡性與客觀危害兩者的關系而言,犯罪作為一種行為,它離不開主觀罪過的指導與支配。因此,罪過通過對事實情況的反映(認識因素)而調節犯罪行為,使之按照一定的目的或計劃進行活動(意志因素)。同時,犯罪行為作為主觀罪過的外化,對於主觀目的的實現也具有重要意義。犯罪意圖的實現,必須依賴於犯罪行為。作為主觀見之於客觀的犯罪行為,它是連接犯罪意圖與客觀存在,將主觀犯意付諸實現的必由之路。缺乏客觀上的犯罪行為,罪過就只能停留在主觀活動的狀態,而主體的犯罪意圖也就無法實現。所以,犯意的實現離不開客觀上的犯罪行為。同時,犯罪行為也是確定主觀罪過的重要依據。離開了客觀上的犯罪行為,就不能正確地認定主觀上的罪過。因此,只有堅持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才能既防止客觀歸罪,又防止主觀歸罪。

6. 刑法,在量刑上怎樣界定

刑法的量刑的基本原則有如下十條:
第一條 【量刑的規范依據】量刑時,應當依照刑法規定的量刑原則和要素,結合量刑基準、量刑要素、量刑適用規則、量刑方法,決定被告人的刑罰。
第二條 【量刑的事實依據】量刑應與被告人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相適應,在刑法規定的法定刑幅度內進行。
第三條 【量刑的時空均衡原則】量刑應當實現在地域和時間上的均衡。不同時期、不同法官之間對犯罪構成要件、量刑要素相同或相似行為的被告人作出的量刑結果應當基本平衡。
第四條 【量刑從輕規則】對被告人的從輕處罰,應以分則規定的量刑要素所決定的刑罰為基準,再依據所具有的從輕的量刑要素比率確定宣告刑。充分考慮所犯罪行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決定從輕處罰的幅度,但不得低於法定最低刑。不得將多個從輕量刑要素合並為減輕量刑要素。
第五條 【量刑從重規則】對被告人的從重處罰,應以分則規定的量刑要素所決定的刑罰為基準,再依據所具有的從重要素及本意見確定的從重比例,綜合決定宣告刑。
第六條 【量刑減輕規則】在量刑要素未細化的前提下,對被告人的減輕處罰,應在法定刑幅度以下選擇適當的刑罰作為判定刑。
只具有單個減輕處罰量刑要素的被告人,對其減輕一般只能下降一個法定刑,刑期不得低於基準刑的40%。
具有兩個以上減輕處罰量刑要素或者既有減輕處罰量刑要素又有法定從輕處罰量刑要素的被告人,對其減輕處罰的幅度可適當加大,但刑期不得低於基準刑的20%。
第七條 【量刑均衡原則的適用】量刑既要考慮主刑的細化與均衡,又要考慮附加刑的細化與均衡。
第八條 【量刑前提】量刑的前提是查明影響量刑的一切事實,著重查明犯罪事實,在此基礎上,全面、准確地提取對量刑起作用的要素。
第九條 【自由裁量權規則】合議庭、獨任庭在適用本意見確定擬定的宣告刑後,綜合考慮個案的社會危害性及人身危險性,可行使10%以內的自由裁量權(僅指主刑),確定最終的宣告刑。本分則另有規定的,適用分則規定。
第十條 【先例參照規則】上級法院公布的案例,量刑時可以參照。

7. 在刑法中,如何判定一罪還是數罪

這是一個理論上很復雜,實際上在我們的司法實踐中很簡單的問題內。

首先看行為容人實施行為的數量,如果是一個行為,無論如何在定罪的時候都會判定一罪。

其次,如果是數個行為,首先根據刑法和司法解釋的規定,直接確定定罪個數及量刑。

最後,如果刑法對數個行為的定罪缺少規定,在具體判決的時候,判決結果往往五花八門。

熱點內容
關於法治的資料50字 發布:2025-05-17 04:21:53 瀏覽:710
治安調節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04:21:52 瀏覽:374
司法考試音頻免費下載 發布:2025-05-17 04:19:42 瀏覽:24
舌根痔點切除法治療痔瘡 發布:2025-05-17 04:15:54 瀏覽:660
中國共和國勞動法第四 發布:2025-05-17 04:14:30 瀏覽:219
山西省工程法規 發布:2025-05-17 03:44:37 瀏覽:686
廣德司法局 發布:2025-05-17 03:43:58 瀏覽:158
西南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作業 發布:2025-05-17 03:35:49 瀏覽:791
我國已頒布的教育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5-17 03:35:49 瀏覽:7
紀委調研法規室工作廉政風險防控 發布:2025-05-17 03:35:00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