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中關於個人信息

民法典中關於個人信息

發布時間: 2021-01-04 08:44:14

1. 審議通過的《民法典》與我們的個人利益有什麼關

關系我們方方面面,在立法中更多的考慮到人性化和道德的養成,比如婚姻法的離婚,不是以前那麼隨便與簡單,現在有一個雙方考慮期,冷靜下來思考一段時間,雙方一致認為婚姻無法繼續的才可以離婚

2.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回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3. 民法典中是如何明確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初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其中,人格權獨立成編,並對此前受到各方關注的個人信息做出了規定。有專家指出,這是首次從民事基本法層面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行為規范。

此次人格權編草案則對個人信息的規定進行了進一步細化,例如明確了個人信息的定義;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的原則;保證個人信息的存儲安全等。

「草案中的條文雖然不是很多,但是細化了《民法總則》中的有關規定,確立了保護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基本原則,也使得個人信息在民法層面的保護得到加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新寶說,人格權中增加個人信息保護的條款,在各國立法實踐中具有開創性意義。

隱私護衛隊注意到,此次草案中對「個人信息」延續了《網路安全法》中的定義,即個人信息指的是能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的信息。而在國家標准《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中,個人信息既包括自然人身份信息,又包括能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的信息。對此,張新寶說,法律草案的一審稿往往只是框架。一審稿發布後,全國人代會廣泛聽取專家和社會意見,對草案進行調整和打磨。個人信息作何具體定義,將來是否會有變化,還要看接下來的調整過程。

此外,針對此前頗受關注的個人信息刪除難、注銷難等情況。草案中還明確了自然人可以請求信息持有人及時刪除個人信息的情況,即在存在非法收集、使用信息的行為;持有侵害自然人合法權益的信息;持有的信息儲存期限依法已經屆滿;根據特定目的,持有已經沒有必要等。

若自然人明確拒絕 收集使用其自行公開的個人信息仍須承擔民事責任

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快速發展,利用爬蟲等技術收集網路上公開個人信息進行再利用的個案引起不少爭議。

此次的草案中規定,以下幾種情況下,收集、使用公開個人信息不承擔民事責任。包括在自然人同意范圍內;進行學術研究、課堂教學或統計等行為;為維護公序良俗的必要行為等。

其中,草案指出使用自然人自行公開或者其他已合法公開的信息亦不承擔民事責任,但使用該信息侵害該自然人重大利益或自然人明確拒絕他人使用的除外。

這意味著,如果自然人本人明確拒絕,即使是已經自行公開的個人信息,他人收集或使用也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這無疑對違背自然人意願收集、使用公開個人信息的行為提供了直接的維權途徑,而對現今依靠二次利用公開信息開展業務的企業提出了新的課題。

曾經代理徐玉玉案的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袁椿暉在接受南都采訪時亦表示,此次在民法層面確定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在未來保護自然人的權益、提起訴訟奠定了一個基礎。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4. 民法典中哪些內容與未成年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撫養以及教育等條款,和未成年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內國民法典》第一千容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4)民法典中關於個人信息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者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一千零七十五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者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5. 信用和個人信息屬於民法典保護的人格利益嗎

個人信息屬於公民的隱私,
信用是個人徵信的表現,
二者並不能和人格利益等同,
人格是人格尊嚴,不是利益。

6. 結合民法典的人格權編,談談個人信息的應如何保護

一、賬號密碼安全

1、注冊賬戶時,「節約」使用個人信息,如必須填內寫個人信息容,盡可能少提供個人信息。

2、按一定的標准或模式分級分類設置密碼並保證重要賬戶的獨立性。密碼設置可依照密碼模型。

3、第三方平台的支付密碼不要與銀行卡的密碼相同。

4、在手機上被要求輸入銀行卡密碼時要格外小心,盡量不要在非官方的APP上輸入密碼。

二、互聯網外信息安全

1、不泄露。為了便民及辦證、辦卡而需要登記個人信息的商家、培訓班、銀行、電信等單位,必須要保護好市民的個人信息,切勿將個人信息非法轉讓出售。

2、手機、身份證、銀行卡盡量不要放在一起,避免同時丟失造成損失。

3、不相信。不要相信街頭各種不規范的市場調查,如確實需要協助調查,切勿填寫自己真實的個人身份信息,以防被陌生人利用。

熱點內容
經濟法廣東葯學院 發布:2025-10-12 06:42:52 瀏覽:874
勞動法中的標准工資 發布:2025-10-12 06:34:55 瀏覽:936
原始點療法治療糖尿病 發布:2025-10-12 06:25:20 瀏覽:42
注冊公司監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06:21:09 瀏覽:192
道德觀古詩 發布:2025-10-12 05:51:21 瀏覽:199
鄉鎮法律服務所屬事業單位嗎 發布:2025-10-12 05:48:41 瀏覽:614
行政復議知識框架經濟法 發布:2025-10-12 05:39:58 瀏覽:915
工傷保險支付條例 發布:2025-10-12 05:32:14 瀏覽:138
正規律師 發布:2025-10-12 05:30:37 瀏覽:894
人民法治記者劉青 發布:2025-10-12 05:30:32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