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民法原則
① 舉倆個現實生活中與民法有關的例子,並說明分別體現了民法中的什麼原則
最普通的例子
1、誠實信用原則。比如你在家樓下的王大爺的水果攤上買蘋果,大爺都把蘋果稱好了,你才發現沒帶錢包。你和大爺商量說,下午出門順道再付錢,大爺答應了,你就拎著蘋果回家了。 下午出門,你得依約把錢付給大爺。這體現的就是誠實信用原則。
2、公序良俗原則。一個男人和她老婆感情不和分居很多年了,和小情人住在一起。小情人也算是個好女人,和男人相親相愛,兩人也恩愛的很。男人得絕症要撒手人寰了,決定把遺產都給小情人。老婆知道這件事當然不答應,起訴到法院。其實,依照繼承的相關法律法規,男人把遺產給小情人,完全合法。但是,因為不合理,不符合傳統社會的倫理,遺產不給老婆不給爹媽不給兒女,給個沒名沒分的小三,不符合民間的情理。所以,法官可以依據公序良俗,認定遺囑無效。
可以說,原則是在法條之上的,法條體現著原則,比如第一個例子的買賣合同;但平時未必可以直接適用原則,只用當窮盡法條找不到依據的時候才能適用,可是當原則後面有著比法條還要強大的適用理由的時候,就應該適用原則,比如第二個例子。
以上。
望君採納~
② 民法典七個基本原則
1. 平等原則:民事法律關系的核心特徵是平等,體現在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無論身份,民事活動時地位平等。
2. 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自主決定,遵循自己的真實意願來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 公平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講究公平,不偏不倚,確保各方權益得到公正對待。
4. 誠實信用原則:強調民事主體應誠實不欺,保持信用,善意履行法律義務,不得規避法律和合同。
5. 綠色原則:倡導民事活動應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體現綠色發展的要求。
6. 公序良俗原則: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維護社會穩定和道德風尚,違反此原則的行為無效。
7. 私權神聖原則:保護民事主體的私權,認為私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私權。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以上原則得到深入學習和宣傳,普法責任製得以實施,法治文化得到發展,全社會的法治觀念顯著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