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司法
1. 最高院關於道路司法解釋第18條如何解讀
一、《解釋》十八條明確了保險公司先行賠付的義務。
《解釋》十八條中規定在無證駕駛、醉駕、毒駕、故意製造保險事故的情形下,保險公司對第三人人身損害仍然負有先行賠付義務,這一規定符合國家設立交強險制度的目的。國家實行交強險制度是為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對受害人進行社會救助。它體現了以保障受害人能夠得到及時救治的根本目的,具有社會公益性質。
如果受害人因駕駛人一般過失行為尚且可以請求保險公司賠付,而在機動車駕駛人無證駕駛、醉駕、毒駕、故意製造保險事故的重大過錯情形下,反而不能獲得賠償,顯然違背了交強險制度設立的本意。事實上,受害人也無法防範、預測機動車駕駛人是否無證駕駛、醉駕、毒駕,由此產生的風險不應由受害人來承擔。現實生活中,交通事故往往因為酒後駕駛、無證駕駛引起,此類情形不予賠償,則失去了設立交強險的意義。《解釋》十八條規定了上述幾種情形下保險公司應對受害人人身損害先行賠付的義務,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健康權的尊重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較好地衡平了保險公司和受害人之間的利益沖突。
《解釋》十八條規定保險公司承擔先行償付的義務的內容為「人身損害」,這也明確了《條例》二十二條規定的「保險公司不負責賠付財產損失」中的財產損失僅為與人身損害無關的財物損失,不包括人身關系中所體現的財產權益。故在上述情形中,受害人的人身權益受到損害,保險公司有義務先行償付,而對於財物損失保險公司依《條例》二十二條規仍不負責賠償。
二、《解釋》十八條明確了保險公司的追償權。
《解釋》第十八條規定法院應當支持保險公司在賠償范圍內向侵權人主張追償的權利,不僅符合公平原則,而且有利於促進道路交通安全。
交強險的立法目的在於使受害人能夠及時得到賠償,因此保險公司對第三人的責任性質是法定責任,故保險合同的功能在於調整保險公司與投保人之間的關系,其功能在於區分保險公司與投保人誰是責任的最終承擔者這樣一個責任劃分問題,而非對受害人免責問題。《解釋》第十八規定保險公司在承擔保險責任後可以向侵權人行使追償權,不僅符合《侵權責任法》過錯責任之規定,體現了公平原則,也符合國家設立交強險的目即「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促進道路交通安全」。侵權人若因無證駕駛、醉駕、毒駕、駕駛人故意製造交通事故引發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人身損害,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保險公司向侵權人行使追償權,使侵權人承擔終局賠償責任,符合《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正是由於侵權人必須對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侵權人在駕駛車輛時才會更注意安全駕駛義務,促進道路交通安全。
2. 光復西路司法鑒定中心與桂林路司法鑒定中心程序一樣嗎。我在桂林路楓林鑒定中心鑒定為九級,到光復西路司
光復西路司法鑒定中心與桂林路司法鑒定中心程序一樣的。我在桂林路楓林鑒定中心鑒定為九級,那麼在光復西路司法鑒定中心也是一樣的。
一、桂林路司法鑒定中心實際的名稱為:上海楓林司法鑒定中心(原上海楓林國際醫學交流和發展中心司法鑒定所),地址:上海市桂林路408號302室。
二、光復西路司法鑒定中心實際的名稱為: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地址:上海市光復西路1347號。
三、上述兩者均為《國家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名冊(上海市)》(2011年度),在冊的司法鑒定機構;鑒定的業務范圍都有法醫臨床鑒定。
四、法醫臨床鑒定是運用法醫臨床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和評定。
其主要內容包括:人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醫療糾紛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
五、上述機構以及其他鑒定機構,鑒定標准均為同樣的標准:《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准》、《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GB/T 16180-2006國家技術監督局)
《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標准(試行)》(2005年 國家高院)、衛生部《醫療事故傷殘等級鑒定標准》等標准。
上述鑒定標准中等級條款都是相互類同、引證的,對於同樣的傷害不可能在兩個機構使用兩個標准,鑒定等級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