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格權的民法保護論文
㈠ 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10篇】
【 #心得體會# 導語】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以下是 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10篇】,歡迎各位前來閱讀。【篇一】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復雜。《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即將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篇二】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民法典》是萬法春胡敏之母,是生活的網路全書,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民法,可以說,民法是社會生活領域最重要、最基礎的法律,關乎人民的日常生活,關乎國家的經濟制度,關乎社會做御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明確住宅70年後自動續期,老人再也不用擔心養老問題;設置30天「離婚冷靜期」;人格權法獨立成編;放寬對收養條件限制;擴大扶養人的范圍;明確將自然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到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等諸多內容。除此之外,民法典還涉及優良家風入法、繼承人寬恕制度、老年人居住權等內容,充分體現了權利保障和以人為本的精神,既有法律的庄嚴,又充滿著人性的溫度,這也說明我國在立法技術層面又有了新的提升。
【篇三】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扒枝,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為指引,充分認識民法典頒布和學習的重大意義。《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篇四】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作為一名統戰幹部要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論述精神,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學習貫徹民法典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不斷強化法治意識,樹立法治思維,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要在工作中堅持依法做事,體現法治精神,生活中嚴守黨紀國法,時刻保持統戰幹部的良好形象。要在全市統一戰線隊伍中掀起學習《民法典》的熱潮,做好民法典宣傳普及工作,用《民法典》推動統戰工作穩步向前。
【篇五】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回應一些社會關切的問題,如「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為老百姓安居樂業提供了充分的法治保障。
【篇六】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民法典用7編將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作了統一,既消除了法律規定上的重疊,又互相查漏補缺,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更好的保護老百姓的權利。同時民法典也是我們國家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對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在工作生活中,要自覺維護法律權威,積極宣傳和學習民法典,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篇七】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利用實施前的時間,開始學習《民法典》,首先通讀《物權編》。通讀一遍後,並未發現特別明顯的變化;通讀第二遍後確實感受到了一些變化,可以預見這些改變將對社會規范產生影響,小結膚淺的心得體會,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一、增強意思自治的范疇
意思自治,指在民事活動中,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是獨立且自由的,不受國家權力和其他當事人的非法干預。當事人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決定民事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和終止。《民法典》許多條文將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圍擴張更加廣泛且明確。例如第一分編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將不動產預告登記的范圍擴大到了不動產物權協議,不再局限於買賣房屋協議可以預告登記,未來自然人之間的不動產抵押合同,完全可以預告登記,登記機關不得拒絕。第二分編第二百六十四條明確了農村集體成員的查閱權、復制權。查閱權、復制權原本出現在《公司法》、《刑事訴訟法》中,本條將其用在廣大的村集體中,體現了從民法上保障村集體成員的自治原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降低了村幹部的貪污腐敗發生。第二百七十八條關於業主共同決定的完善和修改,明確了小區業主的共決機制,增加了共決事項,降低了最低通過表決要求,有助於業主自治的操作性的提升,使得業主自治能夠更容易實現。第四分編中第四百零四條,將流押條款效力做了變更,從以前的無效條款變更為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這種相對緩和的改變,也體現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更好在意思自治和維護抵押財產的交換價值兩者間做到了平衡。
二、橫空出世了居住權
常見的用益物權為「城市一個農村兩,還有一個管大家」,既城市一個為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兩分別是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一個管大家則是地役權。但是根據《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規定,居住權成為了一項全新登場的用益物權。居住權人有權依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目的是滿足生活居住需要。居住權合同應當書面且登記設立。設立居住權的房屋不得出租,除非雙方當事人約定。感覺很像租賃關系,居住權與租賃合同不同點是,1居住權原則無償設立(除非當事人約定)。2居住房登記設立。3不受租賃合同租賃期限20年以上部分無效的限制。4居住權屬於物權范疇。由此可見不動產登記機構未來將承擔居住權登記的業務的辦理,與日常生活對應的是,城市中的廉租房、公租房、長租房,以及以房養老的無房老人。居住權的設立對不不動產的價值應當產生很大影響,如果購買已設立了居住權的不動產,佔有和使用仍為居住權人,勢必會導致不動產的價值受到影響,有可能體現為交易價格的腰斬。居住權的誕生將對房地產市場增加諸多不確定性,但肯定增加了執行不動產的難度。
三、擔保物權鼓勵登記
根據《民法典》第四百零三條規定,動產抵押的設立仍採用意思主義,但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這句話已從動產浮動抵押的條款中擴大了所有動產抵押。意義在於動產抵押鼓勵登記。第四百一十四條規定,同一財產設立多個抵押的,按照登記優先的原則,該原則未變,只是在兩處抵押都登記時,舊法按債權比例清償,本條則是嚴格按照登記的時間確定先後清償順序,同一清償順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進一步倒逼抵押權人不僅要登記而且還要快登記。第四百一十五條規定,質權和抵押權競合時,按照登記、交付的時間先後順序確定清償順序。
《民法典》物權編的變化雖不是,但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是難以預料的。受認知所限,物權編小結中還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原因是部分條文沒有完全領悟,有些認知甚至需要糾偏,無疑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實踐,但對新事物的學習都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日積跬步,或許總有一刻能領悟之前不能領悟的,看到之前不曾看到的。
【篇八】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民法典之所以能照拂到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更因為其編纂進程,本身是中國的國家權力機關直面人民關切、反映人民利益訴求、捍衛人民權利、讓人民更有法治尊嚴的過程。
相關草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立法工作機構均通過中國人大網全文公開草案,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數據統計顯示,自20xx年x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x次公布各分編及民法典草案,累計收到xx.x萬人提出的xxx萬條意見建議。僅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月xx日民法典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期間,中國人大網就收到xxxxx位網民提出的xxxxx條意見。可見民法典立法的參與之廣。
當立法機關努力傾聽人民心聲、積極回應社會熱點、滿足新時代人民法治需求,立法的每一個環節便凝聚了社會生活規則的共識,也成為新時代風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底色彰顯。
比如,對個人權利尊重和保護是一切民事法律關系的價值歸屬,這次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彰顯了xx世紀信息社會背景下人格權保護的特殊價值。比如,民法典草案明確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讓近幾年頻發的「扶不扶」「救不救」不再困擾公眾,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有助於鼓勵更多平民英雄的涌現。比如,民法典草案明確對高空拋物傷人的的侵權責任規定,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體現了社會治理的原則,是將人的價值和尊嚴置於法律保護的至高地位;而民法典草案對孩子給游戲大額充值、App過度處理個人信息等問題的補白,則直面了數字化時代個人權利面臨的現實挑戰。
【篇九】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被稱作「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權利保障書和私權保障的宣言書。對於現有的民事立法,民法典編纂不是推倒重來,而是承前啟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步驟,很好地體現了堅持和完善之間的關系,具有里程碑意義。
民法典草案從中國實際出發,在借鑒兩大法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大量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和規則。准確地理解民法典,正確地使用民法典,真正把這部良法從紙面上的法律轉化為行動中的法律,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為全面依法治國藍圖的實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篇十】個人民法典心得體會範文大全
今天參加了《民法典》的主題學習活動,深入了解了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這部民法典涉及每個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切身利益,大到物權、債權、人格權,小到物業費、合同簽定等。從胎兒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據。
作為大學生應堅持學好、用好、宣傳好民法典,尊重法律,敬畏規則,真正把法治精神內化於心,把法治精神外化於行,努力破除各種阻礙,做崇法尊法、擁法護法的忠誠踐行者和堅定捍衛者。
㈡ 民法典系列解讀之「人格權編」
民法典系列解讀之「人格權編」
一、一般人格權和具體人格權分別規定:
《民法典》草案第990條: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一般人格權具有高度的包容性,既可以概括現有的具體人格權,也可以保護尚未被具體人格權確認保護的其他人格利益。例如,若捏造實施行為並沒有使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但是受害人的名譽感(民事主體自認的主觀評價)受到嚴重損害時,受害人不得以名譽權(因為名譽權的保護客體是名譽,是一種客觀存在)受到侵害為由主張保護,而只能以侵害人格尊嚴為由主張救濟。
二、人格權的消極職能:
《民法典》草案第992條: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繼承。
人格權的客體為人格利益,是權利主體必備且不可分離的利益,所以原則不得放棄、轉讓和繼承。
三、人格權的積極職能:
《民法典》草案第993條:民事主體可以將自己的姓名、名稱、肖像等許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許可的除外。
比如法人的名稱權可以轉讓給他人使用。
四、死者人格利益的保護且細化范圍
《民法典》草案第994條: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並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保護死者的人格利益,其實就是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及死者近親屬的利益。
五、預防性侵權請求權:
《民法典》草案第997條:民事主體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人格權的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行為人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此舉更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人格權。
六、對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
《民法典》第999條: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體的姓名、名稱、肖像、個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例如: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或為了科學藝術上的目的,或為了宣傳報道而製作和使用公民的肖像,可以不徵得公民同意,但同時不應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但為了職務上的目的或者公共利益而依法製作,使用他人肖像的,則無須通過本人同意,如通緝逃犯,張貼尋人啟事等。
六、明確生命權的權利內容:
《民法典》第1002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有權維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權。
七、明確身體權的權利內容:
《民法典》第1003條:自然人享有身體權,有權維護自己的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體權。
八、明確健康權的權利內容:
《民法典》第1004條:自然人享有健康權,有權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權。
九、強調買賣人體細胞、組織、器官、遺體的行為無效:
《民法典》第1007條,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
違反前款規定的買賣行為無效。
十、增加臨床試驗禁止收費:
《民法典》第1008條:為研製新葯、醫療器械或者發掘新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需要進行臨床試驗的,應當依法經相關主管部門批准並經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向受試者或者受試者的監護人告知試驗目的、用途和可能產生的風險等詳細情況,並經其書面同意。
進行臨床試驗的,不得向受試者收取試驗費用。
十一、明確規定禁止性騷擾:
《民法典》第1010條: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㈢ 電大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電大的學生在寫作法學專業 畢業 論文的時候,必須重視論文的題目的重要,題目有一半文的作用,好的題目有助於提高一篇法學專業論文的質量。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電大法學畢業論文題目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大法學畢業論文題目一:民法
1、論民法的私法性質
2、論民法的權利本位
3、民事法律行為的轉換
4、強制性規定對民事行為的效力影響
5、法律行為的形式及其對效力的影響
6、論不法給付
7、論胎兒的利益保護
8、論亡者的利益保護
9、新型生殖技術對民法的挑戰
10、論植物人的法律地位
11、事業單位法人化問題研究
12、公法人制度研究
13、法人本質的 反思
14、法人與具體行為人的責任關系分析
15、論兩大法系代理制度的異同
16、論表見代理
17、論訴訟時效
18、論保證期間的性質和應用
19、試論我國物權法律制度的體系
20違反合同民事責任與侵權民事責任比較研究
21、論債與民事責任
22、市場經濟體制下所有權制度的完善
2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若干問題探討
24、試論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25、我國民法典的結構體系探討
26、試論締約過失責任
27、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28、我國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
29、我國侵權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體系
30、試論我國物權制度的體系與特色
31、合同擔保制度
32、物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比較研究
33、我國人格權的民法保護與法律思考
34、試論善意取得
35、試論我國公民隱私權的民法保護
36、試論特許 經營合同
37、融資 租賃合同 研究
38、抗辯權制度研究
39、人身損害賠償研究
40、精神損害賠償研究
41、退夥中的合夥人權益保護
42、、名譽權問題研究
43、、抵押權問題研究
44、、人肉搜索法律問題研究
45、風俗在民法中的地位
電大法學畢業論文題目二:刑法
1、社會危害性的刑法學地位解析
2、刑事違法性根據研究
3、犯罪主體的消極身份研究
4、不作為犯罪行為的因果關系研究
5、刑事犯與法定犯之比較研究
6、認識因素對定罪、量刑的影響
7、犯罪客體的理論價值研析
8、犯罪情節論衡
9、特別自首與人權保障
10、法規競合研究
11、經濟犯罪的成因及預防
12、私分國有資產罪的困境及改進
13、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
14、金融詐騙罪論綱
15、論非法經營罪
電大法學畢業論文題目三:民事訴訟法
1. 論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2. 試論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3. 民事證據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4. 關於民事訴訟主體制度的探究
5. 試論我國民事上訴制度
6. 試論我國民事再審制度
9. 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10.論民事訴訟的管轄制度
11.怎樣認識民事強制執行 措施
13.督促程序的特徵及其運用
15.對訴訟第三人問題研究
17.送達制度研究
18.簡易程序問題研究
19、訴調解機制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
20、民事訴訟審級制度研究
21、關於公益訴訟相關問題的研究
22、試論民事訴訟保障制度的完善
23、審判監督程序問題探討
猜你喜歡:
1. 法學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2. 法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3. 有關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4. 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5. 法學論文題目大全
㈣ 民法典中的人格權是否可以繼承
民法典中的人格權不可以繼承。人格權是與人身密切相關的權利,具有專屬性,本身無法進行轉讓、放棄和繼承。以下是關於人格權不可繼承的詳細解釋:
人格權的專屬性:人格權是基於民事主體的法律人格而享有的權利,與民事主體的人身密切相關。這種權利只能由民事主體本人享有,不能與他人分享,也不能進行轉讓或繼承。
法律保護: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這體現了法律對人格權的高度重視和保護。
不可放棄或轉讓:與人格權密切相關的是,這些權利不得被民事主體主動放棄或轉讓給他人。這是由人格權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
繼承的限制:由於人格權的專屬性和不可轉讓性,因此這些權利也不能被繼承。繼承是財產權轉移的一種方式,而人格權並非財產權,因此不受繼承製度的約束。
綜上所述,民法典中的人格權因其專屬性和不可轉讓性,不能作為遺產進行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