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新增規定
1. 新的民法典新增了哪些內容
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第七編「侵權責任」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吸收借鑒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對侵權責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補充和完善。
要點一:確立 「自甘風險」規則
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
要點二:規定「自助行為」制度。
要點三:「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明確列為人身損害賠償項目。
要點四: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要點五:完善公平責任規則。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
要點六:增加規定委託監護的侵權責任,即監護人將監護職責委託給他人的,監護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受託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2. 民法典草案新增三大抗疫規定: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
草案結合來新冠肺炎疫情防自控工作,完善了國家訂貨合同制度,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計劃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
具體來說,「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任務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此外,「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有發出要約義務的當事人,應當及時發出合理的要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負有作出承諾義務的當事人,不得拒絕對方合理的訂立合同要求」。
3. 2021民法典新規,該如何正確的解讀
一:民法典涵蓋的內容2021年民法典新規新鮮出爐,應該這樣解讀民法典,它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蘊含了之前運行婚姻法,合同法,集萬物於一身的法典。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解讀,我是從幾方面解讀的,首先它全文總共1260條,涵蓋了總則編,婚姻家庭編,物權編,合同編,繼承編,人格權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其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禁止性騷擾,明確性騷擾的認定標准,人格權首次獨立成編,設置離婚三十日冷靜期這些也是民法典的亮點所在,最後它涵蓋內容之廣,堪稱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使我國民事立法形成完整體系,此次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1.1起施行。
4.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擬新增哪些規定
檢察日報微博8月日消息,今天下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2017年,我國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37.4萬對,比上年增長5.2%,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370.4萬對,法院判決、調解離婚66.9萬對。離婚率為3.2‰,同比增加0.2個千分點,依舊是上升趨勢。
5. 民法典將從21年1月起施行,在哪幾個方面做了相關調整
一:民法典施行民法典從2021年1月1日施行,從10個方面做了調整,比如禁止高利放貸,見義勇為免責,設置離婚冷靜期等等。
經過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從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合同法,民法總則等等同時作廢,不再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作為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國“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也是中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由民法總則和各分編的合體,它為社會治理賦能,為人權保護加成,為家庭和睦聚力,這是民法典的亮點之處,還新增了與疫情防控有關的三個規定,進一步完善我國法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