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重實質

刑法重實質

發布時間: 2021-01-13 19:12:10

Ⅰ 究竟什麼是實質的一罪,法定的一罪,處斷的一罪刑法65

實質的一罪,是指形式上具有數罪的某些特徵,但實質上僅構成一罪的犯罪形態,它包括繼續犯、想像競合犯和結果加重犯。

一、繼續犯

(一)繼續犯的概念

所謂繼續犯,亦稱持續犯,是指犯罪行為自著手實行之時直至其構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後至犯罪行為終了的一定時間內,該犯罪行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狀態同時處於持續過程中的犯罪形態。

(二)繼續犯的構成特徵

1.繼續犯必須是基於一個犯罪故意實施一個危害行為的犯罪。所謂一個危害行為,是指主觀上出於一個犯罪故意(無論是單一的犯罪故意,還是概括的犯罪故意),為了完成同一犯罪意圖所實施的一個犯罪行為。

2.繼續犯是持續地侵犯同一或相同直接客體的犯罪,所謂持續地侵犯同一直接客體,是就特定犯罪的直接客體為簡單客體而言的,所謂持續地侵犯相同直接客體,是就特定犯罪的直接客體為復雜客體而言的。

3.繼續犯是犯罪行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狀態同時處於持續過程中的犯罪。對於繼續犯的這一特徵,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認識。

(1)繼續犯的犯罪行為必須具有持續性。

(2)繼續犯的犯罪行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狀態必須同時處於持續狀態。。

(3)繼續犯的犯罪行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狀態必須同時處於持續過程之中。

4.繼續犯必須以持續一定時間或一定時間的持續性為成立條件。對於繼續犯的時間持續性特徵,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加以理解;

(1)繼續犯的時間持續性,通常可以分解為作為成立繼續犯必要要件的時間持續性和作為繼續犯經常性特徵的時間持續性。這兩種時間持續性的性質和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2)繼續犯的時間持續性,表現為基本構成時間和經常伴發其存在的從重處罰或加重構成時間的不間斷性。這是繼續犯的犯罪行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狀態同時處於持續狀態的重要時間條件。

以上四個方面的基本構成特徵,是相互聯系、彼此制約的,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構成繼續犯。

(三)繼續犯的處斷原則

由於我國刑法分則對屬於繼續犯的犯罪及其法定刑設置專條予以規定,即對屬於繼續犯形態的犯罪設置了獨立的罪刑單位,故對於繼續犯應按刑法規定以一罪論處,不實行數罪並罰。

二、想像競合犯

(一)想像競合犯的概念

想像競合犯,亦稱想像數罪,是指行為人基於一個犯罪意圖所支配的數個不同的罪過。實施一個危害行為,而觸犯兩個以上異種罪名的犯罪形態。

(二)想像競合犯的構成特徵

想像競合犯作為一種在司法實踐中時常發生的犯罪形態,具有以下基本構成特徵或必備條件:

1.行為人必須基於一個犯罪意圖所支配的數個不同的罪過而實施犯罪行為。

2.行為人只實施一個危害社會行為。

3.行為人所實施的一個危害社會行為,必須侵犯數個不同的直接客體。

4.行為人實施的一個危害社會行為,必須同時觸犯數個罪名。

(三)想像競合犯的處斷原則

目前,我國通說認為,對於想像競合犯應採用「從一重罪處罰」的原則予以論處。即對想像競合犯無須實行數罪並罰,而應按照其犯罪行為所觸犯的數罪中最重的犯罪論處。

三、結果加重犯

(一)結果加重犯的概念

所謂結果加重犯,亦稱加重結果犯,是指實施基本犯罪的構成要件的行為,由於發生了刑法規定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刑法對其規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態。

(二)結果加重犯的構成特徵

結果加重犯的基本構成特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把握;

1.行為人所實施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必須客觀地引發了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也即符合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與加重結果之間具有因果聯系。

2.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或者加重結果,必須通過刑法明文規定的方式,成為依附於基本犯罪構成要件而存在的特定犯罪的有機組成部分。

3.行為人對於所實施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及其所引起的加重結果均有犯意。

(三)結果加重犯的處斷原則

由於結果加重犯是以刑法的明文規定為前提並通過刑法的明確規定加重其法定刑的犯罪形態,所以,對於結果加重犯,應當按照刑法分則條款所規定的加重法定刑處罰。

處斷的一罪,是指實質上構成數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徵而被司法機關作為一罪處斷的犯罪形態,它包括連續犯、牽連犯和吸收犯。處斷的一罪與法定的一罪不同,後者是指原來符合數個犯罪構成的數罪,由法律將其明文規定為一罪的犯罪形態。它包括結合犯和慣犯。

一、連續犯

(一)連續犯的概念

所謂連續犯,是指行為人基於數個同一的犯罪故意,連續多次實施數個性質相同的犯罪行為,觸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態。

(二)連續犯的構成特徵

連續犯的基本構成特徵,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連續犯必須基於連續意圖支配下的數個同一犯罪故意,這是構成連續犯的主觀要件。連續犯的這一主觀特徵的含義如下:

(1)行為人的數個犯罪故意必須同一。

(2)行為人數個性質同一的犯罪故意,必須源於其連續實施某種犯罪的主觀意圖(簡稱連續意圖)。

(3)由於連續意圖必須在一系列呈連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開始實行之前形成,因而,特定連續意圖所制約的各個具體犯罪故意實際都屬於預謀故意。

2.連續犯必須實施數個足以單獨構成犯罪的危害行為。這是連續犯成立的客觀要件之一。

3.連續犯所構成的數個犯罪之間必須具有連續性。

4.連續犯所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必須觸犯同一罪名。

(三)連續犯的處斷原則

目前,對於連續犯我國一般採取的處斷原則是,按照一罪從重處罰,但是,對於是可以從重處罰還是應當從重處罰,以及除在法定的幅度內從重處罰之外,是否可以按照更重的法定刑幅度酌情量刑(即法定刑的升格)等問題,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做法。我們認為,對於連續犯應當適用按一罪從重處罰或按一罪作為加重構成情節處罰的處斷原則,即在對連續犯按一罪論處,不實行數罪並罰的前提下,應當按照行為人所觸犯的罪名從重處罰或者作為加重構成情節酌情判處刑罰。

二、牽連犯

(一)牽連犯的概念

所謂牽連犯,是指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即本罪)而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態。

(二)牽連犯的構成特徵

牽連犯的構成要件,表現為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1.牽連犯必須基於一個最終犯罪目的。

2.牽連犯必須具有兩個以上的、相對獨立的危害社會行為。

3.牽連犯所包含的數個危害社會行為之間必須具有牽連關系。所謂牽連關系,是指行為人實施的數個危害社會行為之間具有手段與目的或原因與結果的內在聯系。並相互依存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4.牽連犯的數個行為必須觸犯不同的罪名。

(三)牽連犯的處斷原則

我們認為在我國現行刑法規定的背景下,對於牽連犯的處斷原則應當是:凡刑法分則條款對特定犯罪的牽連明確規定了相應處斷原則的,無論其所規定的是何種處斷原則,均應嚴格依照刑法分則條款的規定,對特定犯罪的牽連犯適用相應的原則予以處斷。除此之外,對於其他牽連犯即刑法分則條款未明確規定處斷原則的牽連犯,應當適用從一重處斷原則定罪處刑,不實行數罪並罰。

三、吸收犯

(一)吸收犯的概念

所謂吸收犯,是指行為人實施數個犯罪行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構成之間具有特定的依附與被依附關系,從而導致其中一個不具有獨立性的犯罪,被另一個具有獨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對行為人僅以吸收之罪論處,而對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論的犯罪形態。

(二)吸收犯的構成特徵

吸收犯的基本構成特徵,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行為人必須實施數個均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危害行為。

2.行為人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必須基於其內在的獨立性與非獨立性的對立統一特性,而彼此形成一種吸收關系。

3.行為人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必須侵犯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體,並且指向同一的具體犯罪對象。

4.行為人必須基於一個犯意,為了實現一個具體的犯罪目的而實施數個犯罪行為。

(三)吸收犯的形式

吸收犯的形式,也即吸收犯吸收關系的種類,是與吸收犯的構成特徵密切相關的問題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犯的形式,是吸收犯基本構成特徵的具體化和表現形式。

依據以上關於吸收犯構成特徵的分析,我們認為,吸收犯的形式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種:

(1)既遂犯吸收預備犯或未遂犯。

(2)未遂犯吸收預備犯。,

(3)實行階段的中止犯吸收預備犯。但受重罪吸收輕罪的原則所制約,當實際發生的實行階段的中止犯輕於預備犯,造成吸收不能的狀態時,應將預備犯吸收實行階段的中止犯,作為實行階段的中止犯吸收預備犯的一種例外。

(4)符合主犯條件的實行犯構成之罪,吸收教唆犯、幫助犯、次要實行犯構成之罪。

(5)主觀構成之罪吸收從犯、脅從犯構成之罪。

(6)符合加重犯罪構成之罪吸收符合普通犯罪構成之罪,或者符合普通犯罪構成之罪吸收符合減輕犯罪構成之罪。

在了解上述吸收犯的主要形式之後,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1.吸收犯的形式,必須以吸收之罪重於被吸收之罪為必要條件。

2.吸收關系的認定,必須以數個犯罪行為的主客觀方面完全符合前述吸收犯的基本構成特徵為必要前提。

3.必須強調指出,成立吸收犯所必需的吸收關系,只能是罪的吸收關系,即行為人的數個危害行為已經分別構成犯罪,才能成立吸收關系。

(四)吸收犯的處斷原則

對於吸收犯,應當僅按吸收之罪處斷,不實行數罪並罰。

法定的一罪。是指本來是符合數個犯罪構成的數罪,但因其某種特定理由,法律上將其規定為一罪的犯罪形態。它包括結合犯和慣犯。
一、結合犯

結合犯,是指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分則的明文規定,結合成為另一獨立的新罪的情況。結合犯的特徵是:

1、結合犯所結合的數罪,原本為刑法上數個獨立的犯罪。所謂獨立的犯罪,是指不依附於其他任何犯罪,符合獨立的犯罪構成的行為。數個獨立的犯罪,必須是數個不同的犯罪,而不是數個相同的犯罪。

2、典型的結合犯是將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結合成為另一個獨立的新罪,用公式表示就是:甲罪 + 乙罪 = 丙罪,丙罪便是結合犯。刑法將數個獨立的犯罪結合成為其中的一個罪的, (如刑法規定,綁架他人並殺害被綁架人的,仍以綁架罪論處),是否屬於結合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3、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被結合為另一新罪後,就失去原有的獨立犯罪的意義,成為新罪的一部分。

4、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結合為另一個獨立新罪,是基於刑法分則的明文規定。如果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結合為新罪,則不是結合犯。而刑法之所以將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規定成為另一獨立新罪,有的是因為原本獨立的數罪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容易同時發生;有的是因為一罪是為另一罪服務的;有的是因為數罪的實施條件相同。

對於結合犯,當然以所結合的新罪論處,即以一罪論處,而不能以數罪論處。但我國刑法沒有規定典型的結合犯。在外國刑法上有,比如強盜殺人罪就是結合犯。但是有和結合犯類似的情況。所謂類似的情況又叫做它復合的一罪,也就是把一個罪作為另一個罪加重情節的情況。比如,綁架後又殺害人質的是兩個罪。但這時候實際上把殺害人質作為綁架罪加重情節,處死刑。這有點類似於結合犯,但是又不同於結合犯。結合犯是形成一個新罪,而在我國綁架和殺人結合在一起,沒有形成新罪。這是區別之處。

二、集合犯

集合犯,是指犯罪構成預定了數個同種類的行為的犯罪。一般認為,包括常習犯、職業犯與營業犯。

1、常習犯:是指犯罪構成預定具有常習性的行為人反復多次實施行為的,稱為常習犯。我國刑法沒有規定常習犯。

2、職業犯:是指犯罪構成預定將一定的犯罪作為職業或業務反復實施的,稱為職業犯。《刑法》第336條規定的非法行醫罪,可謂職業犯,即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將行醫作為一種業務而反復從事行醫活動。如果不是將行醫作為一種業務,則不成立本罪。

3、營業犯:是指犯罪構成預定以營利為目的反復實施一定犯罪的,稱為營業犯。《刑法》第303條所規定的「以賭博為業的」行為,屬於營業犯。以賭博為業意味著行為人以營利為目的,反復實施賭博行為。每次賭博行為本身並不構成獨立的賭博罪,《刑法》將反復實施的賭博行為類型化為一個犯罪構成,故只成立一罪。

◆ 營業犯與職業犯具有相同點:首先,都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反復、多次實施犯罪行為的意思。其次,都將犯罪行為作為一種業務、職業而反復多次實施。但只要性質上是要反復、繼續實施的,或者只要行為人是以反復、繼續實施的意思實施犯罪活動的,其第一次實施犯罪行為時,就可能被認定為營業犯或者職業犯(如非法行醫)。再次,都不要求行為人將犯罪行為作為惟一職業,行為人在具有其他職業的同時,將犯罪行為作為副業、兼業的,也不影響營業犯、職業犯的成立。最後,都不要求具有不間斷性,只要行為具有反復實施的性質,即使具有間斷性,也不影響對營業犯、職業犯的認定。

◆ 營業犯與職業犯的關鍵區別,在於刑法是否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出於營利目的,要求具有營利目的的,屬於營業犯;不要求具有營利目的的,屬於職業犯。

有時還會涉及到一個慣犯的概念,所謂慣犯是指經常性、習慣性的,以從事某種犯罪為職業,或者作為其生活揮霍的主要來源的犯罪人的類型。比如說常見某些人盜竊成習性,成職業性犯罪。盜竊成性行為,它的事實基礎建立在犯罪人多次甚至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地盜盜犯罪,因此從行為上看他應該是數罪。但是,慣犯已經不是一個行為類型的犯罪而是行為人類型的犯罪,是考慮到行為人經常從事某一種犯罪,已形成了一種習性了,因此成為了一種慣犯。這是慣犯的概念。考慮到慣犯這種犯罪行為形成一種犯罪習性,法律卻將其規定為一種犯罪,是法律上的一罪。在處理上要注意數罪並罰還是不實行數罪並罰,如不實行數罪並罰,就是法定一罪的情況。我國現行的刑法上基本上也沒有慣犯。過去有慣竊、慣騙,還有一種以走私、投機倒把為常業,但現在刑法都取消了這幾種情形的犯罪,因此找不到慣犯的適例。以賭博為常業的,都認為是一種慣犯類型,但從刑法的規定看是構成犯罪的要件。刑法規定不是以每一次賭博都構成犯罪,而是以營利為目的,盡管也可以說是一個慣犯,但是真正解釋也不大說得清,現在則認為是屬於「營業犯」。

Ⅱ 刑法理論中重的行為能否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刑法中行為的理論必須要解決如下問題:①將忘卻犯如何能包含其中。②如何統合出一個作為與不作為的上位概念。③主觀罪過要素,如故意、過失、目的能否被包含在行為之中,構成行為的概念。在犯罪構成四要件客觀方面的行為是剝離主觀要素的。這種「行為」專指作為犯罪客觀方面的要件的行為,即危害行為[7]。把行為主客觀面相剝離是古典犯罪論體系的做法,是徹底的結果無價值論者的追求,是一種對主觀違法要素的否定。
我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為,危害行為是指行為人在意識的支配下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身體動靜。危害行為有三個特徵,即有意性、有體性、有害性。如上所提到的三個問題,忘卻犯乃過失犯罪與不作為犯罪之競合,而我國刑法理論通說對行為的定義中的「有意性」和「有體性」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說的「有體性」是指人的身體活動,乃積極活動與消極活動的統合,應當包括作為與不作為,那麼第二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有害性」這一特徵在非常抽象、實質的視野下解決了一般社會行為與刑法上有害行為的界限。「有意性」中的意識,指的是單純支配行為人實施身體活動的意識,與主觀罪過無關,這就解決了犯罪構成主觀方面與客觀方面的分離,從而為主客觀統一的犯罪行為奠定了基礎,也為違法與罪責的分離,提供了可能。因此,對危害行為的定義,通說理論是十分科學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Ⅲ 實質的一罪與處斷的一罪的區別與聯系

一、實質的一罪

(一)繼續犯

所謂的繼續犯,(也稱持續犯)是指犯罪既遂以後,犯罪行為與行為所造成的不法狀態同時處於繼續或持續之中的情況。最典型的就是非法拘禁罪。此外,常見的繼續犯還有:持有型犯罪,如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槍支、彈葯、爆炸物罪,非法持有假幣罪,窩贓罪,窩藏毒品毒贓罪等;重婚罪等。

繼續犯的特點就在於既遂以後,不法狀態與其仍在繼續犯罪行為之中。這個特點實際上是相對於狀態犯而言的。狀態犯較為常見,如盜竊、搶劫、詐騙、搶奪等犯罪都屬於狀態犯。這類犯罪既遂以後,盡管不法狀態存在,但是犯罪行為已經結束了,即犯罪既遂犯罪行為同時結束,最典型的是盜竊罪。

繼續犯的意義:繼續犯追訴時效從犯罪行為結束之日起計算;繼續犯的行為在繼續期間,都認為是犯罪發生的時間。

(二)想像競合犯

1.想像競合的概念

想像競合犯就是一行為而同時觸犯了數個罪名。

想像競合犯或稱想像的數罪,常見的例子如盜竊使用中的電力設備,既觸犯了盜竊罪,又觸犯了破壞電力設備罪,一行為犯了兩罪,這個就是想像的數罪。盜竊罪使用中的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是常見的想像競合犯。

2.想像競合犯的處理原則:擇一重罪處罰,不實行數罪並罰。

3.想像競合犯與數罪的區別:要點是一行為還是數行為。例如,盜竊既遂後,為了破壞現場或者為了泄憤報復而又故意毀損數量較大財物的,是數行為,應當二罪並罰。

4.想像競合犯與法條競合犯的區別。所謂法條競合犯,是指一行為觸犯數法條,而數法條之間存在著包容的情況。法條競合犯的本質是法條之間存在著競合(包容)的關系。導致一行為本來只犯了一罪卻觸犯數法條。對於法條競合犯適用法律的規則是特殊法條優先於一般法條的適用。如我國刑法第266條規定有詐騙罪,之外還有金融詐騙的規定。包括集資詐騙、票據詐騙、金融憑證詐騙、保險詐騙、貸款詐騙、信用證詐騙、信用卡詐騙、有價證券詐騙8個金融詐騙罪。此外,還有合同詐騙罪、騙取出口退稅罪。第266條的詐騙罪和這些詐騙罪實際上是包容的關系。也就是一般和具體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法條的競合現象。

對於法條競合犯適用法律的規則是特殊法條優先於一般法條的適用。

也就是說,在行為人進行合同詐騙犯罪的同時觸犯合同詐騙罪條款和詐騙罪條款的場合,適用具體規定合同詐騙罪條款,排斥適用詐騙罪條款。

另外還有瀆職罪,刑法規定的第一個犯罪玩忽職守罪和濫用職權罪。而後面又規定了一些很多具體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和濫用職權的行為,包括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私放罪犯罪,過失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玩忽職守罪和濫用職權罪這個法條與瀆職罪中其他的規定的法條之間存在著包容和被包容的關系。特定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規定是特別法條規定。

招搖詐騙罪和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有法條競合的關系,涉及到國家泄秘性的犯罪,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包含軍事秘密),如果軍人泄露軍事秘密的只能有軍人泄露軍事機密罪(這是特別法條),故意泄露秘密是一般法條。軍職罪中的一些法條規定和普通的其他刑事犯罪也存在這種法條競合的關系。

而想像競合的情況與此不同,它的數個罪名不存在這種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有的即使存在交叉關系,也不能按法條競合對待。

想像競合犯與法條競合犯。區別的實際意義在於處罰原則不同。

(三)結果加重犯

所謂結果加重犯,就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具備了基本的犯罪構成,該行為同時又造成一個作為加重法定刑的結果。例如,刑法第263條規定。

常見的結果加重犯有:

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強奸致人重傷、死亡的;

非法拘禁致人重傷、死亡的;

綁架致人死亡的;

拐賣婦女、兒童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虐待致人重傷、死亡的;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人重傷、死亡的;

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破壞交通工具、破壞交通設施、破壞電力設備等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

劫持航空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

劫持船隻、汽車造成嚴重後果的;

暴力危及飛行安全造成嚴重後果的;

生產銷售假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生產、銷售劣葯後果特別嚴重的;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在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

非法行醫致人重傷、死亡的;

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法規實施造成嚴重後果的;

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造成被組織人重傷、死亡的。

Ⅳ 中國刑法與美國刑法的本質區別

本質區別:中國刑法與美國刑法的性質不同。

二者一個是社會主義刑法,一個是資本主義刑法。中國是社會主義刑法,美國是資本主義刑法。其次,兩部刑法由於自身國家的歷史、社會現狀以及文化背景等等不同,在罪名、定罪量刑、以及執法司法方面都有所不同。

1、二者法系不同

法系不同,中國刑法屬於大陸法系,美國的刑法屬於英美法系。因為在兩種不同法系下形成的法律在制訂、適用、解釋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異。但兩者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打擊犯罪活動。

2、二者側重點不同

中國刑法的理論重思辨,美國刑法的理論重實務。前者是學者型理論,後者是法官型理論,英美法理論思維的邏輯起點是經驗,價值目標是實用(這樣的目標容易達成共識,但可能缺乏深入探討的推動力);大陸法理論思維的邏輯起點是概念(概念本身即為理性認識的成果)。

3、二者表現不同

美國刑法見長於運作能力,反映在刑罰制度不斷創新上;中國刑法見長於想像能力,表現在犯罪構成理論的豐富多彩方面,所以以一種樣態為標准去評價另一種樣態是不科學的。

Ⅳ 刑法中從"一重處罰"是什麼意思

刑法來中從"一重處罰"是指對自想像競合犯和牽連犯的處罰原則,就是從犯罪行為所觸犯的罪名中,就其中一個最重的罪名處斷(定罪和量刑),而不以數罪並罰。想像競合犯、牽連犯的本質為數罪,想像競合犯是—個行為觸犯了數個罪名,但在處理時作—罪,從一重處斷;牽連犯的手段行為和結行為、目的行為和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了不同罪名,但在處理時作為一罪,從一重處斷。
中國刑法總則未明文規定這—處罰原則,刑法分則對牽連犯的處罰採取了不同態度:第一,分則對多數牽連犯的處罰原則未作規定。第二,分則某些條文規定對牽連犯從一重處罰,例如,中國(刑法)第399條規定,對司法工作人員因索取或者收受賄賂而枉法裁判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第三,分則某些條文對牽連犯規定了獨立的法定刑,例如,中國《刑法》第321條規定,在運送他人偷過(邊)境中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第四,分則某些條文規定對牽連犯實行數罪並罰,例如,中國(刑法)第198條規定,以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或者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騙取保險金,同時構成其他犯罪,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Ⅵ 刑法輕微傷害,輕傷害和重傷害是如何劃分的

輕傷和輕微傷的劃分標准:

輕傷是指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組織回、器官結構答的一定程度的損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礙,尚未構成重傷又不屬輕微傷害的損傷。

輕微傷是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局部組織、器官結構的輕微損害或輕度短暫功能障礙的損傷。一般輕微傷癒合後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容貌體態無影響或影響輕微。我國現行法律對何為輕微傷無明文規定,也無全國統一的輕微傷法醫學鑒定標准,僅有地區性、行業性的鑒定標准。

輕微傷屬民事侵權的一種,在當事人協商、調解不成的情況下受害者可直接向法院民庭提起人身損害賠償訴訟。賠償范圍包括: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殘疾者生活補助費及精神損失費等費用。輕微傷發生後,當事人也可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該公安機關可以給予過錯方治安管理處罰。

輕傷害發生後當事人應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提出控告。由公安機關進行調查,當事人應當申請公安機關出具委託鑒定手續,到法醫門診部鑒定。對於故意傷害(輕傷)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對公安機關立案、偵察、取證的案件應當由公訴機關提起公訴。

Ⅶ 刑法中從重和加重的區別

一、處罰力度不同

1、從重:指在法定處罰種類和幅度內對行為人適用專較重種類或者較高幅度屬的處罰。

2、加重:在刑法規定的法定刑的限度內判處較重的刑罰。


二、處罰規定不同

1、從重:表明應受處罰的行為是嚴重的,只有對行為人處較重的處罰,通過加重行為人的責任,才能保持行政處罰與違法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相適應。

2、加重:對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採取限制加重原則。有期數罪並罰可以超過15年,判15-20年,拘役可以超過6個月,判6個月到1年,管制可以超過2年,最高判到3年。

三、處罰適用范圍不同

1、從重:從重處罰必須是在法定刑范圍內從事。如果超出了法定刑范圍,則是「加重」,而不是「從重」。

2、加重:是在法定刑以上適用刑罰。須有法定加重情節,並只限於主刑加重。


Ⅷ 什麼是犯罪的實質

好像是A.犯罪客體

熱點內容
不阻止自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9 17:57:17 瀏覽:874
經濟法的定義是什麼 發布:2025-10-09 17:55:37 瀏覽:772
行政訴訟法及實物 發布:2025-10-09 17:46:18 瀏覽:921
行政法日期問題 發布:2025-10-09 17:36:32 瀏覽:981
司法部發檢 發布:2025-10-09 17:33:35 瀏覽:456
經濟法題目擬寫合同 發布:2025-10-09 17:29:19 瀏覽:154
小學生道德講堂體會 發布:2025-10-09 17:18:49 瀏覽:75
新編經濟法教程2019年 發布:2025-10-09 17:09:13 瀏覽:768
園林公司法律分析 發布:2025-10-09 16:37:01 瀏覽:685
則依法治國 發布:2025-10-09 16:28:25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