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秘密司法

秘密司法

發布時間: 2021-01-19 19:35:33

A. 司法部門的人能利用職務之便隨意調查家人的隱私和行蹤嗎

樓主您好:
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公民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司法部門的版人不能利用職務之權便隨意調查家人的隱私和行蹤。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另外《侵權責任法》也有相關規定。望您採納。

B. 檢察機關的司法文書屬於國家秘密嗎

除涉及國家安全的和未偵查終結的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外,其他檢專察機關的司法文書屬不屬於國家秘密,司法應當公開才能保障公正,確保接受人民的監督。但涉及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的不宜公開。
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項,泄露後可能損害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應當確定為國家秘密:
(一)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二)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三)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
(五)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
(六)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
(七)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
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定的,屬於國家秘密。

C. 泄漏國家秘密被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刑滿釋放後能從事涉密工作嗎

肯定不能。

D. 刑法對盜竊罪的「秘密竊取」4個字有沒有專門的司法解釋法條呢

中國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為「盜竊公私財物」,並沒有說是「秘密」,可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3.17)卻將「盜竊」解釋為「秘密竊取」,於是中國刑法通說就認為盜竊需要秘密竊取,即行為人自認為被害人沒有發覺而取得為秘密竊取。

但是,一、行為人的「自認為」是屬於主觀內容,不屬於客觀要件。

二、完全有可能有行為人非常大膽地到案發地「光明正大」地拿東西,但是沒有任何人出來阻止的情況,按照通說很難定罪。

三、僅憑行為人「自認為」秘密或公開決定犯罪性質,也難以定罪。

四、在現實生活中「公然」盜竊的事件非常多。所以,竊取不需要「秘密」進行。

(4)秘密司法擴展閱讀:

秘密竊取是在取得財物的過程中沒有被發現,是在暗中進行的。如果正在取財的過程中,就被他人發現阻止,而仍強行拿走的,則不是秘密竊取,構成犯罪,應以搶劫罪論處,這種類型屬於轉化型的搶劫罪。

如果取財時沒有發覺,但財物竊到手後即被發覺,後公開攜帶財物逃跑的,仍屬於秘密竊取,要以盜竊論處;如果施用騙術,轉移被害人注意力,然後在其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取走財物的仍構成秘密竊取。

如行為人假借施法消災調包財物,因為被害人拿出財物是為了要被告人幫助「施法消災」並沒有使被害人喪失對其財物的控制,故對該行為應當以盜竊罪定罪論處。

E. 我去司法局查一律師事務所的注冊信息,司法局以涉及秘密為由堅決拒絕我查詢,請問合法否

你好,據你所述,根據我國相關法律,事務所注冊信息屬於依申請應公開范圍,司法局拒絕你查詢的行為於法無據!

F. 司法局暴露我隱私可以起訴嗎

可以申訴,要求賠償。
如果他們不賠,可以向法院起訴。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G. 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的法條及司法解釋

一、法條:違反本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1999.9,9 高檢發釋字〔1999〕2號)二、讀職犯罪案件(四)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案(第398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過失泄露國家秘密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泄露機密級國家秘密3項以上的;

2、泄露秘密級國家秘密3項以上,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

3、泄露國家秘密或者遺失秘密文件不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犯罪行為的立案標准參照上述標准執行。

(7)秘密司法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保密委員會關於高級幹部保守黨和國家秘密的規定》

第三條高級幹部必須模範地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和下列保密守則:

(一)不泄露自己知悉的黨和國家秘密。

(二)不在無保密保障的場所閱辦秘密文件、資料。

(三)不使用無保密保障的電信通信傳輸黨和國家秘密。

(四)不在家屬、親友、熟人和其他無關人員面前談論黨和國家秘密。

(五)不在私人通信及公開發表的文章、著述中涉及黨和國家秘密。

(六)不在社交活動中攜帶秘密文件、資料;特殊情況確需攜帶的,應由本人或指定專人嚴格保管。

(七)不在出國訪問、考察等外事活動中攜帶秘密文件、資料;因工作確需攜帶的,應採取嚴密的防範措施。

(八)不在接受記者采訪中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經批準的除外。

(九)不將閱辦完畢的秘密文件、資料私自留存而不及時按規定清退、歸檔。

(十)不擅自復制或銷毀秘密文件、資料。

H. 司法中如何認定信息是否具有秘密性

您好,
一、對要求保護的秘密點的確定
1、涉案信息保護范圍的明確
一般來說,在商業秘密侵權糾紛中,權利人應當描述其商業秘密的具體內容和明確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比如,原告主張產品技術圖紙、工藝或生產流程、技術方案構成技術秘密,應具體指出設計圖紙中的哪些內容、環節、步驟構成商業秘密,指出工藝或者生產流程的具體組成環節,明確每一個具體環節的操作流程、設備需求、工藝標准等內容,明確實施技術方案所需的具體程序、製作工藝、製作方法以及各部分的技術指標設置、具體的連接方式等。原告主張客戶信息或價格策略構成經營秘密,應准確地指明客戶具體名稱、聯絡人、聯系方式、交易的過往等信息,指出具體的定價內容和不同的定價方式的選擇標准與實施方案。如果原告無法描述、披露所訴信息的具體內容,法院會做出駁回起訴的裁定。
但是,由於請求作為商業秘密保護的技術信息或者經營信息的類型、所涉領域不同以及侵權行為方式不同,可以作為商業秘密保護的技術信息或者經營信息數量巨大,且商業秘密侵權行為方式具有隱蔽性,不能將商業秘密的具體內容僅僅理解為是一段文字的集中體現,不能對商業秘密具體內容和范圍的描述提出過於嚴苛的要求。秘密點范圍的確定往往需要在訴訟過程或雙方鑒定過程中,權利人、技術人員、法律人士不斷互動、逐步明晰。
2、涉案信息載體的舉證
涉案信息除了應有明確的范圍之外,還應當是有一定載體的固定化的特定信息。如果原告主張其涉案信息是通過合同、業務人員信息反饋表、交易記錄、微信截圖等載體所反映,則原告應予以提煉,以證明這些載體可以充分體現出其主張保護的信息,否則法院會因其未予明確,不予保護。再如,如果原告主張其進貨渠道構成商業秘密,應提交其購買產品及原材料的交易資料及相應的供應商資料,而不應僅僅包括其進貨的原產地。如果原告主張對其策略、戰略、理念等內容予以保護,應當證明相關策略的內容、特徵、范圍等信息內容。在一起案件中,原告主張被告的侵權行為為拍照、窺探涉案投標樣板,但投標樣板外觀所體現的信息不能展示原告主張保護的經營策略和設計理念的產生、優化比對的選擇過程和具體內容,最終法院不予支持。
3、職工知識、經驗和技能的排除
在確定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時,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人在此類型的工作中會獲知的一般性信息不屬於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因此,要將商業秘密持有人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與職工在企業工作的過程中掌握和積累與其所從事的工作有關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相區分。職工離職後有自主利用其自身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的自由,如果任何人在履行職務的過程中積累知識、經驗和技能等競爭優勢都應歸屬於任職單位,在將來離職變換工作時將不能使用,那麼顯然不利於鼓勵職工在現單位學習新知識,積累新經驗,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更不利於整個社會在知識上的積累和利用,不利於社會的創新和發展

I. 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的司法認定

一、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
構成該罪,不僅要有泄露國家秘密的行為,而且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如果不屬於情節嚴重,即使具有泄露行為亦不可能以該罪論處,情節嚴重與否,則應從泄露國家秘密的密級程度、泄露的次數、時間、後果、目的、動機以及行為人泄露後的前後表現、態度等全方面地進行分析,綜合地加以判斷。根據《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第三十條條規定,對泄露國家秘密尚不夠刑事處罰,有下列情節之一的,應當從重給予行政處分:
(一)泄露國家秘密又造成損害後果的;
(二)以謀取私利為目的泄露國家秘密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不大但次數較多或數量較大的;
(四)利用職權強制他人違反保密規定的等。其第37條規定,泄露秘密級的國家秘密,情節輕微的,可以酌情免予或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泄露機密級國家秘密,情節輕微的,可酌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也可以免予行政處分;泄露絕密級國家秘密,情節特別輕微的,可以酌情從輕給予行政處分。這樣,情節是否嚴重可以比照上述標准加以認定。如泄露國家秘密造成嚴重後果的;利用先進手段大量泄露國家秘密的;多次泄露國家秘密危害較大的等等,就可以認定構成本罪的情節嚴重,從而以本罪治罪。刑法規定,只有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因此,區分該罪與非罪行為的關鍵是看泄密的情節是否嚴重。如果泄密情節尚未達到嚴重程度的,屬於一般的違法行為,對行為人可以行政處分,但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二、區分該罪與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情報罪的界限
(一)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保密制度,屬於瀆職罪的范疇;而後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安全和利益,屬於危害國家安全罪的范疇。
(二)犯罪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是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國家秘密;而後者的對象除了國家秘密以外,還包括除國家秘密以外的影響國家安全的情報。
(三)客觀表現不同。前者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保密法規,將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國家秘密泄露給他人的行為,其行為的主要特徵是泄露國家秘密;而後者在客觀方面則表現為,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行為,其法定行為方式是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
(四)構成犯罪情節輕重不同。前者要求泄露國家秘密的情節嚴重才能構成犯罪;而後者則在構成犯罪上沒有情節的要求。
(五)犯罪主體不同。前者的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後者的主體則為一般主體。
三、區分該罪與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界限
(一)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保密制度;而後者侵犯的客體是權利人對商業秘密的專用權,同類客體是知識產權。
(二)侵犯的對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對象是國家秘密,即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它代表著國家利益;而後者的犯罪對象則是商業秘密,即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它代表權利人的經濟利益。
(三)客觀表現不同。前者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保密法規,使不應該知悉某項國家秘密的人員知悉了該項國家秘密的行為,其行為特徵是泄露;而後者在客觀方面的表現形式則比較復雜,不完全是泄露或披露,根據刑法的規定,主要包括:以盜竊、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行為;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行為;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此外,明知或應知上述所列行為,仍然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也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四)犯罪主體不同。前者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且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主;而後者的主體則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五)主觀表現不同。前者主觀上只能是故意;而後者主觀上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如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國家保守秘密法的規定,披露屬於國家秘密的商業秘密,則屬於法條競合,按照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以泄露國家秘密罪論處。
四、區分該罪與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的界限
兩者之間除了在侵犯的客體、犯罪主體上有根本的不同和在犯罪主觀方面有些不同外,區別的關鍵是具體實施的行為不同,前者是行為人將知悉的國家秘密向不應知悉的人泄露的行為,是由內向外的行為動向;後者是行為人通過竊取、刺探、收買的方法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的行為,是從外向內的行為動向。如果一個人出於泄露國家秘密的罪過心理,先非法獲取國家秘密而又實施泄露國家秘密行為的,成立吸收犯,從一重罪處斷。
五、區分該罪與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的界限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一)犯罪主體不同。前者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後者的主體僅限於軍人。
(二)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保密制度,後者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國防安全和軍事利益。
(三)客觀表現不同。後者的行為發生在戰時,法律明文規定了獨立的法定刑,提高了幅度。而後者在戰時僅可作為衡量情節嚴重與否的一個因素。軍人泄露軍事秘密的,應以特別法條規定的故意泄露軍事秘密罪論處。非軍人泄露軍事秘密構成犯罪的,屬於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
六、行為人非法獲取國家秘密而又故意加以泄露的,不實行數罪並罰
對之應依照其中的一罪從重處罰。由於非法獲取國家秘密屬於行為犯,不以情節嚴重為必要,因此,宜以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從重論處。

熱點內容
法學考研群 發布:2024-05-07 01:40:45 瀏覽:918
勞動法暫扣工資 發布:2024-05-07 00:51:44 瀏覽:979
廣告公司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4-05-07 00:03:14 瀏覽:477
長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4-05-06 23:00:23 瀏覽:536
香港安全立法出台 發布:2024-05-06 21:38:40 瀏覽:328
銀行法律顧問律師簡介 發布:2024-05-06 21:33:09 瀏覽:862
2013經濟法游文麗 發布:2024-05-06 21:32:57 瀏覽:347
四川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院 發布:2024-05-06 19:59:00 瀏覽:52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三章第一節 發布:2024-05-06 16:25:15 瀏覽:231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劃分為 發布:2024-05-06 15:43:17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