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下水管理条例
Ⅰ 《水资源管理条例》 全文是什么
第十二条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释义】 本条是对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规定。
一、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组织体系和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组织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这次《水法》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与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不同,它是一种动态的、可再生的资源。流域是一个以降水为渊源、水流为基础、河流为主线、分水岭为边界的特殊区域概念。水资源按照流域这种水文地质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就要求对水资源只有按照流域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区间、部门间的水事关系。水落石出资源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资源可以用来灌溉、航运、发电、供水、水产养殖等,并具有利害双重性。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活动需要在流域内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才能兴利除害,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世界潮流。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界议程》指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两个方面,应当在流域一级进行,并根据需要加强或者发展适当的体制。我国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区的流域,这一自然特点使得协调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颁布的原《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为推进我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对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部门与开发利用部门相互间的关系和职责划分不清,没有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导致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和职能错位的现象并存,“多龙治水”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一是流域按行政区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与水质分割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不利于江河防洪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指挥。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只顾自保,不顾整体,影响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于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解决缺水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在枯水期争相抢水,还有一些上游地区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区江河断流、无水可用,给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三是不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蓄,加剧了地下水的过量开发。据统计,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亿立方米,已经形成164个地下水超采区。四是不利于城乡统筹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五是不利于统筹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目前我国跨区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局部治理,特别是下游地区治理无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质和水环境,只有上下游统一治理、统一水量调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发挥。新《水法》根据水资源的自身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国家水资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经验,按照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管理相分离的原则,确立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四、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的权属管理。新《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国水资源的战略规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设置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流域管理机构,例如1935年设立的扬子江水利委员会、1933年设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和1929年设立的导淮委员会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大江大河的规划、治理和管理,在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其间机构几经变更。到目前我国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的流域管理机构,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新《水法》对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资源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1)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的监测。(2)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的编制。(3)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的审查。(4)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5)管辖权限范围内的排污口设置审查。(6)管辖权限范围内的水工程保护。(7)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的制订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的制定。(8)管辖权限范围内的取水许可证颁发和水资源费收取。(9)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等。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还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水法》规定的流域管理机构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监督管理上的一些具体职责还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进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国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经验,从总体上说,流域管理机构在依法管理水资源的工作中应当突出宏观综合性和民主协调性,着重于一些地方行政区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单独处理的问题,而一个行政区域内的经常性的水资源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应由有关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地方在维护全国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统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水法规和有关政府规章,制定有利于本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府和有关规划、计划,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Ⅱ 关于山东省(济南)征收水资源费的管理办法
http://tieba..com/f?kz=621958127
http://hi..com/terry19830102/blog/item/23b1d050c3dfe75a1138c256.html
以上信息回 仅供参考!!答!!!!!!!!!!
Ⅲ 参考规范、规程、条例
6.1.1 法律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
2)《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7月);
3)各地(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6.1.2 工程技术规范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
2)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0097-1994)
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5)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
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
8)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 0245-2004)
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0)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1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1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 0222-2006)
13)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
14)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
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2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2)
2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4)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25)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
2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2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3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32)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33)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34)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14-032-2004)
35)岩土锚杆技术规程(CECS22:2005)
6.1.3 有关规划
1)《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15年)》
2)《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
3)《山东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年)》
4)《济南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
Ⅳ 哪个规定里明确规定不让私自抽取地下水
因为国家规定了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言外之意,回就是不允许私自抽取地下水,答必须经过取水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七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取水,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取用地下水资源;
第十条规定:申请取水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具有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第四十八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罚。
Ⅳ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8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文件高检发渎检字〔2008〕1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现将《关于加强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08年11月6日
附:关于加强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保护土地资源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检察机关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案件工作力度,确保办案质量和办案效果,推动办案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特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案件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突出查办案件的重点。在查办案件中,要严格执行法律,始终做到“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要突出办案重点,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案件,集中精力办好社会高度关注、党委和上级人民检察院交办的渎职犯罪案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渎职犯罪案件;经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渎职犯罪案件;充当黑恶势力犯罪“保护伞”,为其破坏土地资源犯罪提供保护的渎职犯罪案件。
二、准确确定损失后果。在查办案件中,对损失后果的认定,既要考虑被破坏的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按照有关部门做出的鉴定结论,以经济损失计算损失后果,也要充分考虑土地作为特殊资源,被破坏土地的性质、地理位置、实际用处等差异所产生的土地价值,受损后无法用经济价值数额衡量的特殊性,可以采取经济标准或者面积标准认定损失后果,准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和第410条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查处犯罪。
三、严格区分责任。在查办案件中,要分清渎职行为对危害后果所起的作用大小,正确区分主要责任人与次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与间接责任人。对多因一果的有关责任人员,要分清主次,分别根据他们在造成危害土地资源损失结果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其罪责。
要正确区分决策者与实施人员、监管人员的责任。对于决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违法决策,严重破坏土地资源的,或者强令、胁迫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破坏土地资源行为的,或者阻挠监管人员执法,导致国家土地资源被严重破坏的,应当区分决策者和实施人员、监管人员的责任大小,重点查处决策者的渎职犯罪;实施人员、监管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隐瞒事实真相,提供虚假信息,影响决策者的正确决策,造成危害后果发生的,要严肃追究实施人员和监管人员的责任;实施人员、监管人员明知决策者决策错误,而不提出反对意见,或者不进行纠正、制止、查处,造成国家土地资源被严重破坏的,应当视其情节追究渎职犯罪责任;对于决策者与具体实施人员、监管人员相互勾结,共同实施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的,要依法一并查处。
要严格区分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的责任。对集体研究做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对于采取集体研究决策形式,实为个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构成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决策者的刑事责任。
四、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正确把握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准确把握工作失误与渎职犯罪的界限,坚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严查擅权渎职、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案件,找准法律与政策的结合点,确保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一时难以区分罪与非罪的,要放到具体时代背景、政策环境中去研究判断,对当时国家有关±地管理法律政策界限不清,以土地资源换取国家和集体经济发展的行为,要慎重对待,一般不作犯罪处理。
在查办案件中,要严格依法办案,既要认真执行国家刑事法法律,也要认真掌握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国家颁布实施的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也是检察机关认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危害土地资源渎职责任的重要根据。要认真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200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及国家有关保护土地资源的规定,对违反法律和有关土地管理文件禁止性规定的渎职犯罪行为,要严格依法查办;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颁布以前的危害土地资源行为,要着力查办有徇私舞弊行为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渎职犯罪案件。
五、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案件中,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的犯罪嫌疑人,要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可以依法从轻处理;对毁灭、伪造证据,干扰作证,串供,可能存在案中案的犯罪嫌疑人,要依法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确保办案工作顺利进行。
六、加强领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上级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案件的组织领导和对下指导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开展工作的重大部署、查办的重大案件、遇到的重大问题等,要及时向党委、人大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汇报,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和上级检察院的领导做好查办案件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要加强与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的协调联系,对查办案件中遇到的疑难复杂专业性问题,采取召开联席会议、案件研讨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保证办案工作健康发展。
Ⅵ 深水井归什么部门管理,可以随便打深水井吗
水务局负责管理,不可以随便打深水井。
市水利局水资源处:根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取用深层地下水的,必须经过论证,由我局转报省水利局审批。
地下水是上千万年前形成的,补给相当慢。所以在自来水供水网没有达到的地方,根据“合理利用”的原则,对生活饮用水、食品、制药等特殊行业的用水,在不增加本地深井总数的前提下,可以申请打井。对于经过论证、具备条件的,我局将积极主动、上门服务,依法办好取水许可手续。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第四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罚;给他人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第四十九条
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逾期不拆除或者不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拆除或者封闭,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6)山东省地下水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法律责任: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取水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批准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发放取水许可证的;
(三)违反审批权限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发放取水许可证的;
(四)不按照规定征收水资源费,或者对不符合缓缴条件而批准缓缴水资源费的;
(五)侵占、截留、挪用水资源费的;
(六)不履行监督职责,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七)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前款第(五)项规定的被侵占、截留、挪用的水资源费,应当依法予以追缴。
第五十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的,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无效,对申请人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补缴应当缴纳的水资源费,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一)不按照规定报送年度取水情况的;
(二)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三)退水水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第五十三条
未安装计量设施的,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Ⅶ 山东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第四章 保 护
第十九条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护制度,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及设施,落实保护措施和责任。
第二十条 对风景名胜区按其景观价值和保护需要,实行四级保护:
(一)一级保护区内可以设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设施,不得建设与风景名胜区保护无关的设施;
(二)二级保护区内应当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
(三)三级保护区内可以建设符合规划要求、与风景环境相协调的设施;
(四)四级保护区内应以绿化为主,可以建设符合规划要求、与旅游服务配套的基础设施。
一、二、三、四级保护区范围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详细标定。
第二十一条 对风景名胜资源按下列规定进行保护:
(一)建立古建筑、古园林、碑碣石刻及其他历史遗址、遗迹等文物古迹档案、划定保护范围、设立标志,并落实避雷、防火、防洪、防震、防蛀、防腐、防盗等措施;
(二)保护植被、加强绿化,维护生态平衡,落实环境保护、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并对重要景区、景点实施定期封闭轮休;
(三)对古树名木登记造册,落实保护复壮措施;
(四)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生长环境;
(五)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管理,防止水体污染。
第二十二条 未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风景名胜区从事下列活动:
(一)刻字立碑、设立雕塑;
(二)捶拓碑碣石刻;
(三)恢复、建造、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塑造佛像、神像等宗教标志物;
(四)采伐树木、挖掘树桩(根)、放牧、采集药材和动植物标本;
(五)占用林地、土地或者改变地形地貌;
(六)筑路、围堰筑坝、截流取水。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定程序批准前,应当征求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意见。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风景名胜区从事下列活动:
(一)出让或者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
(二)开山、采石、建坟等;
(三)损坏文物古迹;
(四)砍伐、损毁古树名木或者擅自砍伐树木;
(五)捕猎野生动物和采集珍贵野生植物或者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环境;
(六)在主要景点设置商业广告 ;
(七)在非指定地点倾倒垃圾、污物;
(八)在禁火区内吸烟、生火、烧香点烛、燃放烟花爆竹。
第二十四条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
风景名胜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对风景名胜区的国家专项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国内外捐助以及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收益,必须专款专用。
风景名胜区内宗教寺庙的各种专项收入以及捐赠的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Ⅷ 法律法规治水政策
水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约束水资源利用、规范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填补法律空白与缺陷,有利于促进依法治水、依法用水。
6.5.1 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
水资源的法律有国家法律法规,也有地方法律法规。京津冀都市圈应抓紧研究水权制度体系中诸如初始水权分配、用水总量控制、水权转让、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核心制度的建设,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制定促使本地区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规范,或是修订和完善已有法律,增强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使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如北京市目前急需修订《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同时扩大立法工作的利益相关方参与程度;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立法征求制度等。
6.5.2 依法治水
京津冀都市圈内各级政府在水资源的管理中,要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把依法行政和转变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职能;落实行政执法的责任制,界定执法责任,健全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建立行政执法追究责任制,尤其是在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各级政府要相互合作,实现双赢,要从流域整体利益考虑,将水资源分配方案以相应的法律条款固定下来,由流域管理部门进行监督落实。
Ⅸ (四)大沽夹河流域的地下水保护体系
1.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地下水保护体系构建
这里结合烟台市区有关海水入侵防治和地下水保护方面的基本资料,以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指导思想,以“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为约束,以实现海水入侵防治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合理调控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水位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严格管理、持续利用”的工作原则,在大沽夹河流域通过采取“上游建库调控蓄水、中游打井拦蓄补源、下游建坝截流阻侵、多源联合调度”的管理策略,即在入海口处建立完善的海水入侵预警预报系统,实时监测海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海水入侵影响范围内划定禁采区、限采区,有效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在海水入侵区内大量修建地面、地下海水入侵屏障工程体系,有效切断海水入侵通道;在下游修建挡潮闸、拦潮坝、橡胶坝、溢流堰等蓄水调节工程,抬高下游河道的水位;在中游河道内修建大量的渗渠、渗井,加强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开展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海水等多水源联合调度,加强地下水替代水源工程建设,构建地下水保护体系。大沽夹河流域地下水保护体系框架见图8-5。
图8-5 地下水保护体系框架
2.“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确定方法
“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确定是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然而,目前许多地区在划定“三条红线”指标时,多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和主观意识,缺乏科学严谨的论证态度。为此,首先探讨“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为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提供支撑。
(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对取用水总量进行宏观、量化管理的控制指标。从区域供水结构特点出发,选取相应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地表水用水量控制指标、地下水用水量控制指标和外调水用水量控制指标。在划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时,首先充分考虑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条件和供水结构,以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作为用水量控制指标划定的上限值;其次考虑当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替代水源工程的供水潜力,并遵照“优先考虑地表水、充分利用外调水、加大利用再生水、压缩开采地下水”的水源建设理念,给出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等不同水源在考虑水源置换前提下的最大供水能力;最后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需水情况,并充分考虑未来各指标的可实现性,对各水源的用水量指标进行合理调整,制定满足不同发展水平要求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2)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
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是对区域用水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控制指标。在选取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时,可从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等不同用水行业来选取相应的指标,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亩均灌溉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及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农业节水灌溉率等。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为:首先,分析研究区当前各行业的用水定额大小,并将其与全国节水先进地区相同或相近行业的用水定额进行对比;其次,综合考虑研究区水资源条件、节水水平、替代水源建设情况、城镇居民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当地各行业的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确定在最大节水水平下的农业节水灌溉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污水回用率等效率指标;最后,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水平,并充分考虑未来各指标的可实现性,对指标进行适当调整,分析指标的合理性。
(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确定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是对区域排污总量进行定量化管理的控制指标。从水功能区管理的角度,可选取水功能区达标率、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等指标作为限制纳污指标。相应的确定方法为:首先,科学核定水功能区的水体纳污能力,针对划定的水功能区,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明确水功能区的水质管理目标;选取合适的数学方法,并综合考虑水功能区的水文特性、自然净化能力、排污状况科学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其次,结合水功能区达标现状、水体纳污能力、污废水处理水平、污染源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污染负荷削减目标。最后,分析未来的排污水平和水质管理目标,分析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的可实现性,对指标进行适当调整,设定比较适合的控制指标值。
3.“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确定
(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要实现地下水压采目标,确定科学的地下水开采量阈值和地下水水位阈值是制定压采计划的关键。根据烟台市水利局提供的市区范围内典型监测井的Cl-质量浓度、地下水开采量资料,绘制Cl-质量浓度与开采量、埋深相关趋势线。考虑到资料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在本次研究中,Cl-质量浓度的确定是以烟台电厂宫家岛水源地监测站观测数据为主,并参照烟台市夹河鸡场、烟台电厂南上坊水源地两个监测站点的观测数据辅助调算得到。
通过对烟台市区历史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地下水中Cl-质量浓度与开采量总的变化趋势为:开采量增加Cl-质量浓度也增加,开采量减小则Cl-质量浓度也减小,说明了该区地下水中Cl-质量浓度受控于地下水的开采量,如图8-6所示。
综上分析,只需建立地下水中Cl-质量浓度与开采量、地下水位的关系方程,就可以预测不同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中Cl-质量浓度。大沽夹河流域地下水中Cl-质量浓度与地区开采量(Q)、埋深(H)的关系方程见式(8-9)、式(8-10)。
ρ(Cl-)=213.161n(Q)-1718.5 (8-9)
ρ(Cl-)=139.271n(Q)-25.542 (8-10)
结合海水入侵与地下水作用关系表达式,根据一般的海水入侵判定标准,当ρ(Cl-)>250mg/L时,就会发生海水入侵,由式(8-1)求得当ρ(Cl-)=250mg/L时对应的开采量为10248万m3。根据烟台市最新制定的2011~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烟台市区地下水控制开采量为12100万m3,与预测的地下水开采量控制阈值基本一致,这也说明预测结果比较合理。在海水入侵得以控制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考虑逐步恢复地下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尽可能达到入侵之前的均衡状态,按照全市地下水系统整体进行考虑,因此设定烟台电厂宫家岛水源地监测站的ρ(Cl-)=200mg/L时对应的开采量8100万m3作为2015年的海水入侵防治的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指标。
图8-6 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与开采量、埋深相关关系
根据《烟台市2011~2015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包括当地地表水控制指标、地下水控制指标和区域外调入水量控制指标,即当年最大允许可利用量指标。规定近期烟台市区的年度地表水用水量控制指标为29500万m3、引江水4160万m3,结合上述地下水开采量阈值的计算结果,将地下水控制目标为8100万m3,总用水量控制指标即为41750万m3,见表8-10。
表8-10 大沽夹河流域下游地区规划水平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2)用水效率控制指标
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以提高用水效率,遏制用水浪费,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烟台市编制《烟台市2011~2015年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大沽夹河流域下游地区在近期(2015年)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见表8-11。
表8-11 大沽夹河流域下游地区规划水平年用水效率控制指标
(3)水功能区纳污控制指标
近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染物入河量也随之增加,使得其大大超出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部分地区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严重。水污染造成的水体功能下降和水资源可利用量减少,使得本已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为进一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山东省水利厅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山东省水功能区划》,按照《山东省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制定了《山东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暂行)》,2015年大沽夹河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见表8-12。
表8-12 大沽夹河流域2015 规划水平年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
4.大沽夹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保护措施
结合烟台市区“十二五”水利规划和近期即将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出大沽夹河流域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体系的总体布局和管理措施体系。
(1)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针对烟台市的舌状海水入侵方式,可采取“上游建库调控蓄水、中游打井拦蓄补源、下游建坝截流阻侵、多源联合调度”的管理策略,市区的地下水保护工程体系具体包括地表水库工程、地下水库工程、水体置换工程、河道拦蓄工程、区调调水工程、替代水源工程等水源开发与地下水保护工程。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如下:
1)河口建库,阻断通道。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河口处修建地表、地下水库,阻隔海水侵入,同时拦蓄了地下淡水。
2)梯级拦蓄,加强补给。在入海河流的中下游修建梯级拦河闻坝,开挖渗渠、渗井,配套开展了人工湿地建设,将入海淡水蓄积在河道里,从而加强对地下水的渗入补给。
3)水源替代,封井压采。通过水库外调地表水,置换入侵区的地下水源,大量发展雨水蓄积工程、海水利用工程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在此基础上大力封井压采,恢复河口处的地下水水位。
4)区域调水,增加供水。随着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等工程的建设实施,通过对调水工程的调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及优化水厂供水管网,减少对地下水开发,达到缓解或预防海水入侵的效果。
(2)地下水保护管理措施
海水入侵的程度与人为开采地下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超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因此,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应尽快制定或完善地下水管理保护方面的法规条例及配套制度,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水计量监管,有计划地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同时加强地下水基础工作建设,包括建设专门监测海水入侵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制定合理水价机制、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等相关工作,全面实施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
1)明确城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严格执行取用水管理。
2)建立地下水水位预警线动态监控地下水资源开采,限制超采。
3)明确地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建立水功能区纳污容量预警线,增加污水处理回用规模,保护水环境。
4)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需水管理水平,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5)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城市多水源联合供水自动化统一调度。
综上所述,大沽夹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汛期为每年的6~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4%,大量水资源得不到利用,流入大海。年际变化也很大,年径流量最大值发生在1964年为56496万m3,年径流量最小值发生在1999年和2000年均为0万m3。而且大沽夹河流经海阳、乳山、栖霞、牟平、福山、莱山、芝罘区、开发区等8市区,所以大沽夹河水资源的联合调度需要克服时间和地域难题。为了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调节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夹河流域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城市高效用水,并在夹河流域大力兴建水利设施,实现夹河水资源梯级开发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从而在空间上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高效联合运用。大沽夹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如图8-7所示。
图8-7 大沽夹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