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欠薪条例
㈠ 拖欠工资方面的法律规定
一、拖欠工资须承担法律责任
我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该法第九十一条还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至于对拖欠工资如何处罚,《劳动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处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六条还规定,对用人单位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等问题的,劳动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劳动者可以找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话,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二、恶意拖欠工资可入罪,责任者将承担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将恶意欠薪罪改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根据这一规定,劳动者可将恶意拖欠工资的责任人向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控告。
㈡ 关于拖欠工资方面的法律规定
注:此提问是复2008年的,此后法律进制行了修订,为防止误导网友,再对答案进行修改!
出现用工单位拖欠工资,你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向仲裁委提出仲裁或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㈢ 公司拖欠工资,有何惩罚条例
首先,你们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 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专过程中的文件属记录。其次,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单位补发工资。最后,补发不成就仲裁。劳动合同法第85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满意请采纳
㈣ 劳动法关于拖欠工资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章工 资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4)最新欠薪条例扩展阅读
第五章工 资
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参考资料:重庆市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㈤ 2020年拖欠工资新规定
2020年如果拖欠工资的话,你可以找找一下你们那个工资的规定的这种法律法规。
㈥ 国家对拖欠工资是否有新规定
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严重影响到劳动者工资,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犯,严重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我国一直对拖欠工资进行打击,并发而了一系列处罚拖欠工资的法律法规,近些年最严肃的,就是将恶意欠薪入刑;
2、从1994年发布的《劳动法》开始,就已经以法律的名义明确规定了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与《劳动法》相配套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也对拖欠工资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规定;2004年公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均延续了之前的对拖欠工资的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罪纳入刑法,是国家对拖欠工资的强有力的打击,2015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欠薪犯罪将受到更严厉的打击。
3、法律依据《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第三条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