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

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2-04 22:28:56

① 民间志愿者团队注册需要那些规定

不同的省市,对志愿者团队注册有不同的要求,以上海为例:
上海志版愿者团队网上权注册指引(试行)
一、基本条件
1、热心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事业的团体;
2、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
3、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拥有较固定的志愿者50人以上;
4、可独立开展并长期运作能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的志愿服务项目,且在专业服务领域有较大社会反响,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
二、团队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规定;
2、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传播志愿服务理念;
3、自觉维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为志愿者做好服务记录;
4、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5、自觉抵制以志愿者身份从事的赢利活动或其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行为);
6、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规定的其它义务。
参考资料:
上海志愿者网:http://www.volunteer.sh.cn/

② 谁知道刚颁布的《上海志愿者服务条例》的具体内容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4月23日表决通过《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从6月1日起,志愿服务所需的个人信息保护、安全、卫生医疗等都将有一定法制保障。另外,本市确定每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当周集中宣传、弘扬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志愿服务精神。

《条例》为世博会提供法律支持的同时,将会有效推动和保障本市志愿服务活动长期又好又快发展。

志愿者权益明确保障
按照《条例》,志愿者享受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相关的信息、培训、条件或者保障等权利。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受到保护,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另外,《条例》还规定了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的补贴、重大责任风险回避、人身保险等措施。同时,志愿者也要履行相应义务,如接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的指导和安排,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尊重志愿服务接收者的意愿和人格、隐私等权利。保守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获悉的依法受保护的秘密等。

这些权益由谁来保障?对此,《条例》明确上海市志愿者协会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的志愿服务活动,明确民政是负责服务、监督、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门。另外,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支持和帮助本辖区内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民政局主要负责对志愿服务的管理、表彰和禁止行为的处理。如对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对在志愿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组织者,予以褒奖等。
一些企业借招募志愿者的名义使用廉价劳动力,个别人利用义诊强行推销药品或保健品,如何处理这些行为?《条例》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以志愿者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由市和区县民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志愿者组织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由市和区县民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鼓励性条款不做硬性规定
“《条例》关键是倡导和鼓励一种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氛围。”《条例》采用广义的志愿服务定义、狭义的适用范围,“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条例》第28条规定,“鼓励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表现的志愿者。 ”杨全心说,这一鼓励性条款并不做硬性规定,主要是鼓励和倡导志愿服务精神。
“以促进为主,推动发展”是本次立法的基本思路,像“优先聘用志愿者”这样的鼓励性条款《条例》中还有不少。立法中遇到不少有争议性的观点和提法,经过几审后最终形成的《条例》,乃是经过了多方考量和权衡的产物。
为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立法中曾有一方观点认为,可设立公益性志愿服务基金。但在立法调研中,另一种意见逐渐占据主流,根据社会的支持力度和积极性,本市可以设立若干个志愿服务基金会,不宜作统一规定。《条例》最终采纳了后者,没有对设立志愿服务基金作出特别规定。

③ 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关于你的看法的作文

作文立意可以从对待《条例》不同态度入手,①乐于助人,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内统美德。好人也容需要立法保护,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失望?是啊,发现有人突然病倒、意外受伤等紧急情况,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救死扶伤是义务,何必要立法呢。从道德面上升到法律层面,让人会不会感觉到社会温暖的一面没了有的是冰冷的法律条文。
②但立法也是有针对性的,由于担心遭遇麻烦、被人讹诈,不少人不敢出手相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只是从道义的角度呼吁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效果无疑微乎其微。因此,出台前述免责条例,让出手相救的好心人免除了后顾之忧。相信还有更多的地方会用“急救免责”来破解“不敢救”难题。不过,相关部门还要让更多的人不仅敢救,而且会救。无论伤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好心人”都不希望急救变成“瞎救”,甚至造成新的伤害。所以,“急救免责”需要更多掌握急救技能的志愿者作为支撑。遗憾的是,国内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培训还不普及,培训效果也不如人意。在此,更期望我们的急救培训工作能让更多的普通人成为“有一手”的急救志愿者。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急救技能,普通人才敢于救人。否则,你再免责,他也不敢救。

热点内容
未签劳动法调岗 发布:2025-07-26 17:12:35 浏览:435
茂名律师事务所电话 发布:2025-07-26 17:10:01 浏览:893
2014年法规真题与答案解析 发布:2025-07-26 17:05:06 浏览:303
物业居住证明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26 17:04:25 浏览:159
行政法的管理论使用 发布:2025-07-26 16:48:21 浏览:680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 发布:2025-07-26 16:37:51 浏览:196
分家契约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26 16:23:47 浏览:1000
机会聘礼退会法律援助 发布:2025-07-26 16:23:43 浏览:924
大连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7-26 16:22:57 浏览:912
车送到法院 发布:2025-07-26 16:17:15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