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多少人
1. 中国刑法规定多少人算聚众
“众”是三人为“众”,"聚众"至少不得少于3人。
聚众斗殴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纠专集众人结伙殴斗的行为。聚属众斗殴主要是指出于私仇、争霸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而成伙结帮地殴斗。"聚众",一般是指人数众多,至少不得少于三人。聚众斗殴罪是指拉帮结伙,人数一般达三人以上,有聚众斗殴故意的互相殴斗的行为。要严格掌握聚众斗殴行为的定罪标准,防止把一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以犯罪论处。
2. 全国有多少人不遵守法规
基本每个人都犯过法。违法和犯罪是不一样的。
3. 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一人最多可以授多少人委托
法律规定,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可以选出代表人参加诉讼,而代表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在实践中,当事人人数众多,一般指十人以上,至于最多能有多少人,法律无法预知,也没有规定上限,事实上,也无法规定上限人数,从这个意义上讲,诉讼代理人能接受多少当事人的委托也是没有上限的。
一、最高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1、第七十五条: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和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的人数众多,一般指十人以上。
2、第七十六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确定的,可以由全体当事人推选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当事人推选自己的代表人;推选不出代表人的当事人,在必要的共同诉讼中可以自己参加诉讼,在普通的共同诉讼中可以另行起诉。
3、第七十七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不确定的,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当事人推选不出的,可以由人民法院提出人选与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也可以由人民法院在起诉的当事人中指定代表人。
4、第七十八条: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代表人为二至五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1、第五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2、第五十四条: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3、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4. 小学每班国家规定多少人
小学每班国家规定人数为45人。
教育部颁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回、教育部、财政部关答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中有关于中小学人员编制的核定和分配:“中小学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安排班额,并根据班额组织教学班级。
(4)法规多少人扩展阅读:
国家教育部的职责:
(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全国教育事业的具体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研究制定全国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拟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规模、速度和步骤,组织、指导、协调全国教育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实施。
(三)负责全国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含社会力量办学),协调、指导、监督区、县(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
5. 多少人算集体案件依据是什么法律法规
集体由于是在法律层面上面是指的一个特殊的团体,只是团体的一种,你这边说的不是太明确,我理解是集体事件或多人案件
案件的话应该指的是团伙犯罪(2人以上)/犯罪集团(3人以上)这两个团体
《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的概念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 主犯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如果是集体的事件,需要看什么类别的事情,以及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会有不同的数量要求,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中 社会安全下
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包括:
1.一次参与人数50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2.冲击、围攻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要害部门,打、砸、抢、烧乡镇以上党政军机关事件;
3.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已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4.阻断铁路繁忙干线、国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停运,或阻挠、妨碍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施工,造成24小时以上停工事件;
5.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30人以上受伤,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
6.高校内聚集事件失控,并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等行为,引发不同地区连锁反应,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7.参与人数500人以上,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
8.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的暴狱事件;
9.出现全国范围或跨省(区、市),或跨行业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互动性连锁反应;
10.其它视情况需要作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重大群体性事件包括:,
1.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影响较大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上访请愿、聚众闹事、罢工(市、课)等,或人数不多但涉及面广和有可能进京的非法集会和集体上访事件;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受伤群体性事件;
3.高校校园网上出现大范围串联、煽动和蛊惑信息,校内聚集规模迅速扩大并出现多校串联聚集趋势,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或因高校统一招生试题泄密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造成较大人员伤亡的群体性械斗、冲突事件;
5.涉及境内外宗教组织背景的大型非法宗教活动,或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群体性事件;
6.因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草原、水域等权属争议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引发的,造成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
7.已出现跨省(区、市)或行业影响社会稳定的连锁反应,或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事态仍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升级;
8.其它视情况需要作为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6. 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多少人
大班额:55人以上、66人以下;超大班额:66人以上。
大班额危害大班额不是简单的回,一个教室答里面放多少桌子、多少条板凳,安排多少个人的问题,大班额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危害:
1: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人一多,心情肯定不好;
3:可能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大班额必须坚决予以解决、克服、消除。
1:我们有大班额368000个班,占全部班级的4.1%;
2:这一年,我们减少了82000个大班额,通过大胆改革,这一数据和上年比下降了18.3%,这个幅度是很大的;
3:超大班额现在我们全国有86000多个班,占全部班级的2.4%;
4:去年这一年,我们减少了56000个班,这个下降比例也是很大的,近40%。
1: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
2:2019年大班额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3: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
7. 聚会超过多少人违法请注明是哪部法律以及第几条规定。
如果只是普通的聚会没有人数要求,无论是多少人都不构成违法行为。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第七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下列活动不需申请:
(一)国家举行或者根据国家决定举行的庆祝、纪念等活动;
(二)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依照法律、组织章程举行的集会。
第八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依照本法规定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申请书中应当载明集会、游行、示威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人数、车辆数、使用音响设备的种类与数量、起止时间、地点(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线和负责人的姓名、职业、住址。
第九条
主管机关接到集会、游行、示威申请书后,应当在申请举行日期的二日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其负责人。不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逾期不通知的,视为许可。
确因突然发生的事件临时要求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必须立即报告主管机关;主管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审查决定许可或者不许可。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六条 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又拒不服从解散命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对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8. 法律法规人证必须几人以上
没有物证的话2人以上
9. 4、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董事人数不得少于几人
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专中占(1/2)以上的比属例;
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1/3)为独立董事,但管理层收购中的被收购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应当达到或超过(1/2)。
10. 法律规定多少人在一起算聚众
一般在三人以上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对聚众斗殴犯罪行为人被要求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是否应该支持的答复
法研〔2004〕179号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聚众斗殴的参加者,无论是否首要分子,均明知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产生伤害他人以及自己被他人的行为伤害的后果,其仍然参加聚众斗殴的,应当自行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参加聚众斗殴,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性质发生变化,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聚众斗殴中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既是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受害人,又是聚众斗殴犯罪的行为人。对于参加聚众斗殴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或其家属提出的民事赔偿请求,依法应予支持,并适用混合过错责任原则。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
苏高法[2009]56号
关于办理聚众斗殴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分)局:
为依法惩治聚众斗殴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现对办理聚众斗殴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聚众斗殴罪的认定
(一)聚众斗殴罪是指拉帮结伙,人数一般达三人以上,有聚众斗殴故意的互相殴斗的行为。要严格掌握聚众斗殴行为的定罪标准,防止把一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以犯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