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党员条例
㈠ 新《条例》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纪律处分条例》第十条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有五种:(1)警告;(2)严重警告;(3)撤销党内职务;(4)留党察看;(5)开除党籍。
㈡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什么时候实施
抄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
两项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在党长期执政和依法治国条件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实现依规依纪治党,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两项法规一正一反、相互配套,《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党纪处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㈢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按照什么修订原则
从条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条例比起来有三个特点:
一是纪法分开:70多项与法内律重合内容删除,党纪容严于法律。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
二是划定红线:强调追责,明确6类“负面清单”。条例修订:强化“负面清单”作用,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梳理整合、科学修订为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三是十八大以来成果制度化:方向精准,体现从严治党常态化。条例修订: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常态化。
㈣ 新《党纪处分条例》施行后,党员违反财经纪律怎样处理
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多属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对这类行为,根据新《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组织作出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产生影响的,党组织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如这类行为情节较轻,则不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党组织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
(4)新党员条例扩展阅读:
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党员犯罪,被单处罚金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1、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2、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3、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㈤ 对新党员规定一年预备期限的目的是什么
对新党员实行预备期,目的在于对新党员进行严格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实际工作内锻炼,对他们容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党性修养,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实行预备期,有利于保证新党员的质量;有利于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有利于增强党的战斗力。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里,应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情况,这样做是为了使党组织及时了解、掌握预备党员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便于更好地对其进行考察和教育;同时,为使预备党员从开始入党就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培养和树立党的组织观念,不断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坚持向党组织汇报是非常必要的。即使转正之后,仍要坚持汇报制度。书面汇报或口头汇报都可以。除定期汇报外,如遇特殊情况,应当随时汇报。汇报时,要如实反映情况。
㈥ 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新在哪
新《条例》更加注重“德”的份量。干部任用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国家前途、党的发展和人民利益。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有能力有智慧有良知有担当的官员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政府高效运转,还能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人民幸福感。新《条例》坚持“以德为先”,强调了在德才兼备这一标准中,“德”的突出地位和根本前提。选好干部,关键是要选出能够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能够为民谋福祉,在推进改革关键时期起到积极作用的干部。
新《条例》对于干部管理更“严”。提出“破格提拔干部必须从严,必须是在关键时刻或者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基础差的地区或者单位工作实绩突出;在其他岗位上尽职尽责,工作实绩特别显著。”对于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题被免职的官员,也提出了“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的严格要求。更为细致完善的操作规章和更加坚定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体现了中央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决心和信心。
有些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带有复杂情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对于“萝卜招聘、破格提拔、带病提拔”等问题的不满意。新修订的《条例》可以说是对对这些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了积极回应。对于选拔什么样的干部、如何选拔干部、为什么提拔等问题,制度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让各级党组织有法可依,也让干部服气、群众满意。当然,关键还在执行。
㈦ 新修订的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 与旧版有何不同
从新修订的条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条例比起来有三个区别:
区别一:纪法分开
70多项与法律重合内容删除,党纪严于法律。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
区别二:划定红线:强调追责,明确6类“负面清单”
条例修订:强化“负面清单”作用,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梳理整合、科学修订为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区别三:十八大以来成果制度化:方向精准,体现从严治党常态化
条例修订: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常态化。
(7)新党员条例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简称:纪律处分条例,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制定,旨在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条例》共142条,与2015年《条例》相比,新增11条,修改65条,整合了2条,对党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的条例。201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该条例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
㈧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预备党员违纪行为是怎样规定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 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尚可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㈨ 最新党内的准则,条例,规定有哪些
一是《准则》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强调自律,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是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誓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二是能够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深入开展。《规定》提出的八项严格禁止性要求,细化了党员领导干部在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政策界限,充实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廉洁自律;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的针对性,提高巡视、专项检查、考察考核、信访举报、社会监督等监督方式的效果。
三是体现了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新修订颁布《规定》,在党内早打招呼,早提醒,允许《规定》发布后三十日内主动说清问题的可考虑从宽处理,既是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同时对犯有这些违纪行为的同志也是一种改过自新和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