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确认性法规范

确认性法规范

发布时间: 2021-02-06 19:38:11

㈠ 确认性规范是什么

1、确认规范。确认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事实的认定,其主要意义在于根专据一定的原则属和程序,确立具体的宪法制度和权力关系,以肯定性的规范存在为其主要特征。确认性规范依其作用的特点,又可分为宣言性规范、组织性规范、授权性规范等形式。
2、禁止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是指对特定的主体或行为的一种限制,也称其为强行性规范。这类规范对于宪法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集中表现了宪法法的属性。
3、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这类规范主要是在调整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为行使权利与义务提供了依据,从我国宪法规定的角度来看,权利性与义务性规范有下列三种形式:
(1)权利性规范。宪法赋予特定主体以权利,使之具有权利主体资格。
(2)义务性规范,集中表现在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
(3)宪法中的权利性义务性相结合为一体。
4、程序性规范。程序性规范具体规定宪法制度运行过程的程序,主要涉及国家机关活动程序方面的内容。程序性规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接的程序性规范,如人大召开临时会议的程序,二是间接的程序性规范,即宪法典本身对程序规范不做具体的规定,而是通过法律保留形式规定的具体程序,如具体的选举程序。

㈡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确定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版准用性规范权。

确定性规范,是指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的法律规范,绝大多数法律规范都属于确定性规范。

委托性规范,又称非确定性规范,是指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委托某一机关加以确定的规范。这类规范的特点是不直接规定所要求或禁上的行为规范的内容,则是指出应由某一机关加以具体规定。

准用性规范,是指没有直接转述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在某个问题上须参照,引用其他条文或其他法律、法规的法律规范。
例如:会计法,税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等都属于确定性规范之内.

㈢ 论述确认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的关系

构成性规则:是以该规则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则。在回构成性规则答生效之前,受其调整的社会关系并不存在,只有当规则产生之 后,相关行为才可能出现。如关于税种.税率的规定,才产生了具体的税收关系。
确认性规则:即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行为关系进行评价,通过授予法律权利和设定法律义务对该行为关系予以确认并加以调整的规则。确认性规则所调整的行为关系在该规则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如民事关系等,其作用只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这些关系加以区分和选择,将某些既存的社会行为方式上升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使之合法化和规范化,从而纳入法律调整的轨道。
关系:两者是相对应的

㈣ 调整性规则,构成性规则,确定性规则等法律规则的举例,能不能帮忙多列举几个

  1. 调整型规则: 如交通法规,人们有了交通行为之后,国家为了社会的秩序和人们生命财产回的安全,答指定交通法规,调整交通运输行为。这就是调整型规则。

  2. 构成性规则: 如组织法,人们先指定法律,再根据该规则来组织设立国家机关。所以叫构成性规则。但这只是逻辑上的关系,因为现实中有的国家机关是先设立后有规则的。

  3. 规范性规则是直接表述法律规范的条文。如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4. 标准性规则是内容本身已确定,无需援引其他法律规定或委托其他机关另行制定相应规则。如刑法中已经有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就是确定性规则。

  5. 强行性规则是内容强制性,必须遵从,不得自由协商变更。比如刑法中“并处罚金”的条文,法官在判决时必须判罚金。

  6. 法律的确定性是为了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如果总是随意更改不确定,那么也就体现不出法律的权威性,无法正当合法的保护公民利益了。

  7. 法律的确定性是体现在法理学的内容里,类似于法律的强制性。

㈤ 根据本法规定是确定性规则还是委任性规则

物权法第10条的规定是委任性规则,而非准用性规则。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委任性和准用性规则。
1、委任规则,即具体内容尚未确定,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有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事实上,制定《物权法》时,我们国家还没有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甚至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等也没有明确,因此,该条授权国务院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加以明确。
2、委任性规则与准用性规则不同的地方:前者偏于其他部门组织,由于具体办法还未制定出来,所以是法律要求或者委托授权其部门来处理。而后者是具体的办法和条文已经明确,可以直接引用或者准予适用。例如,我国商业银行法第17条:“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㈥ 这条规定是确定性指引还是选择性指引

您好 ,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是指法回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提供答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根据这种指引,人们自行决定是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确定的指引,是法律要求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若人们违反这种确定的指引,法律通过设定法律后果(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来予以处理,以此来保证确定性的指引的实现。
该条规定规定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没有强制性,应为有选择的指引。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㈦ 法律规范的分类有哪些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二、 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制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肯定,不允许有任何方式的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或者说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1、确定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大多数法律规范是确定性规范。

2、委任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3、准用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1、调整性规范

调整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2、构成性规范

构成性规范,是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与调整性规范的不同,在构成性规范产生以前,该规则所涉及的行为不可能出现.

(7)确认性法规范扩展阅读:

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在什么叫开始生效、在什么时间终止生效以及对其生效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

1.法律规范的生效时间

法律规范的生效时间通常有三种:从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法律本身规定了生效的具体时间;法律本身规定了其生效时间取决于其它法律的生效施行。

2.法律规范终止生效的时间

法律规范终止生效的时间通常有:

1.新的法律公布实施后,原有法律自然失去效力。

2.新的法律公布生效时,明文规定原有的同类法律废止。

3.有的法律因已完成其历史任务而自然失去效力。

4.法律本身明确规定生效期限,期限届满自行终止效力。

5.由有关机关颁发专门的决议、决定,宣布废除某些法律,从宣布废除之日起,该法即停止生效。法律规范终止生效还可分为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3.法律规范的溯及力

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指法律规范对其生效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在一般情况下,法律不溯及既往,但也有一些例外。在刑法的适用上现代各国通常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㈧ 准用性规则和委任性规则如何区别

准用性规则和委任性规则的区别如下:

一、定义方式不同

委托性规范的是指没有规定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而只规定授权(委托)其他国家机关予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准用性规范的是指没有规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只规定援引、比照某法律条文的法律规范。

二、所参照的对象不同

1、委托性规范偏于其他部门组织,由于具体办法还未制定出来,所以是法律要求或者委托授权其部门来处理。

例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 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33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另行规定。这些都属于委托性规范。

2、准用性规范是具体的办法和条文已经明确,可以直接引用或者准予适用。

例如,我国商业银行法第17条:“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17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这些都属于准用性规范。

(8)确认性法规范扩展阅读:

法律规则的分类如下:

1、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

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再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2、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

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再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准用性规则

网络—委任性规则

㈨ 确定法律规范效力的一般原则

以下是不同书本上的不同表述: 在法学理论中,法的效力层次有时也被称为法的效力等级,或法的效力位阶。影响法的效力层次的因素主要有:(1)制定主体;(2)适用范围;(3)制定时间。 法的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即指不同等级的主体制定的法有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级高的主体制定的法,效力自然高于等级低的主体制定的法。在各个法的体系中,法的效力层次要贯彻以下两个规则:(1)在整个法的效力层次体系中,宪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2)除宪法的效力统摄所有法的效力之外,上一级法的效力均高于下一级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层次除要贯彻它的一般规则外,由于法的复杂性,法的效力层次还存在一些特殊规则:(1)特别法效力优于一般法;(2)新法优于旧法;(3)法律文本优于法律解释。--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90-92页。 法的效力层次就是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各种法的渊源中,由于其制定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不同,导致各种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个法的效力等级体系。法的效力层次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1)宪法至上原则;(2)等差顺序原则;(3)特别法优先原则;(4)实体法优先原则;(5)国际法优先原则;(6)后法优先或新法优先原则。--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344页。 由于法律本身是有层次或等级划分的,因而其效力当然具有层次或等级性。我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如果是地方性的法律,则其效力范围施于其所辖地方范围内。全国性法律的效力层次高于地方性法律的效力层次。 我国法律的效力层次是多层次性的结构体系。在法律效力层次结构体系中,各种法律的效力既有层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我国法律效力体系。对于法律效力层次的具体划分,尚有不同看法,但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 最高层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一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的效力层次属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的效力为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层次为第三层次。 地方层次:地方立法主体制定的地方法规,包括一般性地方法规和自治地方法规,特别行政区地方法规,其法律效力的层次为地方层次。--张根大著:《法律效力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81页。 可以根据法律的位阶高低来识别法律效力的层次高低。识别法律效力层次高低的具体标准主要有三条:(1)根据主体识别。立法主体的地位高,其制定出来的法律的效力层次也相应比较高。(2)根据立法依据识别。一个法律依据另一法律而制定,则这个法律的效力层次低于另一个法律的效力层次。(3)根据效力范围识别。如果是全国性的法律,则其效力范围施于全国,法的有效条件是指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生效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法的有效条件就内部环境而言,有以下几点:(1)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2)必须与上一等级的法律规范不相冲突或抵触;(3)法律规范必须在它约束的时间、对象和范围之内才有效。就外部环境而言,其条件为:(1)它必须是在合法政权机关的制定或认可下产生的;(3)它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国家强制力保障。 --葛洪义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41页。 应然法律效力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完全的应然法律效力;第二个层次是相对的应然法律效力。 完全的应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生效日之后失效日之前这一连续的时间段中法律所具有的应然作用力。相对的应然法律效力,它是指某一法律在其公布后生效日之前这一时间段和法律失效日之后因溯及力问题仍被适用而产生的某一时间段中法律所具有的一定条件下的应然作用力。--张根大著:《法律效力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由于法律规范之所以有效力是因为它是按照另一个法律规范决定的方式被创造的,因此,后一个规范便成了前一个规范的效力的理由。调整另一个规范的创造的那个规范和另一个规范之间的关系,用空间比喻语来说,可以表现为高级和低级的一种关系。--[奥]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凡是这样一个承认规则被接受的地方,就为私人和官员提供了确认主要的义务规则的权威性标准……在一个有各种不同的法的“渊源”的现代法律制度中,承认规则相应地比较复杂:即确认法的标准是多重的,通常包括一个成文宪法,立法机关的法规和司法判例。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将这些标准排列为相应从属和优先的次序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冲突作出规定。正是按照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制度中,“普通法”从属于“制定法”。--[英]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张文显、郑成良、杜景义、宋金娜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02页。 体系是以宪法(或根本法)为核心,由不同层次或等级的法律有机结合组成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宪法(或根本法)属于第一层次,而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等基本法律属于第二层次,基本法之下还可能有第三和第四层次的法律等等。与此相适应,较低一级层次的法律的效力是或应当是来自并服从于(即低于)较高一级层次的法律的效力,而其他所有层次的法律的效力都是或者应当是来自并服从于第一层次的宪法或根本法的效力。--姚建宗:《法律效力论纲》,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20页。 [本文来自: 法易网 www.148365.com ]

热点内容
美国法学院的排名 发布:2025-07-28 22:48:54 浏览:376
云南法官进修学院 发布:2025-07-28 22:33:22 浏览:100
关于劳动法小品构思 发布:2025-07-28 22:33:18 浏览:187
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真题 发布:2025-07-28 22:26:23 浏览:43
口头承诺回购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28 22:23:46 浏览:124
道德经生成 发布:2025-07-28 22:22:35 浏览:795
最早的国际私法成文法规范出现在 发布:2025-07-28 22:19:02 浏览:401
条例新变化 发布:2025-07-28 22:03:51 浏览:405
劳动法对于休息规定 发布:2025-07-28 21:48:37 浏览:214
陆丰市人民法院院长 发布:2025-07-28 21:44:19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