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什么是审计法规

什么是审计法规

发布时间: 2021-02-07 11:54:34

A. 审计规范有利于审计法规的具体化是什么呢

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来度以来,审计工作自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一直是审计机关的奋斗目标之一。审计法将我国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领导体制、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基本问题确定下来,审计法规的颁布是我国审计工作法制化确立的重要标志。随着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确立,审计法的有关内容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审计规范化就是依照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它将审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具体落实于审计。

B. 我国现行的审计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1.审计法;

2.审计法实施条例

3.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版

4.党政主要领导权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5.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

6.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7.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9.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的通知

10.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审计机关是否有权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提供存款电子数据的意见

11.国家审计准则等

C. 审计法规有利于规范审计行为是什么呢

(一)审计规范有利于审计法规的具体化
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一直是审计机关的奋斗目标之一。审计法将我国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领导体制、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基本问题确定下来,审计法规的颁布是我国审计工作法制化确立的重要标志。随着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确立,审计法的有关内容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审计规范化就是依照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它将审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具体落实于审计。
(二)审计法规有利于规范审计行为
如果审计人员不具备职业素质和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职业标准和作业程序等不统一,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经验乃至偏好去实施审计手续,必将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规范,对职业资格、职业标准、作业程序、审计评价和审计处理、处罚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三)审计规范有利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规范规定了从制定审计计划直至审计资料归档整个过程的作业规程。具体地说整个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实施哪些审计手续,完成哪些项目的测试,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等都要有明确要求。如果审计人员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审计业务,那么其工作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同时,审计规范是审计工作经验的结晶,反映了合理有效的审计作业规程与方法,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审计业务,审计人员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审计规范是判别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
审计机关在出具审计意见书,下达审计决定后,被审计单位可能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处罚不服,要求复议甚至提起行政诉讼。如何判断审计机关是否应该承担审计责任,关键要看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审计规范。如果审计人员违反审计规范的要求,存在过失甚至舞弊,作出了错误结论,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损失,那么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D. 审计规范有利于审计法规的具体化

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一直专是审计机关的属奋斗目标之一。审计法将我国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领导体制、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基本问题确定下来,审计法规的颁布是我国审计工作法制化确立的重要标志。随着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确立,审计法的有关内容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审计规范化就是依照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它将审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具体落实于审计。

E. 审计规范有利于审计法规的具体化,可以具体告诉我吗

一、审计规范有利于审计法规的具体化:实行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一直是审计机关的奋斗目标之一。审计法将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领导体制、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基本问题确定下来,审计法规的颁布是审计工作法制化确立的重要标志。随着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确立,审计法的有关内容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审计规范化就是依照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它将审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具体落实于审计。
二、审计法规有利于规范审计行为:如果审计人员不具备职业素质和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职业标准和作业程序等不统一,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经验乃至偏好去实施审计手续必将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规范,对职业资格、职业标准、作业程序、审计评价和审计处理、处罚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三、审计规范有利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规范规定了从制定审计计划直至审计资料归档整个过程的作业规程。具体地说整个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实施哪些审计手续,完成哪些项目的测试,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等都要有明确要求。如果审计人员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审计业务,那么其工作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同时审计规范是审计工作经验的结晶,反映了合理有效的审计作业规程与方法,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审计业务,审计人员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审计规范是判别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审计机关在出具审计意见书,下达审计决定后,被审计单位可能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处罚不服,要求复议甚至提起行政诉讼。如何判断审计机关是否应该承担审计责任,关键要看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审计规范。如果审计人员违反审计规范的要求,存在过失甚至舞弊,作出了错误结论,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损失,那么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F. 审计法规有利于规范审计行为,可以具体告诉我吗

审计法规有利于规范审计行为
如果审计人员不具备职业素质和任职资格的基本条回件,职答业标准和作业程序等不统一,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经验乃至偏好去实施审计手续,必将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规范,对职业资格、职业标准、作业程序、审计评价和审计处理、处罚等作出相应的规定。

与审计活动的类型相适应,审计规范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审计规范、内部审计规范和社会审计规范。国家审计规范是指由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活动中,审计部门及其人员、被审计单位及其他参与审计活动的有关单位或个人都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内部审计规范是由国家、实行内部审计的部门、单位或内部审计职业团体制定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社会审计规范是由国家或社会审计职业团体制定的,社会审计组织及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

G. 法定审计的什么是法定审计

法定审计复是指根据制国家法律的规定,不论被审计单位是否愿意,都必须进行的审计。例如:对财政收支的审计、上市公司年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国家审计基本格局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并向综合财政审计展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企业审计办法,实施真实性审计;适应反腐倡廉需要,初步建立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结合中心工作,突出了行业同步审计,不断深化各项专业审计。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审计执法力度加大。经制定审计法律法规,促进了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H. 审计依据法规应该咋样更好

审计的依据法规应该根据审计的一些证据和开的一些条款进行处理。

I. 什么是审计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复关依照法律对制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详细定义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公认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引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的审计定义,即“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热点内容
规章的地位 发布:2025-07-29 22:42:23 浏览:188
司法厅防疫情 发布:2025-07-29 22:18:45 浏览:344
民商法和经济法知乎 发布:2025-07-29 22:13:22 浏览:814
设计人负百分之60责任相关法律 发布:2025-07-29 22:04:38 浏览:785
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29 21:49:52 浏览:124
产科相关法律责任与医疗纠纷课件 发布:2025-07-29 21:39:13 浏览:969
法律民法典法律常识 发布:2025-07-29 21:35:29 浏览:327
司法改革执行局 发布:2025-07-29 21:34:06 浏览:773
民法典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发布:2025-07-29 21:33:26 浏览:858
考试国际经济法概论 发布:2025-07-29 21:21:18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