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测试题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测试题

发布时间: 2021-02-10 21:46:47

『壹』 关于计划生育的试题,有谁知道的能发几个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何年何月何日实施? 答:2002年9月1日 2、公民在计划生育中享有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答: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3、国家现行生育政策是什么? 答: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4、《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何年何月何日正式实施? 答:2003年4月1日 5、符合法律、法规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年龄为多少周岁? 答:26周岁。 6、符合什么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答: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且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3)双方均为少数民族,且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的; (4)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其中一方是国家确定的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的; (5)双方均为海岛居民,且连续在海岛居住5年以上的。 (6)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其中一方残疾,且残疾程度相当于残疾军人二等甲级以上标准的。 (7)一方是革命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8)一方为残疾军人,且残疾程度为二等甲级以上标准的。 (9)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只有一个女孩也为农业户口的; (10)子女经市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该夫妻可以再生育的; (1 1)同胞兄弟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且只一人生育能力的; (1 2)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中有女无儿户的所有女儿和女婿均为农业户口,其中招婿一女的; 7、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哪些服务? 答: (1)领取非卖品的避孕药具; (2)参加孕情和宫内节育器检查; (3)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 (4)施行输卵管结扎输精管结扎,皮下埋植避孕剂和人工流产术,中期妊娠引产术; (5)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治; (6)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有关常规医学检查; (7)国家规定的其它项目。文@章@超@市 8、男女晚婚年龄是多少?女晚育年龄是多少? 答:男女晚婚年龄: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初次结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9、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城镇居民,享受哪些待遇? 答: (1)从领证之日起,至子女14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或一次性奖励1500元; (2)子女托幼费,医疗费,出其所在单位按照当地规定予以补贴; (3)职工退休后,由其所在单位每月发给10元或一次性发给2000元补助费。 10、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村民,享受哪些待遇? 答: (1)领证之日起至子女14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或者一次性奖励1500元,或者给予相应待遇; (2)在子女入学、就医、入托、招工、参军等方面给予照顾; (3)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照顾; (4)年老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照顾。 1 1、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的夫妻,但未办理批准手续生育的,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属于城镇居民的,以所在市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5倍标准征收的;属于农村村民的,以所在县农村村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0.5倍标准征收。 1 2、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属于城市居民的,以所在市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以上10倍以下标准征收;属农村村民的,以所在县农村村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10倍以下标准征收。 1 3、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两个子女以上的,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以多生育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标准,按照多生育子女数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1 4、您知道几种避孕方法? 答:男女结扎术、皮下埋植剂、上环、用药、用具。 1 5、亲婚夫妇采取的首选避孕方法? 答:男用避孕套。(穗乃香)

『贰』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试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何年何月何日实施? 答:2002年9月1日 2、公民在计划生育中享有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答: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3、国家现行生育政策是什么? 答: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4、《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何年何月何日正式实施? 答:2003年4月1日 5、符合法律、法规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年龄为多少周岁? 答:26周岁。 6、符合什么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答: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且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3)双方均为少数民族,且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的; (4)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其中一方是国家确定的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的; (5)双方均为海岛居民,且连续在海岛居住5年以上的。 (6)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其中一方残疾,且残疾程度相当于残疾军人二等甲级以上标准的。 (7)一方是革命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8)一方为残疾军人,且残疾程度为二等甲级以上标准的。 (9)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只有一个女孩也为农业户口的; (10)子女经市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该夫妻可以再生育的; (1 1)同胞兄弟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且只一人生育能力的; (1 2)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中有女无儿户的所有女儿和女婿均为农业户口,其中招婿一女的; 7、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哪些服务? 答: (1)领取非卖品的避孕药具; (2)参加孕情和宫内节育器检查; (3)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 (4)施行输卵管结扎输精管结扎,皮下埋植避孕剂和人工流产术,中期妊娠引产术; (5)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治; (6)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有关常规医学检查; (7)国家规定的其它项目。文@章@超@市 8、男女晚婚年龄是多少?女晚育年龄是多少? 答:男女晚婚年龄: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初次结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9、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城镇居民,享受哪些待遇? 答: (1)从领证之日起,至子女14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或一次性奖励1500元; (2)子女托幼费,医疗费,出其所在单位按照当地规定予以补贴; (3)职工退休后,由其所在单位每月发给10元或一次性发给2000元补助费。 10、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村民,享受哪些待遇? 答: (1)领证之日起至子女14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或者一次性奖励1500元,或者给予相应待遇; (2)在子女入学、就医、入托、招工、参军等方面给予照顾; (3)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照顾; (4)年老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照顾。 1 1、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的夫妻,但未办理批准手续生育的,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属于城镇居民的,以所在市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5倍标准征收的;属于农村村民的,以所在县农村村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0.5倍标准征收。 1 2、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属于城市居民的,以所在市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以上10倍以下标准征收;属农村村民的,以所在县农村村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10倍以下标准征收。 1 3、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两个子女以上的,如何征收社会抚养费? 答:以多生育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标准,按照多生育子女数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1 4、您知道几种避孕方法? 答:男女结扎术、皮下埋植剂、上环、用药、用具。 1 5、亲婚夫妇采取的首选避孕方法? 答:男用避孕套。

『叁』 1、笔试内容:计划生育、计算机基础考题有吗

有 一、 填空。(21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5.课标降低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只把汉语拼音作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工具,立足于用,起一个辅助作用。
6.课标提出理解词语的四个方面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字典词典、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7. 第一学段,有关默读的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0.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___________,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_______________。
11.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12.课标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是从五个方面提出的,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_______________。
13.第二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_______次左右。
14.语文课程评价提倡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二、 选择。(12分)
1.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多少万字?( )
A 100 B 145 C 200 D300
2.下列哪项不属于课标的要求?( )
A能理解主要内容 B 归纳段落大意 C 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D 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 )
A初步学会默读。 B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C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 D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 第三学段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多少字?( )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4.下列哪一项不是课标列举的学生作文的评价的呈现方式? ( )
A 口头评价 B 等第评价 C 百分制评价 D 评语 E 综合多种形式
5.下列哪一项内容课标明确要求不做为考试内容?( )
A 词句理解能力 B 认读和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 C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D 语法、修辞知识 E 对文学作品形象的感受能力
6.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的要求?( )
A 识写分开 B 多认少写 C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D 硬笔书写楷书,有一定的速度。
三、简答。(32分)
1《语文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2.《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哪四个方面?

3.试列举语文课程的资源(不少于四类)。

4.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四、论述题。(15分)
现在,中小学文风不正相当普遍,为了骗取高分,甚至可以编造父亲出了车祸。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长此以往,必将窒息人的精神,扼杀人的创造性。试论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结合课标要求阐述分析原因以及改革方向。

课改通识部分
一、 填空。(15分,每空1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制定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的一个名称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她们已有的________________、学习经验等,过多地强调学科的______________而忽视学生的经验, 必然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了信息技术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技术教育等。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性。
4.《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精选________________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5.《纲要》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______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______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______________、教师提高和改进_____________的功能。
7.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活动”。
8.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9.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________________的互助性学习。
二、简答: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5分)
课程标准部分
一、 填空。(40分,每空2分)
1.多年来,语文教育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忽视了____________的培养。
2.语文教学的目标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考虑信息社会的特点,加上“初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本质,总目标的第五条进行了总的表述:能主动地进行
___________学习,在__________学习语文。
4.“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的识字愿望”属于三维目标中的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目标。
5.低年级识字要求多识少写。多识的好处是使孩子尽早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世界。
6.教材中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在本课认识,放到__________________也认识,不抄写、不默写。
7.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文学作品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________。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阅读过程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
_______________。
9.判断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标准是,能初步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文章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课标中改为“______作者的思想感情。”
11.课标在习作方面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________________的或印象最深、______________的内容。
12.过去的语文评价过分强调量化,这次课标强调加强形成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
13.精读的评价,可以根据 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___________、内容探究、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表现。
14.写作的评价,课标提出两个“重视”:重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肆』 计划生育三基三严考试试题及答案

作业最好是自己做哦,这样对学习中的学生来说才能提高成绩。如果手机版是安卓权手机,就请在各应用市场更新最新版本作业帮,在拍照搜题页面上方点击“作业答案”,即可进行扫码搜索
我目前有办法给你的是,第一,加班上群里找同学的抄(当然并不建议你这么做;第二,就是自己好好做,提高自己。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做,对成绩有好处。
作业怎么能发到网上来问答案呢,这样对你学习成绩没什么用。多问问老师才对学习成绩能提高,多思考一下,一般的练习题并不难的。

『伍』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考试试题答案与解析

1、中华人抄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何年何月何日实施?
答:2002年9月1日
2、公民在计划生育中享有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答: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3、国家现行生育政策是什么?
答: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第二个子女,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4、《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何年何月何日正式实施?
答:2003年4月1日
5、符合法律、法规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年龄为多少周岁?
答:26周岁。

『陆』 参加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考试有计算机方基础知识、政治、语文、计划生育方面的问题有类似的试卷题吗

有 一、 填空。(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5.课标降低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只把汉语拼音作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工具,立足于用,起一个辅助作用。
6.课标提出理解词语的四个方面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字典词典、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7. 第一学段,有关默读的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0.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___________,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_______________。
11.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12.课标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是从五个方面提出的,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_______________。
13.第二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_______次左右。
14.语文课程评价提倡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二、 选择。(12分)
1.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多少万字?( )
A 100 B 145 C 200 D300
2.下列哪项不属于课标的要求?( )
A能理解主要内容 B 归纳段落大意 C 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D 注意积累语言材料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 )
A初步学会默读。 B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C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 D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 第三学段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多少字?( )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4.下列哪一项不是课标列举的学生作文的评价的呈现方式? ( )
A 口头评价 B 等第评价 C 百分制评价 D 评语 E 综合多种形式
5.下列哪一项内容课标明确要求不做为考试内容?( )
A 词句理解能力 B 认读和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 C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D 语法、修辞知识 E 对文学作品形象的感受能力
6.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的要求?( )
A 识写分开 B 多认少写 C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D 硬笔书写楷书,有一定的速度。
三、简答。(32分)
1《语文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2.《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哪四个方面?

3.试列举语文课程的资源(不少于四类)。

4.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四、论述题。(15分)
现在,中小学文风不正相当普遍,为了骗取高分,甚至可以编造父亲出了车祸。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长此以往,必将窒息人的精神,扼杀人的创造性。试论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结合课标要求阐述分析原因以及改革方向。

课改通识部分
一、 填空。(15分,每空1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制定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的一个名称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她们已有的________________、学习经验等,过多地强调学科的______________而忽视学生的经验, 必然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了信息技术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技术教育等。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性。
4.《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精选________________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5.《纲要》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______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______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______________、教师提高和改进_____________的功能。
7.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活动”。
8.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9.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________________的互助性学习。
二、简答: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5分)
课程标准部分
一、 填空。(40分,每空2分)
1.多年来,语文教育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忽视了____________的培养。
2.语文教学的目标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考虑信息社会的特点,加上“初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本质,总目标的第五条进行了总的表述:能主动地进行
___________学习,在__________学习语文。
4.“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的识字愿望”属于三维目标中的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目标。
5.低年级识字要求多识少写。多识的好处是使孩子尽早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世界。
6.教材中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在本课认识,放到__________________也认识,不抄写、不默写。
7.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文学作品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________。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阅读过程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
_______________。
9.判断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标准是,能初步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文章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过去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在课标中改为“______作者的思想感情。”
11.课标在习作方面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________________的或印象最深、______________的内容。
12.过去的语文评价过分强调量化,这次课标强调加强形成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
13.精读的评价,可以根据 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___________、内容探究、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表现。
14.写作的评价,课标提出两个“重视”:重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柒』 谁有关于计生方面的测试题目,是关于考计生专干的

搜一下:谁有关于计生方面的测试题目,是关于考计生专干的

『捌』 人口与计划生育试卷

焦村乡计划生育职业化建设业务知识考核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40分)
1、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
2、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必须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
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6、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办理(婚育证明)。
7、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
8、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9、现居住地对流动人口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10、现居住地镇乡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机构应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定期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检查,及时准确地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11、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
12、《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一般应当在独生子女(14周)岁前领取。
13、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理。
14、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15、(依法实行计划生育)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16、村民自治中的“四个民主”即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7、药物避孕的原理主要是(抑制排卵)。
18、IUD避孕的原理主要是(干扰受精卵着床)。
19、新婚对象随访内容:(年龄)、(初婚时间)、(身体状况)、(生育意愿)、(避孕情况)。
20、B超查环时应注意:(节育环的位置)、(子宫大小)、(有否妊娠)、(盆腔情况)等。
二、选择题(60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于(A)颁布。
A.2006年12月17日 B.2002年3月2日 C.2007年7月12日
2、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居(社区)和其它组织、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C)
A.上级下达的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达标的;
B.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管理地区已按期改变面貌的;
C.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居(社区)和其它组织发生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情况的。
3、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共少生(C)人。
A.2亿多 B.3亿多 C.4亿多
4、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B)。
A.提高人口素质 B.稳定低生育水平 C.控制人口数量
5、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A)问题。
A.重大 B.唯一 C.次要
6、(B)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A.晚婚晚育 B.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 C.科学婚检
7、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和其他组织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C)天;晚育的,男方可享受(C)天护理假。
A.12,5 B.7,12 C.12,7
8、2009年9月(B)日,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29周年纪念日。
A.1 B.28 C.17
9、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女职工流产、产假期间,工资(C)。
A.停发 B.减半 C.照发
10、女职工在(C)、产期和哺乳期内的不能被解除劳动合同。
A.经期 B.婚期 C.孕期
1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总人口约(B)。
A.12亿多 B.13亿多 C.14亿多
12、(A)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之一。
A.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
B.自觉落实避孕节育
C.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3、公民(B)的,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A.晚婚早育 B.晚婚晚育 C.早婚早育
1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B)开始实施。
A.2003年12月1日 B.2004年1月1日 C.2003年1月1日
15、流动人口的来源主要是(A)。
A.农村 B.大中城市 C.沿海开放地区
16、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指跨地区流动(跨乡镇及以上),流出和暂住时间在一个月以上(B)周岁的育龄人员。
A.15至49 B.18至49 C.20至49
17、下列对象中,外出必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对象是(C)。
A.在校学生 B.出差、参加会议人员 C.到省外务工人员
18、下列不是流动人口的特征的是(C)。
A.增长速度快 B.主体是农民工 C.流向农村
19、国家计生委于A颁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A.1998年9月22日 B.1999年1月1日 C.1999年9月22日
20、现居住地应为流动人口未婚青年提供相应的计划生育(A)服务。
A.宣传教育和咨询 B.宣传教育和技术 C.咨询和技术
21、现居住地计生管理部门应将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的(C)状况通报其户籍所在地。
A.结婚 B.生育 C.结婚和生育
2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B)相结合。
A.管理与宣传 B.管理与服务 C.宣传与服务
23、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以(B)管理为主。
A.户籍所在地 B.现居住地 C.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
24、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必须到户籍所在地(A)免费办理。
A.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B.社区 C.村委会
25、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A)。
A.社会抚养费 B.计划外生育费 C.罚款
26、奖励扶助对象出生时间和年龄的认定,以(C)为准。
27、严禁(B)的胎儿性别鉴定。
A.任何形式 B.非医学需要 C.医学需要
28、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是少数民族并具有本省(B)以上户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可以再生育。
A.一代 B.两代 C.三代
29、当事人对征收决定不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这期间征收决定应(C)
A.停止执行 B.暂缓执行 C.继续执行
30、计划生育协会服务主要是搞好“三生服务”,“三生”服务主要是指生产、生活、(C)。
A.生殖保健 B.生理 C.生育

热点内容
律师保险费 发布:2025-08-12 00:05:52 浏览:285
民族教育政策法规 发布:2025-08-12 00:03:35 浏览:88
关于拆迁安置房法规 发布:2025-08-11 23:53:47 浏览:642
劳动法保护法 发布:2025-08-11 23:49:23 浏览:827
海南省计生条例 发布:2025-08-11 23:46:11 浏览:223
合同法签合同可以用法人私章吗 发布:2025-08-11 23:45:54 浏览:673
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发布:2025-08-11 23:37:52 浏览:432
台州路桥区法院 发布:2025-08-11 23:35:39 浏览:362
经济法和税法那个简单 发布:2025-08-11 23:08:49 浏览:526
教育政策法规实施措施 发布:2025-08-11 23:08:4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