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1-02-12 05:44:59

⑴ 农村有哪些长用的法律法规

常用的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版民共和国权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至于宪法、民法通则、刑事法等系列那是每个人都相关的。

⑵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的介绍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选编)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回申规定的<农村政策与答法规)这一课程所选编的辅助教材。它将主教材涉及到的农村最常用的法律法规及部分司法解释选编成册,共收录法律和司法解释24部,行政法规30部,供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以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由于篇幅所限。主教材涉及到的部分法规和政策可能未全部收入本书,如学员需要使用,可查阅其他法律法规汇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农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立法部门会继续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经济生活的会适时予以修订和废止。对此, 学员在使用本辅助教材的过程申应当予以注意。本书除供电视大学系统学员学习使用外,还可供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使用。

⑶ 哪些是农村常用的法律法规,还请把名称写上。谢谢

常用的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专人民共和国土属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至于宪法、民法通则、刑事法等系列那是每个人都相关的。

⑷ 农村工作法律法规有哪些

农村工作法律法规如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答地承包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劳动合同法》
《工伤保险条例》
《法律援助条例》
《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民法通则》

⑸ 农村法律法规

上农业部的网站,首页有一个"信息公开"栏,点击"法规政策".
希望能帮到你.

⑹ 农村常见的法律问题

《农村常见法律问题》是一本任大鹏编制,由知识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的书籍。内
本套工具书针对容“148”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的需要和特点,采用问答式的编写本例和便于检索的分类方式,在大量收集、分析“148”受理咨询的基础上,筛选出数千个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法律问题,作出准确、全面的解析答疑。本套书分为《农村常见法律问题》、《公民与行政管理》、《公民与刑事犯罪》四个专辑,是“148”值班服务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也适合其他法律工作者和公民使用。

⑺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选编的介绍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汇编》是1999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图书,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专于培养目标和课属程设置申规定的<农村政策与法规)这一课程所选编的辅助教材。它将主教材涉及到的农村最常用的法律法规及部分司法解释选编成册,共收录法律和司法解释24部,行政法规30部,供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以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由于篇幅所限。主教材涉及到的部分法规和政策可能未全部收入《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汇编》,如学员需要使用,可查阅其他法律法规汇编。

⑻ 有关农村宅基地的法律及条文

一、一户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我国1998年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户一宅”制。法律这样规定,一方面是使农村村民有地建房,另一方面则是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要尽量减少建房用地,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

二、城市居民不得购买农村宅基地及其住宅。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非农业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在1999年《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第2条第二款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准为违法建造和购买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三、农村住房不能抵押贷款。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及其住宅不仅不能出让、转让、出卖给城市居民,而且农村村民本身还不能用作抵押贷款。

《物权法》第184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同时,我国《担保法》第37条也早已作了相应的规定。再则,前面提到的,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的,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从这三条法律条文规定来看,就不难看出,既然农村宅基地不能用作抵押,那么农村村民的住宅也同样不能用作抵押,这是因为农村住宅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就是说,失去了住宅,也就等于失去了宅基地,相反,得到了住宅,也就得到了宅基地。

而宅基地是不能抵押的。因此,如果允许农村住房可以设定抵押贷款,那么,一旦债务到期,抵押权人因未受清偿而要求实现抵押权时,用作抵押的农村住宅就必须用以抵债,这样一来,负债的农村村民就将失去住宅而无栖身之处。

(8)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农民集体成员所有。

1、宅基地只能在本村集体内流转。根据《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产,只是一种使用权,所有权归村集体。宅基地既不能买卖,也不能继承,但可以在本村集体内流转,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发放证件。

2、由于中国实行城乡二元体系,在城市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农转非”。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一旦把户口转走,就失去了对老家宅基地的继承权,又不能买回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宅”变成村集体的资产。

3、由于农村户口与土地的对应关系,有些人不愿意“农转非”,甚至有些公务员想方设法“非转农”,但这些毕竟是少数,“进城”才是大势所趋。因此从具体的家庭的角度而言,如果相关法规不变,宅基地注定会失去。

4、根据《物权法》第15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及国家有关规定。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保障农户生活需要而拨给农户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的土地。用于建造住房、辅助用房(厨房、仓库、厕所)、庭院、沼气池、禽兽舍、柴草堆放等。农户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出租和非法转让。农户对宅基地上的附着物享有所有权,有买卖和租赁的权利,不受他人侵犯。房屋出卖或出租后,宅基地的使用权随之转给受让人或承租人,但宅基地所有权始终为集体所有。出卖、出租房屋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户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土地,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⑼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选编的内容简介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回展,涉农相关法答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立法部门会继续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经济生活的会适时予以修订和废止。对此,学员在使用本辅助教材的过程申应当予以注意。《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汇编》除供电视大学系统学员学习使用外,还可供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使用。

热点内容
西南法律硕士就业 发布:2025-08-14 18:56:09 浏览:664
维修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4 18:46:09 浏览:112
律师晚上加班 发布:2025-08-14 18:13:38 浏览:494
法律民事责任分类 发布:2025-08-14 18:13:37 浏览:214
企业劳动合同法 发布:2025-08-14 18:11:30 浏览:963
南海区律师 发布:2025-08-14 18:11:30 浏览:103
经济法试题老张 发布:2025-08-14 17:26:48 浏览:707
公职人员法治档案 发布:2025-08-14 17:20:38 浏览:34
劳动法工伤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发布:2025-08-14 17:19:35 浏览:940
劳动法第四十五 发布:2025-08-14 17:11:19 浏览: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