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动车管理条例
Ⅰ 2015公安部对三轮电动车管理制度的规定及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电动自行车归类为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使用上,法律法规对使用者最低年龄进行了限制,必须年满16周岁,但对于最高年龄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1)2015年电动车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近日,公安部紧急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其中提到,要求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行为,严厉查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
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确需停放和充电的,应当落实隔离、监护等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灾
Ⅱ 2015年交通法对电动汽车的规定
国标委暂不出台电动车管理新规范。针对国标体系存在的矛盾,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与公安部、工信部、交通部达成一致,过渡期间暂不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新规范。
根据国家标准委官方网站的公开信息,8月14日,该委专门召开座谈会,讨论《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两项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与会各方达成共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修订不受限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现有国家标准相关条款的规定,在《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新标准出台后,国家标准委将及时梳理和调整相关国家标准,保持国家标准之间的一致性。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新国标9月1日实施,新国标将时速超过20公里、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新国标并不会带来电动车管理的新变化。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制定协调小组专家、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在紧张修订,有望明年发布,在电动车新国标没有出台前,相关部门暂不会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新规范。
Ⅲ 2015年交通法规新规定电动车醉酒出交通事故负什么责任
具体要看电动车是否归属机动车类型,若未达到机动车标准,则只能以非机动车认定,醉酒驾驶非机动车目前暂无法规约束,不影响事故责任认定。而事故责任则需要根据导致事故的其他直接过错作为依据。
Ⅳ 15岁可以骑电动车上路了吗要国家规定的法律。
15岁不可以骑电动车上路,需要年满16周岁才可以骑。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不得醉酒驾驶;
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不得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
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不得在道路上骑独轮自行车或者2人以上骑行的自行车;
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自行车、三轮车不得加装动力装置;
不得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
(4)2015年电动车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
非机动车载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
三轮车、人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不得超出车身1米;
畜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辕,后端不得超出车身1米。
自行车载人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Ⅳ 2015年电动车没驾驶证怎么处罚
电动车目前全国的规定没有要求必须要有驾驶证,看什么地方有地方性规定,以当地规定为准。
Ⅵ 2015年电动车的速度不得超过多少
因为电瓶车跟别的车不一样,像摩托车、汽车有驾照,要年检,而电瓶车谁都能开,特别专是速度还不慢,容属易引起交通事故
最新的不知道 以前看过 1,带脚蹬子 可以骑行 2,自重不超过40公斤 3,时速不超过30公里
Ⅶ 2015年锦州市电动车新规定
屁事没有,三轮的还是遍地都是,像沈阳限制两轮根本不可能,打击面太大,商家,快递,使用者。你要是三轮的,记住点别走黑皮多的地方,一样用
Ⅷ 驾驶电动车违规逃逸怎么处罚2015年
责任认定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损害赔偿重。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赔偿费用少则几千块,多则上万元甚至于几十万元,如肇事车辆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交通事故后,赔偿时,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但如果肇事车辆逃逸,按《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就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车主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费。
行政处罚重。按照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规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司机,不论其造成交通事故后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将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事责任重。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此外,法律还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司机逃逸,致使伤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员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Ⅸ 2015年电动车需要驾驶证吗
不需要的,但是要去交管局上牌,助力车才要驾驶证,电动车有合格证、出厂证明、发票就行
Ⅹ 电瓶车2015年上牌,2018年就禁止上路,制定这项政策的人想干嘛
开不起小车开电动抄车还要被罚,能生袭产,能销售但就是不给你上牌,没有牌子就不能上路,上路就罚你款,不收车,只罚钱。既然车子不能上路为什么厂家还能生产,店铺还能销售?为什么不能用的东西还能大张旗鼓的在市面上流通,然后逮着老百姓就是一通罚款。为什么要造?又为什么要卖?既然不允许,那国家为什么不把源头弄下课,老百姓买国家允许生产和销售的电动车为什么就是不能骑,要罚款?这叫什么,放水养鱼,坐收罚款!于民不公。成都逮着一次罚你40,交钱就放你走,说白了就是叫你交钱,那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个月工资才2000多。老百姓身上刮下来的那不是钱,那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