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职务技术成果法规

职务技术成果法规

发布时间: 2021-02-12 21:02:12

Ⅰ 法律规定哪些职务成果的署名权是归公司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Ⅱ 职务技术成果怎么界定

职务技术成果的界定
(1)履行法人的岗位职责或者承担法人交付的技术开发专任务完成的技术成果;
(2)离职后“1年内属”继续从事与其原岗位职责或者原单位交付的技术开发任务有关的技术开发工作而完成的技术成果;
(3)主要利用法人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技术成果。
【解释1】(1)对利用法人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缴纳使用费的,不属于职务技术成果;(2)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验证、测试的,不属于职务技术成果。
【解释2】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执行“原单位”的工作任务,又主要利用的“现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应当按照双方单位的协议确定权益。
【解释3】(1)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法人”,法人可以就该项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2)法人订立技术合同转让职务技术成果时,“完成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Ⅲ 职务成果的什么是职务成果

“单位”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词语,它将政府机关(乃至国家) 、企业、事业(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 、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城乡集体组织和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非法人组织均包括在内。因此,用“单位”较法人更具有法律含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
市场经济主体除自然人外,都是单位。智力成果特别是“高、新、尖”,需要规模化研究、需要大量精良和昂贵的设备才能研制出的成果,几乎都是单位所有。在我国,单位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含国有控股公司) 占有着大量的先进的智力成果。在我国,职务成果的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结合现有法律规定,职务成果的范围一般包括:
(1)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时完成的发明创造或者主要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包括职务发明专利、职务实用新型专利和职务外观设计专利。
(2) 职务作品,是指公民在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时所创作的作品,它包括本单位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时所创作的作品和受委托的非本单位工作人员所创作的作品。另外,职务作品还包括职务软件。
(3) 职务技术成果,是指执行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各级各类组织(包括政府机关) 立项所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极大多数表现为职务技术成果。有的技术成果可以申请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的技术成果即是职务发明创造,本文所称职务技术成果不包括职务发明创造。
(4) 单位商业秘密,是指由单位研制开发或者以其他合法方式所掌握的、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给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具有实用性且本单位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商标标志的形成可能涉及职务行为,但在商标标志形成阶段不属于商标法调整范畴,应归入作品创作;标志被用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才是商标,商标离不开商品或服务,故本文对商标不作专门讨论。

Ⅳ 怎样区别职务成果和非职务成果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三百二十七条以及最高人民法专院《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属干问题的规定》,如果开发者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技术条件,或者该项技术成果的实质性内容是在本单位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成果或者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完成,该项开发研究是属于开发者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则该项技术成果属于职务技术成果,应该归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位)所有。

Ⅳ 职务技术成果财产权的归属是怎样的

职务技术成果财产权未经约定的归属所在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版
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权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Ⅵ 什么是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

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单位,也就是说技术成果的经济权利、专财产属权利属于单位,单位可以就该项职务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但职务技术成果的署名权、荣誉权等人身权利属于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个人,不属于单位。

Ⅶ 职务技术成果与非职务技术成果

确认职务技术成果的标准有两条:①执行本单位的任务;②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专件。这两个条属件并不要求同时具备,只要有一条就是职条技术成果。比如,从事本职工作所作出的成果,包括承担本单位研究开发课题完成的成果和在职期间个人作出的直接属于本职工作范围的成果以及主要利用本单位的资金、设备、器材、原材料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所作出的成果,均属职务技术成果。
非职务技术成果是指职务技术成果以外的技术成果,即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自行研究开发,主要不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案件所完成的成果。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比如:大学教授甲与某公司签订开发合同,该教授研发出一种新设备,则该设备是“非职务技术成果”,教授所在的大学不能主张其是“职务技术成果”。

Ⅷ 什么是职务创新成果

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属于单位,也就是说技术成果的经济权利、财产权利属于单位,单位可以就该项职务技术成果订立技术合同。但职务技术成果的署名权、荣誉权等人身权利属于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个人,不属于单位。

Ⅸ 什么是职务技术成果,哪些技术成果属于职务技术成果

厨师吧!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技术人才!

Ⅹ 哪些技术成果属于非职务技术成果

因此区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界线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否执行本单位的内工作任务容。包括三种情况:①从事本职工作的研究、设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②履行本单位交给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因为其虽然不是从事本职工作的研究和设计,但是受单位的指派去参加研究和设计。这种情况下,单位往往期盼其取得发明创造成果,而提供物质、技术条件,研究、设计时间,学习、考察、进修机会和参加学术讨论、技术交流的方便等等;③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这是因为发明创造作为信息技术,其载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包括参加研究、设计的人。人的大脑作为载体储存了在职期间的信息,退职、退休、调动工作时间不长这种信息仍起作用,所以完成当时已经开始甚至接近完成的研究、设计,应当属于职务发明创造。其二:是否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

热点内容
魔法学院之黑夜王女 发布:2025-08-17 00:12:54 浏览:786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 发布:2025-08-17 00:02:53 浏览:845
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发布:2025-08-17 00:00:55 浏览:549
安徽高级人民法院是 发布:2025-08-16 23:37:57 浏览:269
劳动法关于员工离职工资结算的规定 发布:2025-08-16 23:34:56 浏览:80
依法治国的客体及其对象 发布:2025-08-16 23:29:51 浏览:92
输变电分包管理条例 发布:2025-08-16 23:23:51 浏览:98
深圳市2017年劳动法年假 发布:2025-08-16 23:12:22 浏览:185
保险责任的法律意义在于确定保险人 发布:2025-08-16 23:10:47 浏览:138
城市建设条例小区 发布:2025-08-16 23:08:17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