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行政法规地位

行政法规地位

发布时间: 2021-02-12 23:47:11

A. 论行政向对方在行政法中的法律地位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法律关系,一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二是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在前一关系中,行政主体拥有多种行政管理权利,处于主导地位,比如,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由于行政主体是管理者,依法享有强制、命令、指挥、制裁等权利。而行政相对人处于被管理地位,由于行政公务优先、推定有效及不停止执行等公务原则,使得行政相对人具有服从和接受管理的义务,因而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处于不对等地位。而在后一关系中,相对人享有法律规定的监督权、请求权、诉讼权等,处于监督主体和原告等地位,就应与行政主体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再比如,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依法拥有较多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而行政相对人具有服从管理的义务,但在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中,则要求行政主体行使职权和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做到公正、公开和事实清楚,如行政处罚中具体规定了亮明身份、告知处罚事实、理由和依据、回避及当事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等,行政主体就承担了较多的程序性义务,而行政相对人就享有了较多的程序性权利。因此,观察认识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只有从这种具体状态出发,才能明白双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法律地位,也会因行政相对人存在的状态不同,所享有的权力与承担的义务的内容也不同,而导致一定的差别,如公民,就会因自然人状态而享有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申请结婚登记权等;而法人组织也会因企业法人、社团法人的不同,享有不同的法律权利,如企业法人就享有申请颁发营业执照和经营自主权,事业单位就享有自主发展权等。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双重性,导致了其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的复杂性。行政相对人在进入某项行政法律关系前,就已依照其他法律、法规,取得了基于公民(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享有的法律权益,这些法律权益主要是宪法所确认的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政治权利,劳动、休息、受教育等权利,民法所确认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民事权利。当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产生行政法律关系进入行政法领域后,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主体不得任意侵犯或克减这些权利,必须加以认可和保护,并且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和维护相对人的这些权益。这不仅是行政主体的神圣义务,而且是行政法律制度的性质和宗旨所在。当然,相对人在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宪法、民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不过,上述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毕竟还不是行政法上的权力义务。所谓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是指在行政法律规范中,处于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相对人被规定的那些权力义务。虽然这些权力义务总是具体体现在单个的行政法规范中,但并不妨碍我们可以把它综合出来加以慨括和认识。

B. 简答国务院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国务复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制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现行宪法赋予了国务院广泛的职权。

根据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2)行政法规地位扩展阅读

国务院会议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总理办公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全体成员组成;会议由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一般讨论重大问题或涉及众多部门的重大事项。全体会议一般每两个月或每一季度召开一次。

“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组成。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国务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讨论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国务院准备发布的行政法规,各部门、各地方请示国务院的重大事项等。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C. 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相同么

行政法规就是法律的一种,但其为行政机关制定,其效力低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正式法律

D. 国务院发文(非办公厅) 法律地位是什么和行政法规哪个大有没有法律上的地位

国务 看性质 它是有权机关 可以指定行政法规 一般发文不是行政法规 属于政策~~

E. 规章的法律地位

根据《立法法》规定,法律的效力大于法规,法规的效力大于规章,部门规定内的效力又大于容地方规章。法律地位最高的是宪法,接下来是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再是国务院通过的行政法规和条例,再是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再是省级人大通过的法规,省级政府通过的行政规章,如此直至市人大与市政府。经济特区和自治区的特别规定地位稍高,直接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
你的合理布局规定是根据烟草专卖法来的,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合理延伸。有法律效率

F. 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维护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护环境、控制人口、加强治安等各项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必须通过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种手段,来有效地规范、约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与行政管理秩序,确保行政机关充分、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
2.监督
由于行政权力客观上存在易腐性、扩张性以及与个人权利的不对等性,因而必须对其加以监督和制约。在各类监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就是行政法监督。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权力的范围、行使方式及法律责任等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违法或滥用的目的。
3.保护
行政法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赋予行政机关合法权限并监督其行使,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各项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实现:二是通过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为的监督权(如检举权、控告权),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参与权(如知情权、要求听证权),特别是对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提起复议权、诉讼权和要求赔偿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G. 人大、国务院、部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地位问题

你好:

法律、法规、规章等的效力以及地位问题,这在《立法法》有明确规定:

《立法法》

第七十八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七十九条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条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八十一条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第八十二条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第八十三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八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八十五条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八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第八十七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权限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一)超越权限的;

(二)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的;

(三)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经裁决应当改变或者撤销一方的规定的;

(四)规章的规定被认为不适当,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的;

(五)违背法定程序的。

第二: 之所以存在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法规。

有些是授权性的,比如:

立法法 规定:

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

有些是需要明确和具体的。 上位法规定的是原则性的规定,下位法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等。但是应当保持与上位法的统一性。

第三: 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一般都是对该行政法规调整的对象全体适用的。

河南 曹律师

H. 1.国内法律法规的地位性是怎样排序的

一,特警,武警和民警被授予权利的法规不一样
1,武警特警和武警都属于现役军人,属于义务兵,他们权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军队法律规定和赋予的。
2,公安特警和民警属于公安系统的,都属于公务员,他们的权利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等和警察系统相关法规赋予的。
二,特警分为武警特警和公安特警,属于义务兵,民警属于公务员。
1,武警是从各地征兵,而武警特警是从武警里挑选的精英,相当与选拔特种兵一样,所以武警特警属于服兵役的义务兵。
2,公安特警是指公安机关内部的特警队伍,属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一个没有标准的、定义不准确的警种。他们不是单指SWAT那样的特警突击队,而是一个包括防暴警察、持自动枪械巡警(所谓“巡特警”或“特巡警”)和传统意义上的SWAT(公安称为"突击队")以及其他公安系统拥有武力的警种在内的机动体系。
3,人民警察(简称民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的正式名称。包括公安系统(由公安部领导)、国家安全系统(由国家安全部领导)、监狱/劳教系统(分别由司法部下属的监狱管理局和劳教管理局领导)的在职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行业警察(铁道公安、森林公安等)。他们的警服臂章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字样。
附:
我国警察分为警察和武警部队
一,警察,是国家公务员,制服颜色以藏青色为主,实行警监、督、司、员的警衔制度,按照隶属关系分为四大类或者五大类
1,公安警察,由公安部领导,主要有户籍、治安、刑侦、交通等警种
此外,还有公安部与国家相关部委共同领导的行业警察,包括铁道、海关、森林等
2,国家安全警察,由国家安全部领导
3,司法部门警察,由司法部监狱管理局领导
4,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二,武警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成员是现役军人,制服颜色以橄榄绿色为主,实行将、校、尉、士官、兵的警衔制度,由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共同领导,,统帅机关是武警总部
1,内卫部队,是武警部队的主体
2,专业建设部队,分为黄金、水电、交通、森林,由武警总部各专业指挥部领导
3,公安武警部队,是列入武警序列,但是事实上由公安部领导的现役部队,分为边防、消防和警卫
公安民警、铁路民警和武警部队等系统内部,都有自己的特警部队,应付突发事件

I. [判断题]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的,其地位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

这题应该为A。
记得这题我在考呀呀网站上做过的,法律地位由高到低依次是:宪法、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热点内容
东阿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8-17 17:17:44 浏览:562
刑法中对自杀的定义 发布:2025-08-17 17:12:40 浏览:408
2016司法考试群 发布:2025-08-17 17:06:01 浏览:977
大连开发区工伤事故法律咨询 发布:2025-08-17 16:47:23 浏览:266
民法带你 发布:2025-08-17 16:33:10 浏览:163
除以上条例 发布:2025-08-17 16:32:27 浏览:430
国家劳动法满多少岁可以打工 发布:2025-08-17 16:29:20 浏览:937
合同法和审计法的关系 发布:2025-08-17 16:26:59 浏览:881
美国联邦法官薪水 发布:2025-08-17 16:14:28 浏览:648
劳动法第八十 发布:2025-08-17 16:12:24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