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与法规论文
⑴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研究这篇论文的大纲该怎么写
法源于理,法关乎抄情。伦理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体现。所以推荐你大纲如下:
一、新闻传播法规的概述与起源
二、伦理学概述与起源
三、新闻传播法规中与道德伦理相关内容
四、新闻传播中有悖法规伦理情况
五、新闻传播中应遵循的法规与伦理规范
个人见解、思考不够、仅供参考
⑵ 如何看待新闻职业道德 论文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导向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新闻传媒,如何更好地传达社情民意,服务社会大众?笔者认为,注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重中之重。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修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深入学习《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提高恪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要利用学习日、业务会等,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将思想和活动都置于职业道德的约束之下,并在深入学习中不断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经常检查恪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筑牢恪守职业道德的防线。新闻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经常遇到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侵蚀,一个有效的防御和抵制措施,就是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为镜子,经常对自己恪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牢牢加固思想道德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做到不为权所惧,不为利所诱,不为色所迷,不为名所惑,让职业道德的旗帜在自己心灵的天空高高飘扬。
密切联系群众,将恪守职业道德的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恪守职业道德,群众看得最清楚,心中最有数。因此,在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上,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采取调查表、座谈会、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呼声,接受群众的评判。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只有在接受群众评价中才能真正得到检验。
实施严格考核,建立优上劣汰的用人机制。新闻单位可以结合干部考核和年终评比,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状况分成几个项目,每项设定若干分值,作为重点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同入党提干、职称评定、评先奖励等联系在一起,通过优上劣汰的方式,保持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⑶ 对于山西矿难"封口费"与新闻职业法规与道德写一篇论文
如果要我写来这篇论文源
我会阐述这个观点
在立志投身与新闻界时,加强自身的新闻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是时刻都应绷紧的一根弦.以山西矿难封口费侵害人民利益为警戒.做为论点
第1.我将从
山西矿难封口费羞辱了对社会的影响.扭曲了社会事实.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去写.
第2.新闻记者要对得起人民的信任.去写.
第2.我将从做为新闻人的职责去写.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人民记者的神圣职责.手中一支笔,黑白尽分明。人民相信我们的媒体记者,是因为记者的笔下充满正义,充满道德良知。
从而得出
在立志投身与新闻界时,加强自身的新闻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是时刻都应绷紧的一根弦.以山西矿难封口费侵害人民利益为警戒.
结束
封口费事件终将结束,但它给新闻界造成的震动和反思远不会结束.只有我们充分的吸取教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不会让这样的耻辱再次发生.正如冯印谱所说的那样,这件事会永远的刻在新闻的耻辱柱上.
在立志投身与新闻界时,加强自身的新闻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是时刻都应绷紧的一根弦!
告戒自己,不要为新闻人蒙羞;告戒自己,加强新闻素养一天都不能放松
你看怎么样.希望对你有帮助.我自己想的.
⑷ 跪求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的论文!
老抠。。。
⑸ 两篇政治小论文 (结合时事新闻,与思想品德内容有关,每篇500字以上)
零花钱”不容轻视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班吧!班里有些男生女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在今天,生活富裕了,孩子的那点零花钱家长也不会放在心上。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已经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4月12日江北区一名约7岁的女孩哭喊着要跳楼。不为别的,就只是为了从父母那得到零花钱。而有的孩子可能萌生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以金钱或能换取金钱的一切作为自己的钟爱。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前不久,报纸曾经报道,广州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潜入同字家中盗窃被发现后,向同学的母亲狂刺38刀实在是惨无人道。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专家建议,至少在孩子七八岁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合理提高孩子自由支配的数额。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如消费、储蓄等。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
让诚信之花到处开放
“三杯吐然诺,五月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中的一句诗句,这句是说明了诚信十分重要,其分量比大山还重,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那段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诚信--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在几千年前,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翻译过来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都看重诚信,讲究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到处游荡。在三国时期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也许,每个人都听说过: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孤之重任,钟乳《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收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什么是诚信?诸葛亮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是道德建设的地基,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有一句话,每个人都听过的,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是现在社会的人,有的都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却没有人点灯为他指引方向,而是让他渐渐的,渐渐的,也迷失了自己。有的人,图一时之快,没有好好反思,拼命地透支他那所剩无几的诚信,后果,可想而知,当然是臭名远扬。在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与故事,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今天也还能给我们十分宝贵的启示。古语曰: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也就是说最好借助于光亮在黑暗中取物。而只有诚信,才能取信于天下。诚信是建造道德大厦最不可缺少的基础,如果你基础不牢固,那你的大厦绝对比别人的先倒下去,如果你想让你的大厦比被人的牢固,或者是坚不可摧,那你要从诚信这个基础开始做起,慢慢的,慢慢的,用平实的积累,建造你的道德大厦,你那诚信的结晶。而诚信又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让诚信之花到处开放。
人生之路,漫长而遥远,人,作为一个微小,而又单薄的个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无可避免的烦恼,徘徊。背叛、诚信、监狱、美貌,在四条路的中央,我们会选择哪一条路,作为我们再一次的起点呢?
选择诚信,这是你唯一的选择了。因为他比美貌可靠,比背叛安全,比监狱美好。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亮点的生活,但是,你若抛弃了诚信,你的人生将是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你可以不是西施,你可以不是潘安,你可以不是比尔·盖茨,但是,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平时一点小小的举动,平时一次小小的应邀,都是诚信的表现,来吧,每个人出一份微薄的力量,让诚信之花到处开放吧!!!
⑹ 求一篇论文 800-1000字左右`有关道德和法律的!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⑺ 以"法律"和"道德"为话题写一篇2000字的论文
论文格式相关书籍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
摘要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9、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10、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11、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12、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⑻ 跪求《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论文
你不会是我同学吧?哈哈,这周六就交作业了。
⑼ 以新闻为题的政治小论文800字
你可以去参考参考下(新闻传播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