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节能减排政策法规2016

节能减排政策法规2016

发布时间: 2021-02-13 19:16:38

1.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与法规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在论坛上透露,《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尚在审核修订中,最快可能在今年底前可以出台。 从2009年5月份以来,《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即将出台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8月初,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一直未出台的原因在于,国家已经将其从一个短期振兴规划,升格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的目标也从短期的2012年,延长至2020年。 据孙勤透露,《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尚在审核修订中,最快可能在今年底前可以出台。 孙勤说,作为亚洲和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近年来不断增强能源稳定供应能力,同时着力改善能源结构,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总装机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阳能发电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同时,中国也极为重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利用,到今年6月底,中国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到64%;截至6月30日,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467台,总容量达到5407万千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亿吨。 孙勤说,近3年来,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0.1%,中国政府将在继续抓好传统能源改造升级工作的同时,加大清洁能源的运用力度,预计,《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在年内出台,而清洁煤能源的技术开发和运用将在规划中占据重要位置。 此外,孙勤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地区,亚洲也是对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愿意和亚洲各国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广东省把能源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发展节能、清洁、环保型工业,坚持与各国政府和平发展。 去年,广州制定了国内首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该规划将太阳能、风能、核能发展放到了首位。 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总装机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阳能发电总量居世界第一。

2. 目前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政策是怎样

中国政府“十二五期间”j节能减排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分别提高到47%和8%左右;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到2015年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1.4%;努力增加碳汇,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加强高排放产品节约与替代。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扎实推进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开展低碳产业试验园、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和低碳产品的试点。这一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中国将通过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等措施,探索碳排放交易试点。在“十二五”规划完成后,中国将有望拥有自己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系统”(ETS)。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另一大亮点在于,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要将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本地区目标任务;为了完善工作机制,还要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3. 关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政策有哪些。

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其内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中国政府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河北省的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有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并设立环保举报热线12369和网上12369中心接受群众举报环境污染事件。
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职责是执行各级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励开发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以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节能减排-实施措施 节能减排 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中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2007年中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4. 节能减排的相关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
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发布,该意见阐述了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十一项“重点领域和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和五项“政策措施”。该意见的发布,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国家发改委8月9日表示,为确保实现2013年节能减排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并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国家将重点从八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宏观指导,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加强预警调控,定期发布各地区节能指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节能重点工程;
在重点领域节能方面,将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大气、水、重金属等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切实加大治理力度;
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
继续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
着力增强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5. 国家对节能减排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文件,法律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该意见阐述了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十一项“重点领域和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和五项“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为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并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国家将重点从八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1、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宏观指导,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加强预警调控,定期发布各地区节能指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2、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3、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节能重点工程;

4、在重点领域节能方面,将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

5、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大气、水、重金属等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切实加大治理力度;

6、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

7、继续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

8、着力增强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1、节能减排工作基本要求

2、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

3、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领导机构,负责本企业节能减排总体工作,研究决定节能减排重大事项,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4、中央企业根据分类管理的要求建立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节能减排协调、监督管理机构。

(5)节能减排政策法规2016扩展阅读:

实施措施

(一)认真组织开展全员节能行动

1、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全面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节能条例》,提高干部职工节能意识,把节能变成每名职工的自觉行动。

2、积极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结合实际情况节能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每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强化节能意识。

3、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勤俭节约观念,培养干部职工自觉节约能源、资源的良好习惯,把节约能源、资源变成自觉行动。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制定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

2、制定适用于本单位实际的节能规划和科学的节能方案。

3、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督导检查制度和公开通报制度,监督检查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

4、建立健全资源、能源消耗的统计报告制度,客观全面反映资源、能源消耗的实际情况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实际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节能减排

6. 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都有哪些

十二五规划关于环境和节能减排的第六大项如下: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2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26)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防洪能力。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物资保障水平。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安排危险区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合理避让。”

十二五规划有关提升制造业和新能源方面的意见如下: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12)改造提升制造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1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加强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和机场布局,改革空域管理体制。”

7.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与节能抄减排有关的法律包括:
中华袭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关于加快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

8.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2014年出台哪些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及根据以上法律制定出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交通行业实施节能法细则》(交体法发〔2000〕306号)、《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125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的意见》(建科〔2004〕87号)

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2020年)》(草案)和《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建城函〔2004〕204号)、《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公告2005年第17号)、《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关于印发<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质检量联〔2005〕247号)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9. 2016年厦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厦门新能源汽车补贴多少钱

由于2016相关政策来还未出台,所以沿用源2015以及之前最新的党政法规。

一、补助对象、产品和标准

四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中央财政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实行普惠制。具体的补助对象、产品和标准是:

(一)补助对象。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时按照扣减补助后的价格与消费者进行结算,中央财政按程序将企业垫付的补助资金再拨付给生产企业。

(二)补助产品。中央财政补助的产品是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推荐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三)补助标准。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减排效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逐步退坡。2016年各类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见附件1。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10. 国家对节能减排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文件,法律法规

部分法律法规,不一一列举
199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0号),标志着中国的节能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
1998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要求:“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1999年2月11日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1999年3月10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7号)
2000年2月18日,建设部发布《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
2000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
2000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3号)。
2000年6月16日,交通部发布《交通行业实施节能法细则》(交体法发〔2000〕306号)
2000年10月20日,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财建〔2000〕438号)。
2000年10月2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
2000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2000年12月6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环发〔2000〕235号)

热点内容
政策的法律效力期限 发布:2025-08-18 08:14:52 浏览:546
决策法官 发布:2025-08-18 07:54:23 浏览:115
山东省劳动法 发布:2025-08-18 07:54:14 浏览:91
武汉佘法院 发布:2025-08-18 07:36:55 浏览:222
司法领带 发布:2025-08-18 07:36:54 浏览:1
城东区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5-08-18 07:31:21 浏览:437
司法鉴定所简介 发布:2025-08-18 07:23:23 浏览:228
道德讲堂三字经 发布:2025-08-18 07:23:18 浏览:491
法治万载 发布:2025-08-18 07:22:06 浏览:314
断足的刑法 发布:2025-08-18 07:12:53 浏览: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