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三大纠纷调处条例

三大纠纷调处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2-14 09:22:36

1.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程序

一、申请
申请是指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人要求人民政府调处部门接受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行为。
申请人主张土地权属,要求调处部门处理土地权属争议,首先要自己提出申请,不提出申请,调处部门一般不主动处理。申请人申请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并按对方当事人数提交副本。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
二、受理
受理是指调处部门依照争议管辖的规定对申请人的申请决定收案审理的行为。
调处部门接到当事人的处理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给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2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决定不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当事人对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在土地权属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的利用现状。
三、调查
调查是指调处部门承办人员对争议事实进行查证的行为。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案件事实。
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土地权属争议双方当事人对各自提出的事实和理由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及时向调处部门提供有关证据。调处部门也可以直接调查取证,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协助配合,并如实提供有关证明或者材料。在实地调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现场。对证据要进行核实,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四、调解
调解是指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和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和劝导协商达成解决争议的协议。
用调解的办法解决争议,是处理涉及民事权益争议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一贯做法。调处部门对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尽量采取调解的方法解决,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当事人双方应在调解书及有关界线图上签名盖章。
五、处理
处理是指调处部门对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调处部门对经过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土地权属纠纷案件,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避免久拖不决。处理决定书应当以人民政府的名义下达。受理土地权属纠纷案件,应当在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六、处理决定送达
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后,调处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决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七、执行
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的,作出处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调处部门应当根据生效的调解书、处理决定或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判决书等组织测定土地权属界址、埋设界桩,办理土地登记。
八、立卷归档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有哪些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主要是指在土地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方与承包方发生的纠纷。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第一节规定了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承包合同中,发包方和承包方还可以具体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一方违反了法定的义务或约定的义务,就会引起纠纷。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四条也明确规定了基于发包方的过错而导致纠纷的情形。这些情形是:①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②违反本法规定收回、调整承包地;③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④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⑤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⑥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⑦剥夺、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⑧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各地都发生了一些纠纷。发生纠纷的原因很多,据一项对百起农村承包合同纠纷的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期由于缺乏经验,盲目发包。主要表现为对土地的生产能力等缺少正确的认识和评估,承包基数过低。由于时过境迁,受物价上涨、技术投入、科学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收益与投入悬殊,经济利益分配产生不平衡,发包方要求调整承包基数而引起纠纷;二是行政干预。例如行政决定要求发包方收回承包地,搞适度规模经营而引起的纠纷。再例如有些地方行政干预承包户的经营自主权,对种植作物要求“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等;三是违背民主评议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进行发包和承包。个别村干部利用职权,以诱骗、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甚至入暗股,自发自包,引起群众不满,酿成纠纷;四是“红眼病”诱发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一些人“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根深蒂固,不能正确对待承包人经过精心管理、辛勤劳动获得的收益,对这部分通过劳动先富起来的人产生嫉妒心理,要求重新分配。有的发包方屈从这种压力收回承包地而重新发包引起纠纷;五是双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在购买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方面的服务义务,或者承包方不按合同约定履行缴纳税费的义务等;六是承包方对土地进行掠夺性经营或者改变土地用途引起纠纷。总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纠纷的原因不止这些,但这些纠纷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一是当事人自愿平等原则,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不能进行调解。失去平等自回愿也就失去人民答调解的意义。
二是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调解依据法律法规合情合理,不能与法律政策相违背。
三是尊重当事人权利。不能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个人权利。

4. 中国共产党党的"三大条例"是指

中国共产党党的三大条例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

解放军的共同条令,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人们习惯把它们称为三大条令,也被统称为“共同条令”。

放军共同条令,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军队日常活动,包括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三部条令互相补充、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规范体系。

(4)三大纠纷调处条例扩展阅读:

“共同条令”这个称谓是从1951年开始的,当时为适应我军建设从比较低级的阶段进到高级阶段,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要“制定共同条令,统一全军的纪律和制度”。在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老一代革命家的领导和主持下,各项军事法规的制定工作全面展开。

从此,《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三部条令并在一起颁布,合称为共同条令。共同条令是从领率机关到基层部队,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法规。

其中,《内务条令》是全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内外关系以及正规的内部秩序,履行职责,培养优良作风和进行行政管理的依据;《纪律条令》是全军维护纪律、实施奖惩的依据。

《队列条令》是全军队列训练和队列生活的依据。共同条令不仅规范了军人的行为模式,而且规范了军人行为的法律后果。在众多的军事法规中,共同条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法规,是保障我军各项法规贯彻执行的法规。

5. 物价部门三大纠纷指什么意思

“三大纠纷”小常识 一、“三大纠纷”指的是什么? “三大纠纷”指的是指集体所内有土地、山林、水利的所容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案件。
二、“三大纠纷”的特点 1、数量多。 2、涉及人员多。 3、处理难度大。 4、对社会影响严重。 三、“三大纠纷”发生的原因 1、土地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体制政策调整。 2、利益驱动引发“三大纠纷”。 3、法律意识淡薄引发“三大纠纷”。 4、权属确认存在不规范性和不彻底性 。

6. 民事纠纷根据性质分为哪三大纠纷

您好,民事纠纷根据性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种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

望采纳。

7. 三大纠纷由什么部门管理

农村“三大纠纷”是一些地区对农村基层突出矛盾的一种概括总结,主要指土地、山林、水利三大纠纷。如何依法有效调处、化解“三大纠纷”、维护当前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成了农村工作的要务之一。
1、土地纠纷。土地纠纷的根源是我国土地政策的改革没有真正到位,存在一些争议和影响群众利益的地方。特别是今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如何认定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收益权成为土地纠纷的重点。
2、山林纠纷。目前,山地、林地都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历史原因,次土地调整大多遵循习惯的经营范围和当地习俗,以山岭、分水领、山沟、山坡或小路、大树、某块田地等自然参照物为界址,手指为界,由于时间等因素,这些参照物自然灭失、被毁,或因地名变化,归属问题成为纠纷的重点。
3、水利纠纷。水利是重要的生产资源,影响农业的收成和农民的收益水平。特别是当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先灌溉就能保住收益,就能少受灾害,水利设施就成农民争议、哄抢的重点。

第一条 为了及时调解、处理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保护权属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山林水利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纠纷(以下简称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的调解、处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利权属纠纷是指水资源使用权纠纷和水利工程权属纠纷。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的调解、处理负总责。国土资源、林业、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处理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处理机构(以下简称调处机构)负责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处理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并负责人民政府交办的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案件调解、处理的具体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权限负责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的调解处理工作。
设区的市设立的管理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区域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工作。
第四条 调解、处理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先行调解、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经营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林业、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设立的管理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定期排查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情况;对可能发生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并向上级报告。
第六条 在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解决之前,权属纠纷当事人不得单方改变纠纷范围内的土地、山林、水利利用现状,不得毁坏农作物、经济作物、附着物和水利设施等,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权属纠纷当事人对争议土地、山林、水利的利用现状有异议的,由负责调解、处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调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第七条 权属纠纷当事人以及其他人员不得利用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扰乱社会管理秩序,不得阻挠、妨碍权属纠纷调解、处理工作。

8. 立法法规定,法律冲突时的适用规则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九条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条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八十一条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第八十二条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第八十三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八十四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八十五条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八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9. 如何调处林木林地权属纠纷

《森林法》第十七条规定,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专议,由县属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调处林木林地权属纠纷要坚持“分级负责、就地解决”和“协商为主、裁决为辅”的原则。

热点内容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
民法典是十三届 发布:2025-08-18 22:19:55 浏览:867
经济法实务第一章在线测试 发布:2025-08-18 22:18:13 浏览:747
1月法律硕士报名 发布:2025-08-18 22:12:55 浏览:858
劳动法第50条第61条 发布:2025-08-18 22:12:44 浏览: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