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
❶ 我国禁毒工作原则是什么
一、我国禁毒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毒必肃;
2、贩毒必惩;
3、吸毒必戒;
4、种毒必究。
二、我国禁毒工作的方针政策:
多年来,我国政府以“禁绝毒品”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防范毒品危害、遏制毒品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
1、禁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禁毒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大事,我国政府将禁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规定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逐级建立工作责任制,保证禁毒工作常抓不懈。
2、坚持“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我国坚持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坚持减少毒品需求与减少毒品供应并重,严厉打击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医疗等多种手段,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禁毒斗争,综合治理毒品问题。
3、坚持依法开展禁毒工作按照依法治国的方略,建立健全禁毒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管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戒毒治疗和康复工作,矫治挽救吸毒人员,确保禁毒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4、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合作我国政府重视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并在国际禁毒领域认真履行三项主张:坚持广泛参与、责任共担的原则;全面实施综合、均衡的国际禁毒战略;高度重视替代发展,促进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
❷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我国的禁毒方针是
《禁毒法》第四条规抄定:
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
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2)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第二十三条
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第二十四条
禁止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参考资料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❸ 我国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我国有关禁毒主要有以下几个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至第三百五十七条是关于禁毒的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 第七十四条是关于吸毒贩毒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戒毒条例》
《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强制戒毒办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3)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1、吸毒行为会被强制戒毒,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2、一般的吸毒者,根据《禁毒法》的精神,其法律地位既是违法者,也是被救助者,对于吸毒人员,应该给与更多的挽救和帮助。
如果吸毒人员主动接受戒毒治疗,将不予处罚。对吸毒成瘾人员要进行戒毒治疗。
《禁毒法》第三十八条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戒毒条例
❹ 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
1、《中华来人民共和国刑源法》;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4、《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5、《麻黄素管理办法》;6、《强制戒毒办法》;7、《戒毒药品管理办法》;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禁;(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❺ 我国禁毒工作的总策略是什么
1、禁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禁毒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旺的大事,我国政府将禁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规定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逐级建立工作责任制,保证禁毒工作常抓不懈。
2、坚持“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
我国坚持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坚持减少毒品需求与减少毒品供应并重,严厉打击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3、坚持依法开展禁毒工作
按照依法治国的方略,建立健全禁毒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管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戒毒治疗和康复工作,矫治挽救吸毒人员,确保禁毒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4、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合作
我国政府重视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并在国际禁毒领域认真履行三项主张:坚持广泛参与、责任共担的原则;全面实施综合、均衡的国际禁毒战略;高度重视替代发展,促进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
(5)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在新形势下做好禁毒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部署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将禁毒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要求各党政领导深刻认识到禁毒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把禁毒工作纳入全区年度主要工作考核目标。
(二)加强指导督促,齐抓共管、综合治毒
禁毒工作继续坚持沿用领导挂点、禁毒委成员单位包帮街道办事处禁毒工作的做法,在校学生的毒品违法犯罪的预防教育,并层层落实责任,使禁毒工作从部门行为转变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社会行为。
二、掌握毒情,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辖区内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一)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根据上级公安机关下达的禁毒工作任务和指标,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禁毒工作方案》,将缉毒破案、收戒工作和对涉毒娱乐服务场所的查处工作任务、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并制定了工作责任制。
(二)大力开展禁毒“严打”整治,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分局各相关单位以“粤安10”、“平安世博”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以打击零星毒品犯罪、新型毒品犯罪和娱乐服务场所涉毒违法犯罪为重点,坚持情报先行,积极发挥缉毒情报的导向作用,全警参与,全局联动,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
三、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重点部位和场所的检查管理,截断毒品的流通渠道,遏制毒品的蔓延
(一)以检查监督为重点,强化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规范化管理,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消除社会治安隐患
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公安分局会同区安监局经常深入到这些企业,检查、落实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公安分局站在做好世博会和亚运会安保工作的高度,着重加强对危险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力度,防止其流入非法渠道,消除社会治安隐患。
(二)严格按照上级禁毒部门的部署,加大对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的检查力度,严厉整治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涉毒问题
禁毒办按照上级禁毒部门的部署,在公安分局缉毒大队成立了由文化、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涉毒问题治理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并积极协调、组织文化、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涉毒问题的治理。
❻ 我国禁毒工作包括
1、禁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禁毒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旺的大事,我国政府将禁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规定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逐级建立工作责任制,保证禁毒工作常抓不懈。
2、坚持“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
我国坚持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坚持减少毒品需求与减少毒品供应并重,严厉打击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3、坚持依法开展禁毒工作
按照依法治国的方略,建立健全禁毒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管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戒毒治疗和康复工作,矫治挽救吸毒人员,确保禁毒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4、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合作
我国政府重视参与国际禁毒事务,并在国际禁毒领域认真履行三项主张:坚持广泛参与、责任共担的原则;全面实施综合、均衡的国际禁毒战略;高度重视替代发展,促进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
❼ 《禁毒法》中规定我国目前戒毒的方式有哪几种
为挽救吸毒人员,我国政府采用禁毒模式有:
1、社区戒毒,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2、接受医疗机构治疗,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医疗机构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可以对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3、强制隔离戒毒,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三年的社区康复。
(7)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我国禁毒社工实务运作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禁毒社会工作的社区综合发展模式”,即以“政府支持、司法配合、社工整合、NGO运作、社会支持、家庭协助”的运作方式,从生理脱毒、心理脱毒、社会功能恢复、回归社会等角度出发,搭建由戒毒所、美沙酮门诊、康复院、中途岛、社区等组成的“跨界别合作”与一站式的戒毒平台,并在充分整合资源中环环相扣地帮助吸毒人员彻底戒断。
不过,这种禁毒社会工作的社区综合发展模式需要面对一定数量的戒毒机构,采取彼此平等与合作方式,通过2-3年的行动研究实践,有计划地将吸毒人员置于社工主导的整合性服务链之中。
此外,在搭建这种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应尽力克服“功利主义”思想,采用缓和式培养与渐进式购买方式,来回应禁毒社工的专业实务能力不足与禁毒机构认知度不足的双重困境,从而逐步帮助吸毒人员实现从生理戒毒、心理戒毒到回归社会的无缝接轨。
❽ 我国现行的禁毒方针是什么
我国禁毒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健全,依法禁毒成为禁毒工作的指导方针。禁毒法实际上就是戒毒法,它重构了我国的戒毒制度,形成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四大戒毒制度。
1、打赢禁毒战争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要求“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到宣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从要求“保持对毒品的‘零容忍’”到强调“重点针对青少年等群体”,从要求“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到指出“综合采取禁吸、禁贩、禁种、禁制等措施”……为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2、禁毒法
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对惩治毒品违法犯罪作出明确法律规定;到200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到2008年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禁毒工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再到2011年国务院《戒毒条例》施行,我国禁毒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健全,依法禁毒成为禁毒工作的指导方针。
有禁毒专家称,禁毒法实际上就是戒毒法,它重构了我国的戒毒制度,形成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四大戒毒制度。同时,禁毒法也是禁毒的组织法。将国家禁毒委员会的名称、职权法定化,使公安牵头,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毒品治理体系有了组织体制保证。
3、全民参与禁毒
禁毒是社会综合治理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除了法律方面的强制惩罚和约束,还需要社会协同和群众参与。既要解决戒毒后的人员的就业渠道,让他们为社会所接纳,也要鼓励群众参与预防,及时举报制作、运输、吸食毒品的行为。
(8)我国的禁毒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禁毒工作:
1、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2、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4、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5、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6、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❾ 我国关于禁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78
1、《中华人民共和来国刑法》;2、全国源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4、《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5、《麻黄素管理办法》;6、《强制戒毒办法》;7、《戒毒药品管理办法》;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禁;(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