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香港中国公民条例

香港中国公民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2-16 10:21:22

㈠ 香港出入境的内容和规定

一、出入境内容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1、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出境入境管理,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促进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外国人入境出境、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的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工具出境入境的边防检查,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家保护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合法权益。

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应当遵守中国法律,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第四条 公安部、外交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出境入境事务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以下称驻外签证机关)负责在境外签发外国人入境签证。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实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及其出入境管理机构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管理。

公安部、外交部可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委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外事部门受理外国人入境、停留居留申请。

公安部、外交部在出境入境事务管理中,应当加强沟通配合,并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第五条 国家建立统一的出境入境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有关管理部门信息共享。

第六条 国家在对外开放的口岸设立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

中国公民、外国人以及交通运输工具应当从对外开放的口岸出境入境,特殊情况下,可以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的地点出境入境。出境入境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应当接受出境入境边防检查。

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对口岸限定区域实施管理。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出境入境管理秩序的需要,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可以对出境入境人员携带的物品实施边防检查。必要时,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可以对出境入境交通运输工具载运的货物实施边防检查,但是应当通知海关。

第七条 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外交部根据出境入境管理的需要,可以对留存出境入境人员的指纹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作出规定。

外国政府对中国公民签发签证、出境入境管理有特别规定的,中国政府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等措施。

第八条 履行出境入境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机构应当切实采取措施,不断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公正执法,便民高效,维护安全、便捷的出境入境秩序。

2、中国公民出境入境

第九条 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应当依法申请办理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

中国公民前往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还需要取得前往国签证或者其他入境许可证明。但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签订互免签证协议或者公安部、外交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国公民以海员身份出境入境和在国外船舶上从事工作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海员证。

第十条 中国公民往来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公民往来大陆与台湾地区,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通行证件,并遵守本法有关规定。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应当向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交验本人的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等出境入境证件,履行规定的手续,经查验准许,方可出境入境。

具备条件的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应当为中国公民出境入境提供专用通道等便利措施。

第十二条 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要求回国定居的,应当在入境前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提出申请,也可以由本人或者经由国内亲属向拟定居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侨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电信、社会保险、财产登记等事务需要提供身份证明的,可以凭本人的护照证明其身份。

(1)香港中国公民条例扩展阅读

三、调查和遣返

第五十八条 本章规定的当场盘问、继续盘问、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遣送出境措施,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实施。

第五十九条 对涉嫌违反出境入境管理的人员,可以当场盘问;经当场盘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继续盘问:

(一)有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

(二)有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

(三)外国人有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嫌疑的;

(四)有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嫌疑的。

当场盘问和继续盘问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需要传唤涉嫌违反出境入境管理的人员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 外国人有本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情形之一的,经当场盘问或者继续盘问后仍不能排除嫌疑,需要作进一步调查的,可以拘留审查。

实施拘留审查,应当出示拘留审查决定书,并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询问。发现不应当拘留审查的,应当立即解除拘留审查。

拘留审查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复杂的,经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六十日。对国籍、身份不明的外国人,拘留审查期限自查清其国籍、身份之日起计算。

第六十一条 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拘留审查,可以限制其活动范围:

(一)患有严重疾病的;

(二)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三)未满十六周岁或者已满七十周岁的;

(四)不宜适用拘留审查的其他情形。

被限制活动范围的外国人,应当按照要求接受审查,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限定的区域。限制活动范围的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对国籍、身份不明的外国人,限制活动范围期限自查清其国籍、身份之日起计算。

第六十二条 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遣送出境:

(一)被处限期出境,未在规定期限内离境的;

(二)有不准入境情形的;

(三)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

(四)违反本法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规需要遣送出境的。

其他境外人员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遣送出境。

被遣送出境的人员,自被遣送出境之日起一至五年内不准入境。

第六十三条 被拘留审查或者被决定遣送出境但不能立即执行的人员,应当羁押在拘留所或者遣返场所。

第六十四条 外国人对依照本法规定对其实施的继续盘问、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该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

其他境外人员对依照本法规定对其实施的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六十五条 对依法决定不准出境或者不准入境的人员,决定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通知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不准出境、入境情形消失的,决定机关应当及时撤销不准出境、入境决定,并通知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

第六十六条 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出境入境管理秩序的需要,必要时,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可以对出境入境的人员进行人身检查。人身检查应当由两名与受检查人同性别的边防检查人员进行。

第六十七条 签证、外国人停留居留证件等出境入境证件发生损毁、遗失、被盗抢或者签发后发现持证人不符合签发条件等情形的,由签发机关宣布该出境入境证件作废。

伪造、变造、骗取或者被证件签发机关宣布作废的出境入境证件无效。

公安机关可以对前款规定的或被他人冒用的出境入境证件予以注销或者收缴。

第六十八条 对用于组织、运送、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以及需要作为办案证据的物品,公安机关可以扣押。

对查获的违禁物品,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以及用于实施违反出境入境管理活动的工具等,公安机关应当予以扣押,并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理。

第六十九条 出境入境证件的真伪由签发机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认定。

㈡ 大陆居民如何才能成为香港合法居民

申请能成为香港合法居民条件:

(一)夫妻一方定居香港、澳门的(经批准赴港澳地区定居的,可携带所有申请时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同行);

(二)申请赴港澳照顾父母定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在港澳的父母均年满60周岁;

2、在港澳定居的父母身边无人照顾,即在港澳无子女。

3、申请人提出申请时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三)内地六十周岁以上无依靠老人,身边无人照顾,须投靠定居香港、澳门的直系亲属或者近亲属的;

(四)内地十八周岁以下无依靠小孩,父母均不在内地定居或父母双亡,须投靠定居香港、澳门的直系亲属或者近亲属的;

(五)香港、澳门居民的遗产无人继承,必须由内地直系亲属去定居才能继承的;

(六)其他特殊情况,必须去香港、澳门定居的;

注:

1、符合多种定居申请条件的内地居民,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条件申请;

2、符合定居申请条件的人员,按定居分数线审批办法放行。

(2)香港中国公民条例扩展阅读:

一、移民程序

(一)申请人必备条件

1、中国内地人士须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权,方可申请香港投资移民。

2、申请人年满18周岁,且无不良纪录。

3、申请人在提出申请前的两年拥有不少于650万港元净资产。

(二)申请人须提交文件

1、身份证明文件;

2、不低于650万港元净资产持有2年的证明文件;

3、按计划在港购买房地产或金融资产的证明文件;

4、委托书;

5、申请表[ID(C)967,ID(C)936A、B、I]。

二、香港特区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中国公民,即有资格申请海外签发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1、在香港出生,并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任何时间,父亲或母亲已在香港定居;

2、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的任何时间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

3、在香港以外地区出生,而在出生时,父亲或母亲是中国公民并在香港有居留权。

㈢ 香港的公民到底有什么特权

1、儿童福利与服务

任何香港居民,如有3岁或以上子女在教育署注册的幼稚园就读均可申请,分为减免幼稚园平均学费的25%、50%、75%及全免四种。

2、青少年福利与服务

各中、小学有25%的学生可获得政府提供的“学校书本津贴”,每名小学生可领的津贴金额为每年304港元,每名初中生每年可领536港元。津贴不发给学生本人,而是通过银行拨入小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帐户。

3、老人福利及服务

政府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的福利待遇主要有高龄津贴和公共援助津贴。香港老人享有优先分配公共房屋的权利。3名无亲属关系的老人可以合住一间房屋,每年房屋署都拨出一千个单元分给老人。

(3)香港中国公民条例扩展阅读:

两地经济交流: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第六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2018年,内地与香港货物贸易额为3105.6亿美元,占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6.7%。

同时,香港也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8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45.7万个,实际使用港资10992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4.03%。

近年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推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逐步增多,机制不断完善。当前,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两地互利合作不断深化,香港正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㈣ 在香港为什么待满七年后就可以成为合法公民

因为它有两个前提条件:

①申请前2年个人名下拥有1000万港币资产(包括房产、股票、证券、公司商业资产等);

② 在港投资1000万港币,购买港府认可的金融产品,基金、股票、债券等。

当做到这两个前提条件后,在香港待满七年即可成为合法公民。

(4)香港中国公民条例扩展阅读:

成为香港公民的其他条件:

1、内地专业人才移民香港:在香港入境处称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针对香港市场需缺乏的专业性人才,给予香港公司补充的指标,对公司和个人都有一定的要求,名额由香港雇主提供。

不属非本地毕业生的内地中国居民,但具备香港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可根据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申请来香港工作。

2、优才计划 :香港优秀人才计划”是一项设有配额的移民吸纳计划,旨在吸引优秀人才赴港定居,每年的配额为1000个。

申请人可选择两套计分制度(“综合计分制”和“成就计分制”)进行评分,灵活性高。

获得批准的申请人,无需在来港定居前先获得本地雇主的聘任。

一旦获得批准,申请人可以携带配偶以及18岁以下的未婚子女同时前往定居。

申请人可以自雇创业,也可以接受雇用.

3、留学移民:求学就读后就业 ,在香港就读、就业,满七年即可拿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

在香港就读的条件是你高考成绩在一本线以上和英文能力不错,或凭藉香港各大高校认可的GPA成绩申请就读硕士课程、博士课程;

在香港就业的条件是拥有聘请外劳资格的公司企业需要你。如果在香港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3年本科+2年硕士+3年博士=8年,完全符合要求。

或者先在香港读几年书,再工作几年也是可以的。

只要在香港工作生活7年以上,就可以得到在港的永久居留权。

而这些去香港上了4年大学的学生,只要在香港工作3年就可以顺利地拿到香港永久居留权了

4、婚嫁移民:跟香港人结婚 ——和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人士结婚,大概要10~12年才能拿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

(其中前3~5年为等待内地方面发放赴港单程证,后七年为等待从香港非永久居民「转正」为永久居民。)

拿到单程证以后,你可以马上去香港,申请香港身份证,请注意这个不是永久居民身份证,但是你可以有香港的居留权,也可以在香港找工作。

住满7年,就可以申请到永久居民身份证。

㈤ 怎么才能获得香港的永久居住权

根据入境条例,任何人如属以下任何一项人士,即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并享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居留权:

(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

(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通常居住在香港连续七年或以上的中国公民。

(三)中国公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国籍子女,而在该子女出生时,该中国公民是符合(一)或(二)项规定的人。

(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通常居住在香港连续七年或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国籍的人。

(五)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第(四)项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满二十一岁的子女,而在该子女出生时或年满二十一岁前任何时间,其父亲或母亲已享有香港居留权。

(六)第(一)至(五)项的居民以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权的人。

(5)香港中国公民条例扩展阅读

香港入境事务处将签发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拥有香港居留权的人可以进入香港,并可以在香港无条件逗留,香港政府不得把拥有香港居留权的人递解或遣返。在香港法例第115章《入境条例》第2A条,规定香港永久性居民在不抵触第2AA(2)条的条文下,具有以下权利:

在香港入境;不会被施加任何逗留在香港的条件,而任何向他施加的逗留条件,均属无效;不得向他发出递解离境令;不得向他发出遣送离境令。

㈥ 最新《中国公民往来内地与香港或者澳门特别行政区管理条例》

你也说是香港了,肯定不会影响到去其他地方,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

㈦ 香港永久居留权的入境条例

香港入境条例对居留权的说明:
根据入境条例,任何人如属以下任何一项人士,即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并享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居留权:
(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
(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通常居住在香港连续七年或以上的中国公民。
(三)中国公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国籍子女,而在该子女出生时,该中国公民是符合(一)或(二)项规定的人。
任何人作为此项所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身份而享有居留权,只在确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身份时方可行使,而他只可藉其持有以下文件确立:
1.发予他的有效旅行证件,和同样是发予他并且附贴于旅行证件上的有效居留权证明书
2.发予他的有效特区护照
3.发予他的有效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通常居住在香港连续七年或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国籍的人。
通常居住连续七年必须是紧接该人向入境事务处处长申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日期之前的连续七年。
该名人士须以入境事务处处长规定的格式作出声明,声明他以香港为其永久居住地。如该名人士在二十一岁以下,所作出的声明须由其父亲或母亲或合法监护人作出。为此,该名人士须提供入境事务处处长合理地规定的资料,令入境事务处处长信纳该人已以香港为其永久居住地,该等资料可包括他是否在香港有惯常住所;其家庭的主要成员(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是否在香港;他是否有合理的收入,以维持他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及他是否已按照法律缴税。
声称根据此项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如未向入境事务处处长申请并获入境事务处处长批准,并不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
(五)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第(四)项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满二十一岁的子女,而在该子女出生时或年满二十一岁前任何时间,其父亲或母亲已享有香港居留权。
该名人士在年满二十一岁时,即不再根据此项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但可随时向入境事务处处长申请根据第(四)项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
(六)第(一)至(五)项的居民以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权的人。
该名人士须提供入境事务处处长合理地规定的资料,以断定该人是否在紧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权。
该名人士须作出声明,声明他在紧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权。
就二十一岁以下的人作出的声明,须由其父亲或母亲或合法监护人作出。
任何二十一岁以下的人,如是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或该日以后在香港出生,而在其出生时其父亲或母亲根据此项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则该人即被视为根据此项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但这仅限于该人(除此条文外)在任何地方(包括香港)均无居留权。
该名人士在年满二十一岁时,即不再根据此项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但他可随时向入境事务处处长申请根据第(四)项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

㈧ 中国宪法规定不能拥有双重国籍,但是为什么香港有些法官有双重国籍

所谓香港法官的“双重国籍”应该理解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国籍人士。
因为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其遵循的不是中国宪法,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根据《基本法》第二十四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简称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为:
(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
(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三)第(一)、(二)两项所列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国籍子女;
(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国籍的人;
(五)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第(四)项所列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满二十一周岁的子女;
(六)第(一)至(五)项所列居民以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权的人。 以上居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香港特别行政区非永久性居民为:有资格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证,但没有居留权的人。
中国国籍的取得依据的是中国《国籍法》,香港居民并不必然拥有中国国籍。

㈨ 中国公民能否拥有双重国籍能同时拥有大陆和香港的居留权、户口吗

国家法律规定,中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当事人取得香港身份证之后,会注销国内户籍,不能同时拥有大陆户籍和香港居留权。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第八条:申请加入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取得中国国籍;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第九条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2、依据《户口登记条例》规定:

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9)香港中国公民条例扩展阅读:

1、中国政府处理双重国籍的态度是:

(1)坚持一人一国籍,不允许任何中国公民有双重国籍。

(2)尊重本人意愿,不强制或违背本人意愿选择国籍。

(3)如果中国公民在他国获得他国国籍,则视为自动放弃中国国籍。但有必要时可以恢复中国国籍。

世界上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主要有加拿大、美国(默许)、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等。

2、历史

1909年,清朝政府颁布中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后,中国一直奉行血统原则:不管出生在哪里,只要是中国人的后裔,就是中国人。如在东南亚当地出生的中国人的后裔,就自然拥有了双重国籍。

在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中国就和印尼签订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身份,让他们必须选择一种国籍。

1980年9月10日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㈩ 香港共有哪几类法律,法规

香港是沿用英美法系,除适用基本法外,还有:

普通法和衡平法

普通法和衡平法,主要见诸香港和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高级法院的判决。追溯历史,至少自十五世纪以来,法官判词的纪录已逐步建立一些详细的法律原则,规管国家与公民之间和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现时,源自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案例已盈千累万,形成普通法。有关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及免受任意逮捕或监禁的权利,已於三百多年前判定的案例中载列。这些权利现在由《基本法》的条文保障。

普通法最独特的地方,在於所依据的司法判例制度。案例可以引自所有普通法适用地区,而并不限於某一司法管辖区的判决。《基本法》第八十四条订明,香港特区法院可参考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司法判例。此外,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和司法机关有权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

成文法

香港绝大部分的现行成文法,都是在本地订立并载於《香港法例》中。香港很多法例都是根据获转授的权力而订立的,称为附属法例。例如,某条例可转授权力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即行政长官经谘询行政会议的意见),就条例实施的细节订立规例。

中国习惯法

部分中国习惯法适用於香港。举例来说,根据《新界条例》(第97章)第13条,法庭可以认可并执行与新界土地有关的中国习俗或传统权益;而在《婚生地位条例》(第184章)中,中国法律和习俗也得到承认。

国际法

现时已有超过200项国际条约和协议适用於香港。条约在立法施行之前,不算是香港本地法律的一部分,但仍可影响普通法的发展。举例来说,法庭可引用某条约,以助解释法例。发展迅速的国际惯例法的规定,也可纳入普通法内。

热点内容
电力依法治企 发布:2025-08-18 23:28:09 浏览:345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五大体系 发布:2025-08-18 23:25:46 浏览:750
劳动法41条内容42条 发布:2025-08-18 22:58:28 浏览:509
农村土地征用涉及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8-18 22:57:10 浏览:99
成品油行政法规 发布:2025-08-18 22:44:25 浏览:62
著作权法法律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发布:2025-08-18 22:44:18 浏览:645
广东劳动法生育规定 发布:2025-08-18 22:44:08 浏览:919
法治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发布:2025-08-18 22:37:22 浏览:407
浦发银行法律顾问投标 发布:2025-08-18 22:37:09 浏览:380
买房婚姻法公平 发布:2025-08-18 22:32:08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