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的规章制度
⑴ 生猪养殖场规章制度
你可以参考下这份:猪肉安全生产管理操作指南一、养殖场生产环境 养殖场应建在水源保护区、交通要道、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禁养区域以外。生产和建筑布局应符合相关工艺要求,有防疫隔离设施,生产区、生活区、缓冲区。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应符合养殖业环境质量要求。即符合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评价要求》、农业部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等标准的规定。 二、养殖场生产工艺和养殖规模 养殖场应具有合理的生产工艺、先进的养殖技术,符合养殖品种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流程,按照全进全出等合理的饲养工艺进行生产;应养殖符合市场需求、生产性能优良的品种;自留种苗要符合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记录和技术资料齐全。符合农业部NY/T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标准的规定。 三、养殖场规章制度 养殖场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应建立、建全相应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张榜明示,各项生产指标与岗位责任制明确。整个生产过程应严格遵守养殖技术规范。所有记录档案保存完整,并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应在清群后仍保存2年。 四、投入品使用规范 (一)饲料及原料:饲料及原料应符合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要求。执行标准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NY5032-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所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必须是农业部公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所规定的品种和取得试生产产品批准文号的新饲料添加剂品种,并由取得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产品。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牧发[2001]20号通知”)和无公害养殖对药物使用的要求。按国家要求增加或减少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品种,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饲料中直接添加兽药用于疫病治疗和防治,要严格遵循兽药使用规范;不得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 (二)药物的使用: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治疗、诊断所用兽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和《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的相关规定。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所用兽药的标签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购进的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药物的使用严格遵循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药品名录、制剂、用法与用量、休药期,禁止使用未经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和违禁药品。 五、饲养管理规范 饲养过程中应按GB8474《猪的饲养标准》和NY/T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等标准进行管理。饲养人员应定期应进行健康检查,并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饲养工作。技术人员应有专业学历证明或经过职业培训,并取得绿色证书后方可上岗。饲喂应按养殖技术规范进行,每次饲料添加量要适当,防止饲料污染。根据饲养工艺进行转群,做好生产计划安排,创造适宜养殖的生产环境,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 六、防疫检疫规范 养殖场应建立、建全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定期做好养殖场所、环境和生产用具的消毒工作;实施动物免疫登记证制度,对国家和北京市兽医管理部门确定的必须免疫的动物疫病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免疫;积极配合动物疫病检测机构对疫病进行检测和监督。确保全年无一、二类传染病发生。 (一)防疫:对人流、物流进出消毒;内、外环境进行消毒;销售和外购动物隔离检疫;动物疫病定期检测净化,及时进行疫情报告、疫情处理、疫情发布等工作。 (二)卫生消毒:选择对人和动物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消毒效果好、不会在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重点做好动物养殖场所、环境、生产用具的消毒工作。 (三)疫病的预防接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北京市动物检疫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动物防疫性预防接种。按国家确定的必须免疫的动物疫病,实施计划免疫。依据当地疫病流行和受威胁情况,对计划免疫以外的动物疫病进行免疫。疫苗来源于具有动物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疫苗的管理和保存。疫病的预防接种按免疫程序进行,实施动物免疫登记制度,做好登记记录。 (四)寄生虫控制:选择的驱虫药应具有高效、安全、广谱的特点,符合无公害养殖兽药使用准则规定的药品,按驱虫程序进行驱虫,作好驱虫记录。 (五)动物疫病监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对一、二类动物传染病实施常规监测,依据疫病流行和受威胁情况对其他疫病进行监测。要积极配合动物疫病检测机构对疫病进行检测和监督。 (六)疫病控制和扑灭:发生疫情或疑似发生疫情,兽医和防疫员应及时诊断,并向当地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必须扑灭的传染病时,应配合当地兽医管理部门,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封锁。发生国家或地方控制需净化的疫病时,应对动物群体实施清群和净化。发生疫病的养殖单位,应按国家要求进行消毒,对病死或淘汰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应符合DB11/154《猪肉安全卫生要求》的规定。并通过生产环境、疫病、药残全过程的检测和监测,取得绿色或安全食用农产品认证。 第二部分 屠宰厂有关要求 一、总平面布置和环境卫生 (一)屠宰厂应建在远离学校、幼儿园、村庄、居民区、地表水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畜牧场和其他有动物防疫要求的场所500米以上。并位于居民区主要季风下风处和水源的下游。 (二)屠宰厂周围应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充足水源,水质符合GB5749-199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并应避开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业、企业及其他产生污染源的地区和场所。 (三)屠宰厂应划分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必须单独设置活猪、废弃物、产品和人员出的出入口,且产品与活猪、废弃物在厂内不得公用一个通道。 (四)生产区各车间的布局与设施必须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要求。必须遵循健康猪和疑病猪严格隔离的原则。原料、半成品、产品等加工应避免迂回运输,防止交叉污染。 (五)设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兽医检疫设施。 (六)备有适用的消毒设施、消毒药品,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七)厂区的路面、场地应平整无积水。主要道路及场地宜采用混凝土或沥青铺设。 (八)活猪进厂应设置与门同宽、长3m、深0.1m~0.15m,且能排放消毒液的车轮消毒池。急宰间、不可食用肉处理间及隔离间的出入口处应设置便于手推车出入的消毒池。 (九)厂区内的室外厕所均应采用水冲式的,且有防蝇设施。(
⑵ 求 猪场生产管理手册
你直接在网上下载了....找李俊柱猪场管理..温氏的管理都是他做的
⑶ 农业部《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规范》行业标准属于参考标准吗
NY/T 1568-2007 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规范
此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内准、推荐性行业标准。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规定:
第七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第十四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⑷ 猪场管理制度有哪些全面一点的
养猪场内部管理制度
一、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受奖励:
1、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提合理化建议,主动协助领导搞好工作者。
2、在特定环境中见义勇为者,敢于揭发坏人坏事者。
3、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水平较高者。
4、认真执行猪场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者。
5、胜任本职工作,生产成绩特别显著,贡献很大者。
(二)符合下列条件者受罚(警告、罚款、开除)
1、 违反劳动纪律者。
2、 违反操作规程者。
3、 出现责任事故、造成损失者。
4、 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者。
5、挑拨离间、无理取闹、搞分裂者。
6、 对坏人坏事知情不报者,见危不救、袖手旁观者。
7、 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者。
8、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收取回佣及厚礼者。
9、盗窃、赌博者。
10、语言行为粗暴及欺骗者。
二、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
(一)休假制度
1、员工每月休假4天,正常情况不得超休。
2、正常休假由组长、生产线主管逐级批准,安排轮休。
3、有薪假:婚假7天,丧假(直系亲属)5天,产假45天,人流休假6天,上环休假3天,下环休假1天,女结扎休假13天,男结扎休假5天。
4、法定节假日上班的,可领取加班补贴。
5、休假天数积存多的由生产线主管、场长安排补休,省内可积休8天,跨省12天。
(二)请假制度
1、除正常休假,一般情况不得请假,病假等例外。
2、请假需写《员工请假单》,层层报批,否则作旷工处理;旷工1天,扣薪2天,连续旷工5天以上作自动离职处理。
3、员工请假期间无工资,因公负伤者可报公司批准,治疗期间工资照发。
4、生产线员工请假4天以上者由主管批准,7天以上者须由场长批准。
(三)考勤制度
1、生产线员工由生产线主管负责考勤,生产线主管、后勤人员由场长负责考勤,月底上报。
2、员工须按时上下班,迟到或早退2次扣1天工资。
3、有事须请假。
4、严禁消极怠工,一旦发现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者按扣薪处理,态度恶劣者上报公司做开除处理。
(四)顶班制度
1、员工休假(请假)由组长安排人员顶班,组长负责。
2、组长休假(请假)由生产线主管顶班,生产线主管负责。
3、生产线主管休假(请假)由场长顶班,场长负责。
4、各级人员休假必须安排好交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5、出现特殊情况如外界有疫情需要封场,则不可正常休假,只能安排积休。
三、会计出纳电脑员岗位制度
1.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财务制度,遵守财务人员守则,把好现金收支手续关,凡未经领导签名批准的一切开支,不予支付。
2.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现金管理制度,认真掌握库存现金的限额,确保现金的绝对安全。
3.做到日清月结,及时记帐、输入电脑,协助公司会计工作。
4. 每月8日发放工资。
5.负责出栏猪、淘汰猪等的销售工作,保管员和后勤主管要积极配合。
6. 配合后勤主管、生产管理人员物资采购工作。
7. 负责电脑工作,有关数据、报表及时输入电脑,协助生产管理人员的电脑查询工作,优先安排生产技术人员的查询工作。
8. 负责电脑维护与安全,监督和控制电脑的使用,有权限制、禁止与电脑数据管理无关人员进入电脑系统,有责任保障各种生产与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9. 协助场长、后勤主管做好外来客人的接待工作。
10. 会计出纳电脑员直属场办公室。
四、水电维修工岗位责任制度
1、负责全场水电等维修工作。
2、电工带证上岗,必须严格遵照水电安全规定进行安全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经常检查水电设施、设备,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及时处理。
4、优先解决生产线管理人员提出的安装、维修事宜,保证猪场生产正常运作。
5、水电维修工的日常工作由后勤主管安排,进入生产线工作时听从生产线管理人员指挥。
6、不按专业要求操作,出现问题自负。
7、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出现问题或影响生产时,追究其经济责任。
五、机动车司机岗位责任制度
1.遵守交通法规,带证上岗。
2.场内用车不准出场,特殊情况须出场时请示场长批准。
3.爱护车辆,经常检查,有问题及时维修。
4.安全驾驶,注意人、车安全。
5.坚决杜绝酒后开车。
6.车辆专人驾驶,不经场长批准,不得让他人使用。
7.不准用车办私事,特殊情况下请示场长批准。
8.车辆必须在指定地点存放。
9.除特殊情况外,所有猪场机动车都必须在指定地点加油,在指定地点维修。
10.场内用车由后勤主管、生产主管协调安排,场外用车由场长安排。
六、保安员门卫岗位责任制度
1.负责猪场治安保卫工作,依法护场,确保猪场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2.服从猪场后勤主管、场长的领导,负责与镇派出所的工作联系。
3.工作时间内不准离场,坚守岗位,除场内巡逻时间外,平时在正门门卫室值班,请假须报后勤主管或场长批准。
4.主要责任范围:
禁止社会闲散人员进入猪场;禁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禁止村民到猪场附近放牧;禁止场外人员到猪场寻衅滋事;禁止打架斗殴,禁止“黄、赌、毒”;保卫猪场的财产安全,做到“三防”;协助后勤主管、场长调节猪场与当地村民的矛盾;严重问题及时向场部汇报,或请求当地派出所处理。
七、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
1.严格遵守财务人员守则。
2.物资进库时要计量、办理验收手续。
3.物资出库时要办理出库手续。
4.所有物资要分门别类地堆放,做到整齐有序、安全、稳固。
5.每月盘点一次,如帐物不符的,要马上查明原因,分清职责,若失职造成损失要追究其责任。
6.协助出纳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工作。
7.协助生产线管理人员做好药物保管、发放工作。
8.协助猪场销售工作。
9.保管员由后勤主管领导,负责饲料、药物、疫苗的保存发放,听从生产线管理人员技术指导。
八、食堂管理制度
为了方便职工就餐,搞好职工生活,加强食堂管理工作,现将猪场食堂管理制度规定如下:
1.食堂实行饭票就餐制度。拒收现金。
2.职工每人每月伙食费210元,饭票不够者可以找出纳购买。
3.临时外来人员必须购买饭票就餐,拒收现金,客餐记帐,月底结算。
4.伙食标准:早餐1元,中餐3元,晚餐3元;临时外来人员就餐早餐2元,中餐4元,晚餐4元。
5.早餐要搭配好小菜、稀粥、汤等,午餐、晚餐保持青菜2种、肉类2种,以供就餐人员选择。
6.食堂将每周菜谱书写在黑板上公布,供员工参考监督。
7.食堂要保持清洁卫生,周围环境及食堂内每周消毒一次,餐具(碗、筷、碟)每餐用完后清洗干净,放在消毒柜消毒,炊事员要穿工作服操作。
8.饭堂工作人员态度要和蔼,经常征求职工意见,不断提高伙食质量,不准与就餐人员吵架。
食堂财务要公开,互相监督,不准营私舞弊。每月底结算一次伙食费,并交后勤主管、财会或场长审阅,每月底将本月领取伙食费总金额(包括收入)、实际消费金额、结余金额等数据在黑板上公布。买菜和验收由两个人执行:即一人买菜,另一人验收,购买菜单由两个人签字,保存在9.月底结算。出纳员负责领取、保存、支出伙食费、发放饭票等事宜。
10.食堂定编2人,设组长主厨一人,日常工作安排由组长负责,有事向后勤主管或场长汇报。
11.就餐时间安排:
早餐 6:00 -----7:00
中餐 11:00-----12:00
晚餐 6:00 -----7:00(夏制)
5:30 -----6:30(冬制)
九、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
1.员工上班必须更衣换鞋方可进入生产线。
2.上班时,员工换下的衣服、鞋帽等留在消毒房外间衣柜内,经沐浴后(种猪场设沐浴),在消毒房里间穿上工作服、工作靴等上班。
3.下班时候,工作服留在里间衣柜内,然后在外间穿上自己的衣服鞋帽等回到生活区。
4.换衣间内必须保持整洁,衣服编号和衣柜编号要一一对应,工作服、毛巾折叠整齐,禁止随意乱放,水鞋放在自己的编号柜下。
5.地面、冲凉房要保持清洁干净、整齐有序,无臭味。
6.工作服、工作靴等不得乱拿乱放,要整洁、整齐。
7.上班员工应该互相检查督促,切实落实消毒房管理措施。
8.消毒房管理人员负责消毒更衣房的管理工作。
⑸ 猪场的管理制度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
符合下列条件者受奖励:
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提合理化建议,主动协助领导搞好工作者。
在特定环境中见义勇为者,敢于揭发坏人坏事者。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水平较高者
认真执行猪场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者.
胜任本职工作,生产成绩特别显著,贡献很大者。
符合下列条件者受罚(警告、罚款、开除)
01. 违反劳动纪律者。
02. 违反操作规程者.
03. 出现责任事故、造成损失者。
04. 不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者。
05. 挑拨离间、无理取闹、搞分裂者。
06. 对坏人坏事知情不报者,见危不救、袖手旁观者。
07. 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者
08.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收取回佣及厚礼者。
09. 盗窃、赌博者。
10. 语言行为粗暴及欺骗者。
11. 不请假出场者。
12. 随便将场内物资拿出场者。
13. 发现外来人员进场不阻止者。
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
休假制度
01. 员工每月休假2天,正常情况不得超休。
02. 正常休假由组长、生产线主管逐级批准,安排轮休。
03. 有薪假:婚假7天,丧假(直系亲属)5天,产假45天,人流休假6天,上环休假3天,下环休假1天,女结扎休假13天,男结扎休假5天。
04. 法定节假日上班的,可领取加班补贴。
05. 休假天数积存多的由生产线主管、场长安排补休,省内可积休8天,跨省12天。
请假制度
一、 除正常休假,一般情况不得请假,病假等例外。
二、 请假需写《员工请假单》,层层报批,否则作旷工处理;旷工1天,扣薪2天,连续旷工5天以上作自动离职处理。
三、 员工请假期间无工资,因公负伤者可报公司批准,治疗期间工资照发。
四、 生产线员工请假2天以内者由主管批准,3天以上者须由场长批准。
考勤制度
1、 生产线员工由生产线主管负责考勤,生产线主管、后勤人员由场长负责考勤,月底上报。
2、 员工须按时上下班,迟到或早退2次扣1天工资。
3、 有事须请假。
4、 严禁消极怠工,一旦发现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者按扣薪处理,态度恶劣者上报公司做开除处理。
顶班制度
1. 员工休假(请假)由组长安排人员顶班,组长负责。
2. 组长休假(请假)由生产线主管顶班,生产线主管负责。
3. 生产线主管休假(请假)由场长顶班,场长负责。
4. 各级人员休假必须安排好交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出现特殊情况如外界有疫情需要封场,则不可正常休假,只能安排积休
妊娠空怀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 工作目标。
1. 保证配种分娩率在85%以上。
2. 保证经产母猪合格率在95%以上。
3. 保证后备母猪合格率在90%以上(转入基础群为准)
4. 月产弱仔率不得高于10%
二. 工作日程
日班工作时间为:
上午 7:30─11:30
下午 14:00─18:00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 8:0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8:00~ 9:00 拌料
9:00~10:00 饲喂
10:0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4:3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14:30~16:30 拌料,饲喂
16:30~18:00 冲洗猪栏猪体、其他工作
(三)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1、 断奶母猪的膘情至关重要,要做好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使其断奶时保持较好的膘情。
哺乳后期不要过多削减母猪喂料量;抓好仔猪补饲、哺乳,减少母猪哺乳的营养消耗;适当提前断奶。
2、 断奶前后1周内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减少喂料量以防发生乳房炎。
3、 有计划地淘汰7胎以上或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确定淘汰猪最好在母猪断奶时进行。
4、 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7天开始发情,此时注意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公猪的试情工作。母猪发情稳定后才可配种,不要强配。
5、 断奶母猪可喂哺乳料、日喂二餐,日喂2.5-3Kg,推迟发情的断奶母猪优饲,日喂3-4Kg。
(四)反情、超期空怀、不发情母猪饲养管理
1 .配种后21天左右用公猪对母猪做返情检查,以后每月做一次妊娠诊断。
2 .妊检空怀情猪放在观察区,及时复配。妊检空怀猪转入配种区要重新建立母猪卡。
3 .每头每日喂料3公斤左右,日喂2次。过肥过瘦的要调整喂料量,膘情恢复正常再配.
4 .超期空怀、不正常发情母猪要集中饲养,每天放公猪进栏追逐10分钟或放运动场公母混群运动,观察发情情况。
5 .体况健康、正常的不发情母猪,先采取饲养管理综合措施
(见诱情方法),然后再选用激素治疗。
6 .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母猪可对症使用PG600、血促性素、绒促性素、排卵素、氯前列烯醇等外源性激素。
7 .长期病弱或空怀2个情期以上的,应及时淘汰。
(五)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 所有母猪配种后按配种时间(周次)在妊娠定位栏编组排列。怀孕料分三阶段按标准饲喂。
2、 每次投放饲料要准、快,以减少应激。要给每头猪足够的时间吃料,尽量减少饲料浪费。根据母猪的膘情调整投料量。
母猪的膘情分级系统
瘦弱级 脊柱、腰角、肋骨非常明显,脊椎历历可数
十分瘦级 尖脊、削肩,不用压力便可辨脊柱,膘薄,大腿少肌肉
稍瘦级 脊柱尖,稍有背膘(配种最低条件)
标准级 身体稍圆,肩膀发达有力(配种理想条件)
稍肥级 平背圆膘、胸肉饱满,肋部丰厚(分娩前理想状态)
肥胖级 太肥,体型横、背膘厚
3、 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中毒。
4、 减少应激,防流保胎。
5、 妊娠诊断:在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其表现为: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驯、行动稳、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做好配种后18~65天内的复发情检查工作。
6、 对妊娠母猪定期进行评估,按妊娠阶段分三段区进行饲喂和管理。妊娠一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2公斤/天/头, 妊娠中间二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0~2.5公斤/天/头,最后一个月的喂料量为2.8~3.5公斤/天/头,产前一周开始喂哺乳料,并适当减料。
妊娠阶段 喂料量(公斤/天/头)
妊娠一个月内 1.8~2.2
妊娠中期 2.0~2.5
妊娠最后一个月 2.8~3.5
7、 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预防中暑,防止机械性流产。
8、 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9、 妊娠母猪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转入前冲洗消毒,并同时驱体内外寄生虫。
第二节 分娩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 按计划完成母猪分娩产仔任务。
2、 哺乳期成活率92%—95%以上。
3.4周龄断奶平均体重6公斤以上.
二.工作日程
7:30~8:30 母猪、仔猪喂饲
8:30~9:30 治疗、打耳号、剪牙、断尾、补铁等工作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6:0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治疗
17:00~18:00 母猪、仔猪喂饲
三.操作规程
(一)产前准备
1、 空栏彻底清洗,检修产房设备,之后用卫康、农福、消毒威等消毒药连续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第二次消毒最好采用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
2、 产房温度最好控制在25℃左右,湿度65~75%,检验清楚预产期,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
3、 产前产后3天母猪减料,以后自由采食,产前3 天开始投喂维力康或小苏打、芒硝,连喂1周,分娩前检查乳房是否有乳汁流出,以便做好接产准备。
4、 准备好5%碘酊、0.1%KMnO4消毒水、抗菌素、催产素、保温灯等药品工具。
5、 分娩前用0.1%KMnO4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和乳房。
6、 临产母猪提前一周上产床,上产床前清洗消毒,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7、 产前肌注德力先等长效土霉素5毫升。
8、 产前产后母猪料添加1-2周呼肠舒、强力霉素等,以预防产后仔猪下痢。
(二)判断分娩
1、 阴道红肿,频频排尿。
2、 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初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分娩。
(三)接产
1、 要求有专人看管,接产时每次离开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2、 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口鼻粘液清除、擦净,用抹布将猪体抹干,发现假死猪及时抢救,产后检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 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催产素。
3、 断脐用5%碘酊消毒。
4、 把初生仔猪放入保温箱,保持箱内温度30℃以上。
5、 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初生重小的放在前面, 大的放在后面。仔猪吃初乳前,每个乳头的最初几滴奶要挤掉。
6、 有羊水排出、强烈努责后1小时仍无仔猪排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即视为难产,需要人工助产。
(四)难产的处理
1、 有难产史的母猪临产前1天肌注律胎素或氯前列烯醇,或预产期当日注射缩宫素。
2、 临产母猪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超过半小时者可注射缩宫素,但要注意在子宫颈口开张时使用。
3、 注射催产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应立即人工助产。
4、 人工助产时,要剪平指甲,润滑手、臂并消毒,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抓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母猪子宫扩张时,开始向外拉仔猪,努责收缩时停下,动作要轻;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假死仔猪的处理: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放开反复数次)。产后阴道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肌注得力先等抗生素一个疗程,以防发生子宫炎、阴道炎。
5、 对难产的母猪,应在母猪卡上注明发生难产的原因,以便下一产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五)产后护理和饲养
1、 哺乳母猪每天喂2~3次,产前3天开始减料,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产后3天恢复正常,自由采食直至断奶前3天。喂料时若母猪不愿站立吃料,应赶起。
2、 产前产后日粮中加0.75~1.5%的电解质、轻泻剂(维力康、小苏打或芒硝)以预防产后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夏季日粮中添加1.2%的NaHCO3可提高采食量。
3、 哺乳期内注意环境安静、圈舍清洁、干燥,做到冬暖夏凉。随时观察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量的变化,以便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 仔猪初生后2天内注射血康或富来血、牲血素等铁剂1.5ml,预防贫血;口服抗生素如兽友一针、庆大霉素2ml,以预防下痢。注射亚硒酸钠VE0.5 ml,以预防白肌病,同时也能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如果猪场呼吸道病严重时,鼻腔喷雾卡那霉素加以预防。无乳母猪采用催乳中药拌料或口服。
5、 新生仔猪要在吃初乳前剪牙、断尾。断脐以留下3cm为宜,断端5%碘酊消毒;剪牙钳5%碘酊消毒后齐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弱仔不剪牙;断尾时,尾根部留下3cm处剪断、5%碘酊消毒。
6、 仔猪吃过初乳后适当过哺寄养调整,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7、 7-15日龄小公猪去势,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5%碘酊消毒。
8、 产房适宜温度,分娩后1周27℃,2周26℃,三周24℃,四周22℃。保温箱温度:初生36℃,体重2 kg 30℃,4 kg 29℃,6 kg28℃,6 kg以上~断奶27℃,断奶后三周24~26℃。
9、 产房要保持干燥,产栏内只要有小猪,便不能用水冲洗。预防仔猪下痢,参照《黄白痢综合防治措施》。
10、 补料:出生后5~7日龄开始诱补料,保持料槽清洁,饲料新鲜。勤添少添,晚间要补添一次料。每天补料次数为4~5次。
11、 产房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有其他工作不得已离岗时每次离开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12、 仔猪平均25~28日龄断奶,一次性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前后连喂3天开食补盐以防应激。
13、 断奶后一周,逐渐过渡饲料,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
在哺乳期因失重过多而瘦弱的母猪要适当提前断奶,断奶前3天需适当限料。
第三节 保育舍的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 保育期成活率94%—97%以上。
2. 7周龄转出体重14Kg以上。
3. 9周龄转出体重20Kg以上。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10: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0:30~11:00 喂饲
14:00~14:30 喂饲
14: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喂饲
17:00~18:00 其它工作
三.操作规程
1、 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2、 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强弱分群。
3、 诱导仔猪饮水和吃料。经常检查饮水器。
4、 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勤添少添,每天添料3-4次。
5、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注意链球菌病的防治。
6、 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尽可能不用水冲洗有猪的猪栏(炎热季节除外)。注意舍内湿度。
7、 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
8、 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告给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9、 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10、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消毒液,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11、 每周消毒两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第四节 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生长猪成活率96%-99%。
2.育肥猪成活率98%-99%.
2、饲料转化率(15~90千克阶段):≤2.8:1。
3、日增重(15~90千克阶段):≥650千克。
4、生长育肥阶段(15~95千克)饲养日龄≤119天
(全期饲养日龄≤168天)。
二.工作日程
7:30~9:00 清理饲槽并饲喂
9:00~9:30 观察猪群,将病猪报技术员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5:30 清理饲槽并饲喂
15:30~16:00 观察猪群,将病猪报技术员
16:00~18:00 清洁卫生、其他工作
三.操作规程
1、 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2、 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
3、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公母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及时隔离饲养。
4、 转入第一周饲料添加土霉素钙预混剂、呼诺玢、泰乐菌素等抗生素,预防及控制呼吸道病。
5、 小猪49~77日龄喂小猪料,78~119日龄喂中猪料,120~168 日龄喂大猪料,自由采食,喂料时参考喂料标准,以每餐不剩料为原则。
6、 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
7、 干粪便要用车拉到化粪池,夏季每天冲洗一次。
8、 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9、 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降温工作,经常检查饮水器,做好防暑降温等工作。
10、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11、 每周消毒1-3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12、 出栏猪要事先鉴定合格后才能出场,残次猪特殊处理出售。
保育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4. 保育期成活率94%—97%以上。
5. 7周龄转出体重14Kg以上。
6. 9周龄转出体重20Kg以上。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10: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0:30~11:00 喂饲
14:00~14:30 喂饲
14: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喂饲
17:00~18:00 其它工作
三.操作规程
12、 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13、 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强弱分群。
14、 诱导仔猪饮水和吃料。经常检查饮水器。
15、 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勤添少添,每天添料3-4次。
16、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注意链球菌病的防治。
17、 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尽可能不用水冲洗有猪的猪栏(炎热季节除外)。注意舍内湿度。
18、 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
19、 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告给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20、 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21、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消毒液,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22、 每周消毒两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第五节 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育成阶段成活率≥98%。
2、饲料转化率(15~90千克阶段):≤2.7:1。
3、日增重(15~90千克阶段):≥650千克。
4、生长育肥阶段(15~95千克)饲养日龄≤119天
(全期饲养日龄≤168天)。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9:30 观察猪群、治疗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30~15:30 喂饲
15: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30~17:30 观察猪群、治疗、其他工作
三.操作规程
13、 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14、 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
15、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公母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及时隔离饲养。
16、 转入第一周饲料添加土霉素钙预混剂、呼诺玢、泰乐菌素等抗生素,预防及控制呼吸道病。
17、 小猪49~77日龄喂保育猪料,78~119日龄喂中猪料,120~168 日龄喂大猪料,自由采食,喂料时参考喂料标准,以每餐不剩料或少剩料为原则。
18、 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
19、 干粪便要用车拉到化粪池,夏季每天冲洗一次。
20、 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对症治疗。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21、 按季节温度的变化,调整好通风降温设备,经常检查饮水器,做好防暑降温等工作。
22、 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每周消毒一次,每周消毒药更换
⑹ 如何制定生猪养殖场的制度
养殖场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应建立、建全相应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张榜明示,各项生产指标与岗位责任制明确。整个生产过程应严格遵守养殖技术规范。所有记录档案保存完整,并应尽可能长期保存,最少应在清群后仍保存2年。
生猪养殖场销售购买生猪管理制度
一、生猪养殖场种猪引进制度
(一)猪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种猪来源于非疫区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
(二)引进的种猪要求按照GB 16567标准检疫合格,并隔离饲养30 d,确认为健康者后合群饲养。
(三)引种时索取发票、系谱、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并签订质量和服务合同。
二、生猪销售运输管理制度
(一)出栏生猪应按照GB 16549检疫合格,方可出售;
(二)在休药期内的生猪不应作为食用生猪销售;
(三)禁止销售病、死猪。
(四)运输生猪车辆应在使用前后彻底消毒;
(五)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六)在县境内应凭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出县境应凭《动物检疫合格证》和《出县境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运输生猪。
生猪养殖场饲养管理制度
一、宜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
二、合理控制猪的饲养密度;三是夏天降温、冬天保温,保持生猪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四、采取机械通风等措施,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使猪舍空气境质量符合 NY/T 388标准;
五、猪饮用水质符合NY 5027标准,保持饮水清洁、卫生;
六、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七、经常清洗消毒饮水、饲喂料槽和工具。
生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制度
一、结合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生产实际,制定免疫程序,抓好生猪免疫接种;
二、严格猪场环境、猪舍和出入车辆、人员的消毒,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出;
三、制定疫病监测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情监测;
四、发现疫情应及时立即向当地县(区)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及时隔离、诊断和治疗或扑杀;
五、病死猪、疫苗废弃瓶等废弃物按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定期灭鼠、灭蚊、灭蝇;七、猪场禁止饲养其它畜禽。
生猪养殖场使用饲料管理制度
一、使用的配合饲料、浓缩料应来源于具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企业生产的产品,预混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具有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产品批准文号;
二、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要符合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饲料添加剂应是农业部规定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
三、不给育肥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
四、不在饲料中使用制药工业副产品、其他畜禽源性副产品;
五、禁止在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瘦肉精)、镇静剂、激素类和砷制剂。
生猪养殖场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
二是所用兽药应有产品批准文号,其质量符合《兽药典》或农业部有关兽药质量标准;
三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签说明合理保管和使用兽药,不任意加大剂量;
四是严禁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的或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和瘦肉精等其他化合物,不使用原料药和人用药;
五是使用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出栏前应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没有规定休药期的,休药期不应少于28天。
生猪养殖场档案管理制度
一、猪场应建立养殖档案,认真做好引种、繁殖、疫病监测和诊断、免疫、饲料采购和使用、兽药采购和使用、消毒、污物的无害化处理情况、销售等日常生产记录;
二、每项生产记录要准确、完整,具有可追溯性;
三、养殖档案应至少保存少保存2年以上。
猪场免疫及药物预防制度
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生产的危害,可用疫苗的性能及来源等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实施免疫预防,建立免疫档案。免疫程序应包括预防接种疫苗的种类,预防接种的次数,剂量、间隔的时间等。
对规定的强制免疫的病种,应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体弱、有病、没到免疫年龄的猪,补栏后及时进行免疫补针建立档案。孕猪2个月不宜免疫,但应在孕畜产后7天,仔猪满45日龄后及时进行免疫补针,建立免疫档案,佩带免疫耳标,W病疫苗注射后个别牲畜有严重过敏反应,应备有肾上腺素等紧急脱敏药物。
严格免疫操作规程冻干苗应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严禁反复冷冻使用,油剂或水剂严防冻结,应在4℃-8℃条件保存。冻干苗按要求的方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按规定的方法保存和规定时间内使用;保证疫苗注射剂量;注射器械和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保证一畜一个针头,防止交*感染。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最佳驱虫药物,定期对生猪群进行驱虫。使用抗菌药物在生猪可能发病的年龄、疫病可能流行的季节,或在发病的初期对相关猪群进行群体投药预防,防止发病。
使用的药物应为有国家批准文号,在有效期内的产品,疫苗还应是在冷冻或冷藏的条件下保存的产品。
猪场消毒制度
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猪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加强所在圈舍的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的消毒,在出现个别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此处理。
加强终末消毒。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在猪出栏后,应对全场或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或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严格消毒程序。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消毒或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猪。
加强环境卫生整洁,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防蚊、防蝇,消灭疫病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