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预算审批监督条例
A. 如何贯彻落实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条例
改进监督方式。
完善预算审查日常工作。
3.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B. 如何推进人大预算监督向实质性转变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新的形势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积极适应形势发展,贯彻落实监督法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开展。
(一) 健全制度,规范预算审查监督的程序
要以宪法、监督法等法律为指导,以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为依据,既要按照法定程序做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又要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建设,促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通过建章立制把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程序具体化,使预算审查监督和政府理财有规可依,有序可循。一是要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测算预算收支,准确预测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证预算编制切合实际。二是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人大财经委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在预算编制前向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使预算编制更好地贯彻人大的要求。三是严把预算初审关,要不断改进审查方法,针对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查意见,要求财政部门根据意见调整预算草案,切实提高初审的效力。
(二) 完善机构,充实预算审查监督的力量
由于受代表大会和常委会会期的限制以及财政预算专业性强的特点,审查批准预决算的质量,往往取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设置的有关工作机构的初审质量。因此,面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并根据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践经验来看,建立专门预算审查机构,充实配置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已成为提升人大及其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后,我区应当进一步完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充实预算审查专业力量,以保障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持续向前推进。
(三) 勇于探索,创新预算审查监督的方法
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尤其是部门预算审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之中。尽管我区的预算审查已经初步形成了规范和程序,基本实现了对预算全面、全程的监督,但一些先进省市人大的做法,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浙江省、江西省人大推行的代表专题审查,他们在每年代表大会期间,由各代表团推荐熟悉财政、审计的代表,成立部门预算专题审查组,选取一两个省直单位部门预算进行重点、专题审查。采取代表专题审查形式,提高了代表审查监督预算积极性,有利于人大预算审查由程序性向实质性的转变。今后,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预算审查监督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推进预算监督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四)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和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和国库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支出规模日益扩大,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因此,积极开展绩效评价,探索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将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管理需要,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是深化预算改革的需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人大预算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人大常委会要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分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促进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合理化,不断优化重组支出结构,从整体上提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 加强与审计工作结合,增强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
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与审计部门的联系,及时把预算监督的重点、代表意见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反馈给审计部门,为他们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审计工作提出要求。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增强预算审计监督的针对性。要针对预算执行中的结转资金的使用、转移支付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把握财政审计的重点加强审计监督,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要针对审计披露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对一些违规违纪资金使用要切实加大督促整改力度。要认真督促审计意见落实,维护审计部门的权威,切实增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要建立预算编制审计制度、重大项目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和公示制度,把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实效。
C. 法规和法律有什么区别
广义的法律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D. 法律都有什么法
我们的国家
制定了许多
法律
、特别是近些年,立法速度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法律、
法规
颁布实行。对法律种类的划分,可以从不同
角度
,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从法律制定的
主体
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
程序
法;等等。
对于我们
打官司
的人来说,对法律可以这样来划分:
宪法
,它是
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我国一切法律、法规的
母法
。其他法律、法规是宪法
的子
法。
子法
如与母法的内容相违背,子
法则
无效。除了母法——宪法之外,我们可以把其余一切法律、法规分为以下四大部门。即:(1)刑事;(2)民事;(3)经济;(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打的
官司
,侧重学习其中的一个部门法律、法规。
(1)刑事方面。它又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即规定哪些
行为
是犯罪的,犯了什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等。如:刑法、惩法军人违反
职责
罪暂行
条例
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通知、补充规定等。另一类是程序法,即规定办理
刑事案件
程序、
步骤
的法律。如
刑事诉讼法
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补充规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如民法通则、
婚姻法
、继承法、收养法、
著作权法
等等,以及有关的补充规定。另一类是程序法,如
民事诉讼法
、仲裁条例等,也包括各种有关的补充规定、
暂行规定
等。
(3)经济方面。实体法主要有经济合同法、
技术合同法
、
税法
、产品质量法等。程序法与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实体法有食品卫生法、
环境保护法
、
劳动法
、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程序法有
行政诉讼法
、
行政复议条例
和其他有关补充规定等。
E.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是不是法律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是属于卫生部发布的规定,是属于法规,并不属于法律的范畴,但是也是由其法律效力的。
“法律”和“法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各有不同,不可混淆。“法律”,在我国,是专门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主#席签署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称,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规”是法律效力相对低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法规”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一是由国#务#院及其所属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而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也称行政规章;二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和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三是较大的市(省会、首府)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一般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称谓,如《征兵工作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
“法律”通常可以简称“法”。比如,称全国人大制定某部法律为“立法”。但是,“法规”则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别称为“行政规章”,或称为“地方法规”,而一般不能简称为“法”,因而也不能将制定行政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笼统地称为“立法”。
有的媒体在报道中,称某市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暂行规定》,是以“立法”的形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的媒体在报道中称,某省人大通过了《预算审批监督办法》,是用“立法”形式规范政#府预算。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够准确的。按照法律规范,政#府部门颁布的法规应称为“行政规章”,而某省人大通过的法规应称“地方法规”。
F. 浅谈财政预算审查监督与部门预算审查监督的区别和联系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新的形势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积极适应形势发展,贯彻落实监督法的新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开展。
(一) 健全制度,规范预算审查监督的程序
要以宪法、监督法等法律为指导,以自治区预算监督条例为依据,既要按照法定程序做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又要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建设,促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通过建章立制把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程序具体化,使预算审查监督和理财有规可依,有序可循。一是要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测算预算收支,准确预测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证预算编制切合实际。二是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人大财经委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在预算编制前向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使预算编制更好地贯彻人大的要求。三是严把预算初审关,要不断改进审查方法,针对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审查意见,要求财政部门根据意见调整预算草案,切实提高初审的效力。
(二) 完善,充实预算审查监督的力量
由于受代表大会和常委会会期的限制以及财政预算专业性强的特点,审查批准预决算的质量,往往取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设置的有关工作的初审质量。因此,面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并根据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践经验来看,建立专门预算审查,充实配置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已成为提升人大及其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后,我区应当进一步完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充实预算审查专业力量,以保障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持续向前推进。
(三) 勇于探索,创新预算审查监督的方法
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尤其是部门预算审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之中。尽管我区的预算审查已经初步形成了规范和程序,基本实现了对预算全面、全程的监督,但一些先进省市人大的做法,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浙江省、江西省人大推行的代表专题审查,他们在每年代表大会期间,由各代表团熟悉财政、审计的代表,成立部门预算专题审查组,选取一两个省直单位部门预算进行重点、专题审查。采取代表专题审查形式,提高了代表审查监督预算积极性,有利于人大预算审查由程序性向实质性的转变。今后,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预算审查监督新方式、新方法,不断推进预算监督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四)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和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和国库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支出规模日益扩大,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因此,积极开展绩效评价,探索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将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管理需要,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是深化预算改革的需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人大预算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人大常委会要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推动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分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促进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合理化,不断优化重组支出结构,从整体上提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 加强与审计工作结合,增强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
人大常委会要加强与审计部门的联系,及时把预算监督的重点、代表意见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反馈给审计部门,为他们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审计工作提出要求。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增强预算审计监督的针对性。要针对预算执行中的结转资金的使用、转移支付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把握财政审计的重点加强审计监督,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要针对审计披露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对一些违规违纪资金使用要切实加大督促整改力度。要认真督促审计意见落实,维护审计部门的权威,切实增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要建立预算编制审计制度、重大项目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和公示制度,把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实效。
G. 预算审查监督依据那些相关法律其分别界定那些内容
预算审查监督依据相关法律,他的界定肯定有预算法,有财经纪律条例来定
H. 预算权的我国预算权的局限性
从我国各抄级人大预算审袭批权的制度规定和实践看,我国宪法虽有“公民依照法律规定纳税”的规定,但真正由人大制定的税收方面的法律只有两部所得税法和一部征收管理法,地方人大对税性收入还没有实质的议决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权划分还没有实现法制化。现实中全国人大只对支出预算和国债发行拥有审批权,地方人大法规只有海南省和河北省的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涉及向人大报送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的规定,对预算资金形成的国有财产的审查目前没有法律规定,预算执行审计权一时也难以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针对预算审批权认识和运行的这一制度环境,加快税收立法,完善预算法律制度体系应当是全国人大着力加强的工作,也是地方人大可以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I. 如何配合县人大做好《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实施办法》的落实 搞好阳光财政
1.改进监督方式。把好预算初审关,所有应当提交人大审批的预算资料,政府都要确保在人大会两个月之前送到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初审,该方案必须是经政府办公会议定盘之后的资料,政府报送的财政预算必须是按照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提供统一、完整、全面的资料,对重大项目的预算安排要有充分的依据说明,所有支出项目都要细化到目,毫无保留地公开预算标准,人大组织代表开展初审过程中不仅要分析收入的来源是否真实可靠,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并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政府财政部门,建议调整、修改。如果政府财政部门未按要求进行修改,则报送的预算资料不予审批通过。
2.完善预算审查日常工作。除了法定的审议工作以外,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当中,区人大应当加强与政府财政部门和其他预算部门单位的联系、沟通,可考虑建立财政预算报告备案制度和重大收支情况的审议制度,除要求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按照区人大的要求定期报送财务报表等资料外,还必须要求财政部门对追加经费事先报告人大财经工委,经审查或经人大主任会议审定后方可予以安排,在监督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区本级的财政预算资金,也要包括上级专项补助资金、本级举债资金的审查,拓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广度、深度。
3.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改革审计行政体制,将审计机关脱离于政府管理,纳入人大系统,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的议会都设置了审计机构,而我国的审计工作隶属于政府行政管理,造成审计部门的许多工作都受到政府的牵制,羁绊,极不利于发挥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严肃性,将审计部门并入人大,既能保障工作的独立,又能解决当前人大预算审查力量薄弱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监督效果。二是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监管机制,政府所有的收支预算(除国家必须保留的机密之外),应当通过政府网络平台定期向社会大众发布,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三是财政预算信息实现与人大共享,政府应当加快财政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打造阳光财政。建立并逐步完善人大与政府之间的财政预算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督,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编制、申报、拨付、使用全过程的日常有效监控来解决人大与政府预算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提升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