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法规的特征
①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是指哪些情况
红灯是任何人和车都不能闯的。属于基本交规、除了遵守正常的交规以外、运输管理部门主要查处超限的:指车辆超速、超载、货物超高、超宽。高速公路低于六十码行驶的属于超低速、都属于违规。
② 关于交通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日公布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于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本法分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124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本条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1960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发布的《机动车管理办法》,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1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于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法规,2004年4月30日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计8章115条。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87号国务院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改。
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4号《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已经2008年7月1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制定的法规。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是全为了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2)交通运输法规的特征扩展阅读
制定交通法规有哪些目的和作用,交通法规不是为了罚款。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突出了以人为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的宝贵首先在于生命的宝贵,生命的宝贵首先在于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说人命关天,命比天大,和公平与便民的基本原则。
体现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
交通法规是我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在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对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规范道路交通参与者和道路交通管理者的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 道路交通运输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八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3年10月28日(完)
(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 机动车、非机动车
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三节 非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四节 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
第五节 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第七条 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
④ 交通运输法规的内容简介
《交通运输法规(第2版)》第一版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编写的回。近年来,随着国家答交通运输法制建设的完善,根据现行交通运输法规,对《交通运输法规(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全书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法规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原理、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法规和交通运输经营法律规范。
《交通运输法规(第2版)》可作为交通运输类专业本科生教学用书,亦可供交通运输企业、有关科研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干部及管理人员参考。
⑤ 构成交通运输法规的要求有哪些
朋友,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有: 国家/各地交通秩序管理综合性政策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01 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 2001
⑥ 交通运输法律规范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交通运输法除规定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外,具有下列特点:①计划内运输原则。为保证整个容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要求各种运输活动按照国家下达的运输计划,组织均衡运输。②合理运输原则。为有效地使用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对对流运输、过远运输、重复运输等不合理运输,作了某些限制性规定。③统一管理原则。为保证社会主义企业性质,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管理,货物运价和票价也由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双方当事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⑦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概念、特征、作用是什么
道路运输行政执复法监督,是指上级制运管机构对下级运管机构、运管机构对其所属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检查的活动。监督的内容包括在道路运输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和行政收费等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情况。具体如下:
(一)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
(二)运管机构制定的道路运输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三)执法人员资格的合法性;
(四)行使执法权限的合法性;
(五)执法程序的合法性;
(六)执法中认定事实的可靠性;
(七)适用执法依据的准确性;
(八)使用执法文书的规范性;
(九)罚没财物处理的合法性;
(十)违法责任追究的严肃性。
分享
⑧ 简述交通运输法规的概念和性质
1.概念抄——所谓交通运输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为了加强道路运输管理而颁布的法律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是集行政法、民法和经济法为一体的调整交通运输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2.性质——交通运输法规在法学分类上归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包括一系列交通运输经营、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等法律规范,以及大量的技术性规范。
⑨ 何为交通运输法规,举例分析说明交通运输法规的合理性原则
车主承担民事责任,就是得赔钱了,不会坐牢的了,没有保险吗,有就由保险公司拿钱了
⑩ 旅游交通运输法规的概念是什么
旅游交通管理法规是调整旅游运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旅游交通管理法规是专由一系列法律规属范构成的,它不仅包括各国国内铁路、航空、公路、内河、沿海及远洋旅客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规范,而且由于交通运输具有国际性,国际上制定的有关旅游运输公约、规则也于与一国国内的旅游交通运输立法互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