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修订本条例

修订本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2-21 18:15:16

㈠ 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自何时起施行

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1月30日,回国务院令第426号公布,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答会议修订,2017年8月26日国务院令第686号公布修订后的《宗教事务条例》,2018年2月1日施行。《宗教事务条例》分总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宗教财产、法律责任、附则九章,共七十七条。

(1)修订本条例扩展阅读:

《宗教事务条例》明确了宗教事务管理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条例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宗教界合法权益,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对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宗教财产的管理作了具体规定。

㈡ 修订规章制度 管理办法应该怎么写

公司管理制度的制定来和修订的区别源 影响公司管理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修订公司管理制度的几个原则 如果一种管理制度的修订,造成了某种管理制度同其他管理制度的矛盾,那么势必带来公司管理混乱,因此在修订制度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二《华为公司基本法》初露端倪华为总裁任正非顺应形势发展,在1996年年初提出起草《华为公司基本法》当时总裁办公室主任陈小东按习惯思路,把华为公司这些年来发布的内部管理条例和制度加以汇总,重新分类,终止过时的制度,补充缺少的制度,形成体系,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华为公司管理制度汇编起草小组与华为公司领导就华为公司基本法的写作宗旨和框架频繁地交换意见,初步明确了华为公司基本法的定位:华为公司基本法是华为公司的价值观体系和管理政策系

㈢ 为什么要修订自律准则和处分条例

修订《准则》和《条例》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从纪律审查的案例来看,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是“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是“里”,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不严才是“根”。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立根固本、标本兼治,从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严明党的纪律、改进党的作风抓起,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修订《准则》和《条例》,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明确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树立了理想信念宗旨的高标准,确立了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准绳和尺子。

依规管党治党的重要任务。党章是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总规矩,是党内的根本大法。依规管党治党必须尊崇党章,推动全党学习党章、贯彻党章、执行党章、维护党章。同时,要进一步扎细扎密扎牢党规党纪的笼子,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制定新的法规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法规制度,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修订《准则》和《条例》,坚持以党章为总依据,把党章和其他主要党内法规关于廉洁自律和纪律的要求细化、具体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党内法规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理论品质,党一贯重视和坚持制度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党内法规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现实需要。

原《准则》适用对象仅限于党员领导干部,未能涵盖全体党员;缺少正面倡导,其中“8个禁止”“52个不准”均为负面清单;廉洁主题不够突出,一些内容与廉洁主题无直接关联。

原《条例》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纪法不分,近80条规定与刑法等国家法律规定重复,将适用于全体公民的法律规范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标准,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

修订《准则》和《条例》,突出重点、针对时弊,实现纪法分开、彰显党纪特色,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理论认识的深化。

管党治党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在严明党的纪律方面一寸不让,坚决查处违反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

在作风建设方面锲而不舍,抓住重要节点,紧盯享乐奢靡,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零容忍,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成为常态。

在惩治腐败方面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方面毫不松懈,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强化日常管理监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修订《准则》和《条例》,对三年多来党的建设特别是管党治党丰富实践总结提炼,把成功经验及时上升固化为制度成果,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利器。

㈣ 为什么要重新修订《准则》《条例》

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两部法规的修订颁布,是在党长期执政和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实现依规管党治党,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
在修订两部法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五点考虑。
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在党长期执政和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依规依纪治党,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党一贯重视和坚持组织、制度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较为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清醒看到,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已成为党的一大忧患,现行一些党内监督法规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有必要加以修订和完善,真正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在全党树起来。基于以上考虑,亟须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这两部关联度更高的法规先行修订。总书记对修订《廉政准则》和原《条例》高度重视,提出明确要求,为修订工作指明了方向。
《廉政准则》是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10年1月颁布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适用对象过窄,仅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规范,未能涵盖8700多万全体党员。二是缺少正面倡导,其中“8个禁止”“52个不准”均为“负面清单”,许多条款与原《条例》和国家法律重复。三是“廉洁”主题不够突出,有一些内容与廉洁主题无直接关联。
原《条例》是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03年12月颁布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二是纪法不分,近半数条款与刑法等国家法律规定重复,将适用于全体公民的法律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三是亟须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内容纳入条例。
坚持以党章为遵循,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章权威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牢牢把握党章这个根本遵循。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把党章中的有关要点突出出来,是对党章的具体化。两部法规指向明确,既树立高尚的道德追求,又严明党的纪律戒尺,就是要唤醒全体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章权威。
《准则》规定的“四个必须”“八条规范”,追根溯源,在党章中都能找到相关依据或者原则要求。比如,关于党员要“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和“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内容,就体现了党章第二条、第三条对党员的有关要求;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的内容,主要体现了党章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有关党员领导干部的规定要求。《条例》同样也是如此。比如,根据党章第三条规定的党员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的要求,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中规定了“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和“对抗组织审查”的纪律处分条款;根据党章第十条关于“四个服从”要求,在违反组织纪律行为中规定了违反“四个服从”行为的纪律处分条款等。
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
道德使人向善,是纪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纪律用来纠错,是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德法相依、德治礼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以德治党的“德”,就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其内核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
《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条例》把原来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为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6类行为,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两部法规同步修订、同时印发,一个是高标准、一个是底线要求,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坚持问题导向,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
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纪律条文。
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严明党的纪律,必须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两部法规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总结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教训,进一步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
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自觉坚持廉洁自律,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败,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准则》重申关于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等“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作出“四个坚持”“四个自觉”的廉洁自律规范(统称“八条规范”)。“四个必须”“八条规范”每一条都涉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果不能得到切实遵循,最终都会造成严重政治影响,都会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条例》所规定的6类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打头、管总的。不管违反哪方面的纪律,任其发展,最终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党的政治纪律。比如,违反群众纪律,吃拿卡要,在分配财物过程中厚此薄彼,就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违反生活纪律,作风不正派、生活不检点,就会严重侵蚀和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等违纪行为,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最终都会涉及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因此,必须把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排在首要位置,要抓住这个“纲”,把严肃其他纪律带起来。
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

我们党之所以先进,之所以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对党员的纪律要求比国家法律对公民的要求更高、更严。原《条例》70多个条款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国家法律规定重复,《廉政准则》也有部分条款与国家法律重复,存在纪法不分问题。把公民不能违反的法律底线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降低了对党员的要求。
修订过程中,对法律中已有规定的条款,在《准则》和《条例》中不再做重复规定。将《廉政准则》中的“8个禁止”“52个不准”的相关内容,移入同步修订的《条例》。《条例》删除与国家法律规定重复的内容,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对于如何追究党员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党纪责任,《条例》用专门条款分别作出规定。强调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两项法规修订工作小组)
(原标题:修订《准则》和《条例》的总体考虑)
本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㈤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哪些修订内容

从条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条例比起来有三个特点:
一是纪法分开:70多项与法律回重合答内容删除,党纪严于法律。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
二是划定红线:强调追责,明确6类“负面清单”。条例修订:强化“负面清单”作用,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梳理整合、科学修订为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三是十八大以来成果制度化:方向精准,体现从严治党常态化。条例修订: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常态化。

㈥ 最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改了哪些

岐山如此看重这两大法规的修改,正是希望用制度的力量,真正实现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新版《准则》《条例》相比过去有许多重大的修改,其中的4大变化尤其值得你关注。

1、《准则》覆盖所有中共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

此前,“准则”的全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很明显,主要针对的是党员领导干部。此次修订后,名称变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所针对的对象覆盖了全体党员,也就是说,普通党员也被纳入到了《准则》的覆盖范围。

将普通党员纳入廉洁从政准则,太有必要。一直以来,总有些人以为我又不是大领导,只是8700多万党员中小小的一个,哪里会管到我?这种侥幸心理和“小官巨腐”的产生不能说没有关系:中纪委网站文章显示,今年1-8月,北京市纪委共查处“小官贪腐”290人, 涉案金额共计3.23亿元。“小官”身份与巨额贪污数字之间的强烈反差,为百姓痛恨。

另外,“准则”一词是指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有一定的示范和标杆意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覆盖全体党员干部,也是向全党明确了是非荣辱,明确划定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有助于形成自觉自律、不想腐的氛围。如果普通党员有一天当上领导,其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也将更加牢固。

2、纪法分开, 与现行法律重合的70多条全部剔除

两大法规重新修订后的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纪法分开。

据统计,原《条例》的178条中,有70多条与现行法律有重复,有很多违纪的情形已经明显触犯了法律底线,新版修订后将这些全部剔除。

这也一直是王岐山对纪委工作要求的核心:纪法分开,纪严于法、纪在法前。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时,王岐山就提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律建设是治本之策。无数案例表明,领导干部往往是从违纪开始,进而违法。此后,王岐山又在多个场合强调“党纪”与“国法”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同,王岐山曾明确:党纪不能替代国法但严于国法。

现在,这一要求终于落实到了实践层面。此次的修订可以说是为党纪“减负”,去除掉重复内容,让党规更加明晰。举例来说,像“贪污、受贿”等词汇就很可能不再出现在党纪中,因为这些在刑法上全部是有罪名的。如果一名党员要等到违法了才受到纪律处分,明显说明了党纪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另外,此次修订也是为党纪“加码”,在法律底线之前更为党员划定了一条纪律底线,从小错抓起,动辄则咎,这样才能有效堵塞小错酿大祸的漏洞,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

3、突出政治纪律,严惩拉帮结派等违反政治规矩行为

对于《条例》来说,突出政治规矩是又一亮点。12日的政治局会议指出,“严明党的纪律,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

今年5月,王岐山在浙江省调研时也曾提出,修订党纪处分条例要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是解决“纪”、“法”不分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出来、具体化。

怎么具体化?在一次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在线访谈节目中,中央纪委研究室理论研究处处长苏静提到,“有些干部聚在一起搞同乡会、同学会,黄埔一二三期什么的,看似漫无目的,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结交情谊,将来好相互提携。这就不符合规矩了。”对这种现象,苏静明确指出,“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这是纪律所明令禁止的,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

可见,无论是借同学会、同乡会等拉帮结派还是明目张胆地搞团团伙伙,这些都是违反政治规矩的具体表现。有专家指出, 这次修订将重点突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并把没有成文制度规定的政治规矩纳入到处分条例里面去。

4、树“高线”划“底线”, 对生活纪律等6大类开负面清单

对于“底线”,大家这两年一定不陌生。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他们的落马与被拍无不都是因为触犯了底线。

要说原因,倒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查,而是在其看来,现行党纪党规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因此即使犯了事儿也可以搪塞过去。

现在不一样了。修订后的《条例》将旧版中的各类纪律事项整合成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6大类,纪律的重要性得到突出。更重要的是,此次修订还开列了“负面清单”。也就是说,以后哪些事不能干,会非常明确标示出来,非常具体。如此一来,那些仍抱有侥幸心理的党员干部可要小心了。

“底线”之上是“高线”,这个“高线”就是《准则》。旧版的《准则》针对廉洁从政行为分八个方面规定了52个不准。52个,多吗?好像不多,但还真不好记。王岐山就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几乎没有人能够完整地把“52个不准”全背下来。

与之相比,新修订的《准则》则旨在告诉广大党员“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而不再是“不准”做什么。正如王岐山所说,“公民不能都踩到法律的底线上,党员也不能全站在纪律的边缘,依规治党必然要求以德治党。”而这一道德“高线”也并非脱离实际、高不可攀,而是一个实事求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

一个道德“高线”,一个纪律“底线”,12日的政治局会议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一揽子”解决。此间关系恰如王岐山在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全面从严治党要管全党、治全党,准则应成为执政党廉洁自律的宣誓和向人民的承诺,党纪处分条例应成为从严治党的一把尺子、广大党员的基本底线和遵循。

参考:网页链接

㈦ 新修订的《准则》《条例》有多严

首先,这两个文件明晰了此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高线”和“底线”的概念。281个字的《准则》重申党的基本原则,为全党树立了道德高线;而1.7万字的《条例》则逐条列出负面清单,划清从严治党的纪律底线。其中,《准则》从原来的《党员领导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修订而来,由原来的18条、3600余字,修改为8条、281字,适用对象从原来的党员领导干部扩展到全体党员;内容由原规定“8个禁止”“52个不准”均为“负面清单”改为倡导性规定。《条例》对当前的各类纪律和规矩进行了梳理,增加了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等违纪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对违纪行为界定更科学,对违纪责任追究更严厉。
第二,修订这两部法规,再次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两部法规,特别是《条例》自始至终贯穿一个“严”字。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可为切实解决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依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两个法规回答了“全面,覆盖到何种程度”、“从严,严格到什么份上”等问题,彰显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
第三,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对照《条例》修订前后的内容变化,不难发现,新《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此前的纪律处分条例许多条款与国家法律规定重复,纪法不分实际上是降低了对党员的要求,无法体现党的先进性。新《条例》删减了之前条例中70余条与法律法规重复的规定,代之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内容,实现党纪与国法既相互分开又有效衔接。
第四,执纪更严将成常态。在《准则》和《条例》发布次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利用典型案例逐条解读《条例》涉及的“六大纪律”,披露案情之详细、案件指导性之清晰,前所未有。不遮家丑,表明了从严治党、从严执纪的决心。以上供参考。

㈧ 本次是第___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党的 十八大以来的第____次修订.

最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是 第四次 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 第二次 修订。

热点内容
公民的法律责任分类 发布:2025-08-23 01:12:51 浏览:762
红色律师 发布:2025-08-23 01:09:49 浏览:216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收入 发布:2025-08-23 00:49:04 浏览:256
渝水区人民法最新情况 发布:2025-08-23 00:42:03 浏览:584
红公证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23 00:39:47 浏览:45
会计人员签名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23 00:38:23 浏览:21
民主是法治 发布:2025-08-23 00:38:21 浏览:709
销售公司员工规章制度范本 发布:2025-08-23 00:37:28 浏览:762
法官权利和义务 发布:2025-08-23 00:28:09 浏览:76
审判权和司法权 发布:2025-08-23 00:21:04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