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文件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文件

发布时间: 2021-02-22 19:27:17

❶ 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1996年10月30日劳动部劳部发(1996)370号发布) 《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按照以回下国答家规定提取、使用职工培训经费: (一)职工培训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取,企业自有资金可有适当部分用于职工培训; (二)职工培训经费应根据企业需要,安排合理比例用于职工技能培训; (三)企业用于引进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培训费用可以在项目中列支; (四)工会用于职工业余教育的经费由各级工会掌握使用; (五)企业职工培训经费应合理使用,当年结余的可结转到下一年使用。
具体要看相关条文,网络《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可以找到。

❷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有什么区别

一、区别:

1、概念含义不同:

(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3)规章,是指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并以法定方式对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4)规范性文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一般是指属于法律范畴(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团体、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总和。

狭义一般是指法律范畴以外的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体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规,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规范性文件一般指狭义的规范性文件,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级不同: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5)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互有交叉,无法比较。

二、不能直接写成"卫政法发[2006]228号 《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因为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标题的格式应为XX(发文机关)关于XX(事项)的XX(文种)。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❸ 《什么文件》不属于法,但具有法律效力,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请问这是什么文件啊

这类文件太多,举不胜举啊!

一、什么叫规范性文件?

至今没有权威的定义!但从具体规定来看,它既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也至少包括较大的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较大的市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此外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

二、老百姓通常认为的法有哪些?

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还包括两高的司法解释。

三、比较上述的一、二,即可知什么明明不是法律,却能起到了法的效力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确认的: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同时确认这些行政机关也可以为了“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一般行政规范性文件使用“决议”、“决定”、“命令”、“公告”、“通知”、“意见”等名称。

司法解释的形式分为“解释”、“规定”、“批复”和“决定”四种。

在实践中,也存在大量的如“纪要”、“条例”和“意见”等,它们都不属于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可以作出的司法解释,因此并不具有司法解释的法律效力,但它们实际上都得到了地方各级法院的遵守。而且地方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性文件也不少,例如,2013年《广东省髙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死刑、非抗诉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通知》、2013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办理环境保护案件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等。

事实上,并不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都等同于法律、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都等同于行政法规,这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而要解决司法机关规范性文件的乱象,最可行的方法莫过于从宪法解释入手,将这些文件直接纳入现有法律体系的范畴。当然,要将上述推论和方案真正付诸法律实践还有待于法律予以明确规定,目前《立法法》的修订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我们也期待这次《立法法》的修订能够直面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定位和效力问题。

❹ 国家颁布了那些法律、法规

1959年以前 第一届历史纪念物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1931)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19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海牙公约)》(195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适用于考古发掘的国际原则的建议》(1956) 1960—196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1962)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196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受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财产的建议》(1968) 1970—197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1972)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历史性小城镇保护的国际研讨会的决议》(197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内罗毕建议)》(1976) 马丘比丘宪章(197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1978)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章程(1978) 1980—1989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一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佛罗伦萨宪章》(1982)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198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1989) 1990—1999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1990) 与世界遗产公约相关的奈良真实性会议《奈良真实性文件》(1994)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1995) 新都市主义协会《新都市主义宪章》(1996) 中国-欧洲历史城市市长会议《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1998)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巴拉宪章》(1999)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1999)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旅游宪章(重要文化古迹遗址旅游管理原则和指南)》(1999) 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宪章》(1999)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木结构遗产保护准则》(1999) 2000—2004年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北京共识》(2000)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2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遗产的布达佩斯宣言》(20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蓄意破坏文化遗产问题的宣言》(2003)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建筑遗产分析、保护和结构修复原则》(2003)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壁画保护、修复和保存原则》(2003)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2003) 2005年至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05) 世界遗产与当代建筑国际会议《维也纳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备忘录》(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宣言》(2005) 《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章程》(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安草案——亚洲最佳保护范例》(2005)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宣言》(2005) 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绍兴宣言》(2006) 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北京文件》(2007) 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城市文化北京宣言》(2007)

记得采纳啊

❺ 什么是法律 法规 规章 部门规章 分别由什么机关制定

1.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2.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4.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简介:

1. 法规 : 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❻ 中国有几部法律法规

按性来质分:公法自和私法两大类。公法:宪法 刑法 行政法等 私法:民法 商法 婚姻法 物权法等 按内容分: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类:实体法:刑法 民法 婚姻法等 程序法: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等 法律法规只能分类,不能细数。 我国除了有明文规定的法典,发条以外,还有各种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条令都属于法律法规的范畴。从各大发条里派生出无数小的司法解释和条令。 例如:《中国刑法典》里分总则和分则。分则里有无数个小类别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民法通则》里也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❼ 什么是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 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是各级机关、团体、组织制发的各类文件中最主要的一类,因其内容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性质,故名称为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规范性文件的涵义、制发主体、制发程序和权限以及审查机制等,尚无全面、统一的规定。但部分地区探索实现了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三统一”,初步实现了规范性文件的规范管理。

❽ 国家各部委制定的法规主要包括哪些

国务院各部委无权指定行政法规,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各部委内制定的称容为部门规章,效力小于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❾ 近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新政策

农业部第37号和第38号部令中有关部分农机法规修订和废 二00四年七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38号

《关于修订农业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业经2004年6月25日农业部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杜青林

二00四年七月一日

关于修订农业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农业部对涉及行政许可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订,现予公布。凡本次未予公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无效。

十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2003年7月4日农业部令第29号)

1.第七条第二款修改为:“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农机管理部门备案,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管理部门制定。

2.删除第八条。

3.第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应当配备相应的交通、通讯等服务设备和技术人员,为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提供优质服务,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4.第十二条修改为:“从事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机主可向当地县级以上农机管理部门申领《联合收割机跨区收获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对符合条件的,农机管理部门免费发放《作业证》,并逐级向农业部登记备案。”

5.第十四条修改为:“《作业证》由农业部统一制作,全国范围内使用,当年有效。严禁涂改、转借、伪造和倒卖《作业证》。”

6.第十五条修改为:“严禁没有明确作业地点的联合收割机盲目流动,扰乱跨区作业秩序。”

7.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不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技术人员,没有兑现服务承诺,只收费不服务或者多收费少服务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退还服务费,可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有关收费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管理部门配合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8.第三十三条修改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在我国境内成立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从事跨区作业中介服务活动,应到省级农机管理部门备案。”

十三、农机成人教育暂行规定(1993年8月21日农业部发布,根据1997年12月25日农业部令第39号修订)

删除第九条。

十四、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1984年11月15日农牧渔业部发布,根据1997年12月25日农业部令第39号修订)

1.第二条修改为:“开办农村机械维修点的,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农村机械维修点分为一、二、三级综合维修点和专项维修点。各等级维修点的开业技术条件按照有关行业标准执行。”

2.第五条修改为:“申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机)管理部门提出,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农机维修经营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相应的维修设施和场地使用证明;

(四)主要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清单;

(五)主要从业人员的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证书。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机)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后20日内作出是否发放《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决定。决定不予发放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十五、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1999年4月30日农业部令第10号)

1.第五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机)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的安全监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机)主管部门所属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以下简称农机监理机构)具体办理联合收割机登记、驾驶证和安全监理业务。”

2.第八条修改为:“联合收割机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向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机)主管部门所属的农机监理机构提出申请,符合规定并经技术检验合格的,自申请受理之日起5日内,由农机监理机构核发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

(一)农业机械登记表;

(二)农业机械来历凭证;

(三)农业机械产品合格证;

(四)农业机械所有人(单位)身份证明。”

3.第十七条修改为:“初次申请或申请增驾学习联合收割机驾驶技术的人员,应当填写《驾驶员登记表》,提交体检合格证明并交验身份证;申请增驾的,还需交验驾驶证。经理论科目考试合格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在3日内核发驾驶技能准考证明,20日后约考技术科目”。

4.第二十条修改为:“初次学习驾驶联合收割机的人员,经全部科目考试合格后,5日内核发正式驾驶证。申请增加准驾机型的,经规定科目考试合格后,5日内核发新驾驶证,收回原驾驶证”。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农业机械鉴定工作条例(试行)(1982年8月31日农牧渔业部发布,根据1997年12月25日农业部令第39号修订)

1.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农业机械鉴定工作条例(试行)》更名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第一条“特制定本条例”改为“制定本办法”。

2.第二条修改为:“农机鉴定,是指通过科学试验测定和生产考核,综合评定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价值,为农业选择适用机具、推广农机化先进技术提供依据。”

3.第九条、第十二条中的“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改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

4.第十七条修改为:“通过农机鉴定的产品,可以纳入国家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财政补助、优惠信贷、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37号

《关于废止农业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业经2004年6月25日农业部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部长:杜青林

二00四年七月一日

关于废止农业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决定废止下列农业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 农业机械维修工人技术考核办法(1994年9月2日农业部发布,1997年农业部第39号令修订)

3. 农业部农业机械设备管理暂行办法(1990年4月3日农业部发布,1997年农业部第39号令修订)

(信息来源:农业部)

热点内容
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条件是 发布:2025-08-23 13:50:44 浏览:970
骆源法院 发布:2025-08-23 13:50:40 浏览:368
贵州省贵阳市律师名录 发布:2025-08-23 13:47:28 浏览:997
台州市司法网 发布:2025-08-23 12:57:52 浏览:35
行政法的溯及效力 发布:2025-08-23 12:28:36 浏览:204
民事诉讼法的具体研究方法 发布:2025-08-23 12:27:49 浏览:649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开课 发布:2025-08-23 12:13:27 浏览:556
法律硕士交换生 发布:2025-08-23 12:02:44 浏览:543
产前诊断技术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3 12:02:35 浏览:833
税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发布:2025-08-23 11:51:54 浏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