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上海市轨道交通条例

上海市轨道交通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2-24 19:06:23

Ⅰ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规范

根据《宪法》第100条规定属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经2002年专5月21日上海市十一届人属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通过,(2013年11月21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修订)
附: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Ⅱ 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与旧版有什么区别

“从3月25日起实施的新交规作出新规,在规定时段内公交车专用道,将允许其他车辆在双休日和公民放假节日全天驶入,你们做好准备了吗?”日前,宝山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警官来到巴士五公司公交118路车队,为驾驶员讲解安全驾驶的相关课程,宣传即将颁布实施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更加注重“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不仅明确了公交专用道的使用规定,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对于促进动、静态交通平衡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交优先”须落到实处

“又慢又不准时”是不少市民对于公交车的看法。不过,今年春节之后即将开通试运营的延安路中运量公交系统有望打破这一既定印象——西起沪青平公路申昆路,东至延安东路外滩,延安路中运量公交系统的重点在于“系统”——通过实现公交路权专用改善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以增强地面公交吸引力。

据悉,延安路中运量公交工程设置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时速有望提升五成,达到每小时18—19公里,发车间隔缩短到3—5分钟,打通一条东西向公共交通客流大动脉。

上海试运行中运量公交车这一全新系统,可谓“大手笔”:选址于交通繁忙的延安路,“奢侈”地改建出一条专用道,高架下方的站点打破原有公交站模式,不少车站还配备了人行天桥和电梯。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公共交通品质好,选乘集约化出行的市民就多,道路得以更畅通;反之私家车大量开上马路,拥堵加剧。从国际经验看,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为公共交通提供道路优先使用权,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是促进城市集约化出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必由之路。

下转◆7版(上接第1版)目前上海公交专用道长度已达325公里,“十三五”期间还将新增200公里公交专用道,各区还将结合区域内公共交通运行情况,发展郊区中心城镇公交专用运行网络,在轨道交通未覆盖区域,为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提供保障。如奉贤、松江等区正大力发展BRT、有轨电车等不同形式的公交专用道。

优化服务方能把更多市民的出行从私家车吸引到公交车上。今年,上海将结合公交专用道建设,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运营效率;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加强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的衔接配套;公交线网优化过程中继续采取网上公示线网优化方案征询市民意见,同时进一步完善听取市民出行需求的工作机制。

目前,在距轨道交通站点100米范围内的213条公交始发线路末班车与轨道交通衔接,26条公交线路配套轨道交通1、2、8号线每周五、周六以及节假日前一天夜间延长末班车运营时间以确保市民夜间换乘出行——公交与轨交“两网融合”的服务模式将进一步推进。

车牌调控坚持交通需求管理

市民纪先生原打算去年购买新车,然而车牌屡拍不中,跟物业公司申请车位也被劝阻,最终决定“有了停车地方再买车”。近年来,上海小客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使用强度居高不下,加剧了道路交通拥堵,也带来日趋严重的停车难题。

据介绍,上海在停车供给上将形成“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的停车供给结构,严格监督落实配建停车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停车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及周边公共停车设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P+R)等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重点针对住宅小区夜间停车需求和医院、公共服务机构、商业街区等临时停车需求,适度发挥时段性道路停车作用。同时,严格控制中心城拥堵区域道路停车场设置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违法道路停车的执法力度。此外还将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修订完善本市公共停车设施收费管理规定,利用市场化手段有效调控出行停车需求。

“也许一些地方的确可以扩建停车设施,但我们真的有必要人人开车吗?”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无限扩建停车设施,会引发更多人不必要购买和使用私家车,私人交通必须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适度发展。此次《条例》保留了机动车号牌额度总量调控制度,继续坚持交通需求管理。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冯健理透露,目前仍在对外牌限行效果进行评估,今年4月可能对其进一步调整。

在呼吁公交出行的同时,《条例》也对充分利用道路资源进行了规定。原本全年早晚高峰都禁止其他车辆借用的公交专用道,将在双休日和全体公民放假节日全天允许其他车辆驶入。

“快”“慢”交通营造秩序之美

快捷、准时——轨道交通在市民出行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但高峰拥挤、“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据冯健理介绍,目前上海新一轮轨交216公里建设已全面启动,今年年底前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东延伸和17号线共55公里新线投入运营。通过增购车辆、优化运行等措施,今年将增能5%定为目标,至2018年中心城区线路高峰运行间隔将普遍缩短至3分钟以内,部分骨干线路达到2分半以内。此外,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周末延时的线路范围,并通过一至两年的努力,将延时服务逐步覆盖到工作日。

每天下班之后,市民罗先生会乘坐8站地铁,到提篮桥站下车,再骑一辆共享单车花15分钟回家。蓬勃兴起的共享单车为解决“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路网不畅、机非抢行等问题仍困扰着不少渴望绿色慢行的市民。此次《条例》将慢行交通法定化,明确应当改善慢行交通环境,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间,凸显了慢行交通在综合交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例如规定完善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过街通道,优化交叉路口设计;完善系统、连续的非机动车道网络;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非机动车道、步行通道的建设和管理等。

Ⅲ 上海地铁票务规章与管理规定

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一、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专例》)第二十属九条规定,制定本守则。 二、凡进站、乘车的,应当遵守本守则。[2] 三、乘客应当遵守以下有关票务管理的规定: (一)乘客应当持有效车票乘车; (二)越...

Ⅳ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http://www.ciac.sh.cn/ztzl_jsbz.aspx,与
上海轨道复交通建设制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有关的规范都在内.

Ⅳ 上海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

上海地铁实行的管理条例有四: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回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答会第九次会议于2013年11月21日修订通过并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公共交通车辆、车站广告设置暂行规定》由市交通港口局等五部门制订、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通告》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就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进行通告。 《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由2009年11月23日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磁浮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参照《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执行。

Ⅵ 谁有上海市地铁安检条例(规定),麻烦提供下电子版,谢谢

禁止旅客随身携带或者托运的物品有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类(含主要部件)版及其仿制品;
爆炸物品类及其权仿制品;易燃、易爆物品;毒害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管制刀具;
强磁化、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等危害安全的物品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携带、运输的物品。
禁止旅客随身携带但可作为行李托运的物品有生活用刀、专业刀具、酒类、表演用具以及各种可能用来危害安全的锐器、钝器等。
有关特殊行李(如小动物、危险品等)的运输,应与铁路部门联系。旅客可以限量随身携带饮料两瓶(合共不超过1000毫升)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Ⅶ 如何看待上海地铁车厢12月起禁手机外放的这个规定

我觉得是一件好事,本来乘坐地铁的时候就希望不要有那么多的噪音,尤其是上下班的时候挤地铁,还要听到别人手机外放的声音,也是给自己心情添堵,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乘车环境。

这些外放的声音虽然不至于到达噪音的程度,但是也是对大多数的乘客有不好的影响,本来乘车的环境都是靠乘客自觉维护和保持的,因为一些人的不自觉,现在被硬性要求,也是看得出来一部分居民素质和意识比较低的因素。


而且地铁上人流量很大,有拥挤的现象,在这类环境下,其实我们内心是希望环境安静和和谐的,外放的电子设备声音除了会影响人的心情,更多的还是影响公共的环境。

而且地铁上本来就吵闹,这些开着外放声音的乘客,真的可以听到和感受自己观看视频的声音和氛围吗。


现在手机都是配有耳机这类助听的器材,所以我们也是戴上耳机,好好感受视频的声音和音乐。

Ⅷ 上海地铁站秩序规则

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一、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制定本守则。
二、凡进站、乘车的,应当遵守本守则。[2]
三、乘客应当遵守以下有关票务管理的规定:
(一)乘客应当持有效车票乘车;
(二)越站乘车的,应当补交超过部分票款;持票进入收费区后,须在合理时间内出收费区,超出合理时间的,应当按照网络单程最低票价补交票款;
(三)享受乘车优惠的乘客应当持本人有效证件乘车。乘客不得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乘车。
四、残疾军人凭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离休干部凭本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或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离休干部荣誉证》、盲人凭本人《上海市盲人乘坐车船有轨交通免费证》、革命烈士家属凭本人《上海市革命烈士家属优待证》、伤残警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可免费乘坐轨道交通。本市七十周岁以上老人除工作日高峰时段外(高峰时段为7:00至9:00,17:00至19:00)持本人敬老服务卡可免费乘坐轨道交通。
五、乘客须在安全线内候车,乘车时应当先下后上,上、下列车应当注意站台间隙;列车车门蜂鸣器响,车门及屏蔽门、安全门警示灯亮,乘客不得强行上、下车;车门开启、关闭时,不得触摸车门;车到终点,乘客应当全部下车。
六、老、幼、病、残、孕妇及怀抱婴儿者优先上、下车,其他乘客应当主动让座。
七、乘客可以免费带领一名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的按超过人数购票。无成年人带领的学龄前儿童不得单独乘车。
八、乘客携带的物品重量不得超过23千克,体积不得超过0.2立方米,长度不得超过1.7米,并不得影响其他乘客乘车。
九、凡进站、乘车的,禁止下列行为:
(一)拦截列车;
(二)擅自进入轨道、隧道等禁止进入的区域;
(三)攀爬或者跨越围墙、栅栏、栏杆、闸机;
(四)强行上下车;
(五)吸烟,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渣,乱扔纸屑等杂物;
(六)擅自涂写、刻画或者张贴;
(七)擅自设摊、停放车辆、堆放杂物、卖艺、散发宣传品或者从事销售活动;
(八)乞讨、躺卧、收捡废旧物品;
(九)携带活禽以及猫、狗(导盲犬除外)等宠物;
(十)携带自行车(含折叠式自行车);
(十一)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有腐蚀性以及其他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
(十二)携带有严重异味、未经安全包装的易碎、尖锐物品;
(十三)使用滑板、溜冰鞋;
(十四)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者安全装置。
十、赤脚、赤膊、油污衣裤者、醉酒肇事者、烈性传染病患者、无人监护的精神病患者或者健康状况危及他人安全者不得进站、乘车。
十一、乘客应当自觉保持车站、车厢的文明卫生,不得在列车车厢内饮食、大声喧哗,不得踩踏车站和车厢内座席。
十二、乘客应当正确使用轨道交通自动扶梯、自动售检票机、公共交通卡充值验票机及有关设施、设备。因乘客原因造成设施设备损坏的,乘客应当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十三、乘客应当自觉遵守轨道交通企业有关票务、安全等方面的服务须知,接受和配合安全检查,遵从服务、应急设施的使用提示,服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管理。发生纠纷时,可向轨道交通企业反映,但不得影响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
十四、乘客违反《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按照《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十五、本守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
参考资料
1. 上海交管部门发布新版《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山西公安交警网.2014-

Ⅸ 上海地铁将禁手机外放,还有什么其他规定

就在近日,上海地铁不少车厢内都贴出“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标识。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文化就是活力和灵魂,彰显着城市的无尽魅力,在拥挤的地铁里,地铁文化应该成为一道诗意而动人的风景。当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地铁站内喧嚣吵嚷、摩肩接踵,得有一种东西让他们顾上君子风度;当人们或焦急或百无聊赖地等待着到站的列车时,在一张张充满陌生面孔的车厢里,总得有一种东西吸引并慰藉着他们的眼睛与心灵。它就是让人百看不厌、品读不尽的地铁文化。

Ⅹ 《上海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关于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是如何规定的

《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交通局应当制定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服务规范。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服务规范的要求,保障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安全、正点地运送乘客。
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应当在车站醒目处公布首末班车行车时刻、列车运行状况提示和换乘指示。列车因故延误十五分钟以上,或者需要调整首末班车行车时间的,应当及时向乘客告示。

热点内容
海商法英国 发布:2025-08-26 02:42:32 浏览:936
新民法典物业管理 发布:2025-08-26 02:26:58 浏览:919
刘飏法院 发布:2025-08-26 02:26:58 浏览:347
经济法基础总论 发布:2025-08-26 02:19:24 浏览:753
桐乡房产律师 发布:2025-08-26 02:10:52 浏览:104
蔡辉司法考试 发布:2025-08-26 02:08:34 浏览:688
司法部牵头的 发布:2025-08-26 02:07:57 浏览:387
国家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发布:2025-08-26 02:01:04 浏览:92
政府是立法 发布:2025-08-26 01:53:50 浏览:975
法律咨询口号 发布:2025-08-26 01:49:00 浏览: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