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适用认证认可条例
『壹』 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英文版
Never frown,even when you are sad
『贰』 产品质量法和认证认可条列有什么区别
一、两者的区别:
首先,产品质量法是法律,认证认可条例是行政法规;两者在回效力上是不同的;答
其次,产品质量法主要是就产品质量责任方面作出了规定,侧重于规范产品的使用性能是否符合明示和默示的产品标准要求,规范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在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时提供了划分权责的一个模式。而认证认可条例是就某些特殊产品——主要是家用电器等,在生产时需要对生产者进行资格认证,从生产条件、检验设施等方面确保该些特殊产品的安全性。基本类似于一种市场准入制度。
二、关于销售未经3C认证产品的法律规范
从特殊法优于普通角度而言,认证认可条例相对于产品质量法属于特殊法,应当优先适用。
销售未经3C认证的产品需要按照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追究销售者的行政法律责任,基本的量罚幅度为5至20万。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可按照行政处罚法适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叁』 最近大家有没有被恶意举报需要产品3c认证进行赔偿的
你确定这是恶意举报吗?3C认证是强制性的。如果你的产品在认证范围内,却没有做内。出售,是容违法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列入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3、对于销售未取得3C认证的产品行为,工商部门可以直接适用《认证认可条例》进行处罚。依据《国务院关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署、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构调整的通知》
『肆』 关于法律责任竞合
本来案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自,这种情况显然是要适用《产品质量法》。一是《产品质量法》法律效力高于《认证认可条例》;二是本案同一种行为触犯二种法律,适用吸收原则,选择较重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三是根据本案案情看,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的灭火器产品必须要没收,如适用《认证认可条例》只能责令其改正并处5-20万罚款,对产品无权没收,这显然有悖于行政法的精神。
『伍』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B)工厂管理制度 C)工厂与顾客签订的合同 D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专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属证认可条例》于 2003年9月3日国务院令第390号公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认证认可活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所称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所称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认可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
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实行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
『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不适用于产品认证.对还是错
《中复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制第二条指出:本条例所称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说明包括产品认证。事实上,产品认证分强制和自愿两种,都遵守认证认可条例。
『柒』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哪年公布并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已经2003年8月20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捌』 请问一下国家认证认可条例的处罚对象是谁
按照《认证认抄可条例》第袭二十八条“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国家规定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的,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和第六十七条“列入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规定,你属于销售主体,适用本条例。应吸取教训,在你进货时就应确认产品是否有3C。
『玖』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行业和类别的认证活动。
『拾』 工商部门对无3C认证怎么处理
涉及3C认证问题,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可以从几个方面查:
1、是未取得3C认证标志而冒用的,按《质量法》冒用认证标志处罚;
2、应当取得3C认证标志而未取得的,可以抽样鉴定,不合格的,按《质量法》处罚,合格的移送质监部门处罚。
3、擅自印刷3C标志的。
4、未取得3C认证而在广告中宣传取得了3C认证的虚假广告;
5、《反法》当中第五条第四款当中,写到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属于虚假表示。工商部门是负有查处虚假表示的职能,所以是可以查处伪造或冒用3C。
(10)工商部门适用认证认可条例扩展阅读:
《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提高认证有效性,维护国家、社会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为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国家规定的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以下简称强制性产品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全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综合协调。
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质检两局)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所辖区域内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查处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统一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认证标志,统一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