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微生物无菌工作室规章制度

微生物无菌工作室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1-02-27 02:38:42

㈠ 为什么在微生物学工作中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并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

无菌操作主要是保证目的菌种的优势生长,以便后续的鉴定或纯化

㈡ 无菌室的规程规范

目的
本规程旨在为无菌操作及无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
适用范围
生测实验室
责任者
QC主管生测员
定义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规程
6.1.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45-65%。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6.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6.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6.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6.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6.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6.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6.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6.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6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6.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6.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6.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参照
参照《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 (无菌检查法)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188.6-1995《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分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㈢ 无菌室的要求

1.工作室应矮小、平整,面积只需4米2左右,高2.2—2.3米,内部装修应平整、光滑,无凹凸不平或棱角等,四壁及屋顶应用不透水之材质,便于擦洗及杀菌
2.室内采光面积大,从室外应能看到室内情况。
3.为保证无菌室的洁净,无菌室周围需设缓冲走廊,走廊旁再设缓冲间,其面积可小于无菌室。
4.无菌室、缓冲走廊及缓冲间均设有日光灯及供消毒空气用紫外灯,杀菌紫外灯离工作台以1米为宜 ,其电源开关均应设在室外。
5.无菌室与缓冲间进出口应设拉门,门与窗平齐,门缝要封紧,两门应错开,以免空气对流造成污染。
6.无菌室的使用与管理
(1) 无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室内仅存放必须的检验用具如酒精灯、酒精棉、火柴、镊子、接种针、接种环、玻璃铅笔等。&不要放与检测无关的物品
(2) 室内检验用具及凳桌等保持固定位置,不随便移动。
(3) 每2—3周用2%石炭酸水溶液擦拭工作台、门、窗、桌、椅及地面,然后用3%石炭酸水溶液喷雾消毒空气,最后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4) 定期检查室内空气无菌状况,细菌数应控制在10个以下,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彻底消毒灭菌。/无菌室无菌程度的测定方法:取普通肉汤琼脂平板、改良马丁培养基平板各3个(平板直径均9厘米),置无菌室各工作位置上,开盖曝露半小时,然后倒置进行培养,测细菌总数应置37℃温箱培养48小时;测霉菌数则应置27℃温箱培养5天。细菌`霉菌总数均不得超过10个为 。
(5) 无菌室杀菌前,应将所有物品置于操作之部位(待检物例外),然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分钟,时间一到,关闭紫外灯待用
(6) 进入无菌室前,必须于缓冲间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
(7) 操作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进行,操作中少说话,不喧哗,以保持环境的无菌状态。
器材及场所的灭菌消毒
微生物检验用器材及场所必须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 高压蒸汽灭菌: 工作服、口罩、稀释液等,置高压杀菌锅内,一般采用121℃灭菌半小时,当然不同的培养基有不同的要求,应分别处理
2. 火焰灭菌:接种针、接种环等可直接火焰灭菌
3. 高温干燥灭菌: 各种玻璃器皿、注射器、吸管等,置于燥箱中160℃灭菌2小时
4. 一 般消毒: 无菌室内的凳、工作台、试管架、天平、待检物容器或包装均无法进行灭菌,必须用其他方法进行消毒处理,采用2%石炭酸或来苏儿水溶液擦拭消毒,工作人员的手也用此法进行消毒
5. 空气的消毒: 开启紫外灯照射30—60分钟 即可。
操作要领
准备工作
1. 先进行无菌室空间的消毒,开启紫外灯30—60分钟
2. 检验用的有关器材, 搬入无菌室前必须分别进会灭菌消毒
3. 操作人员必须将手清洗消毒,穿戴好无菌工作衣、帽和鞋,才能进入无菌室
4. 进入无菌室后再一次消毒手部,然后才进行检验操作
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1. 动作要轻,不能太快,以免搅动空气增加污染;玻璃器皿也应轻取轻放,以免破损污染环境
2. 操作应在近火焰区进行。
3. 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器材使用前后均需灼烧,灼烧时先通过内焰,使残物烘干后再灼烧灭菌
4. 使用吸管时,切勿用嘴直接吸、吹吸管,而必须用洗耳球操作。
5. 观察平板时不好 开盖,如欲沾取菌落检查时,必需靠近火焰区操作,平皿盖也不能 大开,而是上下盖适当开缝。
6. 进行可疑致病菌涂片染色时,应使用夹子夹持玻片,切勿用手 直接拿玻片,以免造成污染,用过的玻片也应置于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然后再洗涤。
7. 工作结束,收拾好工作台上的样品及器材,最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

㈣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抄的哦

1 实验室安全
1.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
1.2 科室安全文档
(a)生物危害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 应用:

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 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

任何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 生物性危害
1.5.1 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危害水平取决于:
a.处理的传染性物质的本身:

按照传染性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性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划分成不同等级。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
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性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临床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性培训和安全性经验积累。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性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 传染性物质的分类
1.5.2.1分类系统

生物危害防护:〔见1.2 (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
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对社区无危害性。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培养基上包含未鉴定物,因此,妥善处理对各级安全水平都至着重要。
b.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2——人类疾病相关物质,这种物质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中度危险,并具有一定程度社区危险性。医院微生物室所涉及的绝大多数物质属此安全水平,生物危害警告应张贴,并且限制接近,应用醒目标语,若是能产生空气传播或飞溅的I,II类物质都就使用相就的操作台。实验室就提供类似防护衣和手套,眼罩尤其是配戴隐形眼镜者,也应提供类似安全水平的洗手设施,并且临近工作区也应有高压灭菌装置。所有废物和反复使用设备的去污染应有特定的程序。
c.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3——人类疾病相关物质,具有潜在空气传播性,能引起严重,致命疾病,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高度危险,并具有一定程度社区危险性。所有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案的标本必须标以”小心污染”标签,并且同时标于盛放标本容器和申清单。然而作为预防保护还不足够。应对所有血液,体液,分离的人体组织等有普通防护意识,它们都应视作传染源。在此生物安全级,实验室应控制对其接近。凡涉及该类物质都应使用I或II类工作台操作,也可以遵循II级操作注意事项,对所有废物进行去污染处理,包括工作服和重复使用设备。
d.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4——对个人的危险如生物安全3级,但对社区有高度危险性。这些传染性物质包括:

蜱源性脑炎病毒

支里半亚-刚果牛血热病毒

Marburg
Virus

艾波拉病毒

Lagsa fever Virus

Junin HF Virus

Machupo HF Virus

Guanaruto HF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 (B Virus)
1.6 以下预防措施,所有实验工作人员必须遵守:
1.6.1 工作服
a.所有实验室成员在工作期间必须始终穿着所提供的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须挂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实验室外冼工作服。
b.在处理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安全3级物质的标本时,必须在工作服外穿隔离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内处理标本和培养基时,必须戴手套。
1.6.2 洗手池

洗手池须供应洗洁剂和纸巾。
1.6.3 洗手

所有工作人员在离开工作区必须洗手,并且要先脱去工作服和手套。
1.6.4 食物,饮水,吸烟,化妆品

食物和饮料不允许带入任何处理标本的房间.不允许在处理标本的任何地方吸烟.不允许在处理标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妆品。
1.6.5 伤口和擦伤

手上的伤口和擦伤必须覆盖保护物。
1.6.6 个人衣物

个人衣物不允许带入实验室,并且必须保存在带锁的柜子里。
1.6.7 口吸移液管

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机械移液装置。
1.7 常规预防措施应用于所有血液、体液、组织标本的操作中:
1> 无论何时都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针头或其它锐器。
2> 使用过的针头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须丢入专门的带有盖子和桶内,以备安全处理、防止容器过满盛装。
3> 使用过的针头不许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
4> 打烂的玻璃必须放入坚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后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黄色垃圾袋。
5> 在接触具有潜在性传染性标本培养基、组织,必戴保护性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如果手套有可见的污染,必须先除去污染,再更换。手上有皮炎或伤口的工作人员的需要间接接触传染性物质的人员应戴保护性手套。
6> 在处理完标本、结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规定带手套时,应常规洗手。
7> 当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体液污染发生时,应停止工作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再清除污染区。建议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如果污染区较大用浸有次氯酸钠溶液的湿布覆盖10min去污染,并标示相应的警告,丢弃废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级物理容器。注意飞溅的水滴和流淌会将污染带到主污染区以外。
8> 所有在实验室使用的具有潜在污染性的物质都需去污染,最好先高压,再做处理。
9> 任何可能产生飞溅或气雾的操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操作台里进行。这些操作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混合,超声,收集组织受精卵,以及处理含有浓集的感染物质标本。
1.8 实验室物质处理
a> 黑色塑料袋用来收集未污染或经高压过需处理的废物。
b> 废纸屡用来收未污染的废纸,用过的纸巾等。
c> 所有可能传染的物质必须高压或焚化。
d> 所有丢弃的标本,培养基和实验室废物必须放在专门容器里
e> 用白色聚丙烯罐盛装2%新鲜配置次氯酸液,以供工作中丢弃标本,污染吸头,棉拭子临时处理待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再经高压处理。
f> 黄色塑料袋用来处理污染的实验室废物。它们应封口再由工人拿去焚烧。
g> 带盖,带标签硬质容器用来盛装针头的锐器。
1.9 实验室传染性物的消毒
高压
a.所有培养基的传染性物质都要高压,除非准备焚烧的,高压的最大好处是使传染性物质离开实验室可保证安全。
b.用作此目的的高压设备应在医学技师监督下由实验室工人操作。
c.高压设备应定期由医院设备组测试,检修。这些测试包括商业使有的芽胞试纸实验。多个高压设备应有使用记录,并自使用之日起由医学技师连续记录。任何不符都要向安全人员报告。
1.10 去污染
去污染剂:
1> 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装新鲜配置的含有效氯1000ppm的2%次氯酸溶液,放在多个工作室。
2> 5%的Printol:其50%水溶液用来处理溅在地板和家具上的污染。
3> 戊二醛:新鲜配制成一定浓度,主要用于不能使用次氯酸钠的仪器去污染,如离心机等。
4> 75%乙醇:主要用于对清洁表面的快速去污染。
1.11 离心机
1.11.1 注意事项:
a> 使离心机用的试管应具是厚管或塑料的,离心前应仔细检查是否缺损。
b> 离心机需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操作都应能看见离心缸,以便能正确地将离心架放在转子上。
c> 离心桶和离心架配对使用,负载后需仔细平

㈤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程

实验室人员在工作的时候,要接触各种微生物、试样及检验过程中的物品0,这些物质中有些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有些还具有易燃易爆性质;同时,各种仪器、电器、机械等设备,在使用中也可能存在危险性。因此,作为实验室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实验室安全守则。
(1)实验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按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2)微生物室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3)凡接触微生物的实验,工作人员应小心使用,确保安全,使用后必须用酒精消毒手和台面,有条件的必须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操作;。
(4)在无菌室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使用前必须经紫外线照射或其他方法消毒,才可使用,操作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免污染;
(5)不使用无标签(或标志)容器盛放的试剂、试样;
(6)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物应集中处理,不得任意排放;所用的培养物、被污染的玻璃器皿及阳性的检验标本,都必须用消毒水泡过夜或煮沸或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处理后再清洗;
(7)在实验室中使用手提高压灭菌锅时,必须熟悉操作过程,操作时不得离开,时刻注意压力表,不得超过额定范围,以免发生危险;
(8)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程。不使用绝缘损坏或接地不良的电器设备,不准擅自拆修电器。
(9)实验完毕,实验人员必须洗手及消毒后方可进食,并不准把食物、食具带进实验室。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10)实验室应配备消防器材。实验人员要熟悉其使用方法并掌握有关的灭火知识。
(11)实验结束,人员离室前要检查水、电、燃气和门窗,确保安全。

热点内容
土地流转通知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02 08:03:40 浏览:15
电商法淘宝代购 发布:2025-09-02 08:00:43 浏览:296
民法通则94条 发布:2025-09-02 08:00:42 浏览:552
2016年吴鹏行政法视频 发布:2025-09-02 07:59:14 浏览:756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02 07:59:08 浏览:235
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02 07:56:15 浏览:529
在广州做律师 发布:2025-09-02 07:44:14 浏览:598
张明楷刑法学视频 发布:2025-09-02 07:39:55 浏览:591
行政法最基本的原则是 发布:2025-09-02 07:39:54 浏览:957
2017中级会计经济法教材 发布:2025-09-02 07:39:53 浏览: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