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法规形态研究

法规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2-27 04:05:12

『壹』 什么叫法律形态

为了使法律抄意识形态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及对于中国意识形态策略有所助益,《法律意识形态论》在对法律意识形态的内涵、结构、功能以及历史发展脉络做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法律意识形态的策略应该是通过建构法律意识形态的主体,进而通过法律意识形态批判,从而加强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并使建制论证功能更加突显。 法律意识形态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分支,又是法理学、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意识形态研究和法学研究中本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对该问题,目前的研究十分薄弱,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没有将法律意识形态的范畴特定化;其二,没有将法律意识形态的范畴体系化;其三,没有将法律意识形态的范畴与相关范畴相区分。 分析法律意识形态是交互于建制与论证之间的内在关系。书中就建制论证的历史形态做了一个先期梳理,总结了理性一道德的建制论证模式、规范一制度的建制论证范式、合理一合法的建制论证模式为代表的三种建制论证模式,并进而分析了建制与论证之间存在内在冲突的原因,厘定了法律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

『贰』 中外汽车安全与法规研究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我国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在随之大幅的增加。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也就自然而然的越来越受到广大国人的关注。厂家也越来越多的把自己产品的安全性当作宣传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世界最新的安全技术研究成果被引进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开始专注于这一领域。NCAP体系被引入中国,各种CAD、CAE以及碰撞计算软件被引入中国。好像世界有的我们都有了,世界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在做。别人有LS-Dyna、Hyperworks、Madymo和Radioss,我们都有。别人在做整车碰撞建模、模拟、结构优化和数字假人(Dummy)建模,这一切我们也都在做。那么我们就要问,我们在汽车安全技术研发上还缺少什么。答案是:好像什么都不缺了。

碰撞的建模、模拟与结构优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评价体系,这一切都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开发这棵大树枝和叶。真正支撑这棵大树的根基却并不太招人重视。其实如果要问这个根基是什么,那么就要自问一下,技术研发的根基是什么了。是现实,在现实中发现问题(problemidentification),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了现实的问题。这是个技术开发的普遍过程。对于研发人员来说,首先要清楚的了解现实问题是什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个道理放在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上,对于我们这些工程师,首先最重要的是清楚的了解在道路上发上了什么。然而每天甚至每一分钟世界上都在发生着各种千奇百怪的交通事故,如何才能把握交通事故的主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方法都是建立本国的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通过交通警察、急救医生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将全国的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的全面、深入、详细的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经年累月这庞大的交通事故数据系统就成为了汽车被动安全研发人员了解本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在现实中确定问题(problemidentification)以及验证最新碰撞理论的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于基础。同时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还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学。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在被动安全研究中的例子。

其一,现在很多人都在议论,新车安全评价体系到底能不能真实的反应汽车的安全性。现实生活中的交通事故千差万别,不同的接近速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叠度。而评价体系中也就那么几种实验设置(crashconfiguration),如何能保证被测车辆在现实事故中的表现和评价体系的成绩一致。这就不得不提,安全评价体系的设计思想了。现实中的事故千差万别,如果为了全面验证车辆的安全性就将车辆经来可能要面对的所有碰撞统统测试一遍,恐怕也废掉百十辆车,不说价值几百万的迈巴赫,就是几万块的QQ这一趟安全试验下来也恐怕没几个人愿意承担这个费用。所以只能用尽可能少的实验设置来覆盖尽可能多的现实事故类别,而且要尽可能将道路上的主流碰撞模式反映出来,也就是什么模式发生的频繁,在什么速度的情况下发生碰撞的几率大。而这一切都需要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的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评价体系中的偏置重叠率(overlap)为40%,而不是60%或20%的原因;为什么偏置碰撞的接近速度为56kmh,而不是其他的速度。当然实验的设置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但统计数据绝对是重要的决策基础。而世界各地区的交通事故情况不尽相同,也就造成了各地区评价体系间的差异。

其二,被动安全的很多理论都要是通过对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来验证才能被同行认同接受。比如有人提出在装备了安全气囊而且在碰撞中驾驶室基本没有变形的情况下,汽车在碰撞中的速度变化绝对值(DeltaV)是决定乘员受伤程度(MAIS)的主要决定性因素。那么如果他想让同行们广为接受他的这个理论,他就必须通过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证明车辆碰撞速度变化(DeltaV)与乘员受伤程度(MAIS)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高度相关性。

现在我们回到我文章的主题,我们中国的工程师根据什么来研发汽车安全技术,更具体些我们根据什么来研发针对中国的汽车安全技术。我们中国现在还没有国家或区域性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而且现在好像也还没有意向要建立这么个这么个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或者说我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性。此外,技术和产品可以从国外引进,但把美国或欧洲的交通事故数据引进过来恐怕也有些不妥。毕竟美国、欧洲的地区车辆组成,个人驾驶习惯、交通法规以及碰撞模式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我国的研发人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用欧美的事故数据义务针对欧美人民开发汽车安全技术,顺带着给中国人民做点好事,可欧美的事故数据实在不是我们能够承受的奢侈品。美国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在德国如果需要德国的GIDAS(GermanIn-depthAccidentStudy),每条有效的事故数据需要支付20欧元(相当于200多块人民币)的使用费用,而稍微有点统计基础的人都清楚做个简单的统计百十条数据都是不够用的,更别说大规模复杂的统计了。

中国已经成为了汽车制造大国,中国也已经成为汽车消费大国,现在大家的目光是不是该转向汽车技术的研发上了呢。中国是不是到了应该为成为汽车技术的大国而努力的时候了呢。有关部门和大的汽车企业是不是到了该考虑建立中国自己的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为自主的汽车安全技术研发提供平台和支持的时候了呢。

汽车碰撞测试的市场命运
安全性能检测不但成为国家标准、行业热点,也成为汽车厂商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一向安
全口碑不太好的日系企业对此尤其重视,广州本田的国内首次车对车碰撞试验、一汽丰田锐志的
正面偏置碰撞试验,都在试图扭转消费者的偏见。而对于自主品牌,树立安全、可靠的口碑也是
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一汽奔腾上市前的碰撞、侧翻等试验,以及长城哈弗的正碰和侧碰试
验,都较好地起到了这一效果。
企业主动打出碰撞营销牌,且都采用了比现行国标更高的标准,足见汽车碰撞测试的市场潜
力。在C—NCAP 正式实施的同时,国内还有几家机构表示将进行NCAP 项目。清华大学与北京
大陆汽车俱乐部年初推出NCAP CHINA,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客观、公正是 C—NCAP 一直强调所要遵循的准则,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汽车技术研
究中心称,试验车辆以市场购买方式得到,对于企业的委托评价,也将严格按照选车程序从市场
上购车进行。试验结果也将直接通过媒体向消费者进行宣传,从而达到指导消费的目的,并最终
拉动汽车厂商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积极改进车辆安全。然而,测试机构的不断承诺似乎还是不
能让大家放心,碰撞测试试验体制的健全才是保证公正性的有效途径。在国外,NCAP 的实施过
程往往有保险公司的参与,如美国保险非营利团体等。考虑到汽车安全性能与自身收益的相关性,
保险公司加入后对碰撞测试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C—NCAP 似乎也应该引入一个制约机构,
以确保其客观、公正性。
NCAP 是什么(链接)
NCAP 即为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是由中立的第三方建立的一套车辆安全评价体系,可以对车
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它所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比政府制定的安全法规的碰撞速度要高,
从而在更严重的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根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的伤害
程度将试验车的安全性进行分级。
根据各国车辆构成情况、碰撞事故特点、技术水平等原因,每个国家所实行的NCAP 在试验
项目、试验条件、撞击速度和撞击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NCAP 最早于1978 年出现在美国,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相继
建立了自己的NCAP 体系,分别被称为美国的NHTSA—NCAP、欧洲的Euro—NCAP 和日本的J
—NCAP。其中欧洲的NCAP 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它由欧洲各国汽车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
者权益组织、汽车俱乐部等组织组成,是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所需
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
欧洲 Euro—NCAP: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
障碰撞试验时速64 公里,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50 公里。碰撞测试成绩最高5 星,最低
1 星。近年Euro—NCAP 也将汽车对行人保护程度划分为四星级。
美国 NHTSA—NCAP:对车辆的测试主要包括正面碰撞时速56 公里、侧面碰撞时速62 公里,
以及抗翻滚测试等,评测结果也用星级来表示,最高5 星,最低1 星。
日本 J—NCAP: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正面碰撞、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制动性能和行人头部保护。正面碰撞时速为 55 公里;偏置碰撞时速64 公里;侧面碰撞时速55 公里;行人头部保护试
验是以时速35 公里的速度用模拟假人头部的冲击锤碰撞发动机舱,测量伤害值。最高6 星,最低1 星。
中国 C—NCAP:测试项目包括三项,一是正面100%重叠性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二是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6 公里;三是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 公里。最高6 星,最低1 星。

『叁』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很多人习惯将法学专业称之为法律专业。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一词,在中国先秦时代被称为“刑名之学”,从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
历史上 ,出现过四种为不同阶级利益服务的 、体现不同意识形态的法学,即奴隶主的、封建主的、资产阶级的和无产阶级的。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以法作为研究对象的法学 ,必然具有实践性的特征,即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转过来为社会实践服务。法学是历史和国情的范畴,不同的时空条件下的法学,总是印有特定的痕迹,其内涵和外延、内容和体系是有差别的。首先,法学可以对社会发生直接和间接和影响。第二,法学的对象、分科、方法都是实在性的。第三,法学在实践中产生,其发展也是为了指导实践。

『肆』 公共行政什么形式或形态的研究方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公共行政学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学和行为科学公共行政学两个内发展容阶段。在这两个发展阶段上,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概念、理论、方法与研究模型,但公共行政研究根植于领导艺术、经济效率与政党关系等方面;以管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科学管理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公务员的专长也受高度重视。以效率、效益为导向的技术视野是这两个阶段上公共行政的标志;相反,平等与公正的问题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没有受到重视。

『伍』 法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学的综合研究方法:

①当代西方综合法学派首倡的一种研究方法,本世纪初开始,西方法学以自然法学;分析——规范法学、社会学法学为代表,形成三派鼎立之势。他们之间进行无休止的论战,各持法律的研究某一侧面,对其意义无限扩大,试图抹杀其他流派存在的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法学家纷纷指责上述三大法学派别的偏执和排他性,认为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价值判断等,都影响到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应是“形式、价值和事实”的特殊结合。

因此,用任何单一的绝对因素或原因来解释法律制度、法律现象都是不科学的,必须在法学方法论上进行一场变革,要把对法律的价值分析、形式分析和事实分析结合起来,采取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势态,于是,法学的综合研究方法便应运而生。

提倡这种方法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国的哈尔及其《综合法学》,丁·斯通及其《法律制度和法学家推论》,博登海默及其《法理学》,以及前西德的费克纳等。综合研究的方法,目前在西方法学界已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为以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看,流派和方法论的相互吸收、兼采博取,乃是学科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然而,作为一种方法论,综合研究的方法实质上是对三大流派研究方法的折衷,其涉及的内容庞杂而无边际,仍然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②从多角度、多层次来研究法律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具体包括哲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比较法学的、注释法学的、价值论的、语义分析学的方法等。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对法律现象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有更深刻的把握。

(5)法规形态研究扩展阅读:

从法的形式角度说,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从法的体系角度说,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社会法刑法、国际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种部门法;

从时间角度说,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现代法和当代法;

从空间角度说,包括该国法、外国法、本地法、外地法;

从一般分类角度说,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

从表现形态角度说,包括动态法和静态法、具体法和抽象法、纸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现实法(如实际生效的法)等等。

法学只有将所有这些不同意义上的法尽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实的法学。

『陆』 选择企业法律形态的重要性是 什么

不同的形态,出资人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要求企业的注册资金,出资形回式都不一样的,合伙企答业,独资企业,一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形态不一样股东责任,权利义务,公司的纳税都不一样的,因此开办企业前,一定要研究好自己应该开办什么样的企业,对自己有利。

『柒』 国家法律法规《元素法》《形态法》是谁首先提出的意义是什么这两部法律是依照谁的哲学理论基础建立的

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

『捌』 最常见的法律形态有哪些

最常见来的法律形态有三种自:民事法律形态、刑事法律形态、行政法律形态。

  1. 民事法律形态:个人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都属于这一类。

  2. 刑事法律形态:专门就是指的关于对刑事犯罪行为的处罚。

  3. 行政法律形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民告官”的相关法律问题。

『玖』 国家法律法规《元素法》《形态法》是谁首先提出的

形态分析法是由 茨维基 提出的。

『拾』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法。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有在职的吗 发布:2025-08-30 00:12:07 浏览:836
贷款保证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30 00:00:46 浏览:815
校园开展法治进校园 发布:2025-08-30 00:00:46 浏览:872
离婚协议与合同法的关联 发布:2025-08-29 23:56:25 浏览:990
桓台法治 发布:2025-08-29 23:34:32 浏览:279
劳动法进修工资规定 发布:2025-08-29 23:34:31 浏览:858
举办常用法律知识培训班 发布:2025-08-29 23:30:22 浏览:143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生产者的责任采用 发布:2025-08-29 23:25:54 浏览:457
宝洁公司受到了哪些法律约束 发布:2025-08-29 23:24:58 浏览:804
行政法可以收费 发布:2025-08-29 23:24:15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