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印使用管理条例
⑴ 古代用印制度中的监印方法与要求
由专门的监印官进行检查,与事目无差。
“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差,然后印之”。即官印使用,是要监印官审查过方可施行并署名。
监印官的职责一是保管印章,二就是监督主官用印是否规范并进行核实。
衍生知识点——中国古代用印制度渊源
用印制度即印章、封泥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保证了公文的严肃性和有效性,起到了防止伪造公文的作用,为国家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创造了条件。纵观历史,历代的公务文书皆有一套自己的用印制度,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印章早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但当时只是作为个人凭证,春秋战国时期才用于公文的封印。当时的印章称为"玺",是官员权利和身份的象征。任职时授予,免职时收回。所谓封泥,就是在所要发出的简册封页的结绳处糊上一块黏泥,在黏泥上加盖印章,这是公文生效的标志。
秦朝统一中国后,对文书用印进行了调整和统一,它规定皇帝的印章称为"玺",皇帝有六玺,即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天子之玺,不同的公文加盖不同的印玺。百官之印统称为"印",根据官职大小分别授予不同质地的印,并系以不同颜色的绶带。凡是官府发出的公文均必须加盖印章,以证明公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秦朝对印章的管理很严,凡是未加盖印玺或加盖印章的公文均被视为"伪书",凡丢失、私制或盗用官印者要依法严惩。
汉代"玺"、"印"制度制定得非常详细,诸如名称、质料、钮制、绶色代表着哪一身份等级,都有严格的制度条文。公文用印也已成定制,重要的公文还要缄口封泥。印章的意义已不止于简单的公文使用,据罗福颐《古信玺概论》考证:"职官迁、死必解印绶,文献记载以西汉前后为多,谈到罢官常连言‘解印绶',甚至以’收玺'、‘夺玺'作为罢官的代词。"汉代公文除用印之外,还要求经手官吏及办理人员按官称等级序列在公文末尾签署官职及姓名,以示对公文的负责。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被广泛使用,官府文书改用纸帛,而且用朱红色直接钤印于纸上,这是用印制度的一大变革。它具有印迹清晰、不容易消褪、经久耐用等特点,既提高了公文制作的速度,又使公文卷面美观。在刘宋以前,官员离任,印章也随身带走,新官必须重铸新印,非常繁琐,刘宋时期,官印开始实行移交制度,且成定制,官员前、后交卸替代,悉以接印为权利移易的标志,只有印章 “年深久远,印文元蔽”者方可换铸新印,并且对换铸新印的手续也作了严格的规定。
随着唐朝公文制度的进一步完备,其对用印制度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在唐代,公文经主管长官判署、签押并经秘书人员誊写、校对后,凡应用印者,鉴印官考其差谬,然后印之。印的位置在官署或官衔落款处。唐代规定"一文一印",一件公文如有两页以上的公文纸,则要在首尾纸缝间盖 "骑缝印"。钤印的时候,必须"朱"在 "墨"上,不能 "墨"在 "朱"上。也就是说,印要盖在官署落款的文字上面,严禁先钤印后书写文字。在前代,天子之印称为"玺",唐武则天 "恶玺字,改为宝",朝廷 "置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
及至宋朝,公文用印制度又有了新的变化。据《宋史·舆服志》载,自南宋以来"唯长官曰印,僚属曰记,又下无记者,止令本道给以木朱记",对京城、外处职司及诸军将校等并给朱记。另外,在印章的大小尺寸上,官阶越大,印章也随之越大。对印章的启用,宋代规定:首先,明令禁止用官印加盖私文书。其次,用印必须严格登记,并以文书中文字、印章的墨、朱先后而辨真伪,还规定 "诸官文书皆印年月日及印封",这种加盖弥缝章的做法,对预防公务文书被私拆大有好处。此外,对多页首尾连粘,还规定了加盖骑缝章的要求,并说"诸狱囚案款不连粘或不印缝者,各徒一年,有情弊者以盗论。
元代用于文书的印章有两种,一种是官印,一种是在文书上签押的刻名印 (即现代的手印、签名章)。因此,元代对印章的制作、保管和使用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元代专设有符宝局、铸印局、监印官、知印官等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有关印章的制作、保管和使用。
明代不论皇帝颁布的文书,还是各个衙门行移出外的文书,在印信使用上规定都非常严格。皇帝的印章称为"宝玺"。明代旧有宝玺十七枚,其用途也各异。嘉靖十八年,明世宗根据需要,增制了七枚"宝玺"。各种 "宝玺"皆由内尚宝监女官掌之。遇用宝,则尚宝司以揭帖赴尚宝监,尚宝监请旨,经皇帝批准后,赴内尚宝监领取。所有"宝玺",每年择吉日用香水清洗一次。年终向皇帝报告一次各种"宝玺"的使用次数。明代内外各衙门的印信,由该衙门首领官收掌。若首领官不令佐贰官封记,佐贰官不在不令首领官封记,及首领官、佐贰官不行封记者,并杖一百。对于漏使、错用印信,《明律》也有具体规定,"凡各衙门行移出外文书,漏便印信者,《明律》也有具体规定,“凡各衙门行移出外文书,漏使印信者,当该吏典对同首领官并承法,各杖六十。全不用印者,各杖八十。干碍调拨军事、供边方军需钱粮者,杖一百,因而失误军机者,斩。倒用印信者,照漏用律,杖六十。"盗用印信及在空白纸上用印者,依照刑律 "诈伪"条论斩;借用印信,依照礼律"上书陈言"条论斩。
清代皇帝玉玺共计二十五枚,即"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之宝"、"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等。皇帝的下行文,视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宝玺。凡请用宝玺,要先将宝之数奏明。届期,由学士率侍读学士、侍读典籍等到尚宝司登记领取,用后及时奉还。对于各级官府来说,不但用印要登记,而且印泥颜色也有规定的区别。宗人府、六部、大理寺、光禄寺等衙门,盛京五部、奉天府、各省总督、巡抚等衙门,除上皇帝本章用印颜色为朱色外,衙门来往行文,用印颜色为紫色。衍圣公用印情况,如同上述衙门。其他文武各衙门,皆用朱色印泥。
⑵ 办公室用章管理制度
公司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印章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印章包括“****有限公司”中文、中英文公章,****法定代表人名章及签字章。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文、便函、介绍信、证件、证书、统计报表及对外签署的合同、协议等。 第四条 印章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印章使用管理规定,凡不符合本办法的,一律不得用印。 第二章 印章的使用及管理 第五条 印章的使用 (一)以****名义发出的公文,须经****领导签发批准的文件原稿用印。 (二)****发文的附件(如各类业务报表等)凭发文并按该文中限定发给附件的单位、数量用印。 (三)****各部门用印,应按规定办理用印手续。各国内企业用印,需经总经理办公室批准,按规定办理用印手续。原则上不准外单位人员到总经理办公室直办用印。 (四)办理使用****印章的事项,须由经办人认真填写《用印审批单》(见附件),写明用印单位、用印时间、用印文别、发往单位、事由及印别等,审批单经****领导审核批准,经办人签字后用印。 (五)****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期间,原则上不使用法定代表人名章、签字章,所需签署文件一律送法定代表人签字。若确需盖法定代表人名章、签字章的,应经法定代表人批准。 在法定代表人出差期间,应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请示法定代表人同意,或经法定代表人授权的其他****领导在《用印审批单》上签字批准后方可盖法定代表人名章、签字章。 (六)经办人用印时须将《用印审批单》一联交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收存,并在用印登记本上登记、签字。 (七)****印章应由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直接用印。 (八)各部门借用****印章到公司外用印时,必须由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随同监印,并于当天下午4:30以前将印章归还。若不能按时归还,经办人员须向主办部门领导报告,并同印章专管人员一起向总经理办公室领导报告,同时写出简要书面说明,按总经理办公室领导批示办理。 (九)****钢印主要用于加盖工作证、退休证或经主管部门批准印发的其它证件。 (十)印别及盖章位置要准确、恰当,印迹要端正清晰,印章的名称与用印件的落款要一致(代用印章除外),不漏盖、不多盖。 (十一)介绍信、证明信如有存根,要在落款和间缝处一并加盖印章。 (十二)不得在空白介绍信、空白便函、空白证件上用印。如有特殊情况用印,须经****领导批准。 第六条 印章的管理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章由总经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掌管,****其它印章由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掌管,并实行用印登记制度。 (二)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每天下班前应检查印章是否齐全,并将印章锁进铁柜内,妥为保管,不得将印章存放在办公桌内。第二天上班后,应首先检查所保管印章铁柜有无异样,若发现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总经理办公室领导和保安部门。工作时间印章掌管人员因外出不在岗位时,应将印章妥善保管。 (三)印章专管人员因事、病、休假等原因不在岗位时,总经理办公室领导应指定他人代管,专管人员要向代管人员交接工作,交代用印时的注意事项。专管人员正常上班后,代管人员应向专管人员交接工作,登记管印的起止日期,实行管印人员登记备案制,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交接工作时,应严格办理交接手续,登记交、管印起止日期、管理印章类别及数量。交接人员签字,总经理办公室领导签字认可后备存。 (四)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调离或因各种原因离岗时,总经理办公室领导应指定他人管理印章,并及时办理交接工作,交代用印注意事项。 (五)因机构变动需刻制新印章时,须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成立新机构的文件;更换旧印章须凭旧印章原样,向总经理办公室申请,经****领导同意后,由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到公安局办理刻章事宜。新印章刻制后,各部门在领取新印章时,要认真进行登记,注明签收人姓名、日期以及启用新印章、作废旧印章的年月日,并将旧印章一并交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由其登记造册,统一交归档案资料室,按规定妥善保管。 第七条 印章专管人员要坚持原则,遵守保密规定,严格照章用印。 第八条 未按批准权限用印或用印件内容有误的,印章专管人员不予用印;经办人拒绝专管人员审核用印内容的,专管人员可拒绝用印,或报告领导处理。 第三章 附则 第九条 各部门印章的保管、使用,应当参照****印章使用管理规定执行。各国内企业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参考以上制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⑶ 财务印鉴的保管和使用制度
为保证指挥部财务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维护 指挥部资金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挥部财务印章分三种:财务专用印章、法人代表人名印章和 会计人员人名章;
二、指挥部财务专用印章,用于代表指挥部办理银行款项支付、出 具有关票据等业务;指挥部法人代表人名印章,用于办理银行款项支付 时预留银行印鉴;会计人员人名印章,用于办理财务部门有关会计凭证 等会计业务,对外提供会计报表。
三、财务印章是指挥部在银行设立账户、支取现金、办理款项结算 的重要依据和证明,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确保指挥部货币 资金的安全;
四、财务印章应指派专人分开管理。财务部门负责人保管财务专用 印章,指挥部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保管法人代表人名印章,出纳会计保 管本人印章;
五、财务印章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外借;保管人不得擅自将自 己保管的印章交他人使用、 保管, 也不得私自接受他人保管使用的印章, 特殊情况必须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同意;
六、财务印章必须安全存放,作到“人走章走,随用随锁”;财务专 用印章或法人代表人名印章必须放入保险柜保管;
七、财务印章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批准程序使用,不得乱 用、错用。印章保管人应负起监印责任,在监印中应严格审查,注意内 容,防止漏洞。
八、财务印章具体使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办理各项收入业务
(1)检查各项收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单价和收费标准 是否准确;
(2)检查有没有齐全的计量发货手续,数量、金额计算是否准确;
(3)与有关文件、拨款单、合同等相核对,看是否一致、有无差错;
(4)待以上各项逐一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收款业务,并在相关收款 凭证上加盖财务印章。
2、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支出业务时
(1)检查原始凭证是否合法、齐全,是否符合要求;
(2)与计划、合同、计量支付证书等相核对是否一致;
(3)有无经办人、计量人、验收人、经办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 人签字,有无指挥长(或指挥长委托的审批人)审批签字;
(4)检查付款凭证和银行票据金额是否相符,填写是否符合要求,有 无差错;
(5)与往来账核对时,核实有无应扣款项。 待上述各项逐一核对无误后,方可在银行付款票据上加盖财务印 章。
九、财务印章因不慎丢失,保管人员应立即向银行挂失并向财务部 门负责人报告,然后及时更换印章;
十、原财务印章作废或因故变更时,原印章应报请指挥部负责人、 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销毁处理,销毁时财务部门负责人应在场监销。
⑷ 预留印鉴的管理办法
一、总体情况说明
为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存款人预留银行印鉴的管理,防范风险隐患,保障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各大银行根据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总行制定的《中国**银行会计基本业务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分别制定了各地、各行的《中国**银行***预留印鉴管理暂行办法》。
各地、各行的管理办法虽然在细节上有一定差别,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
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管理,规范存款人预留银行印鉴的管理和使用,切实防范风险,保障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根据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总行制定的《中国**银行会计基本业务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预留印鉴,是指存款人在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时留存的、凭以办理款项支付结算的权利证明,也是开户银行办理收付结算的审核依据。
第三条 系统内往来资金划拨、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调拨等业务预留印鉴的管理以及外币账户预留印鉴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使用电脑验印系统的分支行,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报备省行(财务会计处)。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内各级营业机构及各级管理行。
第二章 预留印鉴的基本规定
第六条 存款人为单位的,其预留银行印鉴为该单位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加其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存款人为个人的,其预留签章为该个人的签名或盖章。
第七条 存款人在银行预留签章中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与其申请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的账户名称、出具的开户证明文件上记载的存款人名称应保持一致,但以下情形除外:
(一)因注册验资开立的临时存款账户,其账户名称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政府有关部门批文中注明的名称,其预留银行印鉴中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应是存款人与银行在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中约定的出资人名称。
(二)预留银行签章中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依法可使用简称的,账户名称应与其保持一致,并在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上明确简称的约定。
(三)没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其预留印鉴中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应是“个体户”字样加营业执照上载明的经营者的签字或盖章。
第八条 个人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的,与其个人结算账户名称和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中的名称应保持一致。
第九条 系统内往来资金调拨,预留印鉴为该机构的行政公章或业务公章加其负责人或业务主管签章。系统内有价单证和重要凭证调拨,预留印鉴为该机构的行政公章或业务公章加其负责人或业务主管签章以及管库员签章。
第十条 预留印鉴卡片一式三份,一份交客户留存,一份与开户资料一并专夹保管,一份交印鉴卡管理员保管。
实行综合柜员制管理或票据交换集中处理的,必须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后才可增加预留印鉴卡片数量。
第十一条 预留印鉴须清晰、易辨别审核。预留印鉴上的签章可以是签名、盖章或签名加盖章。预留印章时必须使用朱红印油,不得使用原子印章。
第十二条 印鉴的保管和使用由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印鉴的预留、变更和收回需经坐班主任审核,并在相关业务凭证上审批同意。
第三章 预留印鉴的受理和使用
第十三条 受理申请。按照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对申请开设支票账户和凭印鉴支取的存折账户发给“开户申请书”和印鉴卡片。
第十四条 审查手续。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开户申请书”和印鉴卡片,坐班主任应认真审查印鉴卡片填写的地址、电话、印鉴启用日期等内容是否完整、真实,加盖的预留印鉴是否符合第七条和第八条的规定。单位账户预留印鉴卡的背面是否加盖单位行政公章,个人账户预留印鉴卡的背面有无个人亲笔签名。审查开户资料无误,在印鉴卡片上签章后交柜员办理开户。
第十五条 柜员开立账户后,在印鉴卡上填写账号,由业务印章管理员在开户行留存的两份卡片上加盖骑缝章后, 一份印鉴卡与开户资料一起保管,一份印鉴卡交印鉴卡保管员保管,一份退回客户。
第十六条 印鉴卡保管员负责日常支付业务的验印工作。一般情况下必须折“对角”验印,对于单位账户单笔10万元(含)以上、个人账户单笔5万元(含)以上的大额现金支取,或单位账户单笔20万元(含)以上、个人账户单笔10万元(含)的转帐支付,必须要折“米”字核对印鉴,并由二级(含)以上主管复审印鉴。核印完毕,核印人和复审人在支付凭证的印鉴右下方签章证明。
第四章 预留印鉴保管和移交
第十七条 印鉴卡的管理遵循“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营业机构应指定专人加以保管。使用时应放在保管人的视线或监控录像范围内。
第十八条 印鉴卡保管人在营业时间内临时离开岗位,要将印鉴卡装箱上锁;营业终了,要将印鉴卡装箱上锁随现金尾箱上解或入保险柜保管。 印鉴卡保管人不得将自己保管的印鉴卡出借他人使用。
第十九条 印鉴卡保管人轮班、短期离岗和调离,要按规定做好有关交接工作。办理交接时需登记《柜员交接登记簿》,并注明印鉴卡个数;接收人要认真清点印鉴卡片数相符后方可办理接收手续;交接时由二级(含)以上主管负责监交。
第二十条 已转入久悬未取专户的印鉴卡片,应单独抽出、专夹保管。
第五章 预留印鉴变更
第二十一条 单位存款人申请变更预留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应向开户银行出具变更印鉴的书面申请、原预留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等相关证明材料。
单位存款人申请变更预留公章或财务专用章但因公章或财务专用章遗失而无法提供原预留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应向开户银行出具原印鉴卡片、开户许可证、营业执照正本、司法部门的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
第二十二条 单位存款人申请变更预留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可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直接办理,也可授权他人办理。
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直接办理的,除出具相应的证明文件和书面申请外,还应出具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授权他人办理的,除出具相应的证明文件和书面申请外,还应出具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件及其出具的授权书,以及被授权人的身份证件。
第二十三条 单位存款人申请更换预留个人签章,可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直接办理,也可授权他人办理。
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直接办理的,应出具加盖该单位公章的书面申请以及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授权他人办理的,应出具加盖该单位公章的书面申请、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件及其出具的授权书、被授权人的身份证件。无法出具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身份证件的,应出具加盖该单位公章的书面申请、该单位出具的授权书以及被授权人的身份证件。
第二十四条 个人申请变更预留印鉴的,应出具力口盖原预留印鉴的书面申请、原预留印鉴以及个人有效身份证件。个人申请变更预留印鉴,必须由存款人本人亲自办理。
第二十五条 收到存款人提交的变更印鉴申请和相关证明文件资料,坐班主任按第七条、第八条、第二十一至二十四条规定审核变更资料,审查存款人提交的变更印鉴申请是否按规定加盖新、旧印鉴,经办人是否为法人或持有法人授权书,并验证被授上加注意见并签名,在银行留存的旧印鉴卡片上注明注销日期,并要求申请人在新印鉴卡片上注明启用日期。
第二十六条 印鉴卡保管员收到坐班主任交来的变更后的新印鉴卡片,审核新旧印鉴是否衔接,要素是否齐全,是否经坐班主任审核签章后,将新印鉴卡片按顺序放入印鉴簿中,作日常印鉴核对。
第二十七条 对单位在新印鉴启用前签发的、且在提示付款期限内的票据,按旧印鉴进行验印。旧印鉴卡片保存10天(遇节假日顺延)后,加盖“作废”章,一份与变更印鉴申请书一并随凭证装订保管,一份与开户资料一并保管。
第六章 销户时预留印鉴的处理
第二十八条 存款人申请撤销银行结算账户时,应填制《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提交开户行,属于申请撤销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应加盖单位公章;属于申请撤销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应加其个人签章。坐班主任应认真审查“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上销户人的名称、账号、印章和印鉴卡上的记录是否一致。审查无误后在销户申请书上加注意见,签名后交印鉴卡管理员办理后续手续。
第二十九条 印鉴卡保管员根据经坐班主任审核的销户申请书,抽出拟销户的印鉴卡片核印无误后,在旧印鉴卡片上注明注销日期,交前台柜员办理销户手续。
第三十条 柜员按规定办理销户手续后,印鉴卡片一份与作废重要空白凭证、销户申请书一并作销户记帐凭证附件;一份与开户资料一并保管。
第七章 预留印鉴的检查监督
第三十一条 各级管理行应对辖属行的预留印鉴工作加强管理、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留印鉴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以保证预留印鉴正常、规范操作。检查内容包括印鉴的受理和使用、印鉴保管和移交、印鉴变更及销户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十二条 坐班主任对印鉴的监督职责:
一、负责审查单位开立、变更印鉴、销户等环节的印鉴卡管理的合规、合法情况。
二、负责监督检查验印人员在核印过程中是否认真履行折角核印的工作,严禁仅凭印象、经验审核印鉴、无印鉴客户办理转账和结算业务、不使用真实的预留印鉴进行核对等违规行为。
三、负责监控员工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在管理印鉴方面执行制度办法的自觉性,防止业务经办人员违规操作。
四、负责进行安全形势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使员工及时了解不法分子利用印鉴作案的新动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第三十三条 各分支行对印鉴的监督职责:
一、检查印鉴卡上是否具备坐班主任审查时的签章。检查开户资料中印鉴卡的变更手续是否合规。
二、抽查印鉴卡与支票余额表上所列账户户名、与开户原始资料户名是否一致。
三、监督印鉴卡是否专人管理,柜员休假或换岗时是否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四、抽查录像检查印鉴卡是否在录像枪范围内使用,核印员是否真实核印,有无虚假核印的现象。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制订、解释和修订。二级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施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⑸ 公司证章印信使用管理规定
给你一个某学校的印信管理规定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二节 印信管理规定
办公室印信管理规定
为加强校办公室各类印信的管理,明确印信使用权限,特制定本规定.
一,印章管理
(一)印章的刻制,启用与废止
1.部门公章,一律为圆形,直径为4.OCM.
2.各行政部门印章,其形式规格须经校办公室核准,并持学校统一开具的介绍信刻制,部门不得自行刻制带有校名的公章和专用章.
3.行政部门印章的启用或废止均由校办公室验印登记后方能生效;废止印章,须交档案室封存或销毁.
(二)印章的使用范围
1.学校钢印
用于毕业证,学位证,退休证,工作证等证件的照片压印.
2.学校印章
(1)用于以学校名义向校内外发送的各种公文,报表等.
(2)用于以学校名义签订的合同,协议书,意向书等.
(3)用于学校颁发的各种证件,证书,聘书等.
(4)用于各类需经学校批准的申请表,申报材料.
(5)用于以学校名义对外开具的各种证明.
3.校领导名章
(1)用于证件,证书,聘书等.
(2)用于有关报表,合同,协议以及委托书,申报表,审批表等.
(3)用于以校领导名义发出的信函.
4.部门印章
用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处理公务,向学校和校领导的请示,报告,对口单位联系业务等.
(三)印章使用程序和批准权限
1.以学校名义发出的公文,须由学校领导签发后用印.
2.各种证书,证件,聘书按学校有关规定,经相应的评审机构评审或学校领导确定,由主管部门列出名单,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方可用印,用印名单留校办公室备案.对外签署的各类合同协议,经主管校领导审批后,方可用印.重大事项须报请常务副校长批准.
4.需加盖校领导名章的公文,证件,证书,聘书等,须经校领导本人同意.
5.除公文外,其他各类材料在使用学校印章时,经办人均须报请有关领导审批后,方可用印.
(四)印章的管理
1.学校授权校办公室管理和使用学校公章,校领导名章,并由其指定专人按规定保管和用印.各单位必须指定专人保管本部门公章,保管人员因事离岗,应由单位领导指定他人暂时代管.
2.保管人员要坚持原则,严格照章用印.用印前要核实签发人姓名,用印内容与落款.盖印位置要恰当,印迹要端正清晰.
3.印章存放地点要安全保险,无特殊情况,不得携带印章离开用印办公地点.用印后或不用印时,应将印章存放安全处.
4.凡因印章使用或保管不当而出现严重事故者,将追究保管者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介绍信管理
(一)学校介绍信用于介绍某人到另一单位,团体联系工作,商洽事宜.
(二)部门和个人开具学校介绍信,须持本部门领导签发的介绍信到校办公室机要科办理.
(三)介绍信要编号管理,存根与本文之间虚线处,单位名称与日期落款处加盖学校公章.
(四)介绍信要填写持信者真实姓名,身份,注明接洽和联系事项要简明扼要,存根内容与介绍信正文要完全一致,书写工整,不得任意涂改.
(五)严禁开具空白介绍信.
学校印章使用管理细则
一,任何人使用学校印章,须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并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用印.
二,用印人须在登记簿上逐项填写有关内容,用印前必须检查有无相应的领导签发,文件和信函格式是否合适,文字是否通顺,有无错漏字,核实无误后方可用印.
三,特殊情况需携带印章外出办理公务,校办公室须派专人携带印章监印,用后直接送回.
四,学校印章必须由专人使用,保管,未经校办公室主任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动用.
五,严禁在空白介绍信或空白公文纸上盖印,严禁以各种理由将学校印章借给外单位使用.
六,盖印印油要均匀,上不压正文,要骑年盖月,清晰端正,不能歪斜,模糊.
七,印章用后须及时放回指定地方并加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和失控.
八,学校印章使用范围
(一)以学校名义向市委,市政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其他上级机关报送的文件,信函,材料;
(二)我校工作人员外出公务活动的介绍信;
(三)以学校名义下发的文件,通知;
(四)以学校名义与协作单位会签的文件;
(五)学校各类班次的结业证,毕业证,学习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六)学校组织机构代码,法人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干部任免文件;
(七)学校法定代表人委托的项目书,科研项目书,工程合同书和校领导批准使用学校印章的其他事项.
⑹ 公司印章如何使用及管理办法
为了保障企业印章管理安全规范,企业印章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怎么使用,怎么保管。
一、怎么使用
实体印章线下使用的模式沿袭多年,其中存在的印章偷用盗用、人情章等违规行为日渐明显,甚至还有私自刻制印章等违纪行为。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1、谁使用、用在哪信息不准确,传统纸质台账无法作为审计的有效凭证,给印章管理留下隐患;
2、仅通过肉眼查看,印迹真伪鉴别难,给私刻印章留下可乘之机;
针对以上使用环节出现的漏洞,通过电子化的使用流程可以有效规避:
1、电子签章技术是通过数字签名、CA认证以及信息加密技术实现的,基于《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建设。使用时经权威CA认证身份、操作全程留痕、可通过系统追溯每一次使用。有效改善传统物理印章使用与台账记录带来的管理漏洞;
2、其次,数字签名技术具备签署身份可识别、签署内容不可篡改的特性。并且可在线实时鉴别真伪,解决了物理印章真伪鉴别滞后(产生纠纷事后限定权责时鉴定显然起不到任何防范风险的作用)、鉴别流程繁杂(需当事人携带纠纷文件至专业机构去鉴别,如公安三所)等问题。
二、怎么管理
解决了“怎么使用”的问题后,再来了解一下“怎么管理”。管理环节应分为“管章”和“管文件”。
1、一方面,印章管理员的职业操守关系到企业印章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集团型企业中。集团总部如何管理分支结构印章,做到权限收放自如、管而不僵也十分关键。
2、印章的固然重要,盖章后的文件归档管理问题也是企业需要着重注意的。
针对印章管理与合同管理问题,我们提供了一体化的管控方案。
1、通过电子印章技术实现印章物理印章统一收归、集中管控;分支机构在线提交印章试用申请,总部在线授权并用章,解决跨区域、跨层级、多人协作用章的问题;
2、对文件盖章后的归档管理问题,以电子化归档方案给予解决。在线归档、智能检索、分类管理、权限受控,保障文件信息安全,避免盖章后的文件寄送、存储等占用空间、被偷窃、被遗失或损毁等隐患。
⑺ 发现员工违规用印,有什么好的公司印章管理办法
公司印章管理办法:
1.制定严格的用印审核流程,不得擅自盖章,不得偷盖乱盖空白文件版,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权;详细记录用印人、用印文件、用印时间等,确保每一步都有记录有迹可循。
2.规定印章不得随意带出,如有特殊情况应当建立好登记,审批,记录的外带制度,并安排专门的印章管理人员一同外出。
3.避免一章多刻现象,防止更多人接触到印章,同时降低印章管理成本。
4.建立起从印章印刻到使用到销毁的完整的印章生命线,对于新刻的印章应当做好审批保管,并且做好旧章的销毁程序,保证每一步都落实到位。
如何防止员工违规用印:
企业建立智能印章管理系统,智能印章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管理者和印章之间直接、即时的信息互通,管理者实时掌握用章详情,用章信息可溯源可查证,即便印章不在身边,也能让企业管理者直接掌管印章。
智能印章把拍照、通信、存储、智能锁集于一身,对印章实施“智能安全锁、用章记录存留、用章实时监测”三重智能安全保护,保障企业印章规范管理使用。
⑻ 公章的使用管理规定是什么
公章的使用
1、加盖A、B级公章须进行登记。登记册保留于公章责任人处。登记项目包括盖章时间;加盖公章文件名、份数、用途内容摘要;经办人;文件传递对方全称等。
2、盖章由保管责任人在盖章申请人在场情况下加盖,之后立即收回存放处。
3、经常性、常规的公章加盖,可由公章使用人列出详细资料并经有批准权的人批准后随时加盖。如:税务报表、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经批准后的支票签出等。
非经常性、常规的公章加盖,须经以下程序:
4、A级公章加盖确认程序:盖章申请人填写《书面请示书》;对需盖章文件报本部门负责人确认;非日常、常规业务范围的报公司法律顾问审核;报总经理确认批准;由公章保管责任人进行登记并加盖。
5、B级公章加盖确认程序:盖章申请人将需盖章文件进行确认;报本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由责任人进行登记并加盖。
6、C级公章加盖确认程序:由公章责任人自行确认、登记并加盖。
公章的管理
1、印章必须由专人保管,任何人未经授权均不得擅自使用印鉴,印章的使用地在办公室内,如特殊情况,需将印章带出在外使用的,必须先向部门负责人申请签字同意再由企业负责人审批签字后,到印章保管人处领取印章方可带出。
2、印章使用应坚持“谁负责,谁认可”,印章保管人在有关负责人的审批后方可使用,印章保管人无权在不属主管范围内的资料、文件盖章。
3、空白资料、介绍信和信纸等,一律不得加盖印鉴。
4、印章使用时要压在落款或其它文字上,不得盖在空白处,盖出的印章要端正、清晰、美观,便于识别。
5、印章保管人长时间外出时,应报告总负责人,经指定代理人后,移交有关人员代管,代管结束,代管人应将印鉴使用登记一并交回。
6、公司印章只适用于与公司相关业务,不得从事有损公司利益之行为。
7、所有印章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印章使用规定,做好申请和使用登记。如违规使用出现问题,后果自负,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8)监印使用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法律法规
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参照“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