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2017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2017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2-27 15:02:21

1. 国务院立法计划与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的区别在哪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上述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2. 2017年新警察法什么时候公布

《人民警察法(修改)》目前还没有发布,还在立法过程中。

2016年12月,公安部在专官网发布《人民警察法属》(修订草案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仅有52条的现行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内容大幅增加,达109条。2017年11月,修改人民警察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人民警察法(修改)》属于第二类项目47件法律草案中的一项“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

(2)2017全国人大立法规划扩展阅读

现行《人民警察法》于1995年制定,2012年曾修订过一次,新修的人民警察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警察法》分总则、职权、义务和纪律、组织管理、警务保障、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52条。

3. 当今中国民法领域应不应该废除惩罚性赔偿

你好,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惩罚性赔偿是针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样才能起到惩戒的作用,所以不能废除的。

4. 2018年立法计划有哪些立法项目

立法工作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目前初步安排,2018年将制定或者修改专20多部法律属,包括民法典各分编、有关单行税法等。同时将做好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相关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立法工作计划将在大会后及时公布。

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坚持开放发展,实行互利共赢的战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第二,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的方针,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第三,坚持为外商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保障外商合法投资的权益。第四,坚持外商享有国民待遇条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5. 十二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完成多少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30日公布,其中已明确的68件立法项目中,修改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

6.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的变化

中国人大立法50年回眸

立法体制日臻完备 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重大改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年来,
新中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954年,新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第一部宪法,还制定了5部国家机构的组织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当时,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立法体制,立法权集中在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没有立法权,也没有赋予国务院和地方人大立法权。”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康生介绍说,由于立法权集中在全国人大,无法适应繁重的立法任务的需要。因此,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依照宪法的精神,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单行法规;1959年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授权常委会在大会闭会期间,对现行法律中的一些已经不适用的条文适时加以修改。

说到我国的立法体制,很多法律专家和老“人大”都不约而同地提到1979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加快立法步伐的需要,我国对立法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这些改革主要体现在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的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82年12月制定的现行宪法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授权决定之中。”胡康生进一步解释说,“第一,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第二,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第三,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第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法律和行政法规作变通规定;第五,授权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制定特区法规。”

立法体制的改革催生了累累硕果。从1979年到2004年6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323件(现行有效的法律212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38件,法律解释10件;国务院制定了970多件行政法规(现行有效的650件);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上万件地方性法规(现行有效的7500多件);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过不懈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

立法程序日渐成熟 普通百姓走进立法“大厅”

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是否应该负全责?骑自行车能否载人?这些与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9月3日北京市人大举行的立法听证会上的辩论焦点。

这次就《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举行的听证会,仅来采访的记者就有好几十人。

除了关注听证会的内容之外,人们对立法听证这一形式也备感新奇。

其实,放眼全国,人们发现,立法听证会已经在许多地方举办过。比如,8月底,山东省人大举行立法听证会,就《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中的有关条款听取意见,普通渔民参加了听证会。5月13日,辽宁省人大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内容是与广大消费者利益关系密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20名陈述人中普通消费者代表就有11人。

“立法听证”不是各地今年的创新。早在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就将立法听证引入立法程序。可以预见,全国各地今后还将举行更多的立法听证会。

近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广泛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向全民公布法律草案等多种形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公众参与立法,已经从具体法律的探讨,延伸到了法律规划的制定。对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普通百姓走进立法“大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年来,我国立法程序的变化和进步还有许多。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提到一个立法术语———“三审”,也就是三次审议。在全国人大成立初期,一部法律草案一般一审二审就通过了,随着我国立法程序的日益完善,现在一般改为三审,争议较大时甚至进行四审、五审。

回首人大50年法制之路,“立法听证”、“三审”等变化,无不在告诉我们:我国的立法程序日渐成熟。

立法质量日益提高 修改法律数量近年来大幅度增加

进入新世纪,我国立法突出强调“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民主的发展等形势的变化,我国立法工作中不再是单纯重视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也开始重视修改修订原有的法律法规,同时对不符合形势需要的法律法规进行废止和清理。九届全国人大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修订法律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制定法律的数量。有关专家指出:“这是我国立法工作努力适应形势的发展,注重立法质量的一个明显体现。”

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关于加强立法工作的精神,在前几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基础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的立法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就是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一个重点”就是提高立法质量。

多年来,为了提高立法质量,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用立法法的形式把立法程序完善起来,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坚持立法、修改法律和适时废止法律并重,等等。坚持举办法制讲座也是一项有效举措。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会议闭幕后都要举行法制讲座,讲座紧紧围绕人大常委会正在或将要审议的重要法律案进行,以增加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审议质量。

面对每一部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总是反复研究推敲,多次审议,保证了立法质量。“有些新制定的法律,与提请初审的法律草案相比,新增加的条文占1/3左右,内容有修改的条文占1/2以上。”有关部门提供的这一数字,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待立法严谨态度的有力佐证。

7. 个税改革列入2017年立法计划了吗

在不久前召开复的全国两会上,财制政部部长称,将进行综合测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则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低至25%。不过,个税改革未列入2017年立法计划。

2016年8月,曾有媒体报道称,个税改革方案已经提交至国务院,个人所得税法修订草案也即将上交全国人大审议。

但时至今日,个税改革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依然没有听到关于全国人大审议个税法草案的消息。

8. 新警察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人民警察法(修改)》目前还没有发布,还在立法过程中。

2016年12月,专公安部在官网发布《属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仅有52条的现行人民警察法,修订草案稿内容大幅增加,达109条。2017年11月,修改人民警察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人民警察法(修改)》属于第二类项目47件法律草案中的一项“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



(8)2017全国人大立法规划扩展阅读
现行《人民警察法》于1995年制定,2012年曾修订过一次,新修的人民警察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警察法》分总则、职权、义务和纪律、组织管理、警务保障、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52条。

参考资料:网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9.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1、提出立法议案。

2、审议立法议案。

3、表决和通过立法议案。

4、公布法律。

(9)2017全国人大立法规划扩展阅读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是: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和代表(3人以上附议),由主席团提请大会讨论,并经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通过的地方性法规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立法原则的指导和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立法工作,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社会工程。

如何保证不同种类、不同立法部门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调整范围方面互相配合协调,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充分发挥其系统的整体功能。

如何避免各级各部门的立法机构或参与立法的机构为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而争夺权利,逃避义务,如何保证立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具有预测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有一些指导思想和普遍遵循的原则是必要的。

一些学者曾从理论上对此进行过探讨和研究。

例如有人认为中国的立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各立法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有的学者认为,立法的原则应包括民主、公开、公正、权力义务相一致等。

也有的学者认为,立法原则还应包括中央和地方分工负责、配合协调、新法优于旧法、上级法优于下级法、立法监督等。

但是目前这些讨论还限于研究阶段,到作为普遍遵循的原则还有相当的距离,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10. 国歌立法提案已经连续十年被提出

我国在1990年和1991年分别制定了国旗法和国徽法。国歌法的法律案拟于2017年6月下旬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

有趣的是,就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即将闭幕时,于海在小组会上发表履职感言说:“我表示非常遗憾,没有在我政协委员的任期内等到国歌立法,但是我知道为国歌立法的日程越来越近了,将来也会为之高兴和欢呼的。”政协会议闭幕后不久,便传来国歌立法列入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喜讯。

“这种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十年的坚持,如今要梦想成真了。”于海说,得知国歌立法的消息后,很多政协委员打电话或者发来短信祝贺。

希望《国歌法》能够尽早出台施行,规范国歌的使用!

热点内容
规章一般叫什么 发布:2025-08-30 05:53:42 浏览:766
中华人民合同法发文机构 发布:2025-08-30 05:36:16 浏览:259
人民的名义法律顾问 发布:2025-08-30 05:20:34 浏览:36
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2014 发布:2025-08-30 05:08:49 浏览:48
企业法律顾问过关 发布:2025-08-30 05:08:11 浏览:905
婚姻法2017年3月 发布:2025-08-30 05:08:07 浏览:76
海商法第257 发布:2025-08-30 05:03:48 浏览:789
法院拍卖的发票 发布:2025-08-30 04:19:53 浏览:327
最高人民法院辞职庭长 发布:2025-08-30 04:17:33 浏览:556
2001年的婚姻法有多少条 发布:2025-08-30 03:45:19 浏览: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