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简述行政规章

简述行政规章

发布时间: 2021-03-02 03:48:46

『壹』 简述行政管理 性质

"行政管理"(又名"政务管理"或"公务管理"),是推行行政令或管理公务的方法、技术、程序和版规范,其目的是为权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目的,以最佳手段获取最大效果。即:运用行政学的管理,原则和系统的知识去处理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务或公务,就叫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办公室的管理
2、信访工作
3、保密工作
4、接待工作
5、督查工作
6、组织协调

『贰』 简述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
一、从政府职责的领域看,版有政治职能、经济权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
二、从政府职责所起作用的属性看,有保卫功能、扶持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等。
三、从职能结构的角度,将政府职能区分为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四大职能。
四、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政府管理的不同类型的公共事务又有管理功能的相似性,如决策性功能、执行性功能、控制性功能、辅助性功能等。
而行政管理运行职能是指行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序、方式和方法,即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叁』 简述公文行文规则的基本内容

行文规则是各级机关制发公文、处理行文关系必须遵守的准则。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职责权限及行文单位间的隶属关系,本着有利于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原则而确定的。《条例》专门用一章(第四章)对党的机关公文的行文规则作了规定,提出了5条要求;《办法》也专门用一章(第四章)对行政机关公文的行文规则作了规定,提出了11条要求。综合这些规定,机关公文的行文规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
这是公文处理基本原则在行文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党政机关行文的总的原则。长期以来,在行文中比较普遍地存在行文过多、公文过长的问题。上级机关凡事必发文,许多工作都依赖发文,下级则层层转发,陷于文牍主义。发文者忙于制发文件,收文者穷于应付,到头来只有敷衍塞责,不了了之。中央对此历来高度重视,三令五申要革除这种恶习。1958年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决定,“目前各省(区)市委工作繁重,中央批发的文件应尽量减少,应该只限于真正需要批发的。各部门送中央批发的文件,内容必须是真正必要下达的,文字应力求简短。”1959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再次决定:(1)中央批发的文件,必须是需要中央下决心的问题,各部门的会议文件一律不批。(2)中央批语应力求简短、明确、扼要。1960年4月,中央再次指示提高会议、文件质量,扫除会议多、文件多的恶习。1994年,温家宝同志在全国党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精兵简政在务实,要下决心精简文件,可以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1996年5月颁布的《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2000年8月颁布的《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另外,中央多次作出规定,要求一般报告、简报不超过2000字,综合报告以3000字左右为宜。超过者,要写出内容提要。以上中央有关规定和领导同志讲话,归结起来,就是发文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实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少而精,没有必要的公文坚决不发。这样,可以使领导同志从“文山”中解脱出来,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二)根据不同的行文对象和工作需要,采取不同的行文方式
行文关系不同,行文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行文关系有三种:一是上下级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二是上下级之间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三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与上述行文关系相联系,根据不同的行文对象和工作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行文方式。
1.上行文

『肆』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做为独立法律部门,它有以下特点:
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典,而是内由分散与容宪法,法律和法规等法律文件中的规范组成的。
二 实体法与程序法没有明确的界分,行政法主要是程序法。
三行政诉讼与行政法规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伍』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具体参看相关政策指导 公教育全各市都校且各公职类考试培训都面授中国校培训您登录公教育官中国查询任何公考类问题都给您解答

『陆』 简述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基础性内涵,与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活动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对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它是实证的过程还是规范的研究,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须周绕这个啄则展开,因为“公共性”这个概念所标示的是最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个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模式建构的出发点和原则。本文在简要论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内涵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落实公共性这一核心原则的建议。

就总体而言,作为公共管理的本质内涵,公共性与社会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阶级与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公共性与社会性在最广泛意义上是一致的或领域是重合的;随着阶级与国家的产生,国家成为公共性的代表,公共性逐渐从社会领域中凸显并独立出来;而在阶级与国家消亡之后,公共性与社会性又再次融为一体。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公共性,是指处于从阶级与国家产生到消亡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定概念。另外,从上述公共性的自然发展过程可以得出,社会性是公共性的存在基础,公共性则是社会性的特殊体现;社会性具有量的规定性,公共性则有质的规定性。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公共性将不断扩张与壮大,最后发展成为社会性。

『柒』 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概念: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合理行政原则
3、行政应急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
5、行政公开原则
6、权责统一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精髓,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监
督之中,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除并指导行政法实施前基本准则。
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国内外行政法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和归纳。根据我国的行政法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应当特别强调以下两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即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该原则具体又可分为4项子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指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法律保留原则。指立法法第8条所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又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前者如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授权行政机关做出规定:后者如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其他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
(3)职权法定原则。指行政机关的任何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否则不得行使。
(4)责任政府原则。指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既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撤销、变更的责任和行政赔偿责任等,也包括国家公务员因违法失职而应承担的行政处分责任和引咎辞职责任等。
2.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即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合理行政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大。自由裁量权指行政机关的自行决定权,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范围、种类、幅度等的选择权。尽管从机关性质上来说,行政机关应当是执行法律的机关,其行为皆应依法实施:但由于行政事务的复杂性,立法机关不可能通过严密的法律规范完全约束行政行为,故不得不在事实上和法律上承认行政机关的一定程度的行为选择权,即自由裁量权。诚然,为了执行公务的需要,行政裁量权必须存在:但与此同时,由于行政裁量权较少受到法律的约束,因而常常产生滥用的事实或出现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后果。无论行政裁量权的滥用或行政裁量显失公正,都是对行政法治的破坏。因此,我们既应当承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又应当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捌』 简述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法的关系

行政抄法律规范:是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不是具体的法典,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一般称某某法,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而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效力低于行政法,一般称某某条例。

『玖』 简述一下行政管理

行政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在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虽然一个组织的生命线在于业务,但是合理得当的行政管理工作是维系一个组织机构正常运转,高效快速发展的保障。行政管理平时虽然做的都是一些看上去鸡毛蒜皮、琐琐碎碎的事情,但是每一件事情都关系着企业的某一方面工作的成败。
作为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者,时刻要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和组织机构联系起来,也就是要站在组织的立场、总经理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样,在工作上才有全局观、前瞻性、细致度。

『拾』 简述行政管理的功能

"行政管理"(又名"政务管理"或"公务管理"),是推行行政令或管理公务的方法、技术、程序和规范,其目的是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目的,以最佳手段获取最大效果。即:运用行政学的管理,原则和系统的知识去处理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务或公务,就叫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办公室的管理
2、信访工作
3、保密工作
4、接待工作
5、督查工作
6、组织协调

热点内容
政府机关保安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05 20:18:58 浏览:399
诸暨律师排行 发布:2025-09-05 20:16:01 浏览:716
法院执行诉讼 发布:2025-09-05 20:15:57 浏览:311
行政诉讼法三难 发布:2025-09-05 19:43:16 浏览:258
康德的道德哲学 发布:2025-09-05 19:40:02 浏览:473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为 发布:2025-09-05 19:11:27 浏览:899
2015新婚姻法首付男方出 发布:2025-09-05 19:03:45 浏览:725
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年龄 发布:2025-09-05 18:51:23 浏览:113
依法治疆办 发布:2025-09-05 18:50:36 浏览:409
社保劳动法赔偿 发布:2025-09-05 18:49:36 浏览: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