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法律法规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专。基本原则的作用属主要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指导行政法的统一适用和解释,弥补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种来源:
一是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
二是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法学理论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阐述注重反映人们对一般规律的认识,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法学著作对基本原则的表述会有所不同。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吸收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这两种来源会在一定程度达达到统一。
❷ 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哪些
这个可多了!狭义的法律仅仅指宪法、法律。广义的还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但是红头文件之类不是。
❸ 什么是依法行政
依法来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自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依法行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法律、法规、规章);
2、合理行政;
3、程序正当(公开行政管理内容,严格按照法定程序);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统一(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具体措施: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❹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在
【答案】:C
【答案解析】: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在版法定权限内,按照法权定程序作出证据确凿的行为。C中“决定给予该户居民一定的补偿”符合行政法标准。A中是发布文件,不是依法行政;B中“罚款5000元并处以15日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处理过重且未指明有确凿证据,不是依法行政;D中的“打假”行为虽然原则上是对的,但是执法人员没先取得搜查令就直接破门而入,也违反了依法行政。故正确答案为C。故答案为C。
❺ 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
依法行政的原则是行政法上的原则之一,就是指为了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公共利益,要求一切国家作用应具合法性,应当服从法。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但在所有这些法的形式中 ,宪法的效力最高 ,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 ,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依法行政要求政府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规章,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宪法、法律对行政机关制定法律规范用的是“根据”原则。
依据法律的“法律”是指狭义的法律还是包括其他法律规范?从根本上说,一切具体行政行为都应该依据法律——狭义的法律,但根据法律和经法律授权制定的法规、规章当然也应该是依法行政的依据。因此,这里所说的“法律”,应该包括法规、规章在内。《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处罚法定”原则,就是依据法律原则在处罚领域里的体现。
具体法律有:《行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当前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等部门法和很多行政法规、规章。要根据具体行政行为具体适用某部法的第几条第几款的规定了。
❻ 依法行政有哪些标准
首先,依法行政的行为标准。依法行政能力行为标准就是衡量公务员在依法行政中表现出来综合行为的尺度和准则。具体有:第一,法律至上,严于律己。有坚持法律法规办事的坚强意志,善于克服现实中的种种不利于依法行政的外在困难,以法律法规衡量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我,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先做到。第二,一心为公,不徇私情。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为群众排忧解难。界清自己事情和公众事务的界限,公事公办。第三,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善于从自身出发,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有负责的意识,随时随地地为群众和其他公务员树立榜样。有着抵制社会不良习气的意志力,不受贿,不贪污,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第四,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在依法行政中,以积极高昂的姿态,保证事情有效地完成。有着不怕麻烦事、不怕苦难事、善于做小事情的意志。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克服外部的环境,不怕任何的困难,有把依法办事的意志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气概。第五,团结同事,协调行政。要与上级、同级和下级心向一处使,力向一处用,形成依法行政的合力。善于协调同事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地共同依法办事。第六,发动群众,共同行政。善于从群众本身出发来解决问题,团结群众,深入到基层第一线,深入调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第七,效率为先,不断创新。有高效执法的意识,善于不断总结工作中经验,不断地进行工作的创新,减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保证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高效地实现。第八,平易近人,协商行政。有着善于用商量的口气进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平等的心态和行动与别人一起行政。
其次,依法行政的知识标准。公务员依法行政基本知识主要是指公务员进行依法行政必备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辅助的知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全面地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包一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国际法等,理解一些重要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行政法和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同时,要有动态的意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新的环境中学会灵活地学习和运用法律法规。第二,了解行政学的相关知识。除了法律法规知识以外,了解行政学的知识,提高依法行政的效率,主要有领导理论、组织行为原理、行政改革、行政效率、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方法、行政职业素质、行政心理等。第三,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要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有管理学派、管理计划、管理组织、管理人事、管理控制、管理技术和方法、著名的管理案例等。第四,熟练掌握公文的写作内容和要求。依法行政中的公文写作,主要包括依法行政的计划、总结和例行公事等,熟练地掌握这些写作要求,不断地提高综合能力。第五,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必须软件的运用要求。计算机基本知识主要有办公软件、网络知识和制作网页的知识。具有学习、利用一些依法行政相关软件的能力。
再次,依法行政的技能标准。技能标准是公务员高效率依法行政中所表现的能力衡量准则。它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成败。第一,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在充分地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把法律法规知识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井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运用知识。第二,判断能力。在不断地变化环境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各种要素,作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对依法行政中存在的困难。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第三,决策能力。在判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决策。对执法的进展、要克服的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拍板”,选择合理的方案,果断进行依法行政。第四,预测能力。针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把现实和未来相结合,全面完成依法行政的任务。第五,执行能力。把决策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有程序观念,按照一定合理的顺序执行方案,分清执行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合理地分配时间,并灵活应变,针对出现的意外事故,采取应急的措施“平息”事故。第六,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要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上下左右的关系,以及处理好与自己亲友的关系,做到公正、公平地处理依法行政中的问题,不偏袒,不彻私。第七,总结能力。要善于总结,把依法行政中取得的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困难缺点。进行及时的总结,列出要改进的地方,在实践中避免类似问题的重犯,并使之上升为自己依法行政的执行艺术。第八,学习能力。要有进取心,不断地进行充电,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在复杂的环境中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理念和行动,全面提高自己依法行政能力。
❼ 党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常用法律法规有哪些
党员领导干部依法抄行政常袭用法律法规有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还有最近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❽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政府依法行政要求,六点要求如下:
1、合法行政(法律、法规、规内章)。
2、合理行政。
3、程序正当容(公开行政管理内容,严格按照法定程序)。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统一(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具体措施: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8)依法行政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1、人民角度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政府角度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3、社会影响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