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儿童法律法规

儿童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1-03-05 08:37:44

1. 中国儿童法规

与中国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及如下法律:

《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刑事诉讼法》专门设置了一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并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民法通则》专门设置了监护人制度,并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1)儿童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

1、姓名权

未成年人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由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后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未成年人可以随父亲姓可以随母亲姓。

2、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列为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重视和保护。

3、荣誉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于歪曲事实、造谣诽谤、恶意中伤,侵害未成年人荣誉权的行为,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以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

4、隐私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该法还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5、抚养权

未成年人出生后有权享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抚养。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对于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未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对于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父母需要协商并对其进行抚养。

2. 未成年儿童保护的法律法规

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规定法律有:
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版成年人。文权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好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我国劳动法对未成年人就劳动保障的特别保护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这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用人单位使用未成年人的处罚,用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 涉及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有哪些

法律中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其中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回》;《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 》等。

4. 有哪些保护儿童的法律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抄法,宪法中有具体的保护未成年人的规定条文,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其他法律中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其中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
《母婴保健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 》等。

5. 少年儿童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现行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主要有;
一、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版。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权》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前者是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后者是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性法律。
二、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内容的有关法律。这些法律虽然不是专门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但其中有些内容涉及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比如《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其规定的原则性条款中,有两条直接涉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该法第46条第2款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49条第1款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6. 儿童法律法规

儿童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 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有哪些

  • 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宪法》及《刑法》、《民法》中亦有对未成年人的规定及保护。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 国际上相关的有:
    《〈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
    《〈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
    《世界人权宣言》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联合国宪章》
    《儿童权利宣言》
    《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和收养办法的社会和法律原则宣言》(联合国大会1986年12月3日第41/85号决议通过)
    《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
    《在非常状态和武装冲突中保护妇女和儿童宣言》

拓展资料: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矛盾动荡性。

生理上,性成熟是青少年期生理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因而,形成自我,发展独立性,是青少年时期的基本任务。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与心理行为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有:离异家庭儿童品德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自我中心、心理脆弱、情绪障碍、自杀等。

8. 涉及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有哪些

法律中关于未成年人各项权利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据。其中主要包括内《未成年人保护法》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 》等。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一审事实不清 发布:2025-09-11 11:05:00 浏览:40
民事诉讼法第64和144条 发布:2025-09-11 11:03:44 浏览:885
劳动法规定加班时间不能多久 发布:2025-09-11 10:52:33 浏览:803
民事诉讼法法261 发布:2025-09-11 10:40:11 浏览:253
法律法规效力级别 发布:2025-09-11 10:34:38 浏览:91
法院办公系统 发布:2025-09-11 10:33:50 浏览:616
法律知识比赛团队展示 发布:2025-09-11 10:29:15 浏览:853
免费的医疗事故法律援助 发布:2025-09-11 10:29:12 浏览:94
句容法院淘宝网 发布:2025-09-11 10:23:55 浏览:714
初一初二政治法法律知识点 发布:2025-09-11 10:21:49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