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北京信访条例

北京信访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3-06 00:19:45

㈠ 中央对截访法规是怎样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

第四十条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行政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第四十六条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从以上法律条款可以看出截访者侵害信访人员会受到处分,严重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截访问题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且触目惊心,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截访伴生的一些“黑监狱”以及非法拘禁等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以截访的形式限制甚至剥夺公民上访的权利,更有甚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是对公民权利的“抢劫”。

截访最恶劣之处,就是未经任何法律程序就非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情节严重的甚至构成非法拘禁的刑事犯罪。

宪法第37条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1)北京信访条例扩展阅读

也有地方性信访条例,例如广东:

《广东信访条例》

第七十三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决策,严重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二)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三)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四)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㈡ 北京信访局在哪怎么走

北京市信访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号

邮编:100161

Email:[email protected]

简介

北京市信访办公室网站开设“机构介绍、政务公开与信息公开、信访工作、信访指南、政策法规、公众参与”等栏目版块,发布民生重要政策文件和解读,宣传信访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畅通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参与渠道。

(2)北京信访条例扩展阅读

国家信访局提示,群众如需向国家信访局反映问题,倡导通过官方网站(www.gjxfj.gov.cn)、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手机信访APP提出,也可向国家信访局写信。国家信访局投诉受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将及时受理收到的信访事项,按时限规定交相关地方和部门办理,并加强跟踪督促,及时回复信访群众。

群众如要通过走访反映诉求,应当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在当地直接向有权处理机关提出,既有利于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又可避免人员流动聚集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其他人员请勿到接待场所聚集。

㈢ 北京市市长信箱真的是市长回信吗

信访局里面有一个“办信办案科”
1。市长信箱名义上是由市政府办公室主管,实际是由市信访局管理、承办相关工作。秘书(政府办工作人员都是秘书)一般都不会去看市长信箱的内容,更不用说市长了。
2。他们真的能收到并回信吗?具体地说:信访局里面有一个“办信办案科”,他们看了市长信箱的信件后,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再向有关责任单位交办和转办。
3。一般回信的人就是“有关责任单位”(举例:我是教师,向陕`西某市市`长`信箱写信反映我去上课时离开办`公`室,40分钟后下课回来发现办`公`室被砸了,因逐级向学校、街道教育办、区教育局反映,让来学校检查工作的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看办`公`室被砸现场,反被砸办`公`室的人打了的事……结果:市长信箱(市信访局)转给区政府信访局,区政府信访局转给区教育局,区教育局可能又转给街道教育办,街道教育办让学校处理,学校校长让砸办`公`室的几个人研究……
最后我要到了一份由砸办`公`室的几个人研究出来的办`公`室被砸事的“处理意见”:注意不是“处理决定”。我被打的事因为办`公`室被砸事的“处理意见”我还没有同意,所以不研究——我被打之前连续三天校长在上级压力下临时推迟我的值日时间,腾出时间让砸办`公`室的人找我谈““你”没钱用,“我”给“你”50元钱,就算了”办`公`室被砸后满地的玻璃渣“是你自己不小心”砸的,借机找茬打了我。
拿到这份由砸办`公`室的几个人研究出来的办`公`室被砸事的“处理意见”的同时,我再次被砸办`公`室的人打了。
4。收获: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是谁砸了我的办`公`室。(学校说“我们”也没办法,你去找一下教育办主任(砸办`公`室其中一人的特殊关系人)/街道教育办主任说“找你们学校校长”/区教育局说算了)……拿到“处理意见”终于知道是谁砸了我的办`公`室。如果不是向市`长`信箱写信反映情况,我可能到性现在还不知道砸我办`公`室的人是谁。
5。另外要说的是:陕`西某市市`长`信箱一种常见的回信格式是:
xx区 已反馈

回复内容 xxx 先生, 您好! 您的来信收悉。按《信访条例》相关规定,已转交xx区xxx处理。1、您可直接到该单位查询处理结果;2、处理结果报来后我们再行给您回复。回复时间:2009-xx-xx 16:24:24
6。对市、区信`访`局来说:我的那两个事情(1办`公`室被砸2被打)的处理结果永远也不会“报来”;
7。对区教`育`局来说:(由砸办`公`室的几个人研究出来的砸办`公`室事的“处理意见”他们永远不知情。

0.部分录音
学校主任:你那事情,说良心话,他(学校校长)是,原则性的,他害怕这一堆人。
区教`育`局答复:“没有处理结果”;“要啥处理结果呢,算了”

区信`访`局答复:“只有人家把结果报来,我们才能网上回复。没有结果来我们从何给你回复?拿啥回复?我总不能我在这儿给你捏几条给你回复,对不对?”

㈣ 信访受理期限

中央的函只会是转办函,不会有具体的办理意见,对处理问题没有大的作用。专相关部门还是属要按政策进行办理。正常情况下,可要求当地建设部门出具信访答复处理意见书。收到信访诉求后,行政机关应在十五天内书面告知是否受理,受理信访问题后的期限是两个月,特殊的复杂的可延长一个月。上访人对答复处理意见不服的,应在收到答复后的一个月内向上一级部门申请复查。如对复查意见不服还可以向做复查意见的上一级部门申请复核,复核意见做出后,三级答复终结。即使上访人不满意,不能再走上访程序,否则就违反了《信访条例》的规定。复查复核的答复期限是一个月。你应该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逐级解决问题,到北京去是浪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建议你找本《信访条例》学习一下。

㈤ 什么叫越级信访及处理方式

越级上访是走访中的行为之一,是指信访人在走访中,越过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和上一级机关,到更高机关走访的行为。如:反映村干部违纪问题到乡镇、县区不是越级上访;反映县委书记、县长违纪问题到市、省不是越级上访。也就是超过有权受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的走访行为,便是越级上访。直接越级上访反映问题,上级机关只登记,不受理。

几年前回老家,车站挂着标语进京上访犯法。我估计这个可能就是越级上访!意思就是你现在要上访,只能找你们县,然后县到市,市到省,这样一级一级上去吧!估计以后就没有在北京截访的人了。。那时候经常听说北京有县市官员派人截住告御状的,直接一车运回老家!越级上访,通俗的说就是应该找镇政府解决问题,而你跑去省里或者中央反映问题。相对与“逐级上报”。

为什么不能越级上访:

1、上访是宪政制度不成熟的产物;
2、上访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但是上访已经成为法律实施的障碍;
3、越级上访是中国政治的传统大忌,在古代越级告状之前原告甚至要接受“滚刀板”、“杀威棒”之类的酷刑;
4、越级上访破坏了地方政权的威信,也使地方政权的一些非法举动被中央知道,地方政权的负责人会因此受到中央责罚,所以地方政权极力避免自己的治下出现越级上访;
5、越级上访会使得中央对地方负责人印象不佳,影响地方负责人及相关官员的仕途,所以地方极力避免越级上访出现;
6、越级上访的对象及其背后的相关官员都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从地方到中央相关人员都会极力阻挠越级上访成功;
7、上访经常会造成群体性事件,沦为反华份子的工具,造成外交被动,所以中央也不愿意出现上访,希望把事情解决在基层;
8、上访与宪政理论不符,在中央提倡依法治国的理论后,越级上访就成为干扰政治改革的弊政,中央不再愿意通过上访的方式解决问题;
9、越级上访经常造成上下级之间的矛盾,消耗行政资源,所以中央与地方都不愿意出现越级上访;
10、中央提倡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以巩固基层干群关系,缓解干群矛盾,所以不希望出现越级上访。
综上所述,越级上访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已经不再适用,所以越级上访通常都会失败。一个人生活在某地,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有些问题是个人无法单方面解决的,需要联合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解决,但当问题无法满意解决时,有些人或许就会产生越级上访的想法,但从国家在最新信访条例中规定将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那么究竟越级上访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由律图小编为您进行解答。

越级上访有关规定文件条例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该文件规定:

“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关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健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级表达诉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

这段话的关键在最后一句: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

与此相对应的,在《公务员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叫做:逐级上报制度。

还有,2014年4月23日,国家信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下称《办法》)。据介绍,这是国家信访局针对类似问题首次出台系统化的专门文件。

《办法》共17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明确分级受理来访事项,即由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本级和上一级机关受理办理来访事项;要求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及其他行政机关依法按程序规范受理办理来访事项,向群众出具相关文书等;强调责任追究,明确规定对不按要求登记录入、应受理而未受理、未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受理办理来访事项、不执行来访事项处理意见等,要提出改进工作建议、视情通报和启动责任追究;明确相关配套要求,包括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引导、制定配套措施、明确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执行等。

其中大家需要明确了解的是: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并引导来访人以书面或走访形式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同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下级有关机关。

从上面可以看出,越级上访在我们国家是一条不通也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建议大家不要采用。还有就是即使越级上访了,上级机关也只是情况通报到下级机关,所以最终的处理人还是所属的机关单位。当然,机关单位不受理越级上访是非常简单的,难的是地方政府机关可以为群众公正公平的处理好问题,形成地方权利机关的相互制衡,取得公民的信任,这样自然也不会有人去越级上访了。越级上访拘留政策

越级上访不会拘留,只有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务的情况下才可能被拘留。 信访人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并且不能越级上访。在上访过程中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属于违法行为,才能进行拘留。

《信访条例》第十六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信访条例》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治安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整理出的针对越级上访要拘留多少天问题的相关解答,从文中我们知道,越级上访是不会被拘留的,只有当越级上访是发生了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妨碍了公务等情况下,才可能会被拘留,如果在上访中出现了违法行为,比如威胁公务人员等行为,是会被拘留的

㈥ 怎么能向国家最高层反映情况

上访的定义是什么?

上访,如果用法官的嘴来说就是信访,如果用百姓的嘴来讲就是告状。

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对信访、信访人、信访事项等都作了明确的解释。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走访(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以下简称各级行政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人,是指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行政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信访人对下列信访事项,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和要求;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他信访事项。《信访条例》明确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打击报复、迫害信访人。

由此可见,上访是《信访条例》允许的信访形式之一,即“走访”,是受《信访条例》保护的合法行为。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也明确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可见,我国公民的信访权也是我国《宪法》赋予的。因而,上访并不是违法行为。

越级上访是否就是违法行为呢?

《信访条例》第十条规定:“信访人的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第十九条规定:“信访人未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而直接到上级行政机关走访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告知其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提出;上级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直接受理的,可以直接受理。”第三十四条规定:“对原办理机关的处理决定或者复查意见不服的,信访人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或者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上一级行政机关应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这些都表明,越级上访也是《信访条例》所允许的,属于依法上访,而并不是违法的行为。

㈦ 被政府工作人员抢走了手机去国家信访局申诉可以吗

哪些事情可以信访?

小明老家在一个县城的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扩容,家里的地被征了,父母本以种地为生,没了生计,拿到的补偿款不够养老,也没有低保和救济,生活陷入困顿。小明认为补偿不公道、征地有猫腻,向村里、乡里反映也没人理睬,无奈之下,一家人开始“上访”。

国家信访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信访总量下降了18%。信访改革两年来,“进-京-告状”的人数也持续下降,“倒金字塔”的信访结构正在悄然改变:去年,国家、省、市、县四级受理的信访量占比分别约为7 .5%、19 .6%、33 .8%、39%,基本形成“正金字塔”。

然而,长期以来,信-访被等同于“上访”,很多人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信访,应该去哪里、找谁、以什么途径进行信访,甚至在信-访过程中踩到法律红线。以下将以小明的故事,告诉你如何正确信访。

哪些内容可以信访?

小明不服政府部门作出的征地行为,属于信访受理的事项。根据《信访条例》,老百姓可以对下列主体提出建议或意见,不服其职务行为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3.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4.社会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5.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哪些事儿信访局不管?

这些事儿不在信访部门的受理范围:

1.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人-大、法-院、检-察院的事儿不归信访部门管。

2.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涉诉涉法等其它法定途径处理的事情不受理。

3 .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期限内的;已有处理意见且正在复查期限内的,或者已有复查意见且正在复核期限内的。———办理期内不重复受理。

4 .已有复核意见的;在规定期限内未申请复查、复核的。——— 已经终结的不再受理。

小编提示:《信访条例》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向有关机关提出,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其提出。

不能去哪些地方上访?

话说小明和爷爷在北京时,还有一段小插曲。

爷爷在国-家-信-访局吃了“闭门羹”后,不甘心白来一趟,带着信访材料去了天安门广场,想给自己伸冤,谁知被警察发现后劝阻,并告诉他们:你们去了不是信访场所的地方上访,这是不对的。

小编提示:《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信访有哪几种途径?

小明要“上访”,有5种主要的信访方式:

1.写信;

2.网上信访(包括写电子邮件);

3.打电话;

4.发传真;

5.走访。

小编提示:我们平常所说的“上访”一般是指走访,其实除了靠两条腿走访的传统方式外,还有更快捷、简便的方式,足不出户就能“上访”。

当前网上信访逐渐兴起,已经成为信访的主渠道。据国家信访局的统计数字,今年1至6月份,全国信访量中41%是网上信访,已分别超过来访(37%)、来信(22%)的数量。

从大形势看,信访总量正在持续下降。2014年全国信访总量下降4.4%,今年1-6月份下降幅度达18%。

信访只能去信访部门吗?

“上访”并不是只能去信访局,受理信访的部门有很多,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委办局大都有承担信访职能的窗口。

比如,小明觉得当地政府违规征地,可以去国土部门投诉;觉得村干部贪污了补偿款,可以去纪委举报;小明的父母申请不到低保和救济,可以去民政部门咨询和反映。

涉及多部门,或“三不管”,或不知道谁管的事情怎么办?可以找信访部门反映。

小编提示:职责有分工,术业有专攻,信访时,建议先找职能部门,解铃还须系铃人。

越级走访可行吗?

眼看推土机把地里的庄稼全毁了,小明的爷爷很着急,要去北京告状。小明劝不动,又不放心老人,就和爷爷一起来到北京。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爷孙俩没有看到张贴的依法逐级走访通行,径直排队、安检,走进接访大厅,谁知接谈员却出具了不予受理告知单。

“按照依法逐级走访的有关规定,你的事应该回县里去反映”,接谈员向小明爷爷耐心解释,并告诉他哪件事应该具体找哪个部门,还可以去县的联合接访大厅“一站式办理”。

小明爷爷虽然听明白了,可仍不甘心,又回到省里碰碰运气,结果省信访局也让他先找县里或市里的相关部门。

小编提示:《信访条例》规定“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走访要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提出。去年5月,依法逐级走访的相关办法实施后,各级信访部门不再受理越级上访。

去年,国家、省、市、县四级受理的信访量占比分别约为7.5%、19.6%、33.8%、39%,基本形成“正金字塔”结构。

给领导人的信会寄到哪里?

小明觉得写信上访比较方便,找来纸和笔,写给谁呢?可以写给从中央到县里的各级信访局,也可以写给各级政府部门,当然,想写给各级领导也是可以的。

小明想了想,决定写给国家领导人。他在信里写道,家里失去土地,老人老无所依,希望国家领导人帮帮他们,关心像他们一样的失地农民。

小明在信封上写下最高领导人的名字,贴上邮票,把信投进邮筒。几天后,这封信寄到了国家信访局。

小编提示:目前国-家-信访局每天收信约2000件,其中2/3写给国家领导人。这些信大部分是表达个人诉求,也有约15%是意见建议。重要的信会原件报送,直呈领导人案头,其他信会通过列表报送、综合信息报送等方式上呈,也会往下转送或交办。

国-家-信-访-局办信司下辖8个处,每个省份的来信都有1-2名专人办理。

网上信访怎么操作?

小明听说邻居也因为征地“上访”了,不过不是写信,而是上网。

上网也可以上访?“你out了吧”,邻居在电脑前一步一步秀给小明看:登录国-家-信-访局网站、点开“网上信访”一栏、进入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页面:

1.实名注册: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是必填项目。

2 .网上写信:求决、申诉点“投诉请求”,给党和政府提意见点“建议征集”。

3 .提交信件:要选事发地点、问题类别、是否允许公开等,还可添加联名人,贴附件。

4.查询评价:不仅可以“全程跟踪”信访件办理进度,还可以评价满不满意。

小编提示:目前网上信访普遍要求实名,一些省市区信访局网站不要求实名注册,但提醒信访人,这样会影响核实和办理。在网上提交信访件时,即使勾了“允许公开”的选项,公开的也只是信访内容,个人信息会受保护。

信访做哪些事情违法?

根据《信访条例》,有些事情会踩到“法律红线”:

1.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2.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

(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

(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5)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

(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小编提示:这些事情是千万不能做的!

打市长热线也是信访?

小明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爷爷奶奶更是没上过学,不会写字。对他们来说,写信和上网都有点困难。那要“上访”怎么办?可以打电话。怎么获得信访电话呢?

1.打开国-家-信访局网站,点开“地方信访部门”和“部委信访部门”,可以查到各省、各部委的信访电话和地址。

2.打开各省市区信访局网站,可以查当地省、市、县信访部门和委办局的信访电话。

3.打114电话问询。

小编提示:很多省市区开通了像“12345”等省长、市长、区长热线,这也是信访通道。

不服处理意见怎么办?

小明对县国土局的处理意见不满意,怎么办?可以向县政府或市国土局请求复查。如果对复查结果仍不满意,还可以向市政府或省国土厅请求复核,但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

1.复查:30日内向原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查,30日内其要作出书面复查意见。

2.复核: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30日内其要给出书面复核意见。

另外,信访件办理也是有时限的,15日内不告知,90日内不办结,可以给差评!

㈧ 信访是什么什么人有权利去信访

信访,是指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短信等多种参与形专式与国家的政党属、政府、社团、人大、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接触。

以反映情况,表达自身意见,请求解决问题,有关信访工作机构或人员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有信访的权利。



(8)北京信访条例扩展阅读:

信访特点

在上访者看来,最没有“官官相护”嫌疑的是北京的中央政府。所以,上访的最终目的往往是“千方百计进京城”。

据国家信访局统计,2003年国家信访局受理群众信访量上升14%,省级只上升0.1%,地级上升0.3%,而县级反而下降了2.4%.另外,中央和国家机关受理群众信访量上升46%,省、地、县直属部门增幅较少,有的还是负增长。

这也造成了一个以北京为圆心的上访高发地域。北京周围的几个省份无一例外成为上访大省。山东某地的法官告诉我,他们当地有几个村庄由于离铁路比较近,民众去北京很方便,被称为“国务院直属村”,一有什么事,村民便乘坐火车到北京上访,让当地政府头疼不已。

㈨ 信访三访是什么

信访的三访是:办转信、走访、视频接访。
信访方式简介:
1.办转信
国务院1996年《信访条例》规定了办理信访的总的原则是“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2005年新《信访条例》又强调“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其中分级负责、属地或归口办理就产生了一个信访机关是以办信为主还是以转信为主的问题。 国家信访局局长周占顺2003年指出,群众信访问题,“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分级负责”意味着,除基层之外,上级信访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下转信而不是办信。
各省市自治区《信访条例》都对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具体信访职能作出了具体规定,最完备的一个归口管理的规定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问题归口分工处理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1991年〕19号通知),其中对党纪、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监察等三十五个方面的信访职责作出了规定。
上级工作以转信为主,这些信访转到基层,基层无法再转,无口可归,有的地方就形成一个以党政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工作格局。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归口办理”,最终落实在地方党政领导人身上,专门的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人员则负责信访信息上下左右的转送。正是这一点引起了“信访部门是二邮局”、“信访制度是典型的人治”的诟病。新《信访条例》赋予信访部门更多的协调、督办权,但其以转信为主的功能不会改变。
2.走访
新《信访条例》列举了信访的形式为“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并处处透出不鼓励“走访”,而鼓励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狭义“信访”的信息。但是,实际中人们一提到“上访”,想到的却总是千里迢迢的“走访”,要求各级政府要“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尤其是要“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如果这个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人们真的就会在家里坐在电脑前“上访”,不用到政府门口、到北京、到天安门上访了吗?
实际上,许多上访者之所以选择“走访”,尤其是“集体走访”、“重复走访”,并非是他们不了解信访部门的联系方式,也并非是他们缺乏通信手段,不会上网,其中的奥妙,无非是在政府对游行、示威严格管制的情形下,“走访”尤其是“集体上访”不过是民众以上访名义进行的游行示威,一种公开施加压力的手段。其他非走访的“信访”,最多只能传递信息,而不能施加压力。没有附加压力的信息,其重要性、紧迫性只会排在附加压力信息之后。
上访者明白了这一点,就越发不会选择最便捷的通讯手段。一封电子邮件是最没有压力的,最不耗费信访部门和领导人的资源,但最节约资源的方式,就是最无力、最没用的方式。与其发这样一封电子邮件,还不如在人气旺盛的网上论坛发一个帖子,有时候还能产生舆论压力,引起领导人的重视。其实最有用的,仍然是集体上访、反复上访。可以预计,即使这套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千千万万的上访者仍然不会去使用这种方便。在信访问题上,光提供方便是没有用的。
新《信访条例》对走访过程中的潜在压力传递机制进行严格管制,规定上访者不得“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不得“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第二十条),试图以此把走访者驱赶到设计好的狭义“信访”的轨道内。但是,即使这样做成功了,没有压力传递方式,如何促动各级官员重视信访?没有压力传递方式传达的事件严重程度的信息,在潮水一样涌来的“信件”、“电子邮件”中,又如何判断轻重缓急?
3.视频接访工作
2014年年5月,最高法院制定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接访规则》,指导全国法院开展远程视频接访工作。通过远程视频接访,申诉信访人员可以在申诉信访案件的一审法院或者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接访的方式向最高人民法院表达诉求。

㈩ 进京非访、被北京公安出具训诫书可以拘留非访人吗有何规定

很可能会被拘留。

热点内容
阳光下的法庭中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2 10:49:41 浏览:37
民法的私法性质 发布:2025-05-02 10:37:10 浏览:475
正规法院电话 发布:2025-05-02 10:29:12 浏览:798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目标 发布:2025-05-02 10:13:57 浏览:170
殡葬车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02 10:13:24 浏览:478
原民事诉讼法1991 发布:2025-05-02 10:11:33 浏览:471
借钱给别人怎样写借条才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2 10:04:07 浏览:958
国有企业党委工作条例 发布:2025-05-02 10:02:31 浏览:16
上海司法警察 发布:2025-05-02 10:02:31 浏览:640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 发布:2025-05-02 09:24:45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