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相关法律法规
Ⅰ 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取得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的合格证 哪里办
《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表》(要求:按规范填写打印,无填写内容的页面注明“此页空白”,逐页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经县级环保部门签署意见)。2.已有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单位需提供《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申报登记表》,并经当地环保部门出具检查或核实意见。3.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要求:提交原件及其复印件,审验后留存复印件。4.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由地市环保局审批的,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文件及按规划设计规模申请说明材料原件各一份;由省局审批的,提交环境影响文件批复原件或复印件、按规划设计规模申请说明材料原件。5.省厅评估中心技术审查意见。6.满足许可条件的证明材料:⑴辐射工作单位应当有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或者兼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要求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机构成员职责。⑵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取得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的合格证复印件。⑶已配备的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的名称、型号、数量及状况等,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表面污染监测仪等仪器。⑷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设置的放射源暂存库或设备的位置、辐射防护和实体保卫等情况说明。⑸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或调试场所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情况说明。⑹规章制度及辐射事故应急措施(辐射安全防护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应急措施等),要求各项制度健全具体,实际可操作性强,注明制订日期。⑺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应具备有确保放射性有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使用Ⅳ、Ⅴ类放射源的,需出具与放射源生产单位或原出口国签订的废放射源回收合同或协议,或出具送贮承诺。⑻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开展诊断和治疗的单位,还应当配备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至少有一名医用物理人员负责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检测工作。7.有废放射源的单位须完成废源送贮,并提交送贮证明材料。8.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一些特殊情况的说明文件等。*注:申请材料按以上顺序装订成册,加盖申请单位骑缝章,一式4份(上报我局2份、县级环保局1份,申请单位自留1份)。上报省局审批的材料以省局要求为准,上报国家局审批的材料以国家局要求为准。
受理地点便民服务中心环保窗口
Ⅱ 关于放射性的劳动法规定
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我局颁布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以下简称《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在《办法》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办法》部分条款的理解存在差异。为避免因理解上的不同而影响《办法》执行,现将委托颁发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的资质和审批权限、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豁免认可等问题明确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省级环保部门颁发许可证的问题
(一)委托内容
在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的许可证由总局负责审批颁发,其他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委托省级环保局颁发。
委托省级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上加盖受委托的省级环保局印章。
(二)受委托的省级环保部门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专门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的处室或经合法授权的监管机构。
具有能完成辐射环境监测、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和辐射事故应急等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
2.有5名以上核物理、核医学、放射化学、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或从事辐射安全管理、监测工作10年以上的人员。这些人员须经总局培训或认可的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2名。
3.技术支持单位应通过相关的辐射检测计量认证,或有合格的监测质量控制机构、管理制度;并拥有满足监测需求的仪器设备、防护用品及专职监测人员。
Ⅲ 我国现行关于辐射安全和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专污染防治法》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为准则》、
《放射源的进口和出口导则》、
《放射源分类办法》、
《射线装置分类》等标准和技术规范。
Ⅳ 目前辐射环境违法处罚一般依据哪些法律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Ⅳ 请问国家有电磁辐射方面的法律法规吗我工作的座位电磁辐射很强。
我只知道核电的辐射水平法规是极限情况下每人每天不能超过1mSV,每年不能超过20mSV。正常情况下一年不超过10mSV。
你座位电磁辐射很强???你什么工作的?有多强?不要凭感觉啊,有测量数据吗。
Ⅵ 国家环保局依据什么给出了职业辐射和公众(生活)辐射的限值
相关法律法规:
《核辐射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目录》http://www.sepa.gov.cn/tech/hjbz/bzwb/hxxhj/fsxhjbz/200412/t20041228_68697.htm
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88)
http://www.mep.gov.cn/tech/hjbz/bzwb/hxxhj/fsxhjbz/198806/t19880601_82055.htm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
http://www.mep.gov.cn/tech/hjbz/bzwb/hxxhj/dcfsbz/198806/t19880601_67681.htm
注意:后面两个文件是PDF文件,需要安装相关软件,才能打开比如:Adobe Reader 等PDF阅读软件。
Ⅶ 我国放射性管理相关 法律法规有哪些
具体的还是抄行业标准和规范条例等,涉及的法律文献也不少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节选)、
《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为准则》、
《放射源的进口和出口导则》、
《放射源分类办法》、
《射线装置分类》等标准和技术规范。
Ⅷ 经过豁免的辐射设备有哪些法规要求及标准
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免依本法规定管制:
一放射性物质单位质量之活度浓度不超过第2栏所列者。
二放射性物质之活度不超过第3栏所列者。
三下列商品,其所含放射性物质不超过所订之限量者:
1、钟表:所含氚不超过十亿 (1E+9) 贝克,或 (七) –一四七不超过一千万 (1E+7) 贝克者。
2、气体或微粒之烟雾警报器:所含鋂–二四一不超过一百万 (1E+6)贝克者。
3、微波接收器保护管:所含氚不超过六十亿 (6E+9) 贝克,或 (七)–一四七不超过一千万 (1E+7) 贝克者。
4、航海用罗盘:所含氚不超过三百亿 (3E+10)贝克者。
5、其他航海用仪器:所含氚不超过一百亿 (1E+10)贝克者。
6、 逃生用指示灯:所含氚不超过三千亿 (3E+11)贝克者。
7、指北针:所含氚不超过一百亿 (1E+10)贝克者。
8、军事用途之瞄准具、提把、瞄准标杆:所含氚不超过四千亿 (4E+11 ) 贝克者。
四下列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距其任何可接近之表面○.一公尺处之剂量率每小时不超过一微西弗者。
1、公称电压不超过三万伏特之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
2、电子显微镜。
3、阴极射线管。
4、电视接收机。
五其他含放射性物质之商品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距其任何可接近之表面○.一公尺处之剂量率每小时不超过一微西弗,且其型式经主管机关核定公告者。
第 3 条
前条第一款、第二款之放射性物质为混合核种,而其个别放射性核种之含量与附表该核种豁免管制量比值之总和不超过一者,豁免其管制。
含未知核种之放射性物质,计算前项比值时,除设施经营者可提出更适合之数值外,应采用附表最后一列“其他未列之放射性核种”之数值。
(8)辐射相关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常见辐射鉴别区别与危害:
电磁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区别
电磁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是两个概念,任何带电体都有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引起人体的不同病变和危害。
这部分超过标准的电磁场强度的辐射叫电磁辐射污染。
手机基站辐射对人身体影响
手机辐射与手机基站辐射的不同。
一般一部手机的电磁辐射值在0.03-0.7之间,而一个手机基站的辐射值在10微瓦。一个手机基站所产生的辐射值比一部手机的值高不出多少。
另外,电磁辐射是距离越近、受辐射时间越长,所受到的伤害越深。
而一般的居民家楼屋顶上安装的手机基站离我们的距离为安全距离,所以这种影响是比较小的。
Ⅸ 我国现行的关于辐射安全和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具体的还是行来业标准和源规范条例等,涉及的法律文献也不少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节选)、
《放射源安全和保安行为准则》、
《放射源的进口和出口导则》、
《放射源分类办法》、
《射线装置分类》等标准和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