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统一私法规范

统一私法规范

发布时间: 2021-03-08 02:37:38

1. 根据调整,国际私法规范类型

国际私法由哪些规范,即是国际私法的范围问题。在此问题上,各国国际私法学者历来有着不同的认识。众观各国学者的主张,可以说国际私法的范围或者说国际私法的规范应该由四部分规范组成:
一、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二、冲突规范 三、国际统一实体法规范四、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与国际商事仲裁规范
不同的主张表明,各国学者对国际私法的规范构虽有分歧,但仍存在两点共识:第一,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的核心,是国际私法特有的规范;第二,在以冲突规范作为国际私法基本构成规范的前提下,应将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和解决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有关规范也纳入国际私法的范畴。

2. 国际私法规范由哪些规范组成

冲突规范
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规范
统一实体法规范
国际民事诉讼和商事仲裁程序规范

3. 统一实体规范是否应包括在国际私法中

统一实体规范应作为国际私法的组成部分,其理由为:
(1)统一实体规范是指调整国际经济内流转关系的条约规范和国际惯容例,是为解决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能把统一实体规范排除在国际私法之外.
(2)国际私法对统一实体规范的研究范围应加以限制,应从法律适用角度研究统一实体规范的产生,发展,应用,及与国际私法的关系,而不去研究每一个统一实体规范的内容.
(3)国际私法研究统一实体规范的目的是掌握哪些领域已制定了统一实体规范,在什么情况下无须适用冲突规范而直接适用统一实体规范,以及如何用统一实体规范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达到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目的.

4. 国际私法的规范有哪些

国际私法规范有,冲突规范、国际统一规范、民事商事规范。

1、冲突规范

冲突规范是指规定确定某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应适用何国法律的规范,又称为法律适用规范或者法律选择规范。

2、国际统一规范

这类规范是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具体规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

3、民事商事规范

这类规范是指一国法院或一国涉外仲裁机构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所专用的程序规范。 国际民事诉讼程序规范主要包括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规范、司法协助规范、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规范等;国际商事仲裁规范主要涉及仲裁范围、仲裁协议、仲裁员和仲裁机构、仲裁程序、仲裁裁决、仲裁费用、仲裁裁决的撤销、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种规范都不是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它调整的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以及本国法院与外国法院之间的关系,所以不是国际私法规范。

(4)统一私法规范扩展阅读

公法与私法区分:

1、公法与私法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二者在法律原则、法律运用、法律理念、规制原则与方法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厘清公法与私法的区别对于正确认识和适用公私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二者在法律原则、法律运用、法律理念、规制原则与方法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从法律的调整对象上来看,公法调整的是国家机关的地位、权力。

3、国家行为的运作方式和程序以及对公民权利的救济等,而私法则调整的是市民社会生活中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法律关系。

4、在控制权力腐败和滥用的基础之上,公法的一个重要的职能是保障国家权力合理有限的进入市民社会领域内。

5. 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的公约

第一章适用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本公约适用于如下国际性请求:

(1)返归被盗文物;

(1) 归还因违反缔约国为保护其文化遗产之目的制定的文物出口法律而被移出该国领土的文物(以下简称"非法出口文物")

第二条

为本公约之目的,文物系指因宗教或者世俗的原因,具有考古、史前史、历史、文学、艺术或者科学方面重要性,并属于本公约附件所列分类之一的物品。

第二章被盗文物的返还

第三条

(一) 被盗文物的拥有者应当归还该被盗物。

(二) 为本公约之目的,凡非法发掘或者合法发掘但非法持有的文物,应当视为被盗,只要符合发掘发生地国家的法律。

(三) 任何关于返还被盗文物的请求,应自请求者知道该文物的所在地及该文物拥有者的身份之时起,在三年期限内提出;并在任何情况下自被盗时起五十年以内提出。

(四) 但是,关于返还某一特定纪念地或者考古遗址组成部分的文物,或者属于公共收藏的文物的请求,则不受请求者应自知道该文物的所在地及该文物的拥有者身份之时起三年以内提出请求的时效限制。

(五) 尽管有前款的规定,任何缔约国可以声明一项请求应受七十五年的时效限制,或者受到该国法律所规定的更长时效的限制。在另一缔约国境内对从作出上述声明的缔约国纪念地、考古遗址或者公共收藏品中移走的文物提出返还请求,也应受上述时效的限制。

(六) 前款所述声明应在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者加入时作出。

(七) 为本公约之目的,"公共收藏品"是由经过登记注册或者其他方式证明的文物组成,并且其所有者是下列之一:

(1) 缔约国;

(2) 缔约国的一个区域或者地方当局;

(3) 缔约国的一个宗教机构;

(4) 为文化、教育或者科学之基本目的而在缔约国内建立的旨在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机构。

(八) 此外,对一缔约国境内属于一部落或者土著人社区所有的或者使用的、作为该社区传统或者祭祀用品的一部分的宗教文物或对该社区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提出返还要求,则应当受适用于公共收藏品的时效限制。

第四条

(一) 被要求归还被盗文物的拥有者只要不知道、也理应不知道该物品是被盗的,并且能证明白已在获得该物品时是慎重的,则在返还该文物时有权得到公正合理的补偿。

(二) 在不损害前款所述拥有者的补偿权利的情况下,只要符合提起请求的所在国法律,应当做出合理的努力,促使向拥有者移交文物的人或者任何此前的移交人支付此种补偿。

(三) 在要求补偿时,请求人向拥有者支付补偿不应损害该请求人向任何其他人重新获得此种补偿的权利。

(四) 在确定拥有者是否慎重时,应当注意到获得物品的所有情况,包括当事各方的性质、支付的价格、拥有者是否向通常可以接触到的被盗文物的登记机关进行咨询、他通常可以获得的其他有关信息和文件、拥有者是否向可以接触到机关进行咨询,或者采取一个正常人在此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其他措施。

(五) 拥有者若以继承或者其他无偿方式从某人处获得文物,则不应享有优于此人的地位。

第三章非法出口文物的归还

第五条

(一) 缔约国可以请求另一缔约国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命令归还从请求国领士上非法出口的文物。

(二) 为展览、研究或者修复等目的,根据请求国为保护其文化遗产之目的制定的文物出口法律而颁布的许可证,从请求国暂时出口却没有依照许可证条件予以归还的文物,应认定为已经非法出口。

(三) 如果请求国证实从其境内移出的文物严重地损害了下列各项或者其中一项利益,或者证实该文物对于请求国具有特殊的文化方面的重要性,被请求国的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应当命令归还非法出口的这一物品。上述利益系指:

(1) 有关该物品或者其内容的物质保存;

(2) 有关组合物品的完整性;

(3) 有关诸如科学性或者历史性资料的保存;

(4) 有关一部落或者土著人社区对传统或者宗教物品的使用。

(四) 根据本条第一款作出的请求,应包括或者附有关于事实或者法律一类的资料,以有助于被请求国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确定该请求是否符合第一款至第三款的要求。

(五) 归还请求应当在请求国知道文物所在地和拥有者身份时起的三年之内提出;任何情况下,应自出口之日或者自根据本条第二款所述许可证规定该物品应被归还之日起五十年以内提出。

第六条

(一) 在文物非法出口后获得该物品的拥有者,如果在获得该物品时不知道或者理应不知道这一物品是非法出口的,有权在归还该物时得到请求国公证、合理的补偿。

(二) 在确定拥有者是否已知道或者通常理应知道其文物属非法出口时,应考虑到获得物品的情况,包括缺少请求国法律所要求的出口许可证的情况。

(三) 被要求归还文物的拥有者经与请求国协商一致,可决定以下列方式之一代替补偿;

(1) 保留对该物品的所有权;

(2) 有偿或者无偿地将所有权转让给他所选择的居住在请求国境内并提供了必要担保的人。

(四) 根据本条归还文物的费用应由请求国承担,但不妨碍该国向其他人重新获取此种费用的权利。

(五) 拥有者若以继承或者其他无偿方式从某人处获得文物,则不应享有优于此人的地住。

第七条

(一) 本章的规定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1) 在要求归还文物时,该物品的出口已不再是非法的;

(2) 物品的在其创作者生前出口的,或者是在该创作者死后五十年以内出口的。

(二) 尽管有前款第(2)项的规定,本章的规定仍应适用于由部落或者土著人社区的成员为该社区的传统或者宗教之用而制作的文化物品,这种物品将要归还该社区。

第四章一般规定

第八条

(一) 第二章规定的要求和第三章规定的请求可以向文物所在地的缔约国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提出,也可向根据其现行法律拥有管辖权的缔约国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提出。

(二) 当事人可以同意将争议提交任何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或者提交仲裁。

(三) 即使当返还的要求或者归还的请求是向另一个缔约国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提出的,物品所在地缔国法律许可的,包括保护性措施在内的任何临时性措施仍可付诸实施。

第九条

(一) 本公约不妨碍缔约国适用在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返还或者归还方面比本公约更为有利的规定。

(二) 本条不得解释为创设了承认或者执行另一缔约国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机关作出的违反本公约规定的裁决的义务。

第十条

(一) 第二章的规定应仅适用于本公约对一国家生效后在该国提出索还请求的被盗文物,只要

(1) 该物品是在本公约对缔约国生效后从该国领士内被盗的;或者

(2) 该物品在本公约对缔约国生效后位于该国。

(二) 第三章的规定应仅适用于本公约对请求国生效后以及对某一国生效后在其境内提出索还请求的非法出口的文物。

(三) 本公约不以任何方式证明发生在本公约生效以前的、或者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而被排除在外的任何性质的非法移交是合法的,也不限制国家或者其他人根据本公约框架外可援用的救济措施,对于本公约生效前被盗或者非法出口的文物提出返还或者归还请求的权利。

6. 统一实体法规范为什么是国际法规范

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在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或者在国际惯例中确立的直接规定涉外民事关系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由于统一实体规范扬弃了冲突规范的许多弊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能够直接、准确、迅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消除了法律冲突,避免了矛盾和纠纷,所以,国际社会在许多领域制定了统一实体规范。
但是,对于统一实体规范应否属于国际私法范围,学术界和司法界都存在意见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统一实体规范不应纳入国际私法中,应归入国际私法相邻法律部门,其理由为:
1.统一实体规范不是用间接方式调整涉外民事关系,而是以实体法的方式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用实体法调整涉外民事关系已不存在法律选择或法律适用问题,因此统一实体规范不应纳入国际私法范围。
2.统一实体规范已经形成了若干法律部门,这些法律部门都有各自的调整对象,这些调整对象大都属于国际经济法范围,因此,统一实体规范划入国际私法范围,不如划入国际经济法范围。
另一种意见认为:统一实体规范应纳入国际私法范围,其理由为:
1.国际私法调整的对象是涉外民事关系,统一实体规范调整对象亦是涉外民事关系,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二者的调整对象是一致的,只是调整的方式不同罢了。法律分类应以调整对象不同而区分,不应以调整对象方式不同而划分。
2.国际私法的发展应随着其调整对象的发展而发展,不应停滞不前。19世纪后期,国际经济的发展,使涉外民事关系中产生了大量的是涉外经济关系,仅靠国际私法调整涉外民事关系已不够了。经济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统一实体规范应运而生,成为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一种手段。
统一实体规范应作为国际私法的组成部分,其理由为:
1.统一实体规范是指调整国际经济流转和人员往来的条约规范和国际惯例,是为解决涉外民事关系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能把统一实体规范排除在国际私法范围之外。
2.国际私法对统一实体规范的研究范围应加以限制,应从法律适用角度研究统一实体规范的产生、发展、应用、及与国际私法的关系,而不去研究每一个统一实体规范的内容。

7. 国际私法规范的国际统一实体法规范

这类规范是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具体规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范。内
这类规范是容为了克服冲突规范的间接调整方式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晚于冲突规范,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算起)。尽管如此,这类规范与冲突规范在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日益频繁,这类规范的数量会逐渐增多,其所起的作用也将日趋重要。

8. 我国哪些立法中规定有国际私法规范

在我国现复行国际私法制的国内立法中,关于外国人的民商事法律地位规范主要规定在宪法、民法通则、对外贸易法、公司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中。

(8)统一私法规范扩展阅读:

国际私法规范中的冲突规范:

是指规定确定某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应适用何国法律的规范,又称为“法律适用规范”或者“法律选择规范”。

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这一规定并没有指明结婚有什么条件和要求,而只是指出,婚姻的条件和要求应当由婚姻缔结地法律来确定。因此,冲突规范是一种间接规范,是国际私法所特有的规范。它一直是国际私法的核心规范。

9. 国际私法中的冲突规范怎么解释

冲突规范作为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规范,具有其自身独特不同。

1,内容和作用

冲突规范并不直接规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直接够成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准则,因而对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仅起间接调整的作用。

由于冲突规范是一种法律适用规范,它仅指明某一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如何适用法律,因而有别于能直接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规范。

就其调整作用来说,它必须与经过它援引的某一特定国家的实体规范(准据法)合起来,才能发挥法律规范调整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因而只是间接调整的作用。

2,性质

冲突规范是一种不同于实体规范也不同于程序规范的特殊类型的法律适用规范。尽管冲突规范不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是实体规范,而是通过指定适用何种法律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但它终究在本质上同以诉讼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程序不同。

所以冲突规范也不是程序规范。就其性质上讲,它是指明某种法律关系应如何适用法的法律规范。

3,结构

冲突规范具有非常特殊的法律规范结构。一般法规包括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而冲突规范则由“范围”、“系属”、“关联词”三部分组成。

(9)统一私法规范扩展阅读:

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客观正确的认识它的作用,对进一步理解冲突规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冲突规范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1.与实体法相比较,冲突规范只是起到间接调整的作用,不能直接构成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准则,使当事人很难据之预见法律关系的后果,故而缺乏实体规范那样的预见性和明确性。

2.由于冲突规范只是作出立法管辖权上的选择,即通过连结点对有关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指定一个特定国家具有立法管辖权,而不问该管辖权国家有无调整该法律关系的法律及其具体内容如何,因此,有时会缺乏合理性或针对性。

3.受国家主权观念、案件审理结果与法院地国的利害关系以及法律适用上的司法便利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冲突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与冲突规范适用相联系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如反致、公共秩序保留、限制法律规避等。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限制或削弱了冲突规范的效力,因而又使冲突规范缺少法律规范应具有的稳定性。以上冲突规范的缺陷是冲突规范本身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人们也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以期促进国际私法和冲突规范的发展。

10. 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在什么中规定的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力与义务的规范

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中规定的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力与义务的规范。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与依法治国 发布:2025-09-13 09:37:05 浏览:127
司法拍卖机构 发布:2025-09-13 09:35:36 浏览:559
最低限度的道德 发布:2025-09-13 09:35:34 浏览:274
劳动法中甲方可以提 发布:2025-09-13 09:19:46 浏览:148
嘉兴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3 09:03:44 浏览:582
与道德相勃 发布:2025-09-13 08:48:46 浏览:67
道德是撒 发布:2025-09-13 08:46:51 浏览:338
移民搬迁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3 08:46:45 浏览:306
民间借贷最高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3 08:37:46 浏览:332
功能视角中的行政法 发布:2025-09-13 08:30:20 浏览: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