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检验法律法规
A. 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课本哪里买 啊
海事大学附近的书店里应该就有。网上的话,当当和卓越上也能买到。
B. 船舶法定检验的船舶法定检验的法律责任
确保船舶质量是航来行自安全的必要条件,而绝不是充分条件;船检承担的仅仅是检验时刻技术状况的责任,不对此后由于不正确使用所发生的问题负责,但是由于工作疏漏、失职等留下的隐患,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国家海事局制定的《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工作过错追究办法》、《行政许可法》、《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中具体明确了船检机构相应的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主要是指经济赔偿责任,如因为检验不到位,造成船舶无法使用或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又签发了合格的检验证书,根据《国家赔偿法》,船检机构就有可能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3.刑事责任。验船人员由于工作疏漏、失职甚至渎职,如造成船舶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如异地检验、越权检验、滥发证书等,就有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罪;由于漏检了必检项目等,又签发了检验证书,且这种行为与造成的法律后果有必然关联,就有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
C. 请问什么叫船舶中间检验,检验时间怎么规定的及检验的内容。先谢谢了
所以特别检验间隔超过3年的船舶,在特别检验间隔期内应接受的一次检验,称中间检验。
一般安排在靠近中间的一个年度检验一并进行。
内容除了年度检验项目外,附加一定量的其他检验项目,比如抽检压载舱,锚机电气设备等。
D. 涉及船舶的法律法规和规则有多少具体名称
我国海商法对船舶的定义是:海船和其它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船舶的法律性质,对于确定船舶的所有权范围,处理与船舶有关的法律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船舶的法律性质表现在:(1)船舶的拟人性。船舶的法律地位属于一种物,是法律关系的客体而非主体,但它却是一种特殊的物。在法律上往往把船舶拟人化处理,即赋予船舶以自然人或法人的特征,从而具有了法律主体的一些属性,如船舶如同自然人和法人一样有自己特定的名称、有国籍、有住所,船舶发生拆解、沉没、失踪或行踪不明时,与自然人、法人一样,样进行注销登记。 (2)船舶的不动产性。根据民法理论,船舶属于动产。因为船舶的功能是在海上移动,并且不会因为移动而损害其经济价值,这就决定了它属于动产的范围。但由于船舶价值很高,体积又大,移转较难,作为运输工具,很少用作交易的对象,船舶所有人的变更也并不频繁,所以各国都将其按不动产处理在。在海商法中,对船舶的不动产处理主要表现在船舶登记制度和抵押权制度两个方面。 (3)船舶是国家领土的延伸。在国际法上,船舶被视为国家领土的延伸,是广义上的国家领土。在“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的国际法原则下,国际社会大多给予承认。特别是对于在海上发生的与船舶有关的争议以及在船舶上发生的纠纷,大多由船旗国管辖,形成了以船旗国管辖来解决海事法律冲突的准据法原则。 (4)船舶是合成物。船舶是由船体、设备和属具等独立物结合而成的合成物。船舶既然是合成物,在法律上就应作单一物来处理,合成物离开组成的各个物就失去其独立性,在法律上就不能单独存在。所以,我国《海商法》第3条第2款特别规定:“前款所称船舶,包括船舶属具。”
E. 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船舶检验专业法律法规,船舶检验专业实务,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可以参考哪些书
楼主可以看看SOLAS公约,钢制船舶检验规范,78防污染公约,。IMO的网站上有的。不过书籍不好买。
F. 船舶有哪些检验制度
船舶检验
验船机构对船舶进行的技术监督检验。其目的是促使船舶具备安全航行的技术条件。船舶检验一般分为:船舶制造检验、初次检验、特别检验、定期检验、年度检验、临时检验、船舶入级检验、船用产品检验以及其他公证检验等。各种检验的范围和内容在验船机构的有关规定、规则和规程中均有具体规定。
制造检验
为使船舶在各方面满足船舶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要求,验船机构对新建船舶,从审查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开始,以及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进行检验、试验和试航,直至签发各种船舶证书为止的一系列工作。对入级船舶,制造检验又称建造入级检验。
初次检验
G.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出台了哪些规范
中国国家的船舶技术监督机构。其职责是对船舶(包括海上钻井平台等)执行回监督检验,使之符答合各规范标准以及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的技术条件,以保障船舶和船上人命财产安全和防止水域遭受污染。
原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局,成立于1956年8月1日,1958年6月1日改为现名。
1998年与中国船级社实行“局社、政事分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交通部安全监督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
H. 船舶法定检验的船舶法定检验的法律性质
1.强制性。《船检条例》明确了船舶所有人和经营人必须向船检机构申请相关检验;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船舶、浮动设施未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擅自航行或者作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航行或者作业;不停止的,暂扣船舶、浮动设施;情节严重的,予以没收。
2.权威性。《船检条例》规定,国家海事局是实施各项检验的主管机构。国家海事局2003年颁布的《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后方可行使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3.专业性。从事船舶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海事局颁发的《验船人员适任证书》,要求从业人员是本专业大学本科以上文化水平。《船检条例》规定:当事人对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上一级检验机构申请复验;对复验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海事局提出再复验。
4.合法性。一是执行法定检验的主体必须合法;二是适用范围要合法,比如船舶检验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权限等;三是船舶检验程序要合法;四是验船人员资质要合法;五是检验的结论必须合法。
5.组织性。船舶检验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只能以行政机关或组织的名义作出许可。所以船舶检验人员并不具备独立性,而其从事船舶法定检验是一种组织行为。
6.物化性。船舶经检验合格后,船检机构应按照规定签发检验证书,同时还有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检验证明等,并妥善保存好船检档案。一旦产生法律后果,证书类就成为书证,图纸类就成物证。
7.被动性。船舶法定检验是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的,从法定检验的程序还是从行为本身来看都具有被动性。
8.灵活性。在船舶法定检验过程中,绝不能因技术规范、规则设有相应规定或标准,就阻碍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近年技术规则、规范的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就是一个说明。
I. 适载检验的相关法规
随着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在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质量,预防与控制从食品生产原料、加工到储运、销售等全过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等方面不断加大了行政监管力度,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所属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许多发达国家均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因此,针对易腐烂变质食品、冷冻品(即易发生安全卫生质量问题)这一货物特性,对装运该类货物的船舱和集装箱等运载工具规定实施强制性检验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检验检疫机关及工作人员、进出口贸易的当事人都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十八条规定“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的船舱和集装箱,承运人或者装箱单位必须在装货前申请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准装运”,实施条例中第三十条规定“对装运出口的易腐烂变质食品、冷冻品的集装箱、船舱、飞机、车辆等运载工具,承运人、装箱单位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装运前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清洁、卫生、冷藏、密固等适载检验。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不准装运”。
承运人、装箱单位或者代理人是申请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冷冻品的集装箱、船舱等运载工具进行适载检验的主体。承运人主要指船舶、飞机、车辆提供单位、租赁人等;装箱单位主要指集装箱所有人,如外运公司、外轮代理公司或者港口集装箱公司等部门。承运人或者集装箱装箱单位必须在货物装运前或者装箱前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适载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