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法规草案
① 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九大主体 都是什么
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九大主体是: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的主体是:
(1)全国人大主席团
(2)全国人大常委会
(3)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4)国务院
(5)中央军委
(6)最高人民法院
(7)最高人民检察院
(8)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联名
(9)1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律规定,有法律提案权的组织和人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未经授权的机关和人员虽然可以用各种形式提出制定、修改或废除法律的意见和建议,但在立法程序上不具有提出正式法律议案的意义。议案提出后,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方能列入法律制定机关的议事日程,进行审议和讨论。
(1)政府提出法规草案扩展阅读:
法律案的审议。对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首先由全体会议听取提案者关于法律案的说明,然后由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审议,并由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
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并将修改后的法律案提请大会表决。
对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实行至少两审的制度,即在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听取提案者关于法律案的说明,进行初步审议后,交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
由法律委员会向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委会会议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再次经常委会分组会议、联组会议审议后,才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
法律案的表决。在代表大会会议和常委会会议上,表决法律案,都采取了按电子表决器的方式,须由全体代表或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法律的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主席令的形式公布。
② 法律草案与法律议案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草案是指批准复发制布以前的标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它是承担编制任务的单位或个人,根据立法意向起草的初步文稿。
法律议案则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开会时列入议程、交付审议的有关国家和地方性重大事项的建议和方案。议案须经过议案的提出、初步审议、正式辩论、修正、表决、通过和公布等过程。议案一般由享有提案权的机关或个人提出,所提内容必须是属于议事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在中国,除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和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提出议案外,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也可以提出议案。议案提出后,由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请人民代表大会讨论,或交付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后提请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然后作出决定。
二者都是正式法律出台前的准备工作,这是其联系;但议案才是进入正式立法议程的立法方案,具有程序意义,而草案则还未能进入这一阶段。
③ 在我国哪些机关能提出法律草案
提出法律草案要由有提案权的主体实施。具体情况如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人民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议案提出后,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立法议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议程。列入议程的议案,提案人和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应提供有关资料,提案人应提出关于立法议案的说明。
④ 法律草案是不是政府提出的
法律的制定、修改是由人民代表大会来操作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政府有不同的权限,一个是立法权,一个是行政权。一般而言,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可以指一切权利机关,警察、法院、军队等等都包括在内,狭义的政府主要指市政机关,人大、政协等不包括在内。单独制定法律草案,不是狭义的政府管辖范围,这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制定管理规定倒是可以由市政管理机关制定。管理规定、管理细则不能违反法律,如果两者有冲突,以法律为准。
⑤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有哪些单位
不是单位提出法律议案!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是:全国人大主席团、内全国人大容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
⑥ 政府如何决定哪个问题成为法律
1、首先是法律草案的提出.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都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反映了国家和人民的意愿.比如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的体质,我国制定了《食品卫生法》.
在这些法律制定之前,首先由有关部门提出立法倡议,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明确法律应该解决哪些问题,然后成立法律起草小组,写出初稿,也就是法律草案.这是立法的第一阶段.
2、其次是法律草案的审议阶段.法律草案写出来以后,要组织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审议,重要的法律还要交全国人民讨论,广泛听取意见.
3、然后是法律草案的通过阶段.法律草案经过讨论、征求意见、进行修改以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进行审议修改通过,并决定公布施行.
4、最后是法律的公布阶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施行.
这样,一部法律就产生了.
⑦ 哪些主体可以向立法机关提出法律草案
提出法律草案要由有提案权的主体实施。具体情况如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回,全国人民代表答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人民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议案提出后,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立法议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议程。列入议程的议案,提案人和有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应提供有关资料,提案人应提出关于立法议案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