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法律法规
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在供电前根据用户需要和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签订供版用电合同。
第三十权三条
供用电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供电方式、供电质量和供电时间;
(二)用电容量和用电地址、用电性质;
(三)计量方式和电价、电费结算方式;
(四)供用电设施维护责任的划分;
(五)合同的有效期限;
(六)违约责任;
(七)双方共同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条款。
第三十四条
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时间、方式,合理调度和安全供电。 用户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数量、条件用电,交付电费和国家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三十五条
供用电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办理。
⑵ 关于供电有哪些法律法规
主要内容包括:《电力法》、《合同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专电力设施保护属条例》、《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和《电力监管条例》。
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制定了《电力法》。
(2)安全用电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电力供应与使用:
第二十四条国家对电力供应和使用,实行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的管理原则。
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制定。
第二十五条供电企业在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向用户供电。
供电营业区的划分,应当考虑电网的结构和供电合理性等因素。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由供电企业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发给《供电营业许可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由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供电营业许可证》。
⑶ 关于供电有哪些法律法规
1. 《电力法》: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我国制定了《电力法》。
2. 《合同法》:在电力供应与使用过程中,合同法规定了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双方公平交易。
3.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该条例实行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的管理原则,以保障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正常运行。
4.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电力设施的保护措施,防止电力设施受到损害,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5.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制定了《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6. 《电力监管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电力监管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确保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管。
以上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电力行业的法律体系,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电力供应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⑷ 《电力法》对安全用电有哪些规定
《电力法》对安全用电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用电管理的工作部门。
2. 供电企业和用户应遵守国家及电力管理部门的电力法律、法规,执行电力供应与使用政策,并做好安全预防措施。
3. 用户应加强对用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执行国家及电力管理部门颁布的电力法律、法规,并接受和配合供电企业依法开展的用电检查和对承装、承修、承试单位的监督。
4. 受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单位应具备规定的资质,并遵守相关电力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装(修)电力设施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求。
5. 受电工程的技术标准及设备选型应符合电网运行要求以及规划、规章和国家电力行业技术标准。
6.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保证电力线廊道畅通,不得在电力设施周围进行可能危及线路安全的活动。
7. 电力设施产权单位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8.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危害电力安全的行为,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应依法查处。
以上是《电力法》中部分关于安全用电的规定,旨在加强电力安全管理,保障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和公共安全。